首    页
单位介绍
短 消 息
一人三心
讲座标新

科研成果

三军联合
合作开发
典型案例
心理测量
文字排郁
咨访沟通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欢迎您——让我们一起分享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师备忘录


笔者出版的是“心理师备忘录”一书。不是说做不到这些,就不够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谁也无法为做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规定一个统一的样板标准。而是说,如果掌握或做到这些,那肯定就是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 “备忘录”洋洋二十万字,仅为参考型的一家之言,愿与同行商榷,愿与听众和读者分享;如果能实现导言中所说的“初衷”,则是笔者的一大“精神收获”。

 

   做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些资质?

 

心病还须心药医

——社会派心理咨询师备忘录

 

五、心理师应具备的心态

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注重不断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心理一直保持健康或基本健康的水平,这是心理健康工作者应具备的首要心理素质,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精神基础。应该说,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人谁都难以做到心理的“绝对健康”,心理健康工作者也是如此。心理咨询师有时候也会“心理感冒”或常常感到“心理饥渴”,需要“导师督导”、“伙伴咨询”或对亲友倾诉、宣泄。但作为心理咨询师——

(一)自身的心理健康应高于至少等于常人的平均水平

心理咨询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应该是高于、至少等于常人的平均水平,并善于接受对自己的心理解剖和分析。

不堪想象,一个严重哮喘的医生怎么面对哮喘的患者,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心理咨询师怎么能有效地指导有偏执情绪的咨客。

其实,作为咨询师学习《心理学》,首要的是调适好自己的心态,搞好个人的心理卫生。

说到调适好自己的心态,社会上有人认为,作为心理咨询师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都不能发火、闹情绪,必须完美、绝对心理健康。

这未免过于苛求心理咨询师了。因为,他们是人不是神,是助人者不是大救星。同大家一样,他们也会形成心理郁结,产生困惑或障碍;他们也需要自我防卫、做心理宣泄以至发泄。当然要有度,包括自我防卫的适度比如用中性的心理防御方法应对,并且应对须有时有场,过后不思量,“心态归零”。

但咨询师在“穿着制服”、进入工作角色的时候,是一定不能发火、闹情绪的!如果一定要发火、闹情绪,那就赶快中止咨询。

(二)热爱并自愿,是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前提

热爱、喜欢并自愿,这是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包括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

有了这种前提条件,有利无利、有收获没收获都会干。没有这种前提条件,就不会善始善终、执着不懈、有所奉献、有所收获。

(三)应该承认有大程度的“医不治”现象

俗话说:“自己的姑子不能跳自己的神。”“己”包括自己直系、旁系的亲属,还有自己单位的同事和亲密的朋友等,有时甚至包括自己(如西医不能给自己做较大手术,有些西医不敢给自己的妻子、儿女做手术;心理医生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别的心理医生给予疏导——督导)。

这是因为,一方面避免心理咨询师面对亲近人产生“角色紧张”或“情感偏向”。另一方面这些人对你“知根知底”,撕去了你外表的“神秘面纱”。他们感到奇怪,认为你就是你,“怎么会是‘心理医生’?神经病!”——心理学是“医不治亲”。怎么办?亲友能相信、支持你的这一工作更好;若持怀疑态度,也不要责怪他们,应相信他们对你的动机是没有恶意的。只管走自己的路,如此而已。

(四)要懂得,我们是“助人”而不是“救人”

我们常说是观音菩萨普渡、搭救众生;《国际歌》里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有关的“心理咨询师手册”提醒我们的咨询工作主要是挖掘并调动咨客自己的潜能,指导、帮助他解除心理障碍并扬起继续前进的风帆。如果超出这个范围,那我们也许便不是心理咨询师了。心理咨询工作也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解决求助者的任何心理问题,不可能根除所有的心理障碍,更不可能包治一切心理疾病。

另外,咨询师过于强烈的治疗心理,来访者不一定理解,这反而还会吓着人家;因此,这并不利于治疗。

甚至咨询师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把一个因沉醉昏睡而没有欢乐、也不知道痛苦的麻木人唤醒,这似乎值得高兴,或体验到这是做咨询工作的一次成功;然而他觉醒后反而更加痛苦,他责备咨询师不能进而救他,帮他解决使他痛苦的那个原因。

也许,危机干预是“救人”。可是有的被救活过来的自杀者,醒来却说:“把我救活了,你实现了人道,我又陷入苦海。”

为此,我们应有这一自知之明,避免形成“救世主心结”

(五)首先应该追求的是“人气”

有自称为自由职业者、对心理咨询业感兴趣、但目前尚无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一位女士来电话:“请问心理咨询业的前景?”笔者用三句话做了回答:一是从中长期看,是本世纪初的八大或十大热门职业之一;二是从眼前的市场看,一时半时不会有经济效益;三是如果整个心理咨询师队伍齐心努力,大约5年以后才能开始谈盈利。

说到“盈利”,又引出心理师“我想有个家”的话题。好多与心理咨询师有关的单位和部门,都不想建这个“家”,因为不会盈利。可有个单位建了这个“家”,但“回家”的人不多,渐少,稀少到甚至没有;除了举办活动水平的原因,主要的却是因为咨询师回家来活动不能盈利。这是一种悲哀!对于咨询师来说,除了自己,再谁也不要埋怨。

尽管这一两年,媒体不时有关于心理咨询的宣传报道,有社会预测也把心理咨询列为未来的热门职业之一,尽管70%左右个体的心理实际上是“饥渴”的;但目前从总体来讲,社会还没有全面形成心理咨询这种意识、观念和渴望,甚至怕人家说你是“神经病”,对心理咨询还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以至偏执。因此,正在谋划和已经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这样的认识或心态:从社会公益角度来说现在是“只管播种,不论收获”的时期,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说目前是“市场培育”的阶段;但笔者认为,无论是抱着什么动机、出于何种目的,眼下主要注重的应当是“人气”。有了“人气”,才有可能谈其它的什么效益。天上不会掉“馅饼”,至少眼前不会。开业了的心理咨询治疗中心的门口,不会有排着长长队伍的咨客等着你给看“专家门诊”,至少在当前作为一种工作或职业就不要指望能“吹糠见米”或“立竿见影”。

一对男女相约幽会。男的迟到了,他对女的解释说:“对不起,我去看心理医生,耽搁了时间。”要是在美国,那女的可能会更爱那男的,因为她认为男的注重身心健康和有钱才看心理医生;而在我国目前,那女的很可能就提出分手,因为她认为那男的是个“神经病”。时下,许多男人有钱抽烟、酗酒,许多的女人舍得花钱去做“美容”。还没有全面形成心理咨询意识、观念和渴望的原因第三才是经济不充裕,而第一是封建世俗观念以及那些年来极左政治压抑、迫害人们的心灵的后遗症还在作祟,第二是人们心理健康的觉悟和认识的提高还要有个过程。

鉴于目前社会对心理咨询的意识和渴望程度的实际状态,于是,笔者自问自答:心理咨询是什么?撇开专业性回答。心理咨询——

是发达国家人们的“必需品”。

是发展国家人们的“调味品”。

是贫穷国家人们的“奢侈品”。

什么时候,人们能有去医院治疗躯体疾病一样的心态,进心理咨询中心?这一天会到来的,但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为了缩短这一段时间和过程,这就需要在今天注重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说到缩短这一段时间和过程,就要提及有些心理咨询师在这一点上的“潜台词”。他们说:“目前气候还没到、市场尚未形成,等到时候再说吧!”有的实际上只有“半瓶子醋”,却自己感觉水平很高,认为可以看专家门诊。一直没有咨客上门,又埋怨社会人们心理健康意识低。不愿系统、深入学习,不肯继续付出,没有“生意链”意识和“团队精神”。只想天上直接掉“馅饼”,并且只落到自己的头上。——如果大家都这么精明,那这个“时候”可能遥遥无期很难等到。当然,你现在不努力做些工作,即使“时候”到了但那时社会对具体的你的认识也还不能马上到位。这说明现在努力做工作是一种积累,不会白做。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