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介绍
短 消 息
一人三心
讲座标新

科研成果

三军联合
合作开发
典型案例
心理测量
文字排郁
咨访沟通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欢迎您——让我们一起分享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师备忘录


笔者出版的是“心理师备忘录”一书。不是说做不到这些,就不够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谁也无法为做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规定一个统一的样板标准。而是说,如果掌握或做到这些,那肯定就是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 “备忘录”洋洋二十万字,仅为参考型的一家之言,愿与同行商榷,愿与听众和读者分享;如果能实现导言中所说的“初衷”,则是笔者的一大“精神收获”。

 

   做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些资质?

 

心病还须心药医

——社会派心理咨询师备忘录

 

(五)“森田疗法”5人物及14种)

森田其人简介及森田疗法的来历——

据一组调查数据显示,“二战”前后的心理医生,他们在当医生之前,80%的患过“心病”。有一些患者自己调理,终得成功并且还自创疗法,日本的森田正马就是其中之一。有一种说法:你未曾经是病人,你就不会或不能很好地体验病人。

森田正马(1874~1938:“森田疗法”的创立者。

“森田疗法”,由日本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森田正马于1920年前后所创,森田生前反复实践和推敲并使之理论化,后人又有发展和完善,是一种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森田疗法是一种具有独特哲学色彩和人生理念的日本认知行为疗法。它具有与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人本疗法可相提并论的地位。该疗法日本人一直在使用。其学术和应用价值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重视并获得了高度评价,西方人称森田为“日本的弗洛伊德”。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我国。

森田学说的理论体系是来自森田自身的“神经质症”体验和他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森田出生在农村的一位小学教师的家庭里,父亲望子成龙心切,尤其对长子森田寄托着很大的期望,要求很严格以至是严厉。本来学校功课就很多,学习已经够紧张的了,回家后父亲又强迫他背这记那,这使森田渐渐地开始厌倦学习。每天早晨,又哭又闹,缠着大人不愿去上学,甚至逃学,后来还留级,他得了“学校恐怖症”。这与父亲强迫他学习是有关系的。

森田在7岁时祖母去世,其母亲因悲伤过度曾一度陷入精神恍惚、默默不语的状态,接着第二年祖父又相继过世。正当家庭连遭不幸时,森田偶尔在寺庙里看到了彩色地狱图。他看到图中人死后下地狱的惨状,有的在上刀山,有的在下火坑,有的在进血池等等。这使他感到毛骨悚然,这些可怕的场面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一直在他脑海里闪回。这就是后来森田理论中关于“死的恐怖”一说的来源。  

森田幼年时患夜尿症遭到大人的嘲笑、挖苦,他内心十分难过。后来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写到:不要谴责孩子的夜尿症,越是谴责、挖苦孩子,症状就会越恶化。

不幸的家庭遭遇和令人毛骨悚然的场面,使森田自幼就有明显的神经质倾向。他在《我具有神经性脆弱素质》一书中写到,其表现是12岁时仍患夜尿症,16岁时患头痛病,容易疲劳,并总是担心自己的病,这些是所谓的“神经衰弱症状”。

森田在上中学期间,神经衰弱经常发作,上大学初,除了神经衰弱,还伴有脚气病,经常服药治疗。他在大学一年级时,父母因农忙,两个月忘记了给他寄生活费。他误以为是父母不支持自己上学了,感到很气愤,甚至想到当着父母的面自杀,但又暗下决心:豁出去,要干出个样子来让家里人看看!在这时期他什么药也不吃了,放弃一切治疗,不顾一切地拼命学习。考完试,发现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并且不知什么时候,脚气病和神经衰弱症状也消失了。这些个人经历,导致他后来研究“神经质的本质论”(包括“疑病素质论”)。

“神经质”是一种具有神经症的某些潜在基调或因素的人格特征(这是森田根据个人的经历,给神经质下的定义,将其用作一类病症的概念,所以可称为“森田神经质”),也可理解为神经过敏的特质(是一种个性的概念,这是对神经质的普遍理解)。森田认为,具有这种特质的人(首先是他自己),当遇到生活环境改变甚至只是很轻微的精神创伤时,都会使自己产生自卑感,产生疑病症状。首先,神经症形成的先决条件是“疑病素质”,其次,当诱发因素出现时,具有神经质的人就会竭力既回避、又注意它,但越是如此,他就越变得敏感,越感到焦虑,从而形成“精神交互作用”,以至发展成为神经症或其它身心疾病的患者。

神经质者的共同特征:

一是性格内向。

二是求生欲望过于强烈。

三是内省力过重。

四是将专注力指向生命安全,过分关注自身的体验特别是不适的体验,有疑病症倾向。

五是患得患失,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六是常有不安全感,喜欢穷思竭虑即强迫观念。

七是对别人的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

八是过分追求完美。

九是主观强求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森田认为,神经衰弱不是真的衰弱,而是假想或主观臆断。神经质者本能上是有很强的生存欲望,是努力主义者,症状发生是心因性的原因。并且森田在自己切身体验中发现“放弃治疗的心态”,对神经质具有治疗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成为森田疗法理论基础的内容,是他自己痛苦体验的结晶;当然,仅仅是这些体验是不够的,还有他多年来对神经质者的调查、观察。把这些调查、观察同自己的体验相对照,并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将当时认为有较强的治疗神经症效果的各种治疗方法(诸如“隔离疗法”、“作业疗法”、“说理疗法”及“生活疗法”等)进行实践验证,最后,取其有效成分并合理组合,于是提出自己独特的心理疗法。

他撰写了许多论文,其代表作有《神经衰弱及强迫观念的根治法》和《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等。他还创办了《神经质》杂志,并建立了森田疗法研究会,致力于神经质症患者的治疗与研究,直至生命终结。

高良武久:森田的弟子,又是“新森田疗法”的创立人之一。

把神经衰弱等神经症的亚种称为“神经质”,这是森田生前的观点。后来高良武久修正了这种观点,提出了“森田神经质症”的概念,让人们明确这仍是一种病症;现代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不能再坚持和延续“神经质”的临床分类,但森田疗法仍不失为一种独特的临床心理疗法,并有其特有的疗效。因此,如何学习并掌握森田理论的精髓并使之发展、应用,使其更好地为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服务,这成了传统森田疗法继承人的重大使命。而高良武久首先就承担着这种使命,所以有说法他是新森田疗法的先驱者。他指出,由于疑病情绪使然,神经质者对事实的判断失去真实性或加以歪曲,所以患者的主诉与事实有很大的差距。他把它称之为“神经质者的虚构性”,这种说法更容易理解。

新森田疗法承认森田疗法的适应症是神经症的一部分,但适应症又扩大到神经质和神经症以外的范围,包括应用于正常人的生活适应及改善生活质量中。这并不影响对森田疗法的正确理解,只是这种疗法更强调对患者主观与客观矛盾的分析和引导。

他的著作有《森田心理疗法实践》等。

大原健士郎:森田疗法的继承人与新森田疗法的创立人之一。他又是高良武久的弟子。

大原健士郎论述了森田理论中诸如“疑病素质”与“生的欲望”、“死的恐怖”等重要概念,他认为疑病素质是精神能量的源泉,这种精神能量如果指向建设性的人生目标,发挥出生的欲望就是健康人的状态。如果因某种情况受到挫折,精神能量仅仅指向自己的心身变化,就会由于精神交互或思想矛盾等心理机制作用产生焦虑,这时就需要接受新森田疗法的治疗。

他的著作有《森田疗法和新森田疗法》和《心病透视》等。

田代信维:也是新森田疗法的代表之一,他从精神生理学角度去探讨新森田疗法,把森田疗法的各个治疗期与人类的社会自我发育相比较。

吉本伊信:“内观心理疗法”的创立者。

所谓“内观疗法”,如坐禅般地面壁而坐,坐一周或二周,期间隔绝工作、运动、入浴等一切外在刺激,安静地反省自己的过去。和坐禅不同之处是,内观疗法须有指导人员从旁诱发其进入自我反省的领域或境界。

据吉本伊信的自述,他在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4岁的妹妹死了,母亲非常难过,母亲从此对宗教的信仰活动更为积极。吉本伊信每天跟母亲到寺里参拜,因而有机会接触到日本净土真宗的宗教精神修养法。该修养法不饮食、不睡眠而去感悟生死的无常进而达到“开悟”的境界。

吉本伊信认为不睡眠、不饮食相当痛苦,将会阻挠人求道进取之恒心,而且不能持久。吉本把该修养法加以改造,使一般人也可以做到,并改称为“内观”。“内观”放弃宗教色彩,以人格的转变作为修养的目的。

吉本伊信自己在进行内观过程中,开始也是被迫进行,因而无法忍受生理上的痛苦而曾放弃,后来虽是自愿,但也因饥饿而又放弃,直到在他22岁那年才所谓“大悟”。

内观疗法的人生观认为不光明、自私的人都是病人,要求患者学习正确的反省方法。内观疗法认为欲望太大是精神(神经)官能症的根源,只要消除过分执迷、拘泥的欲望,将欲望转化为欲生,获得“自由的良心”,官能症就可以治愈。这种观点与现代精神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1945年,吉本伊信发行他的小册子《反省——内观》。内观疗法只重视实践而排斥理论或没有理论,这和吉本伊信本人没有心理学、精神医学的背景有关。吉本伊信说:“我没有学问,内观理论让学者去研究,我的终身工作就是做内观的向导。”

森田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指导思想——

森田疗法具有很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特征,虽然它并不是在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范式下发展起来的。森田疗法来源于佛教的禅宗、道家的无为和日本净土真宗(日本的净土教理的精髓。这里排除后来被政府利用、有人断章取义、分支教派之争的因素,只取其日本本土化、平民化和对烦恼的解脱的含义或意思)的哲学原则,它提供了一种让自然处境和哲学原理来治愈心理疾病的可能。森田疗法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一是“顺应自然”。要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也要接受不安、焦虑等令人厌恶的情绪或症状;认清心理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认清症状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认清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不管你喜不喜欢的客观现实。

“顺其自然”≠“任其自然”。顺应自然相当于禅宗的“顿悟”状态,释迦牟尼教导人们要顺应自然地生活;道家老庄也主张“顺应自然”。顺应自然,使人们体验到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认识到对超越个体的控制能力的自然现实进行抵抗是无用甚至是有害的,只能顺应才能与自然事物和谐相处。有认为森田疗法是东方文化的产物,也有认为森田疗法的故乡是中国;还有人把森田原理通俗理解为“死了心吧,忍受吧”,而笔者的理解是:“不管那破事,该干什么干什么!”。

后来,高良武久对“顺应自然”的概念做了这样的表述:患者要坦然地面对症状的存在,认识到对它抵制或回避都是徒劳的;患者要靠原来自己就存在的求生欲望去进行建设性的活动,即一面接受症状的现实,不介意、不回避、不抵抗,一面正常、照常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总的来说是,患者不要把症状当作自身的异物,而当作自身的一个部分,对它不加排斥和压抑;这样,就解除或降低了“精神交互作用”和“精神拒抗作用”,症状也因而减轻以至消失。

笔者认为,人们难的不是对“自然”、“自然规律”不好下定义;而难的是面对不满意、不满足、烦恼、困难、艰难以至厄运的不好理解。

如何顺其自然?

比如,白天与黑夜循环或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人类必须顺应、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平安和快乐。倘若我们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末这就违背了自然和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找苦吃或自寻烦恼。

人的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的,比如情绪,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程序或过程。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结束它自己的程序;反之,则不然。又比如,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这时你感到紧张、焦虑,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你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它很快就会消失或者转化为你努力复习、应考的动力;倘若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焦虑,那你就违背了情绪的自然规律,紧张和焦虑就会越来越严重,这反而会对应考带来负面影响。

人本身还有一个自然的现象是: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无聊的甚至是罪恶的念头,在潜意识里必然会随时出现、蠢蠢欲动。这是一些“杂念”,而杂念也和情绪一样,它也有自己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过程。倘若你接受它的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不去理会它,那末,它就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明白杂念是必然会出现的道理,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个杂念了,从而也就避免了强迫观念的形成;反之,你去注意它,试图控制它,赶跑它,去和它辩论等,那你就会被它束缚,庸人自扰,没事找事。

有位到日本学习森田疗法的中国心理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维,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作是影响我们的情绪或杂念。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的继续存在或不断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里投石还是根本不去管它?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不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

由此可见,在认识“自然”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不去在意那些有规律的情绪或杂念,就是“顺其自然”。

二是“为所当为”。直面现实,接受烦恼,承受痛苦,积极行动,冲破黑暗,陶冶品格,认真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也就是说,在顺其自然的同时或之后,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生活就去生活。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你的杂念仍旧会使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迟早是会自然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杂念就真的会自然消失。

陶冶品格,并非对神经质性格彻底改变,而是进行扬弃,即发扬神经质性格中认真、勤奋、富有责任感等长处,抛弃神经质性格中极端内省及完善欲等致病的因素。

做应该做的事情,简单讲,比如吃饭、睡觉、聊天、学习、娱乐、工作、逛街、扫地、洗衣服、修理东西、参加公益活动等等,这些事情都是现实生活中应该去做的。

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两大类:人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所谓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和努力可以调控、改变的事物;不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不能决定或左右的事物。森田疗法要求神经质症患者通过治疗,不去控制不可控制的事物,如人的情绪;但还是要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的事物,如人的行动。森田疗法认为,要改变患者的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还要遵循本来有的生存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在症状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尽管痛苦也要接受,但一定要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且能见成效的事情上,从而逐步从症状中解脱出来。

森田疗法的理论基础和人性观——

一是“疑病素质论”。

疑病素质×契机×疑病体验=发病。

人格特质(如惧病倾向)×机会(诱因)×病因(精神交互作用)=疾病。

二是“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

森田认为生的欲望的含义至少有如下五种:希望健康地生存,希望更好地生活并被人尊重,求知欲强并肯努力,希望成为伟大的幸福的人,希望向上发展。这是人类本性的表现,是人人都有的一种表现。但是神经质的人想将自己生的欲望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

由于神经质的人对生的欲望非常强烈,所以,自然对死亡的恐怖也非常强烈。二者成正比例,死的恐怖中包含了对生的欲望追求的同时,还包括怕贫穷、怕失败、怕疾病、怕种种有价值或意义的东西失去等。人的一生就是经历生之欲望与死之恐怖种种变化、彼此消长的整个过程。 

三是“精神交互作用”和“心理冲突”。

一个人如果将注意力过分长久地集中在自身的某一部分,这部分就会出现不适,或原有的不适会进一步加重。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该感觉的注意和指向,那末,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而敏锐的感觉又会更加吸引注意力,进一步强化这种感觉,因而,感觉与注意交互作用彼此促进,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对这样的精神活动过程称为“精神交互作用”。例如神经性头痛,由于过度紧张、疲劳,会因头部有异常感觉而使个体的注意力倾注于此,注意力与感觉相互作用并越发引起敏感,即便是过度劳累或紧张情况早已消失,由于预期恐怖引起的注意固着状态,还会遗留下痛苦的感觉,于是形成习惯性头痛。

心理冲突,指“理应如此”和“事已如此”之间的矛盾,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这里的事实也包括自身的自然现象,例如从理智上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鬼的,但夜间路过坟地照样会感到害怕、恐惧。所以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成的,如果企图用理性来克服这样恐怖,便会造成思想矛盾即心理冲突,使症状越来越严重。

四是“精神拒抗或调节作用”。

森田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也存在一种类似于神经与肌肉相互拒抗、调节的作用。例如在某种情境下产生一种观念、情感或意向的同时,还会产生与此相反的观念、情感或意向,以调节人的行为。如当我们一方面发生恐惧时,另一方面又出现告诉自己不要怕它的相反心理;打算买东西时,又要考虑一下是否浪费;要出门时,反倒先要回顾室内是否有忘记处理或带走的东西。这是所谓的相对观念。这种对应作用也是精神领域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可以保障生命安全和精神安定。如果这种精神拒抗作用过弱,个体就会毫无顾忌地行动。这些念头在一般人只是一闪即逝,不留痕迹,但在有疑病素质并且精神拒抗作用很强的人身上,会固执地出现,形成拒抗对立,再通过精神的交互作用而形成强烈的观念症状。由于欲望和抑郁之间的拒抗作用,神经质者的精神拒抗作用过程,常会引起犹豫不决进而精神痛苦,会想到这是错误的,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地加以否定,但却又是这么情不自禁地想着,结果在强迫与反强迫的斗争中产生强迫观念。 

五是禅宗的观念。

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空”。

六是道家的观念。

如无为而治,随遇而安。

森田疗法的基本假设——

一是情感(含情绪)的规律。

如果对情感听之任之,便会形成山形曲线,经过一起一伏,最后平稳或消失。

如果情感满足了冲动,便会平稳或消失。

如果习惯于同一感觉,情感则变得迟钝。

如果情感继续受到刺激,并且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情感就会更加强烈。

情感不断依靠新的经验去体会,并且通过反复体验去培养。

二是情感与行为的关系。

情感(特别是情绪)不由人的意志支配,但行动却服从人的意志。

情感伴随行动、环境的变化,也会迅速变化。

正确、积极的行动,带来愉快、健康的情感;错误、消极的行动,带来不愉快、负面的情感。

反复采取正确的行动,可培养愉快的情感态度;反复采取错误的行动,则可培养不愉快的情感态度。

不愉快的情感态度,会伴随反复正确行动所形成的愉快情感态度而自行消失。

森田疗法的治疗要点和步骤——

首先,启发、指导患者注重如下的治疗要点:

一是强调自然规律的威力,强调人体机能的奥妙无穷和自然修复能力的强大。

二是认识并体验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客观位置。一个人的生命是渺小的,不要对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采取主观强求的态度。

三是接受现实和症状。对无法改变的事实坦然接纳,不作无谓的挣扎,不追求十全十美,不把躯体和心理症状当作自己身心内的异物,而是当作自身的一部分。

四是顺应自然。放弃个人不切实际的主观意图,顺从其客观的自然状态,解除主客观、欲求与现实、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打破精神交互作用。

五是为所当为。不只是将理想停留在思维上,重要的是即时付诸行动。在一件件小小的有益的工作中体验自我的力量,特别是一些无偿的奉献可以使人体验到人生的价值,体验自我的伟大,在自我强化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有益行为得以保持下来,达到长期享用自身优越感的目的。

六是建设性地利用人的求生欲望,将原本指向自身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专注力指向外界,恢复社会功能,使之适应环境,适应社会。

七是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或时机,使自己对“顺应自然”有较深刻的体会,如住院隔离顿悟。

其次,门诊治疗,包括设立家庭病房和做课外作业、记日记。

门诊治疗主要通过心理医生与患者一对一的交谈方式进行,即门诊治疗强调言语指导的作用,一般一周一次或两次。心理医生在掌握患者生活史的基础上,尽可能理解患者的现实情况,不以症状作为讨论的主要内容,鼓励患者面对现实生活,承担自己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放弃对神经质症状抵抗的立场,接受症状的本来面目,症状就会改观。心理医生应尽可能用提问的方式启发患者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是过多的说服。治疗的关键是帮助患者理解顺应自然的原理。由于门诊治疗,施治者不能亲自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因此,可布置课外作业,让患者记日记。通过对日记的批注来对患者进行指导,这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指导中注意:第一,治疗始终要针对患者的人格问题,不要被其症状所纠缠;第二,在理解了治疗要点的条件下,着重要求患者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去体验。

再次,住院治疗,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期:强制性卧床期或叫烦闷期、隔离期、无聊期。

患者独居一室,将其与外界隔离,禁止会客、谈话、读书、写字、吸烟及其它一切解闷的活动,除了洗漱、饮食、大小便,命令患者几乎要绝对静卧。其目的是让患者体验烦闷的心境及激化活动欲。

此期间,医生一天一次查房,采取不问的态度,不予安慰及解释,观看患者的情绪变化。当患者诉说苦闷时,就劝说患者:焦虑就让它焦虑,烦恼就让它烦恼,让它们自然地存在下去,静静地忍耐。这样,患者的苦闷越发加剧,这反倒越能实现治疗目的。因为,当患者的苦闷达到极点时,在短暂的时间内有可能出现或达到“顿悟”的状态,会使苦恼迅速消失。森田把这种心境称之为“烦闷及解脱”。

患者在体验到烦闷的心境后,已脱离以往那种消极的痛苦,开始感到无聊,出现了想参与一些积极性活动的愿望,森田称之为“无聊期”。在患者充分体验到这种没有或不能活动的苦恼之后,让他起床活动,进入第二治疗期。第一期可为4~7天。  

第二期:轻工作期。

继续隔离,禁止谈话、游戏等,但卧床时间可限制在7~8个小时/天。白天由护士或医生带领外出,在户外散步,接触阳光和空气,也可以干些诸如扫院子、擦玻璃等简单、单调的轻体力活。每天晚饭后,要求患者写日记。医生通过日记了解患者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并给写日记以指导。这期间对患者身体的不适感及强烈的强迫观念等,均采取“听其自然”的态度。此期可为7~10天。

第三期:重工作期。

参加较重的体力劳动,如锯木砍柴、挖洞、田间劳动等。可以读书,主要是森田写的关于神经症学说的书。坚持记治疗日记。目的在于培养患者对工作较持久的忍耐力,体会劳动神圣的意义,或领悟出“繁重的体力劳动可以改造人”,这是一种促进“顿悟”的做法。此期可为7天。

第四期:复杂生活训练期又称回归社会准备期。

开始进行适应外界变化的训练,为患者下一步回到实际生活中做准备。这期间允许外出,以纯朴自然的心态去做工作。在工作中,避免过分讲究行为的价值,避免追求完美主义的工作态度。患者每晚仍回病房,且继续写日记,记述自己的病情变化和治疗体会,医生进行日记指导。这种训练,旨在引导患者清除以前对病情的臆断和误解,从心理上放弃对病情的错误拒抗,体会到“顺其自然”。此期可为10天左右。

第四期或整个住院治疗的基本任务不仅是消除患者的苦恼,而且还要帮助患者成长,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真正的人,是指人们应该以现实的方法过现实的生活,这样才能对生活感到满足进而体验到幸福。这是森田心理治疗的真谛,也是人类生活的真谛。

森田疗法适应的病症和应用的领域——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治疗神经症,特别是神经衰弱(神经质)、疑病症、强迫症、恐怖症和焦虑症等亚种。

适用于具有如下的一些症状或行为的人:有睡眠障碍的人,心理冲突忍耐性差、行为冲动控制力差的人,借助大量酒精、药物来解决问题的人,频繁企图自杀的人,曾有过暴力、犯罪、性变态等行为的人。

当初,森田仅仅对神经症中被称为“森田神经质”的患者采用森田疗法,但在当今却不仅仅是“经典森田疗法”,还有“新森田疗法”。“森田疗法”特别是“新森田疗法”(或“改良后森田疗法”),现已作为积极的社会康复疗法,用于神经症以外的疾患如精神分裂症、一些心身疾病等的试验研究。并且,防患未然,辅导人们顺应自然、知足常乐,用现实的方法过现实的生活,也是森田疗法的功能之一。

森田疗法具体又包括——

1.“森田疗法”又称“经典森田疗法”、“多余的说服疗法”、“自觉疗法”、“放弃治疗疗法”、“创造性的体验疗法”、“不问疗法”、“家庭疗法”、“顺其自然疗法”、“洞察疗法”、“东方心理疗法”

森田疗法从患者主观角度出发,分析心理疾病形成的病理过程,揭示常常被患者忽视了的自己内心深处的积极的一面,帮助患者找回自信。

森田生前把他创立的心理疗法称为对神经症的“特殊疗法”。森田病逝后,他的弟子和继承者们将这种疗法命名为“森田疗法”,因为以后有了“新森田疗法”,所以又被称为“经典森田疗法”。

参见对森田的介绍。

2.“新森田疗法”又称“改良后森田疗法”

森田的弟子和继承者们对森田疗法进行了发展和完善。新森田疗法用于患者自疗的可行性非常大,它是以绝对卧床、禁止任何活动而拉开治疗序幕的。参见住院治疗的四个阶段或四期。

新森田疗法的病理分析极易引起患者的共鸣,使其突然领悟,豁然开朗,对于较轻的患者更易治愈。

参见对高良武久等人的介绍。

3.“现代森田疗法”

现在在日本,还有少数的像森田时代那样的医院,采取的也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生活的家庭式治疗方法。而大多数医院和医生则是在现代化的医院内实施森田疗法,这是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各地医生的主流。在日本,如高良武久、大原健士郎、田代信维等人给森田疗法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方式,这被称之为“新森田疗法”,而将中国等日本以外的医生所实施的森田疗法称之为“现代森田疗法”。

4.“内观心理疗法”

所谓“内观”,是指“观察自身的内心”。“内观疗法”,是通过回顾和检讨自己所作所为中存在的问题,比较自己对他人的冲撞和他人对自己的慈爱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原因,并进行自我深刻反省、体察和分析,以纠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态度,改变自己偏离的人格特征,从而使自己获得拯救,解脱世事烦恼,让生活愉快健康,这样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内观疗法与森田疗法并列为两种独具特色的心理疗法。它们都受佛教影响,具有东方文化色彩。

“内观疗法”,参见对吉本伊信的介绍。

5.“积极生存疗法”

生活在这个多变的世界上,人们经常会有痛苦、无助、孤独、愤怒、恐惧和无能为力等负性情感的体验。这是由一些难以抗拒的原因造成的,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待不愉快的情感,做到既不发泄也不压抑,因为发泄难免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而压抑会形成心理郁结。最好的方式是认识它、理解它和接受它,继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通过做事情,学会接受自己,耐受生活中各种情感的变化,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生活,从而带来自信和满足。经过一段时间,或迟或早,不愉快的情感就会自然减弱或消失。与其恐惧和沮丧,不如笑逐颜开,这就是积极生存疗法。虽然人们不能直接控制情感,但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控制行动去影响情感,通过行动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让情感笑逐颜开,这是积极生存疗法的核心。

6.“自然疗法”

自然疗法是以人的身心健康为核心,它重点强调维持健康和预防疾病。

当深信人的机体的自愈能力,在其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任何削弱机体自愈能力的医疗手段。它具体又包括“营养疗法”(强调粗制食品和补充营养素)、“植物药疗法”(中草药)、“顺势疗法”(使用可以诱发人体产生某种疾病的药物,来治疗患有该疾病的患者)、“色彩疗法”、“森林疗法”、“园艺疗法”、“音乐疗法”、“针灸疗法”、“水疗法”、“物理疗法”等等。这些疗法都是有交叉甚至是相通的。但这些疗法都离不开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并注意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

总之一句话:自然疗法就是顺应自然。所以,我们坚信:人类的健康一定是依赖大自然所赋予的力量。是她,让我们永生!

下面的一些疗法,既单独存在于精神分析、人本和认知等疗法中,又是森田疗法的技术或组成部分。

7.森田疗法与“心态归零法”

心态归零法,指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事过或下班之后就调整心态,回归到正常状态。就像演戏一样,过后不思量,把不高兴的事情从记忆中抹去或挤出去。

8.森田疗法与“非我疗法”

森田疗法在某些时候,用的就是“非我”。所以,非我疗法与森田疗法联用,操作起来会更简单,收效会更好。

9.森田疗法与“静卧疗法”或“安静疗法”

要求患者静卧,这不仅是因为生理的需要,必须理解:精神上的安静具有更大的意义。

10.森田疗法与“家庭式疗法”

家庭式治疗同住院治疗的场景与感受是不同的,有家的温馨,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11.森田疗法与“劝导说服疗法”。

12.森田疗法与“作业疗法”。

13.森田疗法与道教心理治疗 。

14.森田疗法与佛教心理治疗 。

笔者对森田疗法提炼出这样的一个程式:接纳症状—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放弃治疗。笔者认为,森田疗法比较适应中国有文化底蕴、有悟性和有事业心、责任心、毅力的患者。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