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哪些资质?
心病还须心药医
——社会派心理咨询师备忘录
六、应恪守的职业道德,应具备的个人品质和综合素养
道德,是人们共同工作、生活、学习及其它行为的准则或规范,这样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品质,是指一个人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属性。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后天的训练、修养,使先天性较优秀的素质更加优秀,使有劣根性的素质得以克服或阻止,达到这样的一种程度或水平。联系到心理咨询师,就存在共同遵守、个人注意和不断训练、修养的一些与心理咨询业直接和间接有关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
1.必须尊重求助者的“隐私权”。
近几年,不少人特别是“过来人”渐渐悟出这样的道理或产生这样的现象:遇上了烦恼的事,一是不去找单位的支部书记,认为他往往“只会抓大事,不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是“万金油”,并且一找他,必居高临下,教训人。二是不找单位的同事,因为他们很可能会在背地里笑话你。三是不愿找好友,因为不管他们能不能帮助解决问题,事后总会把自己的隐私给张扬出去。四是不找父母,认为已成家立业的子女不能再给父母增添精神负担。五是不找子女,因为两代人代沟,无法沟通,何况一些事情在子女面前也说不出口。六是不愿再去找兄弟姊妹,因为他们“情感偏向”,火上浇油,反而把事情处理不妥当。这是“六不找”。想来想去,找谁?找专业的、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与他们沟通,对他们宣泄甚至发泄;他们不但能帮助解决心理问题,还会给个人的隐私保密。
患者或来访者、求助者如此看中我们心理咨询师,那我们应该怎样为他们负责?
应根据“保密原则”,尊重患者或来访者、求助者的人权特别是隐私权。绝不能嘲笑他们不成熟、不健康的一些心理防御方法;找出患者的病因是为了治病,但绝不从社会道德角度评判病因;绝不能拿具体案例中的真人真事随意告诉他人;如果需要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或写作,那也要抹去真人并把真事加以剪辑。
2.对求助者要给予理解、同情。
首先通过了解表示理解;如果他是败者或弱者,在通常情况下应该给以同情;如果涉及到违法犯罪的因素,也应该从人道主义和心理咨询治疗角度,就弱者状态时表示理解并给予应有的指导或帮助。
3.同行应同心同德,携手共进。
据统计,2001~2005年期间,昆明地区先后共培训出心理咨询师大约在2600名左右,作为专职工作或第一职业,其中已正式办了执照的约40左右家,或直接介入心理咨询工作的约有270多人。——以上均为动态数字。这些人基本上是一个或几个人在“孤军作战”或“各自为政”。从这项工程来说,没有体现“团队精神”(如大和民族),没有信守“双赢规则”(如美国人);而有一些咨询师则是各怀心态,患得患失,要是你主动和他商量合作的事情,他首先是“拿乔”,一方面想占对方一点便宜,但同时又提防着别叫对方骗着,所以没能形成“群体优势”、“强强结合”的局面。
而作为这项工程恰恰需要这样的精神和优势。作为这支队伍,“上策”应该是横向联系,齐心协力或叫同心同德,形成“工作链”或叫业务氛围。这样,这批心理咨询师就是一串“珍珠”。
如果各垒山头、小打小闹,则是“中策”,这批心理咨询师就是一盘“散珠”。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只是说这样不能承担心理咨询工程的大业。
如果行当里面有个别人使坏,则对谁都没有好处,最终毁了我们的心理咨询大业。这是“下策”。这样的事情已发生过,有损“人类灵魂设计师”整体的伟大形象。
4.对自己的老师应永志不忘。
“自己的老师”,是指培训心理咨询师队伍的专业老师。对于接受心理咨询培训的学员来说,不管你原来的文凭有多高、资历有多深,就心理咨询这一方面来说,这些专业老师就是你的启蒙者、引路人。对于那段培训学习,我们应永远记着,他们是我们的老师;以后我们还要继续虚心向他们学习,我们应记着,他们永远是我们的老师;抑或,我们以后可能还要在一块共事或在同一条战线战斗,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取长补短,我们就这样共同成为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中的成员。
5.培训学校是我们的“家”。
昆明地区正在或曾经进行培训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学校和中心有:云南省卫生厅卫生人员培训中心、云南科技教育学校、五华培训学校、云南师大培训学院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和省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等几家。不管他们主要抱的是什么动机,但培训出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功不可没。不论他们在完成培训任务之后再管不管我们,但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那里是我们的“家”,我们应与“家”保持联系。当然,最好能通过“家”,把结业后的学员凝聚起来,成立“心理咨询师联谊会”或“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定期或经常开展心理咨询的一些有关活动。
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学校还是试探着这么做了,但种种原因,大都夭折。目前,相比之下,有省卫生厅卫生人员培训中心和云南科技教育学校开展并坚持得较好。科技教育学校把几期结业的学员组织起来,进行咨询的“实战演习”包括上街义务咨询,反映和效果较好。但仅限于本校的学员。
如果各校能克服困难、排除障碍,搞“五湖四海”,汇集“各路诸侯”,并一直坚持下去,则是这支队伍的大幸,是这项工程的大幸。
6.应主动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领导与管理。
从管理角度说,心理咨询也是一种新生事物,谁是管理的主体,目前尚无定论。所以,民政、科委、卫生、工商等部门,都有可能是我们的上级管理部门。按科学归类,它的领导、管理部门应该是卫生、民政和科委而不是工商。现如今没有婆婆也不行,婆婆多了更麻烦。但有婆婆也有有婆婆的好处,她可以庇护、支持我们,防止和杜绝小人使坏、坏人陷害,但前提是我们要规范自己的业务行为,依德、依法地开展工作。
据了解,有的心理咨询师不参加管理部门通知召开的会议。事后询问为什么?我们的咨询师回答:“我们又没有违法,开什么会?”——这是我们的咨询师偏见或偏执。
7.我省心理学界实际上已经存在的四大学派或四支队伍应当形成集团军。
因为昆明地区或云南省先后有好几个学校都在搞这类的培训,这样在社会上已经存在在几个培训学校结业的学员,同时或在这之前,医院、院校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心理老师,早已存在,甚至还有由其它渠道产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者。
后来笔者又感觉并发现,心理学界实际上已经存在四大学派或四支队伍——
一是有医疗背景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笔者称之为“医学派”;
二是高校有从事心理学教学并科研背景的心理学老师或心理咨询师,谓之“学院派”;
三是以社会经历为背景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健康工作者,即“社会派”;
四是各大中小学校的专职心理咨询师或心理辅导老师等,他们介于学院派与社会派之间,因为是从院校心理学系培养出来的,又走上社会以社会为背景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一时找不到成熟的提法,姑且称“科班派”。
尚没有狭义或严格意义上的“科研派”。
可是四个山头基本不相往来,有的甚至互相瞧不起,还有的学派内部的成员也互相不服。这是我们自己的悲哀!
笔者想,进而建议:抑或云南省社科院成立个心理研究所,让它来带领这几支队伍,宣传、普及心理健康?
8.协调心理咨询师同医院医生的关系。
我们双方应该是辩证的和谐统一关系,主要有如下4种情况:
⑴广义地说我们都是医生,在医疗卫生的两个分战线,共同为人们的“新健康”做出努力。
⑵在身心健康方面我们有着共同或交叉的工作。
⑶对于躯体疾病患者,住院或手术前,应有心理咨询师配合医生做患者的心理指导、咨询或治疗工作;对于手术后和出院,也应做心理的调适工作。
⑷一般说来,对于患者,中病靠药物治疗,大病既靠药物也要靠心理,而对于不治之症来说则主要靠心理调节和精神支撑。所以医院应该配备专职的心理医生。特别是“疗”,主要是指疗养,而疗养又主要是“心疗”、调养、心理的调适;而心理的调适主要靠心理医生。
但是,目前我们心理咨询师和医院医生的关系不尽人意,或者说目前尚未形成这种关系。
主要的表现是一些医生不愿承认和相信心理咨询师;甚至包括通过自己十多年艰难奋斗而成功或成了“气候”的心理医生的前辈或“祖师爷”,竟也瞧不起我们这些在近三四年新培训出来的学识不够、临床很少、资历尚浅、资格还嫩的心理咨询师。
当然在这点上,我们应当有客观的认识和冷静的心态。
一方面表示理解,他们对我们有些看法也符合事实(如学识不够、离“正规军”要求还差很远的距离等),其评价也有一定的道理(如说,先学会,再体验,后研究,目前赚不到钱,要先提高自己的水平,等等);只是说他们看问题的出发点有些偏颇,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有破无立,对处理问题的做法或措施不全面,他们自己不应该以心理咨询的“正宗”、“权威”、“老大”自居,而应该积极主动帮助、扶持学识不够、临床很少、资历尚浅、资格还嫩的我们即他们的战友、同事。
另一方面,我们这些新战士,也不要抵触或自馁,而应走自己的路,有信心地、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边干边学、在干中学习。——须知,当初他们这些人也有过同样情况的境遇,其中90%的人经受不住而败下阵来,只是10%者大浪淘沙今天才成了闪光的“金子”罢了。
据资料显示:国外、中国心理咨询师与国民的比例——
澳大利亚为1:4000;
美国1:2000(2007年有统计为1:1000);
据2000年的统计,中国有心理咨询师2.6万人,所以比例当为1:5万,而实际需要的比例则为1:3000,心理咨询师队伍当为26~35~40万人;
据2003年上半年的非官方统计,云南全省的老、新心理咨询师加在一起约1800人,所以比例为1:2.5万;
这些人实际上99.5%分布在昆明地区,昆明城区常住和流动人口约350万人,所以是1:2000的比例。从量的方面看,这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或符合联合国教科文卫的要求。
昆明地区原先有医学背景的心理咨询师约250~300人。笔者认为,昆明地区乃至全省各类群体、广大个体的“心理饥渴”以至心理疾病,光凭几个前辈或“祖师爷”以及那些学识够、临床多、资历不浅、资格不嫩的老心理医生,是远远不够的。就是孙悟空,你不就72变吗?那来74个鬼子呢?——所以,昆明地区的心理咨询工程需要老、新心理医生来共同承担并完成。
大约过了4~5年,据说,有位前辈或“祖师爷”改变了以前的看法,说对社会派的心理咨询师以及非医院的心理咨询“相见恨晚”。
职业道德主要靠心理咨询师自我约束。
(二)个人品质
1.要有敬业心和奉献精神。
2.仪表大方,态度端庄,品行良好,坦诚正直,善解人意,宽容助人,有耐心,理解并能接纳患者病态的表现,性格最好是外向型的。——这里说到仪表,仪表其中也包括着装。那末,心理咨询师要不要穿工作服以至是白大褂?笔者认为目前不要,以后看情况的发展。目前注意不要两个极端即要么盛装、要么邋遢,而以穿着整洁、大方、得体即可。
3.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心理咨询师应做到客观、虚心、谨慎、策略,不搞神秘化,不玩深沉,不做作,不吊着来访者的胃口,与患者保持恰当的心理距离,以利于治疗。总之做到既有威望又平易近人。另一方面,对来访者来说,要理解、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师。也就是,从心理咨询师到来访者,双方都要相信和尊重心理咨询这项工作或事业。
(三)综合素养
1.人格自我完善的程度较高、效果较好。
2.应具有《哲学》方面的知识和修养。
3.应具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这是宝贵的资本,有利于同各种不同人格特征、病症表现的来访者进行面谈和对其进行检测。
4.因为职业等级是3个,所以文化程度也不能一刀切:最低不能低于中专,一般应该是大专,最好是同时具有几个大学本科文凭(一些发达国家的记者、教师、律师和心理咨询师都必须具备两个以上的文凭。美国要求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临床心理学博士、哲学博士或教育学博士的学位)以及多方面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据说日本的心理咨询师要读104本书,包括专业的及相关方面的书籍。在中国是否可以这么说——心理专业+杂家=心理咨询师?)。
5.应具有文学的修养。
6.要有娴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敏锐观察和准确思维判断并快捷做出应对等多项能力。
7.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说,最好还要有一点医学的知识。
8.具有不断排解负面情绪、随时清除“精神垃圾”的能力。
(四)有心理督导老师对咨询师的人格特性提出如下的要求
1.优秀的智力条件和判断力;
2.独创性和变通的才能;
3.新鲜感和好奇心;
4.关心人,尊重他人的人格;
5.具有良好的内省能力,能洞察自己的人格特性,避免负性情绪;
6.有较强的对心理活动复杂性的感受能力;
7.宽容,不妄自尊大;
8.有与他人确立温和的、信赖的关系的能力;
9.具有有规律从事工作的习惯;
10.具备忍受压力的能力;
11.责任感;
12.协调性;
13.有辨别伦理价值的能力;
14.有教养;
15.有幽默感;
16.对心理学特别是对心理临床方面有浓厚的兴趣。
(五)有心理督导老师对咨询师的业务技能提出如下的要求
1.倾听。尽可能耐心、专心地倾听患者的宣泄和诉说,包括描述身体症状和内心痛苦。
2.接受。对患者不能有拒绝、厌恶、嫌弃和不耐烦的表现。
3.肯定。肯定患者对自己的症状的感受的真实性,理解患者的叙述和体验。
4.澄清。鼓励求诊者弄清楚事情的实际经过及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
5.提问。用开放的形式,对患者最关心的话题灵活提问,展开交流。
6.重构。突出患者陈述的重点内容,表明咨询师充分理解患者的感受。
7.代述。代替患者说出羞于启口但又十分重要的话题,以利继续沟通。
8.鼓励。让患者尽情表达,咨询师通过举例甚至是陈述自己直接间接的经历,引发共鸣。
9.忌讳。咨询师的助人动机过于强烈,没有等患者倾诉完,就着急下结论、给出主意。
(六)笔者个人简介
1.钱锡安:男,汉族,年龄段为中年后期,山东威海人氏。
2.学历职称: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云南省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专科毕业,北京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专修班结业;中级经济师、讲师、记者编辑和高级心理咨询师。
3.简历名分:上山下乡知青,工厂车工工人,自学考试的大学生,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师,报刊的记者编辑,企业管理者,行政执法者,现为社会自由撰稿人演讲人、昆明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
4.性格为人:自强不息,豪爽不阿,善解人意,宽容助人。
5.特长爱好:现代汉语、写作理论、写作实践、大学语文、经济应用文写作、公文写作等课程的讲授或辅导;京剧学唱,美声合唱,器乐伴奏,书画浅赏,摄影初探;撰稿,演讲。
6.四大弱项:不记路,不记数,不记人名,不善自我推介。
7.咨询范围:运用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文字排郁、音乐、系统式家庭等疗法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指导来访者排解心理困惑,咨询、治疗人格障碍和神经官能症等。
8.咨询方向:亲子代沟、问题婚姻—病态家庭以及企业EAP服务。
9.治疗特点:一是应用型理论下的疗法,二是无痕迹的疗程,三是标本兼治的疗效。
10.科学假说和全新观点:新谈“应试教育并发症”,学海无涯“乐”作舟境界,《教育心理学》应改为《求知心理学》;“家学心理学”的雏形定义,夫妻吵架现象是来自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和平过渡时的“远祖无意识”的遗传,“婚前心检”和“健康式离婚”;“上班进入角色,下班心态归零”;“就势疗法”;一人“三心”——“心态”、“心病”和“心药”,人生四求——“求知”、“求爱”、“求职”和“求自我实现”。
11.一生著作:拟相继出版心理健康系列丛书《心态心病心药》、《心病还须心药医》等9部。
12.笔者还接受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关于《韦氏智力量表》、《瑞文智力量表》、《托尼智力量表》、《焦虑量表》、《抑郁量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艾森克量表》、《职业兴趣测验》、《卡特尔量表》和《明尼苏达多项量表修订第二版》等量表测量的训练,获得从事以上等量表心理测验工作的资格。
以上的关于职业道德、个人品质、综合素养、人格特性和业务技能等的条陈,可能有交叉或重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