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介绍
短 消 息
一人三心
讲座标新

科研成果

三军联合
合作开发
典型案例
心理测量
文字排郁
咨访沟通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欢迎您——让我们一起分享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师备忘录


笔者出版的是“心理师备忘录”一书。不是说做不到这些,就不够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谁也无法为做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规定一个统一的样板标准。而是说,如果掌握或做到这些,那肯定就是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 “备忘录”洋洋二十万字,仅为参考型的一家之言,愿与同行商榷,愿与听众和读者分享;如果能实现导言中所说的“初衷”,则是笔者的一大“精神收获”。

 

   做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些资质?

 

心病还须心药医

——社会派心理咨询师备忘录

 

(八)其它一些疗法83

把一些无法归于以上各类的、有交叉或边缘性的疗法和技术、技巧以及辅助性但又是可以独立的手段、方法,归纳、整合如下。

1.“音乐疗法”≥“戏剧疗法”

音乐治疗以及把京剧演唱活动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调适方法。

用音乐治疗疾病称之为音乐疗法,它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可分为三个档次:狭义的乐疗,执着或爱好者的自娱自乐和自我展示,任何人都可以在愁烦的时候唱上两段。

关于自娱自乐和唱上两段,不妨从京剧演唱活动说起

在喊了十多年的“抢救京剧”后的今天,有观点说传统京剧只是“幽灵”。

该观点说,中国传统的戏剧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下的社会产物。那时的阳光比现在恬淡,悠闲的人们看看戏,一天就这样打发过去了。可对现代人而言,时间就是生命、金钱。人们被一种莫名的焦虑感所追逐着,快节奏地、不停地竞争、占有、攀比。就算是什么事都不做的有钱人,他的心也未必是闲着的。他那颗躁动不安的心无法适应慢节奏的京剧唱腔;他需要发泄、释放和刺激。

该观点认为,一代有一代的艺术。传统的中国京剧确实已经死了,只能作为标本陈列在博物馆的橱窗里,供现代人发“怀古”之幽情。谁也没有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往后转,重新回到田园牧歌的小农时代。而对戏剧进行重构、再塑,恐怕最后所制造出来的只是现代人认为的一个“戏剧怪物”,并不是传统戏剧本身。故讨论“传统戏剧路在何方”,是没有意义的,这等于是勉强一个死人从坟墓里爬出来,让他开步走一样。

关于“普及”或“抢救”京剧。

笔者是京剧爱好者。

“文化大革命”后、提出“抢救京剧”之前,笔者曾建议通过做普及工作,繁荣京剧。其中说:重新出版发行京剧的脚本,供广大京剧爱好者自学使用。有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半小时》——“空中信箱”节目播放我的文稿为证。

后来发现,普及京剧很难成为现实。近些年来,尽管国家通过“音配像”工程来抢救京剧,还有“打擂台”、“过把瘾”、“跟我学”、“空中剧院”、“九州大戏台”等京剧的电视栏目的播出,但终也未呈现出普及之势

于是冷静一想:原来实际上难以普及。因为这京剧是阳春白雪,对这种博大精深的艺术,不能用“属而和者”的多少来论英雄;同样,也不能按票房价值的大小来证明或判断京剧生命力的强弱。目前京剧改革,有的地方把它推向市场,用管理、经营企业的方式来运做京剧,这不可思议。

“无价”有两种含义:一是“用金钱是买不到的”,二是“分文不值”。京剧的“无价”是前者。

还是按它本身的规律来行进吧。所以笔者今天说:京剧既没有死也不会死,说“普及”是幼稚了点,说“抢救”是惨了点,也许“弘扬”的提法客观一些。它应该从有这方面的特殊能力的少儿抓起,它必须由专业者(无论他们是为了生计、职业还是为了追求事业)来“传承”,它也需要一些以中老年人为主的票友、爱好者来支撑和辅助。但对许多人来说倒不如把京剧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调适方法。

一般说来,除了有这方面的艺术细胞、喜爱和勤学苦练等,非专业演唱京戏的人还得具备两个条件——“有钱”和“有闲”。这些,都是无法普及的理由。否则,对演唱者来说“难唱”,对欣赏者来说“难听”。

我们可以把非专业演唱京戏的人分为三种,他们对自己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一是戏迷票友。可按专业的水平要求自己,登台演出。

二是爱好者。按业余水平,有时候参加一些业余演出活动,基本上能演唱下来,观众也不会“喝倒彩”。

三是一般娱乐者。无所谓能不能唱下来,随时随地哼几句、吼几声。

而这三者其中的共同动机或目的都是寻求快乐、过把瘾。

正因为要传承,它是职业,所以专业者不应该(理论上)唱错;正因为是寻求快乐、过把瘾,所以业余者唱错了(过程中)是可爱的。

所以这就引出“把京剧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调适方法”的话题。

进而把音乐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调适方法。

“音乐疗法”≥“戏剧疗法”,是“娱乐疗法”中主要的一种,也是“环境疗法”的一种

娱乐疗法,是指通过各种娱乐活动(如听音乐、歌咏、戏剧表演、舞蹈、游戏、下棋、打牌、游园等),来陶冶性情、增进身心健康,这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遵循“自愿参加、因人而异、和谐自然及潜移默化”的原则,使治疗融合在娱乐之中。

娱乐疗法有十大好处:

一是增强肺的呼吸功能。

二是清洁呼吸道。

三是使肌肉放松。

四是有助于发散多余的精力(以上4点属于生理功能)。

五是有益于抒发健康的情怀。

六是消除神经紧张。

七是帮助驱散愁闷。

八是减轻“社会束缚感”。

九是有助于克服羞怯的情绪。

十是有助于乐观地对待现实(以上6点属于心理功能)。

音乐大师说:“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俗话说:“男愁唱女愁哭。”其实,女的愁了也唱。这说明人往往需要通过唱来排解心中的愁苦。何况,格调高雅、意境深远、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往往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激发起健康向上的思想情绪,达到心理保健和治疗疾病的效果。我国古时“以戏代药”的说法,就是“音乐疗法”,谓之“乐疗”。笔者的京剧辅导老师说:“唱京戏的人不用上医院。”说法有些偏激,但“演唱京戏有利于身心健康”,这是有道理的;他说的“不用上医院”,就是指的以戏代药、乐疗

关于狭义的乐疗

音乐为何能治病?因为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

现代医学科学认为,乐疗主要是通过音乐的波动、节奏,与人类自身的生理、心理发生效应,而达到养生、疗疾的作用。音乐是一种波动,人体也有波动,如脑电波、肠胃蠕动、心跳的声音等;音乐又是一种节奏,人体的运动有节奏,如呼吸、心跳等。它们之间一旦产生共振、谐振,人就会觉得神清气爽。如人的心脏搏动频率是70~90/分,所以人在通常情况下最感适宜的音乐节奏就是70~90/分。

乐疗,对神经性头痛、心悸、失眠、焦虑、烦躁、情绪波动、思虑过度、精神忧郁等症状,有明显的调适效果;对慢性身心疾病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对具有一定音乐水平的患者,更能取得出人意外的疗效。

当然,具体治疗的操作,要因人而异,即选曲时要根据年龄、性格、经历和音乐修养等因素而定,做到辨病选曲、随曲入境。

采用音乐疗法治疗心理疾病或躯体疾病,其施治环境应清雅静谧、舒适美观、光线柔和、空气新鲜,必要时可搁置盆景和焚香,以使人心旷神怡,渐入“乐境”,速见疗效。

①音乐中不同的节奏、旋律、响度、音调和音色作用于人体,会产生共振,使一些器官产生兴奋或抑制,进而产生不同的机体效应和情感效应。例如:

悦耳的乐音、舒缓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具有止痛、镇静、降压及稳定情绪的作用,可唤起人的情感,使人心平气和,欣赏中进而在脑海形成心理图像,在感受中又产生新的联想和意境,使情绪受到感染、心灵受到陶冶。

欢乐的音色、明快的节奏,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具有兴奋作用,使人精神振奋、焕发,消除躯体和精神上的疲劳,增强注意力,增加生活情趣,有利于患者心身疾病的康复。

轻松、和谐的声波,能潜入大脑皮层,对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刺激,促使人体分泌有益健康的“激素”(即“荷尔蒙”,由“内分泌腺”分泌而出。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它的分泌物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调节作用),提高活性,调节血流量以及气的运行,使肠胃的蠕动有规律,唾液和胰岛素增多,进而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音乐的治疗作用,我国古代就已十分重视,音乐作为抒发情感、排解郁结的一种方式,很早就在医学上运用了。认为“五音”(宫、商、角、徵、羽)通过“五行”(金、木、水、火、土)可以调节人的功能和情志,其调节作用是经过“心神”和直接影响“五脏”(心、肝、脾、肺、肾)并之间发生共鸣来实现的。其中有一种说法是:

闻其宫声,悠扬谐和,使人温良而宽容,可增进食欲;

闻其商声,铿锵刚劲,使人豪爽而正直,可荡涤心灵;

闻其角声,畅快平和,使人恻隐而仁爱,可舒肝解郁;

闻其徵(zhi,上声)声,抑扬咏怀,使人乐善而好施,可振奋人心;

闻其羽声,轻灵剔透,使人恭俭而礼让,可放飞心灵。

《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易水壮别时,有这样的记载:“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这段文字表明:单独一个音符或音阶,不能明显地表达一种心境,需要在整个的曲子里体现。这段表述中说的“变徵之声”和“复为羽声”是出现在整个曲子里的,这才能使士“垂泪涕泣”或“发尽上指冠”。

司马迁的闻其变徵使人悲哀或悲壮,闻其羽声使人慷慨或愤怒,也算是乐疗或音乐效应的一家之言。

也有人认为,自然界中的天然音响有益于身心健康,具有治疗和康复作用,可以享用。例如:

雨声催人睡眠。

蛙声能够遣怀。

雷声使人振奋。

鸟鸣可以解忧。

有人对“辨病选曲”进行了归类。例如:

产妇,宜聆听轻松、幽雅、抒情、舒缓、优美、悦耳、爽心的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和轻音乐,这有助于解除产前的紧张焦虑情绪,能松弛心情、充满信心、减轻疼痛,有利于顺产。

抑郁症患者,宜听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情调欢乐一类的曲子。

焦虑症患者,宜听旋律清丽、节奏舒缓、情调悠然,风格典雅一类的乐曲。

爆发型人格障碍患者,宜听旋律优美、节奏委婉、乐音悦耳、意境恬静一类的乐曲。

失眠症患者,宜听节奏少变、旋律缓慢、音色轻悠、响度朦胧一类的乐曲。

便秘症患者,宜听优美悦耳、轻悠爽心一类的乐曲。

在精神病医院,一些乐曲可作为治疗抑郁、躁狂、假性痴呆等疾病的辅助手段以及促进精神康复的方法。

在普通医院的病房里,播放合适的轻音乐,可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悲观、压抑、紧张等不良情绪。

有人甚至对“辨病选曲”都具体化了。例如——

a.治疗失眠及神经衰弱:外国的《小夜曲》、《摇篮曲》、《催眠曲》、《幻想曲》、《圣母颂》、《G大调托利奥》、《卡门》、《仲夏夜之梦》、《梦》等;中国的《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军港之夜》、《渔光曲》、《良宵》等。

b.治疗头痛:外国的《A大调抒情小乐曲》等;中国的《三潭印月》、《彩云追月》、《平湖秋月》等。

c.治疗高血压:外国的《小提琴协奏曲》等;中国的《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姑苏行》等。

d.治疗便秘:外国的《小步舞曲》等;中国的《渔舟唱晚》等。

e.治疗癔病:外国的《田园交响曲》、《仲夏夜之梦》等;中国的《病中吟》、《让我们荡起双桨》、《青年圆舞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f.调理肠胃功能紊乱:外国的《钢琴第七号奏鸣曲》等;中国的《平湖秋月》、《马兰花开》等。

g.排解忧愁:外国的《悲怆圆舞曲》、《B小调第14交响曲》、《蓝色狂想曲》等;中国的《百鸟朝凤》、《草原晨曲》、《春天来了》、《采茶扑蝶》、《喜洋洋》、《八月桂花遍地开》等。

h.解除抑郁:外国的《匈牙利狂想曲》、《苏格兰C小调》、《B小调第14交响曲》、《B小调第40交响曲》、《A大调意大利协奏曲》、《蓝色多瑙河》、《蓝色狂想曲》、《忧郁圆舞曲》等;中国的《梅花三弄》、《高山》、《步步高》、《良宵》、《空山鸟语》、《百鸟朝凤》、《夜深沉》、《光明行》、《丰收锣鼓》、《金蛇狂舞》、《喜洋洋》、《喜相逢》、《旱天雷》等。

i.缓解焦躁、制止易怒:外国的《第六交响曲》、《第八交响乐》、《A小调奏鸣曲》、《D小调交响曲》、《F大调四重奏》、《蓝色多瑙河》、《康塔塔》、《月光奏鸣曲》、《田园交响曲》等;中国的《彩云追月》、《汉宫秋月》、《二泉映月》、《流水》、《马兰花开》等。

j.安定情绪、充实心灵:外国的《命运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A小调四重奏》、《A大调第六奏鸣曲》、《A大调意大利协奏曲》、《蓝色多瑙河》、《拉网小调》、《花之圆舞曲》等;中国的《春江花月夜》、《雁落平沙》、《塞上曲》、《春风得意》、《姑苏行》等。

k.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外国的《餐桌音乐》、《图画展览会》等;中国的《欢乐舞曲》、《快乐的嗦》、《花好月圆》等。

l.消除疲劳:外国的《假日沙滩》、《水上音乐》、《大海》等;中国的《彩云追月》、《喜洋洋》、《云南民歌·猜调》等。

m.调适思乡:外国的《思乡曲》、《回家》等;中国的《马思聪思乡曲》、《月之故乡》、《春到沂河》等。

n.排遣失恋:外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国的《梁祝》、《草原之夜》等。

o.临终关爱:外国的《安息圣日歌》、《天上欢乐歌》、《平安夜歌》、《赞美歌》,《秋日的私语》、《梦幻》、《回家》、《安魂曲》、《葬礼进行曲》等;中国的《牧歌》、《祝你平安》、《(道教)万年欢》等。

其实,治疗的对象可简单地分为两种:躁狂与抑郁。

同理,不良、不健康特别是邪恶、淫秽的音乐会引发疾病,古人说甚至还会乱世、亡国呢。

恐怖的旋律、怪诞的音调、刺耳的和声、疯狂的节奏,会对人体神经系统形成紧张、强烈、恶劣的刺激,这能破坏心脏血管的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头昏脑涨及血压升高等,会诱发心脑血管的疾病。其实现代有些流行音乐就是一种高分贝的噪音,对人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关于杀人乐曲《黑色星期天》—《黑色星期五》对人的心理的负面影响。

国外曾有心理学家对不同交响乐队的队员进行对照测试。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大都心情平稳、愉快、健康;而以演奏现代乐曲为主的队员70%的神经过敏,60%的容易烦躁、动怒,22%的情绪消沉,还有一些人经常失眠、头痛甚至还患其它身心疾病。

另有人对音乐爱好者做过调查,发现在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相处得比较融洽、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都比较开朗、思想活跃;而热衷于嘈杂的现代派音乐的家庭里,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断,有的甚至躁狂。

一般来说,镇静、催眠性的音乐应在临睡前听,有助于睡眠或放松、休息;兴奋性的音乐宜在早上或上午听,使人精力充沛、意气风发;解忧、排郁性的音乐可在任何时间听,让人坚定信念、充满自信。

也许以上的分法有机械之嫌,因为一个曲子不只是治疗一种病症。也许称“音乐保健”、“音乐减压”比“音乐治病”要准确一些,因为它主要的功能是让人放松、挤掉烦恼、排解焦虑和疲劳、加快患者康复等。

笔者经历了坎坷的人生,从青年期,陆续搜集、综合了如下的一些乐曲,在不同的时候或根据不同的心情,选择它们,或吹拉弹唱,或在放松的情况下对他人演奏、演唱的这些乐曲进行现场或音像鉴赏。它们是:

《春到沂河》、《高山流水》、《姑苏行》、《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彩云追月》、《渔舟唱晚》、《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步步高》、《光明行》、《欢乐颂》、《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小河淌水》、《草原之夜》、《空山鸟语》、《夜深沉》、《献给爱丽丝》、《二泉映月》、《小狗圆舞曲》、《友谊地久天长》、《良宵》、《病中吟》、《紫竹调》、《流浪者之歌》、《苏武牧羊》、《赞歌》、《渔樵问答》、《月光下的凤尾竹》、《月之故乡》、《橄榄树》、《阳春白雪》、《冰山上的雪莲》、《喜洋洋》、《秋日的私语》、《牧歌》、《祝你平安》、《梦幻》、《回家》、《道教万年欢》等。

以上这些乐曲,笔者还编辑在“心桥心理健康”公益网站的诸多栏目里。

还有《少女的祈祷》、《青年圆舞曲》、《百鸟朝凤》、《思乡曲》、《送别》、《豪门恩怨小号曲》、《马兰花开》、《让我们荡起双桨》、《洗衣歌》、《月儿高》、《新疆好》、《咱们新疆好地方》、《西藏舞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骑兵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渴望》等,也将陆续编辑在“心桥”网站里,与大家一起欣赏和分享。

说明:以上对狭义乐疗的整理,其中对古代“五音”及“辨病选曲”部分的外国乐曲绝大多数者的医疗作用,笔者未经验证,仅供参考。但敢肯定的是,轻松愉快、健康向上的乐曲不会起什么副作用,之间也不会相克。以上介绍的诸多乐曲,约有1/4的,笔者曾用口琴和二胡等乐器演奏过,就叫做“主动式音乐疗法”吧,个中自我欣赏以至陶醉的美好感觉和体验,不可名状。

维也纳音乐会就是非常好的乐疗。我国近年电视上的“京剧戏迷票友俱乐部”和“京剧戏迷票友大赛”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的乐疗享受。云南京剧院有位专业人员说得好:“我不赞成‘唱了一辈子的戏,唱腻味了。现在好不容易退休了,还唱它做什么?’的说法。看到戏迷们的开心,我有了启发——上班的时候是传承,退休后,现成的本事,为什么不可以当作自己度后半生的一种乐子?”

在前面介绍“悟践疗法”中,笔者说自己在青春至青年期曾神经衰弱和有过抑郁症状,当时就是不知不觉地运用了“文字排郁疗法”和“音乐疗法”。感到有效果,后来也就一直坚持下来,当作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所以,笔者到了中年后期的自我心理保健方法,除了文字排郁疗法(将有专著),还是施用的音乐疗法(所以在这里表述较详)并且主要施用戏剧疗法。其“乐疗”享受形式,又主要是对京剧的演唱和演奏——青衣(如《女起解》等)、净角(如《包龙图》等)小生(如《那一日在虎牢》等)、老生(如《男起解》等)、老旦(如《打鱼的人》等)唱以及京二胡伴奏。

另外,笔者拟到了老年初期,开始欣赏中国古琴曲,通过天籁之声,寻觅知音,探索灵魂,与古代的真人、至人、圣人接近—接触—交流—共鸣。笔者有机缘结交了云南京剧院的一位中年琴师,跟他学习拉京二胡,并且在学唱和伴奏中我们产生共鸣。后来在交谈中得知他在研习古琴,他的手机铃声不是京剧曲牌,而是古琴曲《流水》,并且是自己抚琴的录音。他对哲学、心理学和历史等也很感兴趣,并有深刻的人生体验之谈。年长的笔者暗喜在后半生遇到知音。戊子年年三十(2009125)的凌晨,笔者在半睡半醒中突然来了灵感,脑海中迸出一首小诗,正好作为精神礼物赠送共品

沐浴席地接天籁,

焚香煮茶迎仙人,

渔樵问答探人生,

高山流水有知音。

2.“体育疗法”

作为纠正心理缺陷的治疗方法,体育疗法不是一般的娱乐、游戏和训练活动。要想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质量、分类和时间的要求。

3.“舞蹈疗法”

舞蹈包括交谊舞、迪斯科、秧歌舞和健美操舞等。跳舞与慢跑、打太极拳等有相同的功效。跳舞能消除疲劳,增进大脑灵敏性,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化,增强体力,也能充实生活情趣,消除孤独感,排解紧张、焦虑和烦恼。如果经常跳舞,对防治疲劳症、消化不良症、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肌肉萎缩以及血液循环障碍、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作用。

4.“欢笑疗法”

能使人从紧张状态中简单、快速、有效放松的方法,莫过于笑。平时万念纷飞的大脑只有在笑的时候,才进入无念无为的纯净状态。笑时,头部摇动,肩膀耸动,胸膛扇动,肠胃蠕动,膈膜震动,能使人的五脏六腑等都得到锻炼。笑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笑会使脑部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可以使脸发红、眼睛流泪,使血液含氧量在呼吸加速时明显提高,令人感到心旷神怡。欢笑过后,血压回落,使那让人紧张的激素的分泌减少。发自内心的欢笑是精神状态与免疫系统之间直接相连的“天线”,可以在瞬间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经常欢笑,其笑肌发达,月牙状嘴角朝上,眉飞色舞,使人十分精神。

日本医科大学有研究和实验得出结论:笑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明显有效,是天然的止痛剂。

当今世界上笑的事业应运而生。如印度有“笑诊所”,美国有“笑电台”、“笑医院”,德国有“笑比赛”,瑞士有“笑面馆”,日本有“笑学校”,英国和法国都有“笑俱乐部”。

可以说,笑是惟一能覆盖身体、精神和社会这三个方面并使其和谐的“高手”。多听相声和多看小品等喜剧片;每天对着镜子做出各种逗人发笑的表情;常与亲朋好友相聚或与爱笑的人在一起,回忆美好往事,逗乐儿;保存一份笑的资料,经常取出欣赏取乐;还有,欣赏外国的“滑稽录像”和昆明的“开心蒙太奇”,都能笑死你。总之,笑口常开,在笑声中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寻求欢乐。

笑实在是最佳的自然药物。它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它的好处或作用同音乐疗法、娱乐疗法。

注意:大笑过度会伤心、生悲。

5.“娱乐疗法”

以上的几种疗法都是娱乐疗法。是一种广义的提法。

6.“兴趣疗法”

如果你是这样的一种模式:兴趣—特长—专业—工作专业对口,那兴趣会让你的职业成为你的乐趣甚至是第一乐趣。如果不是这样,那下班后,你的兴趣会排解你的工作紧张、职业厌倦。特别是到了老年,多一种兴趣,就多一个朋友,多一份快乐。

7.“哭泣疗法”

哭似乎是儿童、女人的“专利”、“惯例”,其实,心理卫生告诉我们:男女有泪都要弹。如果能有一催人泪下的情节性的作品作为背景,则更好。注意在私下的场所、一个人的时候,并且有掌控,要适度。

8.“色彩疗法”

色彩包括自然色谱、附着在物体上面形成作品的色谱,包括可令人悦目爽心的自然山水风光、花道、“第二自然”,以及对这些内容的拍照和画图等。

“乐疗”一样,“色彩疗法”也属于“环境疗法”(构筑一个独特的有诱导意义的环境或背景,让人置身其中),也是古代祛病保健的良方妙法。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令人窒息,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大自然,返朴归真。通过了解各种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作用,进而科学使用色彩,可以消除疲劳,抑制烦躁,控制情绪,调整和改善人的肌体功能,起到医疗作用。

“色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七色可以代表七种不同的含义和情境,面对不同的色彩,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应。色彩在人的心理上有诸如冷热、远近、轻重、大小等的物理效应;能形成诸如兴奋、消沉、开朗、抑郁、躁狂、镇静等的感情刺激;具有庄严、轻快、富丽、简朴、刚、柔等的象征。任何色彩的这些性质都是两面性或多义性,所以要善于利用它积极的一面,使人的机体能得到微妙神奇的良性调节作用。如——

红色:象征着生命力、根、能量、勇敢、脚踏实地、喜庆和吉祥,也象征着狂躁、愤怒、仇恨、斗争、死伤、欲求、不满和霸道。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给人一种温暖、热烈的感觉。能使人情绪兴奋高昂,受到鼓舞。可以促进血液流通,加快呼吸,并能治疗忧郁症。

粉红色是柔和、亲切和浪漫的象征,是温顺的女性的代表色,能体现清纯、活泼、可爱的青春少女形象。可以平息愤怒、仇恨,使心跳减慢,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小儿多动症患者镇静。

橙色:红和黄合成的色彩。它象征新思想、年轻、活力、成熟和交谊性,能启发人的思维和激发人的情绪,使人感到温暖、活泼、愉悦、热烈和精神饱满,可有效地促进消化功能。它几乎没有消极文化和负面情感的联想。

黄色:是令人愉快的颜色,给人以年轻活泼和健康的感觉,让人兴高采烈,充满喜悦。是积极向上、知识、光明、文明、进步、幸福、高贵的象征。它能刺激神经系统和改善大脑功能,提神,激发人的朝气,令人思维敏捷,并有排解焦虑和控制不安心态的功效。

绿色:它是平衡、希望、生机昂然、清新宁静、自然力和生命力的象征。它让人有稳重感,有松弛、平静、安逸舒适的感觉。它是最能使眼睛休息、放松的色彩,可用来减轻视觉疲劳。它还能使人增强决断力、释放嫉妒、抑制冲动、防止急躁、稳定情绪,使人呼吸变缓、心脏负担减轻。

淡绿色给人一种初春的感觉,可使人保持愉快心情,能增强食欲和提高免疫力。

青色:黑、蓝、绿三色都可叫青色,所指不一。给人以肃穆、沉稳、幽静、神秘之感。由于代表的色彩不一,所以表义含混或不确定。

蓝色:蓝色在外观上是透明的和湿润的,从心理感觉上它是冷静的、和谐的,在性格和气质方面体现着清高,它象征着平静、沉思、严肃、科学、真理、上进、喜悦、美丽、和谐与满足。它能使人开阔心胸、获得纯真、维持和谐、保持冷静。它经常被用来放松肌肉、松弛神经、改善血液循环,并有助于患者退烧。

淡蓝色,又称天空色和海蓝色,是蓝色中最为明净之色,它代表宽广、透明、纯真、自由、冷静、健康、活泼和清凉,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

笔者对淡蓝色有较特别的心理感应,它体现着笔者的个性和追求;所以心理健康系列丛书《心态心病心药》等的封面、封底及“心桥心理”公益网站的每个页面的背景色彩,都是淡蓝色。

紫色:在有的宗教中,它代表的意义是哀伤。在欧洲国家,它是高雅与尊贵的象征。结婚时,它代表二婚。它还代表胆识与勇气、神秘与浪漫、热情与柔和、端庄与幽雅。也投射目的尚未得以实现。它可以辅助治疗脑科疾病包括精神紊乱,还可安慰孕妇。

黑色:它代表死亡和黑暗,令人产生压迫、恐惧、悲哀、暗淡、烦闷、伤感的感觉。另一面,它又是严肃、庄重的色彩,能给人以坚强和稳健,也有神秘和隐藏之意。

白色:是其它色彩的辅助色。它象征真理、光芒、纯洁、贞节、清白和快乐。能给人以明快、清新的感觉。也代表苍白无力,投射孤独和抑郁,特别是黑白构成的灰色更能投射抑郁、使人感到沉闷。白色可以把人带到广远的天边。还可以排解忧伤。

有些医院和康复中心将患者居室的地板、墙壁、床、桌、椅等所构成的生活环境,改变成有利于患者康复的色彩,例如,失眠者的卧室以黄、白二色修饰。再比如,人们用眼时间过长,在眼睛昏花、视物不清时,若看一看绿色植物或绿色物品,则症状会大有改善。

因此,人们完全可以用色彩环境来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

当然,古人和今人不同,外国人与中国人不同,不同的地区、民族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他们对色彩的要求和感应都不尽相同。只要它们能使你悦目爽心。所以,以上的九色与心理只是色彩心理学提法中的一种,仅供参考。

9.“绘画疗法”

色彩及其造型创作在纸张等质料上,通过鉴赏,调适心态,这样的疗法。

绘画疗法的另一个含义是:画如其人。通过让患者作画,从画面上可看到患者的心态或人格。

10.“书画艺术疗法”

书法与绘画,这样的疗法。它绘画疗法色彩疗法。

11.“创意艺术疗法”

包括对绘画、舞蹈、音乐和戏剧表演等艺术的鉴赏。它作为一种对常规语言治疗的辅助或补充。艺术的方法提供了一种不能或不必用语言表达意境的机会,从而表达自己和空间、同他人的关系,进而适应环境、适应自己。

12.“气味疗法”“芳香疗法”

将植物芳香油和其它一些芳香物质,运用于对人的“香熏”、“按摩”和“沐浴”等的过程中,来防治心理及身心的疾病,这样的一种疗法。

通过人的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听觉等五大感觉功能,把植物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经由皮肤和呼吸系统吸收,进入脑下垂体,刺激身体内分泌,进而对人的生理和心理进行调理。可预防失眠,消除忧郁、焦虑、烦闷、易怒等情绪,治疗疲劳症、不孕症、某些皮肤病及变态反应等,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刺激性欲,从而恢复并保持协调、和谐的状态,使全身心感觉舒畅、轻松。有人还称其为“五感疗法”。

清香等气味,沁人肺腑,使人心旷神怡,也能净化空气,当然还能治病。这里,排除有人对某些花香的过敏(其实,主要是花粉过敏)。

用香味防治疾病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兴起。如,有的国家建立“香花医院”;有的国家的医学专家发现,对于因精神紧张而产生的某些病症,鲜花的芳香是一副良药;有的国家有芳香按摩院、沐浴房,通过抹上芳香油后按摩、沐浴,使挥发性香味物质由皮肤渗透进入人体;有的国家把办公场所布置得清香宜人,通过呼吸道作用吸入空气中散发的香味,这有助于减轻工作人员的疲劳,防止感冒之类疾病的传播。

散发性的香味如柠檬香气,渗透力强的芳香油有杏仁油、核仁油、葡萄籽油及葵花籽油等,它们本身对皮肤就有治疗效果,特别是芳香油分子能够渗入皮肤,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进而扩散到全身。

气味疗法中医中就有,中国古代就有,我国古代名医华佗曾用麝香、丁香、檀香等研成粉末,装入锦囊里,悬挂于室内,治疗呼吸道和消化道等疾病。现在,北京有的心理医生在试验用该疗法缓解心理压力。

13.“气功疗法”

是运用主观意识、意念对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求治者的意识控制,以达到使肌肉放松、精神安宁、思想入静、呼吸深匀的目的,从而调节生理机能与心理状态,起到治疗作用。

“气功”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锻炼活动,它不仅能改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内分泌腺功能,也能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练功后可头脑清晰、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改善,起到调意念、调身体、调气息的作用,达到自我入静和放松的目的。

“气功疗法”应用广泛,对各种身心疾病、神经症都有较好疗效。

“气功疗法”应该由气功大师讲释、辅导,才名正言顺。

14.“针灸推拿疗法”

针法是采用一套专门的针具刺激人体的穴位或体表皮肤的一种治疗方法;灸法是把点燃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靠近皮肤或放在皮肤上熏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这样的一种治疗方法。合称针灸法。具有行气血、调阴阳、蠕脏腑、安神志、活筋骨、利关节、通经络、止疼痛的功能。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它是用医生或技师的双手或肢体其他部位,在患者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各种特定技巧性动作,这样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强身健体、治病延年的功效。

它们都源于中医。在诊治疾病中,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

其适应范围:感冒、哮喘、中风偏瘫、心律不齐、胃病、腹痛、病毒性肝炎、阑尾炎、乳腺炎、痛经、月经不调、小儿惊风、小儿遗尿、小儿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青少年近视、牙痛、耳聋、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等。

而它们的共同作用就是放松身心、释放真我。

15.“散步疗法”

散步时人保持身体自然正直,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呼吸自如。随着步伐的节奏,两臂自然而有规律地摆动。特别是对不能从事其它较大运动量的人来说,如体质较弱或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肥胖症者,散步疗法是很好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

散步能安定神经系统,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地蠕动,帮助消化、吸收及排泄,可起到防止新陈代谢紊乱的作用。此外,和谐的散步运动和宜人的散步环境,还能调节患者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散步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普通散步法:其速度约为每分钟60~90步,每次20~40分钟。可防治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和呼吸系统病症等。

二是快速散步法:其速度约为每分钟90~120步,每次30~60分钟。可防治关节炎,有利于胃肠病症患者的康复。

三是反臂背向散步法:要求行走时两手反放于腰背部,缓步倒退着走,退50步,再向前100步,反复进行5~10次。可防治老年轻微痴呆症、神经症等。

四是摆臂散步法:行走时,两臂前后做较大的摆动。可增进肩关节、肘关节、胸廓等部位的活动,约每分钟行走60~90步。可防治肩周炎、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病症。

16.“漂浮疗法”

让被试者或患者眯缝着眼睛,十分轻松地漂在橡皮筏之类的漂浮器具中,水池洒撒着香料或花瓣之类的东西,人漂在水面或躺在筏上,伴有背景音乐或心理师的指导语。因为是专门设置的水池,这有效地限制了外界环境的刺激,使人的意识和潜意识都产生“虚无”或“空白”,肌肉可以达到深度放松;这对消除紧张、焦虑、头昏、失眠等症状几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并有“持续效应”,且对防治心脑血管等疾病具有良好疗效。

游泳训练,也属于漂浮疗法(或叫“水疗”)。特别是天天坚持,可以培养或锻炼人的意志、毅力和自控力。特别是仰泳,看似躯体在运动,其实也是一种放松,在这种时候大脑及其思维是放松的。你可以什么都不去想,但有时也会突然冒出一个轻松的想法或念头,甚至会静静地回味着一件事情、思考着一个问题,这时的决策往往是正确的。你在水中央,没有谁能来打扰你。

狭义的“水疗”是应用热水、冷水、蒸气、冷气等各种形式的水来保健或防治疾病,具体方法有坐浴、淋浴、足浴、温泉浴、漩流温水浴、桑拿(或译为桑那)浴、敷泥、热敷、沙蒸、汽蒸等。水疗法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许多民族传统医学中的治疗方法之一。

该疗法也可属于娱乐、体育方面的疗法。

17.“森林疗法”

在森林中疗养,借助绿色的作用来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大脑皮质和视网膜组织;借助光合作用调节人体某些器官,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日本医学专家根据树林释放的某些化合物的芳香能杀死病菌的原理,建立了“森林医院”,使许多身患痼疾的患者得到康复;我国有的省份建立“森林康复医院”,让患者置身于优美如画的森林中,在医生的指导下,从事患者各自喜爱的活动。

森林疗法的一些活动包括:登山观景、山路散步、林中养神、树下野炊,在森林中放声歌唱和喊山、日光浴和空气浴、聆听鸟鸣和松涛、做保健操和练太极拳、深呼吸和闻花香等。现在,走进森林已日益成为开发旅游和疗养的新途径。

18.“原始狂叫法”(喊山)

在身体动作练习的基础上,通过宣泄性高声喊叫以释放情绪而对异常心理活动产生良性影响,进而使生理和心理活动在新的状态下获得平衡,这样的心理治疗方法。原始狂叫法中的情绪宣泄,其方式是原始的、生物性的,其内容较为模糊,有时甚至不能清晰地意识到究竟是何种情绪,因而情绪宣泄的具体要求并不十分强烈,常常需要通过意志的参与,加以激发。

操作方法:活动四肢,做几次深呼吸,使全身放松;由轻到重、由不自然到发自肺腑、尽情地、无所顾忌地喊叫;喊叫时可用叹词“啊——”“哎——”“嗨哟——”等,以期把消极情绪统统宣泄出来;体验舒畅感、痛快感、轻松感,进而体验疾病症状的消失。在体验时不要停止喊叫;继续喊叫时,并用力挥动拳头、踢腿或奔跑,使内心受到震荡;在喊叫中体验自信心和控制力的增强;停止喊叫,活动身体。

用原始狂叫法治疗疾病,一定要在空旷田野进行或在隔音效果良好、可以无所顾忌的房间内模拟,否则喊叫就会受到限制因而失去其疗效。

19.“自然疗法”

参阅森田疗法中的自然疗法。

20.“园艺疗法”

一个人特别是他在后半生要是从事园艺工作,或在园林、“第二自然”中生活、学习和休闲总之叫养生,那真是现实中的神仙。康复期的患者若能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康复,则更好。

调侃地说,如果你只有一小块园地,而自己没有什么从事园林工作的技艺,那就叫做“田园疗法”吧。你爱栽种什么就栽种什么,依着自己的性子来,从中享受其过程的乐趣。

21.“物理疗法”

是应用物理原理和现象来保健或防治疾病的一些方法。如利用声、光、电、热泥、热蜡、不同温度的水或器械等,刺激人体,通过神经反射对全身起作用。简称“理疗”。象体操、音乐、按摩及水疗法等都属于理疗的范畴。

22.“沙盘疗法”又称“沙土游戏”、“世界技法”、“箱庭疗法”或“沙箱疗法”

在治疗儿童心理疾病过程中,给孩子提供一些玩具、模型和沙箱等,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由、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做出令人感兴趣或印象深刻的作品,将自己潜意识里的内容以某种象征的方式投射或折射,然后由专家解读出来。这可以为治疗而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使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不知不觉在游戏与快乐中得以解决。它适宜于“抑郁症”、“强迫症”、“自闭症”、“恐怖症”、社交困惑、躯体化及“青春期情感叛逆现象”等方面。这样的方法和过程就叫“沙盘疗法”。

“世界”是指孩子的内心世界。当然心理健康的儿童甚至成人,都可以做这种游戏。

23.“道家认知疗法”

见认知疗法。

24.“儒家认知疗法”

见认知疗法。

25.佛家(禅宗)“顿悟”

禅宗:我国佛教宗派之一,以静坐默念为修行方法,专修“禅定”。禅定,意为安静而息止杂念。通过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可达身心轻松、观照(即静观)明净的状态。

禅宗象征着纯净的精神本原。

禅宗往往通过哲学的象征来体现它的意义,它有着较庞大的哲学体系,它由“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和“境界论”等四个部分组成。

它探讨的主要是:什么是我们本来的心,这是本心论;这个本来的心又是怎样迷失了,这是迷失论;我们应当通过怎样的渠道和途径、方法来重新显现这个本来的心,这是开悟论;当获得开悟、回归本心的时候,我们的体验、感受又是怎样的,这是境界论。

禅宗认为,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一颗觉悟的、纯净的心,只不过是后来由于我们生起了相对的观念或杂念,沉迷于世俗的欲望,才迷失了本心。

要找回本心,就要通过各种办法让人心开悟并积极地体验它。开悟后的积极体验有四个范型——

一是“触目菩提”:菩提意为彻悟。佛性时时、处处都在呈现着它自己,即使是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是法性。所以自然界的一切,只要用心去听、去体会,你都能感到一份生命的真谛和不染。

二是“水月相忘”:清净的池塘,比喻我们的心灵。比如水面和月亮两相忘却。譬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但雁无遗踪之心,水亦无留影之意。

三是“珠光相映”:比如,一颗珠子可以映现出其它无数的珍珠的光影,这样珠珠相含,影影相摄,每一个既是它自己但又是别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达到一种圆融的、无碍的境界。让我们认识到,宇宙的每一个生命体都息息相通,整个宇宙之间存在着一个大生命。

四是“饥餐困眠”:饥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禅宗的修行、体验,离不开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的吃饭、穿衣、睡觉之中,处处都有活生生的禅意。即身在闹市做居士。

禅宗主要是指明一条“回乡”之路。

菩萨特别是观世音菩萨几乎留在每个人的心中。菩萨,是音译,意译就是觉悟而有情,他(或她)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人。因为佛教讲自利利他,所以他(或她)要普度众生。就是自己获得受用,获得佛教真理的受用是不够的,还要让更多的人得到受用,这就是自己利了,也让他人利,甚至在利他中来实现自利,在实现众生解脱的同时来获得自己的成就感。所以禅宗在开悟之后就是度生,要把他的方法、他的理念、他的境界同众生一起分享。每个人都分享到了这么一个认识、这么一个体验,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净化;进而,心净则国土净、国家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大环境、我们的人生也就得到了净化。

禅是东方的精神解脱之道,精神分析则是西方的一种对精神疾病治疗的学问。但在精神分析家眼里,禅具有非凡的心理治疗价值。两者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消除烦恼,排解压抑,解脱束缚。可见,中国禅宗的顿悟与现代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原理暗合相通

禅宗有这样两副偈子(ji,去声,佛经中的唱词):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这达到了观照的境界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达到了觉知的境界

广义而不太严谨地说:佛++禅。

禅学是佛学的一个方面,曾一时等同于佛学。

佛是关于智慧、大彻大悟的学问,包括自觉、觉他和觉行的圆满。

佛家说:人无论贫贱富贵,都面临着生活、事业的压力和生老病死的烦恼、恐惧。佛如迷海中的慈航,指示人生的真谛,让人们认识并排解这些压力和烦恼,用心药治疗心病,获得内心的安静和自信,实践并升华圆满、幸福的人生。

佛教要信徒、人们自愿供奉或参拜:释迦牟尼(即佛祖如来,是我们学习的根本老师)、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药师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以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zang,去声)菩萨、弥勒菩萨。

通过供奉或参拜的方式,人们往往将深邃的顿悟简化成浅显的祈祷。但祈祷里也有顿悟,也能起到积极的暗示作用

26.“宗教疗法”

先说“宗教”。实际上,心理学的许多提法特别是一些专用名词(如“心病”、“心药”等),是来自或引用于宗教的经典中的,换句话说,心理学从宗教学中汲取了许多养分(如把“祈祷”、“静观”作为心理防御方法等),所以形成“宗教疗法”,也说明心理学与宗教学是边缘或交叉关系。

再说宗教疗法。前面介绍的道家疗法、儒家疗法和佛家(禅宗)“顿悟”等都属于宗教疗法。

有意思的是,宗教衍生出一些社会标准,可是有些标准的缺陷或无法实现又给人们带来痛苦,进而痛苦的人们掉过头又去找宗教寻求解脱,宗教再利用“祈祷”、“静观”、“暗示”、“催眠”和“无为”等态度和方法来解除人们的痛苦。

27.“中医意疗”又称“情志相胜疗法”、“情志调适法”

人的情绪、情感、情志的变化,能反映和概括出人的主要心理状态。人的情志活动是对客观外界事物刺激的反应,又是以脏腑作为生理基础的。正常的、健康积极的情志活动有利于人的心身健康。若人们没有情志表现,或缺乏表现,或表现太过,特别是那些意志薄弱的人受到某种情志过于强烈、持久、频繁的刺激,则会造成脏腑功能紊乱、生克无序、经络阻滞、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进而又引发各种心身疾病。

我国医学把情绪的基本状态概括为:“七情”——喜、怒、忧、悲、思、恐、惊,或“五志”——喜、怒、忧、思、恐,统称为“情志”。

“五脏六腑”说:“五脏”——心、肝、肺、脾、肾,“六腑”——胃、胆、小肠、大肠、三焦、膀胱。

大家都知道关于“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它们与情志、脏腑有关系。

还有个“五音”说:宫、商、角、徵、羽。它们与情志、脏腑也有关系。于前面的音乐疗法中已有局部介绍。

对于情志、脏腑,不同的辞书有不同的提法或表述,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情志相胜疗法的介绍,所以对此不必较真儿。

各种不同情志的负性刺激能使各个脏腑的机能产生紊乱,反之,脏腑过虚过实又可引起情志的反常。换言之,不论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或是身心疾病,都可导致情志的反常变化,而情志的反常变化反过来又可导致脏腑功能进一步紊乱。如此负性或恶性循环。这就需要调适或治疗。

中医意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运用朴素的古代心理学思想和情志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进行治疗,即用积极、正常的情绪活动来调整负性、不正常的情绪活动从而治疗心理疾病或躯体疾病,这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早在远古时期的巫医祝由术就是一种原始的心理治疗方法;情志相胜疗法的萌芽—雏形散见于《说苑》、《山海经》、《吕氏春秋》、《老子》等书里以至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中;雏形—成型始创于《黄帝内经》其中专门论述了气生百病的情志致病的病理以及治病必先调谐情志的观点;扁鹊、华佗等古代名医都有这方面的医案,遗憾的是有记载和流传的局限性;以后不断得到发展,金元明清至鼎盛,连《儒林外史》之类的文学作品、有关史书中都有零散的记述,其中,金代名医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对其做了系统的总结,据了解,他是中国古代应用心理疗法最多、最有成效的医家,有案有论,理论上有创见,临床上有实践,还有9个心理治疗医案传世。

有观点认为金元明以至清代,是中医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期间是人才济济、学派林立,“金元四大家”就是一说:刘完素(刘河间),他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在治疗上多用寒凉药物,提出“火热论”,是“寒凉派”的创始人。张子和(张从正),他认为治病应着重驱邪,邪去而正安,提出“攻邪说”,发展了“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李东垣(李杲gao,上声),他认为胃气为本,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是“脾胃说”的创始人,长于温补脾胃,因而称之为“补土派”。朱丹溪(朱震亨),他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提出“养阴说”、“相火论”,主张“滋阴降火”,为“滋阴派”的创始人。还有人总结出那期间对中医疗法包括情志疗法作出很大贡献的济济人才及其盛况:完素、丹溪多有建树,张氏子和登峰造极,原礼、景岳迭出新意,诸多弟子遥相辉映。

笔者颇多感慨:我们本土化的心理治疗为什么没有形成类似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学派,没有出现类似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和艾里克森的大师?是前人的理论化、专业化、系统化不够和后人的集中、整合、传承不够哇!

中医的心理疗法——中医意疗,简单地说就是对情志的调适。

因此,情志相胜治疗或对情志的调适,可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即利用情志之间、情志与“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五志”、“五脏”来加以制约或调控。情志相胜疗法又可分为恐疗、悲疗、喜疗、怒疗和思疗即“五疗”

对这“五疗”的理解或解释,整理如下(解、胜、克、制、替之)——

水克火,喜伤心(火)制于肾(水),用恐胜喜疗法,即以恐解之。意思是暴喜能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而恐惧则能让精神集中。

古代医案:江南一书生因考中状元,在京城大喜过望而疯癫,发狂大笑不止。甲医家就诊,佯称其病不可治,告之逾十日将亡。甲医家又劝其速回家,路过镇江时可再找乙医家,说或许能回生。书生一吓,病好许多,但因此郁郁寡欢。回家途经镇江。乙医家就把甲医家早已送来的书信给那书生看,并解释其中的原由。那书生茅塞顿开,病痊愈。

说明:该医案仅供参考。其情节的客观性不可完全相信,其治疗过程的规范性不能完全认同。切勿盲目模仿、机械照搬!下同。

金克木,怒伤肝(木)制于肺(金),用悲胜怒疗法,即以悲胜之。意思是大怒能出现肝气上逆,而悲伤则能使怒气消解。

古代医案:燕姬同另一个女人发生口角,燕姬叫跳撒泼耍赖,怒而厥。医家诊后便声言其危,假称要用灸法才能治好。燕姬知道火灸不仅会引起疼痛,且会损毁面容或身体其它部位的皮肤。于是厥而醒,继而怒转悲,悲伤则郁怒之气消,气消便结束了气厥若死的装病行为。

火克金,悲(忧)伤肺(金)制于心(火),用喜胜悲疗法,即以喜克之。意思是过度忧伤能发生肺气耗散,使人抑郁、消沉,而喜悦则能使心情舒畅。

古代医案:某城司牧闻父死,悲伤过度,心中结块,痛不可忍。医家模仿巫师的滑稽动作,又说又唱又跳,以娱之,使病人畅怀大笑。不日后其心下郁块皆散,不药而愈。又:某朝一位巡抚抑郁寡欢,家人请来一名医为其诊治。医家沉思良久,诊断为“月经不调”。巡抚认为这个诊断滑稽、荒唐,当即大笑不止。后每想起、谈起,必笑声不止,遂心情好转病情渐愈。

木克土,思伤脾(土)制于肝(木),用怒胜思疗法,即以怒制之。意思是过度思虑(隐忍又想不通)能使脾气郁结,运化无力,而发怒则能使气机运行畅通。

古代医案:某郡守病重,求治于某神医。该神医用书信指责、痛骂其郡守。郡守恼怒,吐黑血升余。黑血排出体外,疾病痊愈。又:一女因思念亡母过度,诸病缠身,百药不治。医家借此女平时信巫,便“离间”母女关系,假托母死乃因女命相克,母在阴间扬言要报克命之仇。女闻后大怒,骂曰:“我因母病,母反害我。何以思之!”遂不思念,病渐愈。又:一富家妇,思虑过甚,夜夜难寐。医家在该妇家饮酒数日,多取其财,遂不下处方而去。其妇果被激怒,当即汗出,是夜困眠遂入睡。又:一个“不成功”的医案——同样是采取“怒胜思”的疗法,某医家给某国王治病时,不脱鞋,登王床,王衣,口出陋词,意欲激怒该王。该王不思,反“以怒克怒”,将该医家沸汤煮死。

土克水,恐(惊)伤肾(水)制于脾(土),用思胜恐疗法,即以思替之。意思是恐惧能使肾气不固(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气泄精伤、腰膝酸软,而思虑则能使心有所存、神有所归。

古代医案:某医家治疗一恐死症患者,先用语言开导,然后带他参禅,再和他一起探究生死之源,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使患者不再恐惧生死,病遂愈。

另外说明:上面介绍的用一种情绪去制胜另一种情绪,这只是机械的分解,有利于对共性和整体的理解而已。在有的情况下,悲和怒等也同样会伤心,这是通感作用;所以有时也需要、也可以用第三种或多种情绪予以调整。只要得当、有效。如在愤怒的时候,可以悲胜之,但有时候或对不同的患者也可以用“喜胜怒疗法”。古代医案:某关尹之妻,病而怒,怒愈病,不欲食,常呼叫怒骂,恶言不辍,扬言欲杀左右。众医皆用药,几半载仍不愈。其父请某医家视之。该医家曰:“此病药难以治。”乃使二媪(ao,上声),各涂丹粉,作伶人之状。此妇见之大笑。次日又作角状,又大笑。又命两个能食之妇,在此妇面前大食,其旁赞赏夸其美食家也。此妇见状亦索其食,而为一尝之,遂大食之。不数日,怒减食增而病愈矣。

中医的养生法很多,上面介绍了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养生法之一的情志疗法。有人由情志疗法又提出“情志护理法”、“胎教情志调适法”和“道家养生五行疗法”,作为其辅助或衍生。

“情志护理法”

所谓情志护理,是通过医生、护士及家属等护理人员的表情、态度、姿势、语言、气质及行为等因素,来积极影响患者,协助患者适应环境,改善人际关系,消除引起痛苦的各种躯体症状和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使其保持开朗、乐观,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并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这样的过程以及一些方法和技术。其中,语言开导的刺激是一种非常直接、实际的信号。通过语言给患者以一定的、适当的安慰、解释、鼓励以至承诺、保证,可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使患者能心情舒畅、心境坦然、气血调和、脏腑通达、功能旺盛。

“胎教情志调适法”

我国医学认为,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就是说孕妇如能自我调情志、安心神、遇事乐观,就能养胎安胎;而夫妻和谐、家庭和睦、亲友邻里相敬,又是孕妇情志舒畅、气息平和的重要环境因素。可见胎教情志调适法,主要对孕妇而言,其他成员是积极配合。孕妇如若喜怒无常、情绪不定,动辄大动肝火、打人骂人,或放情纵欲、滥用药物等,必然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很有可能形成先天性疾病。

“道家养生五行疗法”,又称“圣宣五行疗法”

圣宣五行疗法是在中华五行学和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运用道家养生、防病的观点产生的一整套疗法。该疗法认为,“百病之源,五脏为根”,主张“内外双修,五脏同调,以调代治”。治的是标,调的是本;治的是疾病,调的是生命;治的是局部,调的是整体;治的是某一脏器,调的是五脏六腑。

外调五脏修炼做到意诚、心静、动作缓慢、持之以恒。

最好是在阴阳交会(日出或日落)时炼,早晚各一次。炼时轻闭双目,全身放松,进入意境;用鼻子吸气,意想吸进去的是大自然无比美妙的清气;用口呼气,意想呼出来的是使五脏得病的浊气。

外调五脏修炼的具体做法是拿足调心、按目调肝、搓喉调肺、揉腹调脾、提肛调肾——

拿足调心:身体端坐,将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上。先用手将脚趾向足背方向用力压一下,然后用拇指从脚跟沿脚心用力推拿至脚趾,最后以足踝(huai,阳平)为轴使脚顺时针转一周,为一回。每只脚各做9回。

按目调肝:端坐或仰卧。先将两手慢慢搓热,轻轻按在双目上,掌心对准眼球部位,手不动,依次平行缓慢移动眼球,上下各3次,左右各3次,再转动眼球,顺时针3圈,逆时针3圈,为一次功。共做9次。做完后稍待一分钟,松开双手,睁开双目。眼有伤者不能做。

搓喉调肺:端坐或站立。用虎口托住下巴,自上而下搓至锁骨。左右手交替,左手搓时用鼻子吸气,右手搓时用口呼气。每只手搓一下算一次,共做45次。

揉腹调脾:端坐或仰卧。双手搓热,十指交叉放在肚脐上,顺时针揉时吸气,逆时针揉时呼气。顺、逆算一回,共9回。若为便秘者可逆时针揉18圈,以揉腹后有矢气感觉为宜。腹泻者顺时针揉18圈,以揉至腹部温热为佳。

提肛调肾:身体站立,双手下垂。用鼻子吸气时同时提肛,肛门收紧,坚持1~2秒钟,然后用口呼气,全身放松。共81次。

通过外调五脏修炼,可使情志、脏腑生克有序、保持平衡,正气足,浊气出,病痛消失,身体康复。

此外,又有人衍生出——

⑼“启蒙解惑法”。

⑽“言语开导法”。

⑾“自我调整法”。

⑿“移情易性法”。

⒀“顺情从欲法”。

⒁“穷者治法”。

⒂“富者治法”。

总而言之,我国古代医家非常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指出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情志相胜疗法具有浓厚的东方传统文化特色,是本土疗法的最突出表现,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有防患未然的优势,它可与中药、推拿、针灸等相得益彰。鉴于中医“五疗”在古代的疗效,今天在治疗、护理上也可适当用之,故简介如上。

说到这里,笔者特别推荐《黄帝内经》一读。它主张“养、调、治”的中医医学模式提出上古真人、中古至人以及后来的圣人、贤人的“养生”之道凡人笔者今后,将继“音乐疗法”和“文字排郁疗法”,添加“情志相胜疗法”,以不断调适自己的心态。

28.“亚洲心理疗法”(冥想)

通过用印度教和禅宗、道教、儒教的教义作指导,进行静坐冥想,引起全身放松和减轻压力。冥想过程中强调个体静静地反思自己包括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它重视经验,强调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世界和自我是相联系的,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结合在一起,以此来调适自己。它适合亚洲区域的印度、中国和日本,可以说是印度、中国和日本人的宗教疗法。但静坐冥想作为一种古老的东方修炼手段,近年来引起了世界心理学界的注意,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采用。参见“精神分析疗法”中的“冥想疗法”。

29.“静默疗法”(入静)

是指个体将注意力或意识集中到一个客体或声音、意念、体验中而进行的一种训练,目的在于使个体达到精神松弛、提高领悟和随意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境界,从而保持心理健康。努力使个体体验某种心境,在这种心境之下,意识进入自由漂游状态,进入与自身内在节律相和谐一致的状态,有时甚至达到与自然融合于一体的感受之中,即所谓“静默心境”。历史上,静默常常是宗教活动的一个核心部分。当今,它已成为应激处置、增加自信心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国外,静默已是“新心理疗法”中传播很广、应用人数较多的一种方法。

30.“幽默疗法”

一方的幽默如果能被对方接受进而互动,那末,温和、含蓄、机智、有趣、可笑且意味深长的言谈举止,能引发大笑,使另一方或双方忧郁不安的情绪和紧张的肌肉得以放松,让尴尬的局面得以扭转。人的大脑皮质有个“快乐中枢”,在幽默诊疗或辅导中,快乐中枢接受适宜的刺激后呈兴奋状态,把各种美好的东西调动或复制出来,在人的机体内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激活人体功能包括激发免疫机能,改善体内循环,提高对疾病的抗御能力,洗刷生理疲劳和精神倦怠,增强人的身心健康。此外,运用幽默,还可消除患者的某些恐惧,促进医患关系。

幽默疗法最理想的效果是应用于心理疾病的初发时期,其次在康复阶段,而且在诊疗或辅导中注意培养患者的幽默感。

幽默感与人的某些天性有关,但后天也能培养。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档次。幽默不等于说一些粗俗的笑话,做一些无聊的动作,而是洞察世事,入木三分,言简意赅,妙趣横生。

二是豁达大度。持有达观随和的态度,做到谈笑自若。

三是乐观自信。幽默感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幽默时不故作惊人之状。

四是随机应变。幽默又是一种技巧,善于驾驭语言,做到对答如流,反应灵敏,巧解人意。

幽默不但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是智慧的火花,友谊的桥梁,健康的良药,长寿的仙丹。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幽默家,但开开玩笑、说说笑话,也是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风趣和情调。假如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中,有一两位诙谐幽默、善开玩笑的人,大家将会享受到莫大的乐趣。

幽默属于积极、成熟的心理防御方法,积极、成熟的防御方法其实就是一种治疗方法。

31.“女性主义疗法”

强调女性个体产生心理问题和疾病的社会因素,并重视性别和文化等的差异,通过改良社会机构体制和改善群体交谊规则,来帮助女性个体探讨性别及权力在实际上的不平等,进而调适个体的行为使其适应社会。

有一种价值观:女人的价值在于她们的美丽,男人则在于成就,因此女孩子与女孩子之间的竞争是看谁对男孩子更有吸引力。女性外貌重要性的价值观会被一直带到成年。这就会带来社会歧视或在实际上的不平等。而女性的心理问题和疾病是社会歧视或在实际上的不平等等因素带来的后果。

所以不仅仅是女性个人的生活要求改变,也要求社会变革——“妇女翻身解放”。于是,妇联机构产生,女权主义者出现,女权运动活跃。运动到今天,女人说“翻身不够”,男人说“翻身过头”。于是,就这么不休地争吵着,“妇女翻身解放”似乎成了无解的题。

女性主义疗法的一些认知、技术、措施或目标、范围——

一是消除症状。女性的症状多是抑郁和头痛,原因很可能是婚姻产生问题或不幸。帮助女性处理婚姻的矛盾或排解被强奸之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女性主义疗法的主要适应范围

二是自立、自强、自尊、自重。消除对别人特别是男人的依赖,避免过于的虚荣。

三是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有时女性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的改善,会促成婚姻的稳定。

四是角色的合格表现。如贤妻良母。

五是客观地评估自己。身体意象和性意识往往被一些媒体和男广告商扭曲地重新塑造了,是渗透着铜臭的世俗把女性体态美、性魅力的吸引看得超现实重要;所以应当帮助一些女性客观地认识、接受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性,把自己置于现实生活的大地上。

六是冷静地面对社会的行业歧视。如一些行业不要女性,而一些行业偏要女性。

总之做到:男性不统治、欺压、歧视女性,女性也不统治、仇恨、报复男性。

因为政治色彩太浓,所以笔者认为形成一种心理疗法,似有些勉强或者说不好把握甚至在现实中极难做到。

32.“瑜珈疗法”

瑜珈(瑜伽),意为“结合”,指修行。修行有8个环节或阶段:

一是克制。以道德为首要。

二是守规。自身的内外净化。根除恶习,端正行为。

三是体位。如坐姿等,种类多不胜数

四是调息。是指有意识地延长吸气、屏气、呼气的时间。

五是制感。控制感觉,将注意力从外界收摄于心中。

六是执持。将注意力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对象上。

七是禅定。冥想、静定状态。

八是等持。沉思者进入“忘我”状态,与沉思的对象合而为一,由此获得解脱或放松

静坐,结合心理的冥想和躯体的训练,强调呼吸规则,调适血压、心率和脑电波,放松肌肉的紧张,排解心情的焦虑,以获取真知,修身养性。

33.“白日梦疗法”

做白日梦(幻想),想好事,心想事成,以求自我安慰。白日梦,指注意力从外在的刺激转向内在的思维或想像的场景、情境、意境中,可打破时空,随意组合,是意识流中的一个主要成分,人人都会做白日梦。

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利用幻想方法,使自己在现实中脱离开,存在于幻想境界中,以得到内心的满足。如一名体弱的儿童受到大孩子的欺负时,就幻想自己变成一个大力士,使别人都怕他。

白日梦属于中性、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方法,适当、偶尔一用,它就成为一种比较现实、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34.“民俗疗法”

主要是来自“神灵主义”医学模式时代的方法,也包括了“暗示疗法”,如民间的刮痧、拔罐、神符、香灰等。当今也有使用的。

35.“人际交往疗法”

是有意通过与他人进行语言与非语言的积极交流,创造良好的心理微观环境,提高心理激活水平,形成健康的情绪状态,这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人际交往总是通过直接的、对称的、双向的、反馈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而实现的,因而积极的人际交往不仅具有信息沟通功能,而且具有情绪感染功能和心理保健功能。

人际交往可以分为与同龄交往、低龄交往、长者交往和异性交往四种。

同龄交往——自觉地置身于同龄健康人群中,以无批判的态度和形式接受种种健康的影响。在接受积极的种种暗示中,一般都会被松弛和谐的心理环境同化,并逐渐把自己作为健康人群中的一员,这样就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全面、持久地模拟健康人群。

低龄交往——主动地置身于儿童、青少年等低龄健康人群中,以感染的形式接受种种健康的影响。与比自己年龄小得多的儿童和青少年交往,极易对他们的健康心理状态产生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感染反应”。这种感染反应能使人滋生童真、获得朝气,从而改善自己的情绪和整个心理状态。

长者交往——通过交流,主要学习他们的经验,以补自己因阅历不足而形成的某些弱项。

异性交往——适度地置身于异性或有异性的健康人群,依靠亲和性质的“异性效应”来提高活力。异性效应不但能影响人的情绪,令人产生欢悦的内心体验,形成良好的心境,而且能影响人的认知,以利于作出主观而积极的假设、推理及有利于病体康复的判断,从而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和扭曲的认知,使自己的控制能力迅速提高、心理活力增强。

这里说的人际是从年龄段和性别角度说的,无论哪种形式的交往,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这是真正或积极交往的前提。

36.空椅子技术

两把椅子,先让当事人坐在其中的一把上,另一把是想像中的人(或事物)。这项技术其实就是一种角色扮演,让当事人去表演包括自己的所有方面角色。通过这种方法,可使内射外显让情结表面化,即让当事人内在的对立与冲突获得较高层次的整合,然后学会去接纳这种对立的存在并充分地体验冲突进而解决冲突,最终适应环境也适应自己。

参见“行为疗法”中“发泄疗法”—“宣泄疗法”空椅子技术。

该技术可以运用到好多的疗法中,成为它们的辅助手段。

37.假设技术

一来是可以解除来访者的“掩饰”阻抗”等武装,二来心理师也可以自己给自己下台阶。

38.“饮食疗法”

“食疗”,是应用具有药效作用的食物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可作为对多种疾病的一种辅助治疗,如药膳。使用该疗法,当然还离不开“暗示疗法”的配合,如说“吃什么补什么”等。

广义的营养学角度的“食疗”,笔者提炼出5句话:

①有什么吃什么。

②想什么吃什么。

③什么好吃什么。“好”价格高,是你认为或感觉好的。

④什么都吃。

⑤给什么吃什么。这是调侃。

⑵“饮食疗法”其中包括“饮疗”,提炼出4种“饮疗”:

①“茶饮”,又包括普通的喝茶和“茶道”,而“茶道”又追求闲静和恬淡的意境。

②“代茶饮”,如绿豆汤、枣仁汤等不独解渴,也能安神。

③关于饮酒。酒包括白酒、果酒和啤酒。注意不要贪杯。也可偶尔小醉。

④关于喝咖啡。咖啡是舶来品,现在我们中国自己也会种植并加工了,并且有的开发商开始宣传它的药力作用。咖啡似乎是“上等人”或中产阶级品味的东西,其实,观念一改变,普通百姓也可以喝,人人都可以喝。说不定,喝着喝着,也会喝出“道”来

39.“阅读疗法”

阅读的范畴或者是类型,可以分为:学龄前孩子的小人书或绘本,在校生的课本及其参考书籍,工作者或劳动者的专业参考书籍,成人特别是女同胞的厨房及女红类书籍,男同胞的养生及园艺类书籍,夫妻共同阅读的“性学知识”,你随机遇上的任何闲书,等等。

或通过阅读有针对性的书,解决认知问题及操作问题;或通过阅读闲书,转移眼下不愉快的心情及打发时间。

同理,阅读疗法也是好多疗法的辅助手段。

40.“躯体心理疗法”

根据心理功能与生理机能两者交互作用的原理,相信躯体和心理的过程是统一的、一致的,把言语和躯体的过程进行整合,通过观察来访者的姿势、呼吸、体格、肌肉和其它躯体特征,对来访者的内在情感问题作出心理评估,从而给来访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改善,如身体的放松和心理的自信,这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通常与“身体接触疗法”结合使用。

41.“身体接触疗法”

如“临终关爱”,实际上就是通过心理的安抚,让患者安静、安心、安详、尊严、最小痛苦地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旅程,去找到他新的或最终的“归宿”。护理师、家人、心理师、牧师可与患者进行恰如其分的身体接触,如握手、拍肩、摸额等,配合对话、对视,长时间地,直到口鼻停止呼吸、心脏停止跳动、大脑停止思维。该疗法对非临终关爱情况下的同性、异性及大人、小孩,也适合,但都要有所不同。

注意:因为来访者和治疗师的身体接触较多,所以伦理问题就格外重要。

42.“姑息疗法”(临终关怀或临终关爱)

“姑息”:无原则地宽容。

“姑息疗法”:到了老年后期或疾病晚期将走近人生尽头的人在不掌握任何权力的情况下,他的一切言语、行为都是“正确”的。在这种认知下,对他的一切言行都给予无原则的宽容、宽恕以及人道主义的救助。把这种理念和行为运用到治疗、护理及其它相关服务的全过程,控制患者症状,减轻以至尽量避免其长期的痛苦,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生命质量,直到生命的自然结束,就是“姑息疗法”或称“临终关怀”。而对患者死后尸体的护理、安置是对患者生前良好护理的“顺延”,也是姑息疗法综合服务的一个方面。所以笔者的提法是“临终关爱”。

“临终关爱”:依据“心理护理学”的原理,对临终患者关怀爱护,进行心理护理和精神安慰。它是姑息疗法中的心理护理部分,又渗透在姑息疗法的全过程中。

除了“顺延”环节,临终关爱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对死者家属的抚慰”,事后通过抚慰,帮助其家属早日、顺利走出“悲恸期”。

姑息疗法将在《人生自我实现》一书的《“姑息治疗”与“临终关爱”》篇有详细的表述。

43.“本能自愈现象”

是解除压力、焦虑和抑郁等的本能疗法。人的本能有一种像大自然“自我净化”的能力,叫“愈合能”,这种能力可以帮助我们靠自己摆脱压力、焦虑和抑郁,而不是靠医生或药物。这种自愈免疫潜能简直是无限的,只要运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进行调节,那末人体内部独特的自我修复能力就会无限地发挥出来,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同时人体的自我保护及对外在病邪侵袭的抵御能力,也会提高到不可估量的程度,使体内的病变难以产生,使外在的病邪难以入侵。俗话说“三分病七分精神”、“三分药七分养”,这“精神”和“养”就是“自我”在保护、抵御、净化、愈合。大自然就是医生和药物,人的本能就是医生和药物,这种本能自愈即靠潜意识进行自我治疗的现象需要人类进一步认识和挖掘。

44.“眼动心理疗法”又称“快速眼动疗法”

这是一种创伤修复性的疗法,即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

当一个人经历一场创伤时,如受虐、车祸、被抢、天灾、性侵害等创伤,当时的场景、声音、感觉、思想等会被“锁定”在神经系统中(即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形成定格状态——“凝结”和“阻滞”)。之后随时都可能引发出个人激烈的情绪起伏,反复闪回痛苦的画面,甚至衍生酗酒、攻击性、自杀等行为或症状。

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患者的眼球及目光随着一根细棒或治疗师的手指快速水平(一般为1/秒)地来回移动(或画圆)数十次,同时在治疗师的提示下,患者回忆并说出心中的痛苦(最好是患者愿意、主动想象那些负性情绪被锁在一个箱子里或装进垃圾袋,并有序地送走或处理掉患者来到一个安全岛上,做各种放松活动。这样,在几组眼部运动后(即需要中间休息和疗程经历),患者会慢慢从痛苦中走出来,代之以坚强和理性。

这是因为眼部运动能帮助患者迅速有效地解开神经系统的“锁定”状态,使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恢复正常。这些通道被触动以后,它们又迅速同储存理性信息的认知神经网络相连接。正是通过和认知神经网络连接,成年人的成熟视界在情感区域扎根。这新的视界可以取代烙印在神经里的恐惧、痛苦、绝望的影像。一旦这些负性影像被取代,一个仿佛是全新的人就呈现出来了。

该疗法能有效地在短时间调动出个人的力量,在回忆、叙述、治疗、释放负面情绪或痛苦的时候,会把那些持久留在头脑里的痛苦记忆和伤痕删除,会快速整合大脑内被分裂的细胞物质,使原来的积极记忆碎片得以修复,连接起来并闪现出来。

可辅助以暗示、认知和人本等疗法。这种疗法对抑郁、焦虑、失眠以及多种创伤后的恐惧心理等问题,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45.“宠物疗法”

过去批判说养宠物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现在看与阶级无干,而与情感的交流有关。动物有没有情感?有的书里说动物只有情绪没有情感,只有人类才有情感。笔者认为,动物特别是一些哺乳动物很有情感。比起有些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假冒伪劣的情感,一些动物的情感倒显得真、纯、善、美。宠物过去主要指狗、猫、鸟,现在还包括鸡、鸭、猪、兔等,鱼也算,还有海豚。它们一方面有动物自己的本性,另一方面还通人性。特别是宠物狗,在人的豢养下,除了不会说人话(但它能听懂你的话),一些情绪、情感的交流,几乎和人类是相通的。每天你按时带它到住所的外面最好是野外,疏放它的兽性,并驯养在规定的地方大小便,讲好卫生,回来或剩下的就是陪你玩、逗你乐,真是你的开心果!如早晨来到你的床前,轻声、撒娇地为你唤醒服务;白天你上班,它在门口等候着你的归来,甚至把拖鞋都给你准备好;晚上依偎在你的怀里,陪你看电视。宠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家庭的特殊成员,更是身影孤独者的伴儿。所以时下豢养动物如宠物狗的人很多。

用宠物狗等陪伴康复期的患者、老年后期或疾病晚期的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疗养方法。

那哺乳动物海豚,聪明,通人性,喜欢和人类一起玩耍,帮助人类排忧解难;让它们与性格内向、患“分裂样人格障碍”、“恐人症”及“自闭症”的人特别是儿童做朋友,陪伴他们玩耍,培养他们外向,使他们可以—愿意—喜欢接受客体的交流,进而主动同海豚交往;然后过渡到同人的交往。这个过程和方法,可以称作“海豚疗法”。

46.“替代疗法”

用眼前的、最近的或积极的事件、情景,替代、覆盖昨天的、久远的或消极的事件、情景,以达到心理的平衡或缓解心中的焦虑,这样的一种疗法。

如,替代疗法用于戒治毒瘾。替代治疗的原理是利用同毒品有相似作用的药物来代替毒品,以减轻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使吸毒者在接受戒治过程中能较好地耐受,然后将替代药物逐渐减少,直至停用。替代疗法又称“替代递减法”,即“美沙酮(美沙冬)替代递减疗法”。该疗法在我国为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名誉所长万文鹏老师所倡导,用于对海洛因依赖的戒断治疗。替代疗法由于是在同一受体部位替代,因此控制症状彻底,无明显不良反应,如能掌握好用药量,逐步递减,脱毒过程可平稳地完成。但美沙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药品,即替代药物同样属于麻醉品,所以容易成瘾,后期撤药困难,难免“以瘾代瘾”。据悉,现在又研制成功非麻醉性中成药戒毒药“玄夏祛毒胶囊”与之联合使用。玄夏祛毒胶囊挑战美沙酮替代疗法,能够有效地控制海洛因依赖者的急性戒断症状和对成瘾物质的渴求,疗效与美沙酮基本相当。玄夏祛毒胶囊能在急性脱毒期内控制戒断症状,且停药后不产生成瘾性。

再如,替代疗法也可用于对小孩吸吮手指的毛病的矫正。中国的母亲是硬性的阻止,外国的小孩嘴里是含着一个奶嘴儿,尽管“不雅观”。

等等。广义替代的方面很多。

47.“简快身心积极疗法”(NLP

NLP,是一种神经语言程式,是关于人类行为与沟通程序的一套模式,或为身心语法程序学,可以用来了解人类经验和行为,并使认知或行为有所改变,具体可用于心理治疗、健康维护、商业销售及教育教学上。“简快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的一种心理治疗模式,用语言改变身心状态

简快疗法的基本原理或关键概念是:相信每个人都想把成功和快乐作为人生的目标,都想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人是活在自己脑的世界里,所以改变了来访者脑的世界即个体的看法,他的生活世界便也改变了。

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心理师不一定去听完来访者的倾诉即不需要当事人提供详细的资料,或听完但不一定去找原因以至根本原因,甚至来访者不需要说出事件原委。可见简快疗法对当事人过去的伤疤、问题基本不感兴趣,而是把重点、焦点放在“对问题的解决”上。该疗法引导来访者调动内观(即内视)能力(闭上眼睛而看到景象),运用催眠、暗示、重塑印记、感知位置平衡、接受自己、引导潜意识等技巧,找出储存着的常常引起负面情绪的经验,然后利用同一逻辑把储存经验的神经网络修改或分开,即检索在潜意识里的一组“图片”或影像(那里有积极的但大多是消极的图片),找出一张或几张积极的图片、良性的影像,去掩盖、替代那消极的影像,因为那消极的影像是产生负面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原因。

因此,让良性的影像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来到意识的层面,转换成良性的情绪、语言和行为,进而取代、覆盖原来消极的情绪、语言和行为,这样的一种过程和方法,就是简快身心积极疗法。

在治疗中,心理师的责任是引导来访者找出自己最想用的积极方法,并付诸实行。跟精神分析为主的传统模式比较,该治疗的过程简快,注重积极情绪之“效果”的出现,而不管是什么“问题”、有否“道理”。

该疗法强调在“整体平衡”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简快、有效。包括“本人内心的完整性”、“对方的完整性”以及两个人相加而形成的“我们”以至产生“另一个人或事”这几个系统的整体平衡性。

比如,本人内心的完整性——自己是否身心一致、里外如一、前后一样?对方的完整性——自己是否强求对方做他不愿意做的事,谈话的时候是否只顾自己的存在?我们——双方有没有共同兴趣、信念、价值、利益?另一个人或事——夫妻婚后生的孩子或合伙生意下的债务、债权。当你决定要离婚时,是只考虑自己的想法?还是也考虑夫妻双方的利益?并更考虑孩子的感受?特别是离婚后的后遗症问题,预后了没有?

案例:一个年轻患者憎恨自己的父母,控诉他们离异并抛弃自己的“罪状”,认为是父母不会抚育、教养自己,没有尽好责任,才使自己现在一事无成。患者产生了消极情绪,表现出偏执的语言以至攻击性行为。心理师同患者一起表演心理剧。让患者放松,闭上眼睛,假定父母就站在面前。这时,心理师要他跟父母说几句感谢的话。1分钟,他不语,怨恨状。心理师让他跟着说如下的话:爸爸,妈妈,是你们给了我生命。其实,这一点就足够了。现在,我已成人了。你们给我的生命所产生的能量,足够我去面对工作和生活。我相信我能调动这些能量,让自己适应自己、社会和他人。谢谢你们,爸爸,妈妈!当他说出“谢谢爸爸、妈妈”时就再让他重复一遍,又重复一遍,大声点,再大声点。这时他沉默了1分钟,流出眼泪,轻轻叫了声:“谢谢爸爸、妈妈!”这时,让他睁开眼,问他现在的感觉怎么样?他说:心态平静多了,对父母的怨恨减轻了许多。

笔者认为它是“替代疗法”的亚种或深化,又与“意象对话技术”似有相通的地方。

香港心理学家李中莹NLP疗法的大师,著有《NLP简快心理疗法》一书。

48.“职场员工心理援助”(EAP项目服务)

EAP是职场的组织机构或企业法人通过心理援助专门的工作机构或工作者(第三方)向自己的员工甚至其家属免费提供专业性的并能保障隐私的一系列辅导、指导、咨询、治疗、协助、帮助、援助、训练等项目的服务,解决职业心理压力问题,用国内的话说就是“职场员工心理援助”或称“员工心理援助”。

员工心理援助是组织为员工提供关于心理健康范畴的、系统的、长期的“支持计划”与“福利项目”及其实施并产生效果的全部过程。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及其员工进行心理诊断和提出建议,对员工及其亲属提供专业的指导、咨询和训练,目的在于树立“现代企业文化”,提升领导管理水平,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活跃组织气氛,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量,排解职业压力,调适同事关系,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属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促进他们的精神健康和行为健康,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共同完成组织制定的奋斗目标,从而使组织机构和广大员工都能获益。员工心理援助就是达到这样目的的一种途径或机制。它体现了现代企业人性化的、科学而和谐的、符合精神卫生条件的管理,所以中国大陆有不大懂英语的国人结合国情将其译为或称为企业的“心灵鸡汤”,而通俗、简单说就是“心理减压”。

详情请参阅《职场心理援助》一书中的《 把EAP引进中国企业,是企业党群工作创新的重大体现篇。

49.“毁物疗法”

砸毁有价值的报废大型物品如轿车。当然要付出费用。以此发泄心理的不满。换句话说:有些处理报废汽车的工厂可设计这样的项目,可作为一种心理疗法,不用工人去砸,而让患者或来访者有偿来砸。台湾一生产茶杯的厂家在杯子的外面写着:心情不好的时候,摔杯子很酷(港台用语),而且一定要摔破,摔完后再买一个,再摔,会相当地爽快!——夫妻吵架时若摔杯子,那要比辱骂撕打文明得多!

50.“购物疗法”

在原始社会,狩猎后带着猎物回来,稼穑后把去壳的颗粒堆在打谷场上,下几步就是对猎物和粮食的储藏、加工、分配和食用。分配和食用,这是狩猎和稼穑后的满足和放松。

时代发展到有了货币流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货币是猎物或粮食——物质的代表或象征,拿着货币去购物相当于是分配—食用的环节。购物是消费或为了消费,因此购物就可以理解成是在紧张、艰辛的工作之后的一种满足和放松。

由于可以满足和放松,因此从心理治疗角度看,适度和积极的购物就成为调适人们紧张、焦虑的一种方法,姑且称“购物疗法”。

既然购物成为一种享受且有益于身心健康,那末,购物者购物时的动机和心情,售货者的售货宗旨和售货的环境、氛围,就显得非常重要。

有位中年人对购物或消费时的环境、氛围,很讲究。他认为,目前一些主要供中老年人消费的消费场所如游泳池、购物中心、茶室等的那迪高歌舞一类音乐的高分贝播放,客观效果很不适合放松消遣、用心选购或惬意对话。这些场所的音乐应当是朦胧状态的轻音乐,只作为放松活动的一种背景,而绝对不是主题。否则,一定会不利于消费者满足和放松的。

作为购物者,若过度地购物,称之“购物狂”,是一种病态,说明该消费者很可能有某种较严重的心理创伤,抑或近期在心理方面呈现亚健康状态。

51.“沙袋象征宣泄法”

让患者或来访者砸打仿人沙袋或仿真橡皮人,上面写着你怨恨的人的姓名,以此来出气或发泄心中的不满或压力。

如在日本松下公司的“出气室”里,有松下幸之助的仿真橡皮人,供有怨气的员工打击以发泄内心的情绪。当员工打击完橡皮人之后,那橡皮人嘴里就会响起松下幸之助本人的声音,这是他写给员工们的一首诗。诗的大意说:这不是幻觉。我们心心相通,团结合作,因为我们都是日本人。我们有一致的目标,让日本繁荣强大。我们的做法可能有分歧,但必须记住祖先的忠告,让民族强盛,让子孙和睦。——松下把“出气法”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与员工的沟通凝聚到民族精神上来,其做法值得中国企业家认真借鉴和学习。

此外,砸打体育器械的沙袋也可以,你可以边打心中边默默责骂你所怨恨的人。

52.“诺亚(挪亚)方舟训练法”

参见前面投射测验法中的“诺亚方舟投射”。这里以训练的方式出现。

如用于亲子关系紧张时的训练。训练者将按照辅导或治疗目的,引导被训练者孩子选择在本质方面最爱、最依赖或最无法离开的父母,当然父母也要在场配合、互动,从而融洽亲子关系。

53.“灾后心理疗法”又称“灾后心理援助”

我们的政府很关心发生不可抗力灾难的善后工作,常常是“一把手亲自带领救灾团队到第一线现场办公”,他们往往是带领着什么什么小分队以及医疗小分队,但就是没有“灾后心理抚慰小分队”。

如果有“灾后心理抚慰小分队”,那末,心理抚慰小分队要做哪些工作?

帮助灾民——

整理思绪。

放松身心。

⑶抚慰创伤。

暗示自我。

排解闪回。

⑹轻装前进。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及灾后重建期间,心理学界出现许多的志愿者,自费奔赴灾区,并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开展心理援助工作。这是我国第一次灾后心理抚慰工作,虽然不是那么有序和成熟,但它的现实作用和战略意义都是重大的。

54.自杀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企图自杀的人感到“身陷困境,没有选择,没有出路”,说话使用负面词语或否定词语过多,太长时间地把注意力放在“困境”里,而不是放在“解决”上。这就需要把厌世者、自杀者从“过去”和“困境”,带向“明天”和“解决”。

每一个人都想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包括企图自杀的人,只不过他认为美好的明天不会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而已。对自杀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便是引导他看到在这个世界里有创造出美好明天的可能性,并且这种可能性远比那个他想去的、什么都不知道的世界的可能性大得多。

首先,认同他的“这个世界不够好”一些看法,缓解僵局、对峙或紧张气氛,最好能形成投契的局面。

其次,让自杀者重温过去的一些良好事物。

再次,预测“这个世界还是有美好景象”的可能性,引导自杀者在脑海里创造出一幅美好未来景象。

最后便是,指点迷津,设计途径,鼓励自杀者向那个美好的明天或方向走去。

如,抓住自杀者死前留恋谁、挂念什么事的心理问话或对话。尽量找到一个同自杀者斜对面角度的位置,语速与音量都保持中度,用表示理解、同情的语气,先柔语呼唤他的名字,然后说:“非常理解你目前的心境,我要是你可能也会一时想不通。但你在这之前是不是能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还有什么事没有了结?二是有什么最大委屈还没有倾诉?三是你最放心不下的人是谁?”——当沉寂片刻,很可能有效果出现。当自杀者表达出“挂念妈妈”,这时可突然高声、厉声说:“你根本不挂念你的妈妈,如果你是挂念你妈妈,你会走这条路么?!这时对方一惊,惊魂未定,继续轰炸:“你这样做对得起你妈妈么?你想想,如果撇下你妈妈,她以后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当出现悄然的样子时,再给梯子下台阶,接着……

再如,可以问自杀者:“假定没有了痛苦,那时候会有些什么”或者,“若不再受这些气了,那以后你会受到些什么?”这时候,自杀者往往会表现出悄然的样子。于是,再问他一句:“你想像一下明天或下次会有怎样的不同?”引导自杀者集中于有效的思考。然后,搀扶着自杀者……

也许只有自杀心理危机干预才是真正的救助,而其它的疗法、技术都是帮助、援助。因为救助,不管当事人愿不愿意,心理师都应当干预。——他都要自杀了,你还坚持对方主动、自愿或收费的原则?

昆明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200712月底成立。笔者已申请加入兼职的队伍,从事这方面的公益活动。

有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整合出了这样的六个步骤:

一是确定所发生的问题的程度和性质。

二是考虑到要保证求助者或被救助者的安全。

三是给予支持特别是要有社会系统性的支持。

四是提出可变通的应对方式,供当事人选择。

五是和当事人一起制定下一步的人生计划。

六是当事人作出承诺,然后帮助当事人把计划落地。

以及三个环节或模式:

一是平衡模式,前期陪伴,克服失衡。

二是认知模式,中期安慰,克服抱怨。

三是心理与社会交互模式,后期适应,系统支持。

说明:要有个危机干预团队,心理危机干预只是危机干预的一个部分;心理师只是支持系统的一个方面,是团队的1/N,还有政府的公安、民政、工会、劳保、社保方面的工作人员及社会工作者,等等。

针对5354两点,再做一个小结。

笔者感到或认为,“心理危机干预”一词,从外国翻译过来时,定义就有些模糊或不确定,且是几种各异的翻译;我们国内的心理危机干预者,在实操的时候,又是各有一套模式。其实操有狭义的;也有广义的;甚至还有泛义的,解决什么问题都用“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来套,或者说是把“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几乎用于解决所有的问题当中。

笔者这里只取自杀(主动)时的“心理危机干预”。而因为地震等(被动)形成的心理危机而进行的干预,目前的经验和做法好像还不统一或不成熟,笔者则谓之“灾后心理援助”。

并且,“救助”也罢,“援助”也罢,都要避免“救世主情结”。

55.“电休克疗法”又称“电抽搐治疗”

是一种治疗精神病、重型抑郁的方法。看法有分歧。慎用。

56.药物辅助治疗

药物疗法是通过运用中西药物消除疾病、减少痛苦、促使肌体和心理康复的一种医疗方法。

精神药物,是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改变其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的药剂。

换个说法,指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催眠药剂和具有兴奋作用的中枢兴奋药剂。再,指对精神疾病有治疗作用或能改善精神症状的药剂。

精神药物有4类: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和抗躁狂药物。

还有一种分法: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和心境稳定剂。 

据此,笔者整合成5种: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抗躁狂药物和心境稳定剂。

从概念上讲,情感心境。

心境稳定剂是指一组可以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即躁狂抑郁症)的药物,主要用于躁狂发作。对于难治性抑郁症和躁狂发作而言,在使用抗抑郁和抗躁狂药治疗的基础上,合并使用心境稳定剂,有可能取得更大的疗效。

这里的精神药物主要是指西药。

精神药物的作用有两重性:生理上促进或抑制神经传递,心理上由文化信仰塑造期望。

但是,所有的抗精神病药都有副作用。药物治疗,病情的反复率和副作用是两大难题,长期使用精神药物会产生“药物依赖”包括“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

这里说的“辅助治疗”主要是对治疗神经症而言,是从心理咨询角度而言。这里是笼统的宣传,具体疗法从略。

57.“安慰剂疗法

安慰剂疗法,也是暗示疗法的派生疗法,参见精神分析法中对安慰剂疗法的表述。

58.“情感疗法”

情感生活或交流的分类包括亲密(夫妻)、亲子、兄弟姐妹、婆媳、姑嫂、妯娌及朋友、同事等关系。

“情感疗法”就是辅导有婚姻、血缘或其它亲密关系的成员间进行情感传递或陪护的方法或过程。笔者认为,无论对任何心理疾病施用任何疗法,都可以甚至是都需要配合或辅助以“情感疗法”,即使是器质性病变的精神病。

59.“环境疗法”

同“情感疗法”之理。笔者认为,无论对任何心理疾病施用任何疗法,都可以甚至是都需要配合或辅助以“环境疗法”,即使是器质性病变的精神病。

不可想像,没有环境,个体怎么生存或接受心理治疗。

环境里有除了当事人以外的人、与当事人有关的事、当事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物。

这些人物、事件、物体,分布在自然界、学校、社区、工作单位、社交圈、大家庭、小家庭以及个体自己的房间或空间。

一个人要生存,就要适应这些环境——适者生存;一个人因不适应恶劣环境而患心理疾病,还是需要靠良好的环境来调适并避免复发

因此,就需要——

美丽的自然;

和谐的社会;

有序的学校或工作单位;

真朴的社交圈;

和睦的大家庭(含“亲情疗法”);

其乐融融的小家庭(“亲情疗法”);

自由的个人空间。

也包括“短程环境切换疗法”(如周末郊游、节假日外出旅游,以此“换换脑子”)。

做到关心、不歧视心理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

60.“中介疗法”

在日常生活中,两个人有了矛盾,特别是夫妻和亲子关系,双方都想向前跨出“一小步”,但都希望对方先行动,自己再“顺水推舟”、“顺梯子下台阶”,这是人的意识层面的思维定势。正因为在行为方式中往往谁也不想先向前跨出一步,因此形成僵局。这时,只要有一个人出现,站在中间,通过通融,很容易使双方都心平气和,都顺水推舟,都下了台阶,于是,矛盾的局面消除了。这个人就是中介人,作为心理治疗,这种方法就是中介疗法。

61.分解—化解排解心理负担技术

如有这样的一个案例:昆明一位正在恋爱的女士,说她的压力实在太大,大得她都承受不了了。问具体是哪些压力?回答是:一年前在广州的姨夫去世了A;眼下姐夫病重B;目前感到在单位自己的工作量最大但待遇中等,这不合理,进而不安心工作C;单位的部门经理在追求她但她发现部门经理同时又同别的女孩也在交往D。笔者了解后,给她做了这样的分析、分解以及化解:假定每一个压力平均是25公斤,累计100公斤,这压力是大了些。但是,首先,远在广州的姨夫已经去世一年了,并且有她的姨妈在承担着这份担子,她同姨夫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或交往,因此,这份压力可以卸掉,现在剩下75公斤BCD;其次,姐姐已经立业、成家,姐夫病重,承担这份担子是姐姐的责任,她和姐夫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因此,这份压力可以卸掉,现在剩下50公斤CD;再次,工作量大但待遇不公平的感觉,可以暂时放下,因为这不是当务之急,现在剩下25公斤D。这样,她就可理智、较轻松、集中精力地处理与部门经理兼男友的关系问题。其实,CD两者有一定的联系,把D问题解决了,也有利于C的解决,甚至C本来就不是什么问题

又比如:昆明某校高中一18岁男生自称失恋不能自拔,欲请长假在家自学,母亲带他来寻求心理帮助。听了该男生的陈述,经笔者调查、了解、分析,认为是该男生对“恋爱或恋情”、“异性友谊”和“异性吸引”三者区别不清。通过对其三因素比例的测试,判定是介于“异性友谊”和“异性吸引”两者之间的一种朦胧关系。经笔者分解、“透析”、引导和暗示,使该男生这才豁然省悟,如释重负。

62.“橡皮筋技术

如行为疗法中所述,在手腕等部位佩带一橡皮筋,在感到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就注视或弹它,直到旧病不发或基本不发。此技术可配合思维阻断、认知改变等疗法使用,是课外作业或跟踪辅导的方法之一。橡皮筋可代表心理医生,“招之即来”,就在患者的身边,让患者想起治疗期间的情景。

63.“自我披露技术”

“自我”指的是心理师,是指在辅导的过程中,心理师不排除适当地讲述一点自己过去的经历。通过心理师与来访者相互分享生活中相关的经历,以增进双方的理解、同感和信任。有这样的一种现象:个体越是在比自己成熟的人面前得到理解、尊重和鼓励,就越容易消除自卑感。让来访者感到心理师也曾有过与自己类似的经历,他就越有信心克服自卑。这样的一种方法或技术,就叫自我披露技术。

64.“心态归零法”

上班进入角色,下班心态归零。

参见认知疗法中对“心态归零”技术、技巧的表述。

65.“文字排郁疗法”

通过写诗歌、散文、杂文、日记或书法等,来抒发情怀,以此排解郁闷或表达志向。

20世纪50年代,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遭受政治迫害,愤、困而练书法,终成一体“舒同体”。司马迁说,西伯周文王被囚拘而演《周易》,孔仲尼游说受到困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乃著《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而他自己在受到宫刑之后没有自杀,也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即《史记》一书(笔者认为,他的《报任少卿书》又最具有代表性)。——从心理卫生角度说,这些人用的都是“文字疗法”。对于诸多的心理疗法,惟“文字疗法”笔者有专著——心理健康系列丛书《文字排郁疗法》减压篇)。

66.各种量表和问卷

心理测验包括各种量表和问卷,也是心理治疗的方法,是辅助性但也是重要的方法。具体的量表参见《关于“心理测验”的学习提纲》一篇,问卷参见《关于心态心病心药的问卷》一篇。

67.“整合心理疗法”又称“折衷心理疗法”

使用两种以上心理学理论的疗法或技术。整合各种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立场、观点,强调发挥各个学派的优势疗法,为自己所用,并成为自己的疗法,以提高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效果。

理论家或政治家去批评其它的理论,基本上都是因为它们与自己的理论不相一致。两种理论差异越大,这种批评就越多、越厉害。

一直到了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终于醒悟:批评无济于事业的发展!于是,心理学理论有一种整合的趋势。今天,从理论到方法都在加速整合,并且整合成熟。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批判之风渐趋苍白无力直至成为强弩之末,甚至为青年一代所不识、为当今时代所不齿,整合之风兴起,包括对心理学的整合。

当今是整合的时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也是这样,主要是调理、调适、调养、理疗,体现折中、兼容、整合、综合。这些疗法或综合、或交替、或选用、或单独运用、或辅助药物,皆因人而异,因具体心身疾病而选择。

68.“就势疗法”

该疗法虽然经过笔者的长期思考、大胆设想,也做过一些辅导实践和临床试验,但一直没有敢写进“疗法”中来。原因是没有成功的完整案例。直到20088月,有了关于在29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创造了单届8金世界第一人奇迹的新闻背景,并且有了媒体记者对笔者的专题采访,笔者认为它已渐趋成型,现在,这才正式提出来。

“就势疗法”的雏形定义:在“顺势疗法”与“森田疗法”的原理指导下,不是通过吃药等方法消除个体的症状或行为,要他安静;而是让个体就势于症状或行为的特征,学习自己感兴趣或有特长的知识和技能,释放其旺盛的精力和满足其运动的欲望,去挖掘、发展、发挥个体的优势或叫长项,变病态行为为“正常”,变症状表现为“强项”,这样的一种行为疗法,就叫“就势疗法”。

“顺势疗法”是利用和激发个体固有的自愈能力消除疾病。有两个含义:一是传统药物治疗的“以毒攻毒”;另一个意思是心理治疗的顺势,是顺环境、客观之势,去改变症状。这里当然是指心理治疗的顺势。

“顺势疗法”与“森田疗法”的原理是顺其自然。顺着情势(习惯了),就着动作姿势(如多动)上的便利,紧接着做另一个动作(如游泳),这另一个动作既是自己的兴趣和强项,也是一种学习,又可谋生或成为一种职业,还有利于社会,以至成为专业、事业(如菲尔普斯)。

“顺势疗法”与“就势疗法”是递进关系,“就势疗法”是更积极的解决。顺势——顺环境、客观之势,去改变症状;就势——就症状或行为之势,而发展成为自己的长项!这就是“顺势疗法”与“就势疗法”的区别。因此“就势疗法”成为不是治疗的治疗,最终也达到了治疗的效果。

笔者认为,对菲尔普斯的治疗,就是一种“就势疗法”。面对菲尔普斯对功课学习的无法集中以及多动,他的母亲不是一味责备并采用药物等手段压制,而是就着他的兴趣,培养他游泳,把他充沛的精力用在泳坛上。

菲尔普斯已经有了定论。因此,我们有些儿童即使定论为“多动症”,也未必就势于应试教育而治疗;而可以就势于症状或行为,不去“麻雀跟着蝙蝠飞”,让这儿童至少是部分儿童正视自己,正视个性,以积极的心态,培养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利用多动的表现,消耗体能,去从事孩子所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行为,发挥此“特长”!

除了游泳这一体育项目,再如有些患“多动症”的孩子,手喜欢动的可以打篮球,脚喜欢动的就踢足球,同理,对“癔症型人格”者就鼓励他去从事戏剧表演工作,对“抑郁”、“分裂”的人就鼓励他去搞文学创作,引导“攻击型人格障碍”的人当爆发力强的特种兵或特警,引导肥胖者举重、摔跤,对“发明妄想”者可以安排他去搞发明创造,还可让所谓“网瘾”的中学生报考软件、网络之类的职业学院,等等。

有这样的认知:很可能是个体的某项特长太过,超过常态,超过常人,超过世俗,甚至还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被常态、常人、世俗和社会视为某种症状表现。

还有这样的原理:患有神经症特别是强迫症、焦虑症和抑郁症的人大都是比较聪明、优秀(敏锐、严谨、认真、刻苦、奋发、创新)的人,也只有比较聪明、优秀的人才可能患有神经症,因为他们与其他那些优秀而健康的人的区别就在于,神经症患者是发挥出了其优秀的短处,而健康的人却是发挥出了那优秀的长处。

“就势疗法”就是根据这样的认知和原理,帮助个体就势于病态,发挥出那优秀的长处,使其创造力或艺术表达力有质的突破或飞跃。

多动少年泳坛天才菲尔普斯不正是施用“就势疗法”成功了的鲜活的典型例证么?那末,正为多动的孩子发愁、无奈的父母,正考虑让孩子吃药、手术解决多动问题的父母,是不是可以换种思路想想——孩子多动焉知非特长?堵不如疏,能不能引导多动就势成为特长?

所以笔者认为,菲尔普斯的故事,将给中国的应试教育以及治疗多动症留下启示和反思。比如,如果没有了或淡化了应试教育,多动的孩子们是否也能成龙?假设当今时代的孩童要是少动了,又会怎样?“多动症”的孩子就一定需要治疗吗?一些心理病的症状,可否与人的一生为伴?……

“就势疗法”的调侃含义:既然诊断不清,治疗不了,那就不要治疗了,就“将错就错”、“将病就病”,一生与症状为伴吧!

心理治疗的种类、方法繁多,据统计,目前世界约有400多种。

以上,笔者总共整合、归纳出8316个方法(也可以叫做是316种“心药”,如果加上“升华”等33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方法和“抑制”等57种中性的心理防御方法,便是10406种“心药”。这么多的“心药”,一方面说明广大心理健康工作者的科研成果丰硕,另一方面证明心理咨询的实践尚未完全成熟,再一方面也反映了求助者们的个性丰富多彩、症状各不相同。

关于积极心理防御方法和中性心理防御方法,可参阅笔者的《心态心病心药》一书。

外,需要说明或强调的是:

第一,心理问题同样也是以预防为主,不是等有了心理疾病才来运用这些方法治疗,而是主动运用这些方法来进行心理保健。

第二,这些个方法,你知道了但并不等于就会运用了,这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去不断感悟、体验,如笔者对“文字排郁法”、“认知法”、“演讲并答释法”、“娱乐法”、“婚姻辅导法”感悟较深,体验较熟,调适自己或辅导别人均效果较好。

第三,对于心理咨询方法及其施用,西方有位心理大师说过,在咨询前,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咨询方法和技巧,但在咨询时,请全忘了它;又说过,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为每个来访者创造属于或适合于他们的咨询方法

命相大师把人的生辰八字掐来算去;手术大夫把人的五脏六腑掏来扒去;心理老师把人的本我隐私翻来覆去。而不同学派的心理老师又穿着不同的制服:精神分析学派——侦探,行为主义学派——教练,人本主义学派——朋友,认知改变学派——律师。——你喜欢哪个学派的心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