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态心病心药》的总问卷
◆关于《你认知自己的心理么?》的问卷
本“问卷”仅供本讲座使用(下同)
姓名(可填可不填):
性别: 年龄段:
文化: 职业:
电话: (下同)
指导语:不必刻意考虑,拿过来就填写,在有选择答案后面的括弧里打钩(√);有的题可以有两个以上的答案;“其它”后面的括弧里及没有选择答案的问号后面等情况下,请填写具体内容。(下同)
一、“我”(自陈,指填写答卷的你)是谁?(
)
二、你是否学习过“心理学”?
1.没有
( )
2.零星学了一点
( )
3.较系统地自学过
( )
4.在普通学校专门学习过
( )
5.在培训中心专门培训过
( )
6.其它
(
)
三、你了解或认识自己吗?
1.最了解
( )
2.非常了解
( )
3.很了解
( )
4.了解
( )
5.基本了解
( )
6.不了解
( )
7.无可奉告
( )
8.其它
(
)
四、你会感到“心理饥渴”和“心理感冒”吗?
1.会感到
(
)
2.不会感到
(
)
3.说不清楚
( )
4.无可奉告
( )
5.其它
(
)
五、你心理健康吗?
1.最健康
( )
2.非常健康
( )
3.很健康
( )
4.健康
( )
5.基本健康
( )
6.不健康(
)
7.说不清楚
( )
8.无可奉告
( )
9.其它
(
)
六、近日(一周、半个月、一个月、3个月,酌情选定)心态问题简答
1.主要是高兴的(
)或是不高兴的(
)一件事萦绕在心中。
2.是关于哪个方面的事情?(
)
3.早上刚醒,尚未起来,躺在床上,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
4.接着感到:
⑴迷茫
(
)
⑵焦虑
(
)
⑶高兴
(
)
⑷孤独
(
)
⑸失落
(
)
⑹满足
(
)
⑺忧心忡忡
(
)
⑻充满生机
(
)
⑼其它
(
)
5.夜晚休息,如果一时不能入睡,躺在床上,主要在想什么?(
)
6.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感觉或认为:
⑴最健康
(
)
⑵非常健康
(
)
⑶很健康
(
)
⑷健康
(
)
⑸基本健康
(
)
⑹有心理弱点
(
)
⑺有点心理问题
(
)
⑻有某种心理障碍
(
)
⑼有某种神经症
(
)
⑽其它(
)
7.对未来:
⑴充满憧憬
(
)
⑵继续奋斗
(
)
⑶恐惧渺茫
(
)
⑷随遇而安
(
)
⑸不知所措
(
)
⑹无所谓
(
)
⑺无为
(
)
⑻活一天少一天
(
)
⑼活一天是一天
(
)
⑽其它
(
)
七、平日里是否感到有稀里糊涂、鬼使神差地做错了事的时候?
1.经常有
( )
2.偶尔有
( )
3.没有
( )
4.说不清楚
( )
5.无可奉告
( )
6.其它
(
)
八、现在(指听了本讲座)认为“做错了事”的原因是什么?
九、自己的“本我”和“自我”经常吵架,通常在外显上谁总是占上峰?
1.本我
(
)
2.自我
(
)
3.超我
( )
4.其它
(
)
十、你的“潜意识”通常在什么时候、何种情况下蠢蠢欲动?
1.黑夜
( )
2.独自一人
( )
3.酒醉时
( )
4.睡梦中
( )
5.惊恐状态下
( )
6.诱惑力强大情况下
( )
7.无秩序状态下
( )
8.认为时机到来了
( )
9.重伤大病生命垂危时
( )
10.其它
(
)
十一、你认为自己有否“远祖集体无意识”?
(如男士的大丈夫、家长作风,女士严管丈夫、控制孩子)
1.有
(
)
2.没有
(
)
3.基本有
(
)
4.说不清楚
( )
5.无可奉告
( )
6.其它
(
)
十二、你感到自己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关系怎样?
1.非常和谐协调
( )
2.很和谐协调
( )
3.和谐协调
( )
4.基本和谐协调
( )
5.不和谐协调
( )
6.说不清楚
( )
7.无可奉告
(
)
8.其它
(
)
十三、你对“自己了解自己”感到或认为怎样?
1.最了解
( )
2.很了解
( )
3.了解
( )
4.基本了解
( )
5.半了解
( )
6.不了解
( )
7.说不清楚
( )
8.无可奉告
(
)
9.其它
(
)
十四、金钱,是检查、考验一个人(包括圣贤、君子)潜意识的什么?
1.唯一尺度
( )
2.第一尺度
( )
3.主要尺度
( )
4.一般尺度
( )
5.次要尺度
( )
6.说不清楚
( )
7.无可奉告
(
)
8.其它
(
)
十五、在受了委屈的时候,你采用的心理防御方法是
1.宣泄
(
)
2.发泄
(
)
3.迁怒
(
)
4.压抑
(
)
5.蛮干
(
)
6.其它
(
)
十六、描述“现实的我”、“理想的我”和“别人心目中的我”,并对其比较
1.现实的我:
2.理想的我:
3.别人心目中的我:
4.比较:
十七、你认为有灵感吗?请具体说说看
十八、你做梦吗?若做,请说出你印象特深的一次梦境
十九、你相信直觉吗?请举例说明
二十、21世纪初是一个易患心理疾病的时代。你认同吗?
1.非常认同
( )
2.认同
( )
3.基本认同
( )
4.不认同
( )
5.不知道
( )
6.说不清楚
( )
7.无可奉告
(
)
8.其它
(
)
二十一、请围绕本讲座的话题,提出问题
二十二、你感到还有哪些心理困惑的事情想单独跟心理老师交流?
◆关于《剖析一些求诊者的负性心态》的问卷
假定你是求诊者并愿意填写——
一、你来做咨询、治疗和寻求援助的动机是什么?
1.只是做咨询、治疗
( )
2.想寻求咨询以外的社会援助
( )
3.想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 )
4.想在咨询师面前一吐为快
( )
5.无可奉告
( )
6.其它
(
)
二、你是由谁介绍或带来就诊的?
1.监护人
( )
2.配偶
( )
3.子女
( )
4.朋友
( )
5.无可奉告
( )
6.其它
(
)
三、你为什么迟迟到现在才来求诊?
1.不懂
( )
2.没有这个勇气
( )
3.找不到咨询师
( )
4.不相信咨询师
( )
5.无可奉告
( )
6.其它
(
)
四、你对自己病情症状发作的心态如何?
1.不怕
( )
2.担惊受怕
( )
3.夸大了病情症状
( )
4.不知所措
( )
5.听天由命
( )
6.无可奉告
( )
7.其它
(
)
五、你在心理咨询师面前,会表现出哪些内心冲突?
1.依赖与怀疑
( )
2.信任与阻抗
( )
3.害怕与不怕
( )
4.不知所措
( )
5.听天由命
( )
6.无可奉告
( )
7.其它
(
)
六、你有否从“心理学”角度去理解自己的症状?
1.有
( )
2.没有
( )
3.没在意
( )
4.不知道
( )
5.不懂心理学
( )
6.无可奉告
( )
7.其它
(
)
七、你认为带你来就诊的那个人是不是“周朴园式”的人物?
1.是
( )
2.不是
( )
3.看不清楚
( )
4.不知道
( )
5.不懂
( )
6.无可奉告
( )
7.其它
(
)
八、通过咨询,你能否获得领悟的能力?
1.能
( )
2.基本能
( )
3.不能
( )
4.不知道
( )
5.无可奉告
( )
6.其它
(
)
九、你有否改变自己错误心理防御和不良行为习惯的动机?
1.有
( )
2.基本有
( )
3.想有
( )
4.没有
( )
5.说不清楚
( )
6.无可奉告
( )
7.其它
(
)
十、你在咨询中会不会一定要咨询师给出主意?
1.会要
( )
2.基本会要
( )
3.试探着要
( )
4.不会要
( )
5.犹豫不决
( )
6.无可奉告
( )
7.其它
(
)
十一、你在咨询中会不会成为求救者?
1.会
( )
2.基本不会
( )
3.不会
( )
4.不知所措
( )
5.无可奉告
( )
6.其它
(
)
十二、你对“苏珊的故事”具有高度综合典型性的一说认不认同?
1.非常认同
( )
2.认同
( )
3.基本认同
( )
4.不认同
( )
5.不懂
( )
6.无可奉告
( )
7.其它
(
)
十三、你在咨询中,出现过什么样的与众不同的负性心态?
◆关于《剖析一些家长负性心态》的问卷
一、如果你是家长,你对家长方面六个70%以上的百分数的态度
一是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75%的与家庭环境有关。
二是未成年人患有心理疾病80%的是由于父母心理错位的原因而引发的。
三是90%的这样的父母与患童互为因果地自己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四是父母认为孩子有病,而85%的实际上孩子无病,是父母他们自己有病。
五是孩子有没有心理问题甚至疾病,75%的父母是以考试分数排序为依据。
六是70%的单亲家庭中特别是母亲,离异的怨恨与关爱孩子的比例为6:4。
1.完全赞同
( )
2.赞同
(
)
3.基本赞同
(
)
4.不赞同
(
)
5.完全不赞同
(
)
6.其它
(
)
二、你对下面的一段话的看法
早些时候,大学录取率为20%~25%,扩招后上升到70%~75%。我们假定参加高考的100个高中生,个个都考满分如600分,但也不能都进大学的门,假定75%的录取了,还得有25个落榜的;也不能都找到工作,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分配率或就业率很不好统计,假定为70%,这样,就业者为75×70%≈53人;其中“好工作”的位子为整个编制的30%,这30%里面还包括一半靠关系占用的名额,这样,凭满分、高分找到“好工作”的为53×15%≈8人,加上关系户的共为8×2≈15人,这些人是“成龙”、“精英”、“佼佼者”和“幸运者”;这样下来,前后就有75×30%+25≈47人得不到工作,尽管当初他们也是满分、高分。
所以,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大学的招生名额和用人单位的员工编制问题,也是社会人才或人力资源的布局或配备的问题。
1.完全赞同
(
)
2.赞同
(
)
3.基本赞同
( )
4.不赞同
(
)
5.完全不赞同
( )
6.其它(
)
三、孩子有时考试没有考好的原因,十条中父母就占了4~5条。你
一是遗传因素。
二是智商不高。
三是不感兴趣。
四是考前生病。
五是考前受到较大心理创伤。
六是一时失去信心或意志。
七是有考试焦虑症状。
八是有“考前紧张综合征”。
九是因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值太高造成心理压力。
十是脑器质有损。
1.完全赞同
(
)
2.赞同
(
)
3.基本赞同
( )
4.不赞同
( )
5.完全不赞同
(
)
6.其它(
)
四、许多父母偷看青春期孩子的日记,你
1.一贯
(
)
2.有过
(
)
3.没有
( )
4.从来没有
( )
5.绝对没有
( )
6.其它
(
)
五、你对ABCDEF现象的认同情况
来自父母方面负性的刺激(A)→孩子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感到烦恼和困惑(B)→对“扭蛋玩偶”倾诉,上网寻找知音,在虚拟的世界里进行发泄或宣泄(C)→影响了学习,考试分数不理想或下滑(D)。
其一,父母方面只看到D并为之着急,进一步对孩子施加A;这种思路的结果可能使双方关系紧张、离心,控制与反抗,孩子离家出走(E),抑或可能由心理困惑上升到心理疾病(F)。
其二,孩子在父母仍不理解的情况下,只注重或进一步注重C;否则B会淤积成F。
其三,而心理老师则顺着孩子的B,打开孩子的心门,看到不愿同父母交流的真正原因,证实来自父母方面的刺激确是负性刺激,找到孩子烦恼和困惑的根本或主要原因,进而辅导或治疗。通过辅导或治疗,消灭或排解了A,这样孩子就缓解或消除了B,避免了E或F,进而孩子就不必一定去C,最终D的局面也就得到扭转。
1.你对孩子的情绪与行为表示理解(
)、不理解(
)、其它(
)
2.你对父母的情绪与行为表示理解(
)、不理解(
)、其它(
)
3.你对心理咨询师的辅导认为正确(
)、不正确(
)、其它(
)
六、一些父母教养、监护的动机是企图要取得对孩子的“控制”,你
1.是
(
)
2.不是
( )
3.其它
(
)
七、“心灵虐待”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你如果有,则是
1.强迫型
(
)
2.冷漠型
(
)
3.贬低型
(
)
4.抹煞型
(
)
5.严厉型
(
)
6.其它型
(
)
八、经常挨责打的孩子会出现一些心理偏差。你如果有,孩子则是
1.说谎
(
)
2.懦弱
(
)
3.孤独
(
)
4.固执
(
)
5.粗暴
(
)
6.怪僻
(
)
7.喜怒无常
(
)
8.紧张与焦虑不安
(
)
9.自卑
(
)
10.逃学与“逃夜”
(
)
11.离家出走
(
)
12.自杀自伤
(
)
13.违法犯罪
(
)
14.其它
(
)
九、有可能形成这样的三个等式或现象,你的总体看法或认为
青春期=困惑→烦恼;
更年期综合症状+青春期的反叛=烦恼→麻烦;
离异的怨恨+更年期综合症状+青春期的反叛=麻烦→灾难!
1.完全赞同
(
)
2.赞同
( )
3.基本赞同
( )
4.不赞同
(
)
5.完全不赞同
( )
6.其它
(
)
十、更年期父母当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第二反抗期的几点做法,你赞成与否及补充
1.让孩子有所选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
)
2.巧搭梯子,让孩子自然下台阶
(
)
3.因势利导,疏而不堵
(
)
4.对优点:积极强化,表扬
(
)
5.对缺点、弱点:鼓励,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
)
6.对错误:淡化,沉默。对一些“问题”,可先只关注,可以“表示担心”
(
)
7.当孩子感到学习痛苦时,不要讲大道理,可表示关心、同情
(
)
8.不论孩子的实际情况如何,都要坚信并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
)
9.
10.
十一、什么人容易逃学离家出走有一组调查数据。你的总体看法或认为
85%的出走的孩子是在青春期。
70%的出走的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值。
90%的出走的孩子是处于单亲家庭并由母亲方抚养。
70%的出走的孩子是所谓的“差生”。
后两者往往有相关关系。
1.完全赞同
( )
2.赞同
( )
3.基本赞同
( )
4.不赞同
(
)
5.完全不赞同
(
)
6.其它
(
)
十二、孩子到底是谁的,笔者有如下的观点。你的总体看法或认为
是父母的:孩子在18岁以前,父母有抚养、监护的责任和义务。
是上帝的:上帝把孩子委托给你抚养、监护,满18岁或学业有成之后,当还给上帝。
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人,孩子成人后,当还给社会。上帝和社会可以理解成一码事。
是自己的:父母同独立后的孩子是亲戚、朋友关系,不能一辈子在一起。虽然“血缘关系”永远不变,但孩子是属于孩子自己的。
1.完全赞同
(
)
2.赞同
(
)
3.基本赞同
(
)
4.不赞同
(
)
5.完全不赞同
( )
6.其它
(
)
十三、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假定让你在第2、第3条中选一条,你选哪一条?
1.成功的健康人。
成功,指健康、安全、快乐、心安理得的成功。健康,是身心的健康。
2.不成功的健康人
(
)
3.成功的有病人
(
)
4.不成功的有病人。
十四、孩子到了学前、学后期,“父母必做”,你赞成与否及补充
1.父母要向孩子学习,并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
(
)
2.对孩子说话要幽默、精练、“含金量”高,使孩子佩服或心悦诚服
(
)
3.父母的成功社会形象是孩子的榜样,这是真正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
)
4.爱护孩子的天性,发现孩子的特性,促进孩子的个性,是父母的天职
( )
5.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
)
6.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鼓励孩子张扬个性
(
)
7.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
(
)
8.对孩子要注意扬长避短
(
)
9.不要贬低孩子
( )
10.兴趣是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是孩子最好、最有用的老师
(
)
11.不要对孩子滥贴“标签”,如“捣乱分之”、“神童”等
( )
12.切忌对孩子使用“迁怒”的心理防御机制
( )
13.不要因为父母自身的原因,使学龄前儿童产生心理障碍
( )
14.要注意疏导、转移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
)
15.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
(
)
16.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
)
17.
18.
十五、注意较为含混、热焦点或有争议的几点问题,你赞成与否
1.抚育、教养孩子,“严格”与“严厉”有区别
(
)
2.爱抚与溺爱不一样
(
)
3.充分爱抚与逐步培养独立性,两者并不矛盾
(
)
4.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与遗弃孩子,有本质上的区别
( )
5.这期间,爸爸妈妈爱抚与爷爷奶奶爱抚也是有区别的
( )
6.父母两人的教育态度、方法不一致,也是不卫生的爱
( )
7.语言的熏陶和训练不等于是刻意地背诵唐诗宋词
(
)
8.也不要急于叫婴儿认字、写字
( )
9.留心孩子对母爱的本能测试
( )
10.警惕:保姆的潜移默化→婴儿
( )
11.学龄期后,可以让孩子接受适度的“应激源”,以培养意志
(
)
12.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
)
13.心罚甚于体罚
(
)
14.早期教育不能揠苗助长
( )
15.教养、监护的动机一定不是取得对孩子的“控制权”
(
)
16.不要随意对孩子的“好动”定论为“儿童多动症”
(
)
17.要注意独生子女易出现心理偏异
(
)
十六、父母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过程的忌讳,你赞成与否
1.过度溺爱,会使孩子对人无爱
(
)
2.过度纵容,会使孩子对人无情
(
)
3.过度保护,会使孩子做事无胆
(
)
4.过度替代,会使孩子做事无能
(
)
5.过度强制,会使孩子被动无志
(
)
6.过度挑剔,会使孩子无路可走
(
)
7.过度施压,会使孩子精神崩溃
(
)
十七、在此之前,你知道“罗森塔尔效应”么?
1.知道
(
)
2.不知道
(
)
3.其它
(
)
十八、亲子代沟了,就需要沟通。你对笔者的观点赞成与否
是“填沟”还是“架桥”?填沟则使母子又连成一个整体,这是一种倒退,也不可能成为现实;架桥是让两个独立的整体之间产生一定的联系,这是现实的,切实可行的,并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地发展。所以要学会在代沟之间架一座桥,作为父母应该首先走到桥上,耐心期待。不妨星期天来个亲子关系的角色切换:让孩子当一天老子。两代人在并列关系的近距离的观察中才会发现:原来双方各有各的难处,都累。孩子在桥上找个机会向父母倾诉自己内心常常出现的无名烦恼,父母这时最好只是注视孩子,主要使用“肢体语言”或“非语言”,学会倾听,耐心倾听,善于倾听!对孩子的偶尔失礼言行加以谅解。这种交流往往比言语特别是训斥的言语更有效用。
1.完全赞同
(
)
2.赞同
(
)
3.基本赞同
( )
4.不赞同
( )
5.完全不赞同
( )
6.其它
(
)
十九、你感到还有哪些话想对心理咨询师说?
◆关于《应试教育并发症》的问卷
一、你现在的社会身份是
1.学生
( )
2.老师
( )
3.家长
( )
4.教育的基层领导管理者
( )
5.教育的决策者
( )
6.其他人
(
)
二、你对“素质教育同应试教育的区别是学以致用还是学以致考”的观点
1.非常赞成
( )
2.赞成
( )
3.基本赞成
( )
4.不赞成
( )
5.反对
( )
6.不加可否
( )
7.说不清楚
( )
8.其它
(
)
三、对“应试教育并发症”的定义及科学假设,你认为或表示
1.有科学性
(
)
2.有战略性
(
)
3.有道理
(
)
4.符合事实
(
)
5.非常赞成
(
)
6.赞成
(
)
7.基本赞成
(
)
8.不赞成
(
)
9.反对
(
)
10.不加可否
(
)
11.说不清楚
(
)
12.其它
(
)
四、在此之前,你听说过“应试教育并发症”这一心理疾病的提法吗?
1.听说过
( )
2.好像听说过
( )
3.没听说过
( )
4.其它
(
)
五、对产生应试教育并发症的一些原因,你的认同情况。你认为还有哪些?
1.社会环境
( )
2.家庭环境
( )
3.现行教育体制
( )
4.学校和老师
( )
5.还有一些具体的、狭义的病因
( )
6.其它
(
)
六、你对“应试教育并发症,今天因应试教育而产生”的提法,认为或表示
1.有科学性
(
)
2.有战略性
(
)
3.有道理
(
)
4.符合事实
(
)
5.非常赞成
(
)
6.赞成
(
)
7.基本赞成
(
)
8.不赞成
(
)
9.反对
(
)
10.不加可否
(
)
11.说不清楚
(
)
12.其它
(
)
七、你对“应试教育并发症,明天将在创新教育下而治愈”的提法,认为或表示
1.有科学性
(
)
2.有战略性
(
)
3.有道理
(
)
4.符合事实
(
)
5.非常赞成
(
)
6.赞成
(
)
7.基本赞成
(
)
8.不赞成
(
)
9.反对
(
)
10.不加可否
(
)
11.说不清楚
(
)
12.其它
(
)
八、你对治疗应试教育并发症的一些方法所持的态度。你认为还有哪些疗法?
接受的打钩(√),拒绝的打叉(×)
1.有识之士从社会学角度慷慨陈辞抨击现行高考制度
(
)
2.能促进身心健康的教育、教学模式
(
)
3.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劳动、生活模式
(
)
4.树立学海无涯“乐”作舟理念,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
)
5.关于教育制度、方针的科学实施和正确落地
(
)
6.防治应试教育并发症的诸多具体措施、方法
(
)
7.其它
(
)
九、你对“能促进身心健康的教育、教学模式”中的几点提法,认为或表示
1.有科学性
(
)
2.有战略性
(
)
3.有道理
(
)
4.符合事实
(
)
5.非常赞成
(
)
6.赞成
(
)
7.基本赞成
(
)
8.不赞成
(
)
9.反对
(
)
10.不加可否
(
)
11.说不清楚
(
)
12.其它
(
)
十、你对“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劳动、生活模式”中的几点提法,认为或表示
1.非常赞成
( )
2.赞成
( )
3.基本赞成
( )
4.不赞成
( )
5.反对
( )
6.不加可否
( )
7.说不清楚
(
)
8.其它
(
)
十一、你对一部分“主流人士”所持高考制度的观点,认为或表示
相当一部分“主流人士”认为,高考制度虽有许多缺陷,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制度来代替它,因此,它是一个最不坏的选择,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荒谬。
1.非常赞成
( )
2.赞成
( )
3.基本赞成
( )
4.不赞成
( )
5.反对
( )
6.诡辩
( )
7.无稽之谈
( )
8.自欺欺人
( )
9.不加可否
( )
10.说不清楚
(
)
11.其它
(
)
十二、你对有识之士从社会学角度慷慨陈辞抨击现行高考制度,认为或表示
1.非常赞成
( )
2.赞成
( )
3.基本赞成
( )
4.不赞成
( )
5.反对
( )
6.不加可否
( )
7.说不清楚
(
)
8.其它
(
)
十三、你对“应试教育”认同、赞成、拥护的程度有多高?
0~6~10分。0分为分文不值,6分及格,10分为理想化评价。(
)
十四、你对笔者最后“救救未成年人的心灵!”的呐喊,认为是
1.警世忠言
( )
2.防患未然
( )
3.亡羊补牢
( )
4.小题大做
( )
5.危言耸听
(
)
6.其它
(
)
十五、你对笔者的赠言与祝愿、格言与倡议,接受还是拒绝?
接受的打钩(√),拒绝的打叉(×)
1.谋事在自己,成事在客观,尽心又尽力,无悔也无怨!(
)
2.平日努力了,考场尽力了,分数如何,于心无愧!(
)
3.请老师善待每一个同学:要善待学习成绩较高的同学,因为将来他们很可能成为我们的同事;要善待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因为将来他们很可能成为我们的领导;要善待考试分数较低的同学,因为将来他们很可能成为老板或是有创造性的人才。(
)
4.倡议:执行基础素质兴趣创新教育,防御应试教育并发症的侵袭!(
)
◆附件-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为5级评分:1=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操作从略。
1.头痛
□□□□□
2.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
□□□□□
3.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
4.头昏或昏倒
□□□□□
5.对异性的兴趣减退
□□□□□
6.对旁人责备求全
□□□□□
7.感到别人能控制您的思想
□□□□□
8.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
9.忘记性大
□□□□□
10.担心自己的衣饰不整齐及仪态不端正
□□□□□
11.容易烦恼和激怒
□□□□□
12.胸痛
□□□□□
13.害怕空旷的场所或街道
□□□□□
14.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
□□□□□
15.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
16.听到旁人听不到的声音
□□□□□
17.发抖
□□□□□
18.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
19.胃口不好
□□□□□
20.容易哭泣
□□□□□
21.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
22.感到受骗、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抓住自己
□□□□□
23.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
24.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
□□□□□
25.怕单独出门
□□□□□
26.经常责怪自己
□□□□□
27.腰痛
□□□□□
28.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
29.感到孤独
□□□□□
30.感到苦闷
□□□□□
31.过分担忧
□□□□□
32.对事物不感兴趣
□□□□□
33.感到害怕
□□□□□
34.感到自己的情感容易受到伤害
□□□□□
35.旁人能知道您的私下想法
□□□□□
36.感到别人不理解您、不同情您
□□□□□
37.感到人们对您不友好、不喜欢您
□□□□□
38.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
□□□□□
39.心跳得很厉害
□□□□□
40.恶心或胃部感到不舒服
□□□□□
41.感到比不上他人
□□□□□
42.肌肉酸痛
□□□□□
43.感到有人在监视您、谈论您
□□□□□
44.难以入睡
□□□□□
45.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
46.难以作出决定
□□□□□
47.怕乘电车、公共汽车、地铁或火车
□□□□□
48.呼吸有困难
□□□□□
49.一阵阵发冷或发热
□□□□□
50.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东西、场合或活动
□□□□□
51.脑子变空了
□□□□□
52.身体发麻或刺痛
□□□□□
53.喉咙有梗塞感
□□□□□
54.感到没有前途和希望
□□□□□
55.不能集中注意力
□□□□□
56.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软弱无力
□□□□□
57.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
58.感到手或脚发重
□□□□□
59.想到死亡的事
□□□□□
60.吃得太多
□□□□□
61.当别人看着您或谈论您时感到不自在
□□□□□
62.有一些不属于您自己的想法
□□□□□
63.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
□□□□□
64.醒得太早
□□□□□
65.必须反复洗手、点数目或触摸某些东西
□□□□□
66.睡得不稳不深
□□□□□
67.有想摔坏或以其它形式破坏东西的冲动
□□□□□
68.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或念头
□□□□□
69.对别人神经过敏
□□□□□
70.在商店或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
□□□□□
71.感到做任何事情都很困难
□□□□□
72.一阵阵恐惧或惊恐
□□□□□
73.感到在公共场合吃东西很不舒服
□□□□□
74.经常与人争论
□□□□□
75.单独一人时神经很紧张
□□□□□
76.认为别人对自己的成绩没有作出恰当的评价
□□□□□
77.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感到孤独
□□□□□
78.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
79.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
□□□□□
80.感到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或不象是真的
□□□□□
81.大叫或摔东西
□□□□□
82.害怕会在公共场合昏倒
□□□□□
83.感到别人想占自己的便宜
□□□□□
84.为一些有关“性”的想法而苦恼
□□□□□
85.认为应该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受到惩罚
□□□□□
86.想到要赶快把事情做完
□□□□□
87.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严重的问题
□□□□□
88.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
□□□□□
89.感到自己有罪
□□□□□
90.感到自己的脑子有毛病
□□□□□
◆附件-2:《焦虑自评量表(SAS)》
为4级评分:1=没有或偶尔有,2=有时有,3=相当多时间有,4=绝大部分时间都有。注明:带“*”的,与不健康的心态对照,是反序记分。操作从略。
1.我觉得比平常容易紧张和着急(焦虑)
□□□□
2.我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害怕)
□□□□
3.我容易心烦意乱或感到恐慌(惊恐)
□□□□
4.我觉得我可能要发疯(发疯感)
□□□□
5.我觉得一切都很好,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幸(*)
□□□□
6.我手脚发抖打颤(手足颤抖)
□□□□
7.我因头痛、颈痛和背痛而苦恼(躯体疼痛)
□□□□
8.我觉得无力且容易疲乏(乏力)
□□□□
9.我觉得心平气和,并可安静坐着(*)
□□□□
10.我觉得心跳很快(心悸)
□□□□
11.我因阵阵头晕而苦恼(头昏)
□□□□
12.我有晕倒发作的感觉(晕厥感)
□□□□
13.我觉得呼吸时进气出气都很容易(*)
□□□□
14.我的手脚麻木和刺痛(手足刺痛)
□□□□
15.我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肠胃不适)
□□□□
16.我常常要小便(尿频)
□□□□
17.我的手常常是干燥温暖的(*)
□□□□
18.我的脸发红发热(面部潮红)
□□□□
19.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
□□□□
20.我做恶梦(梦惊)
□□□□
◆附件-3:《抑郁自评量表(SDS)》
为4级评分:1=没有或偶尔有,2=有时有,3=相当多时间有,4=绝大部分时间都有。注明:带“*”的,与不健康的心态对照,是反序记分。操作从略。
1.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沮丧
□□□□
2.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
3.我会一阵阵哭出来或觉得想哭
□□□□
4.我夜间睡眠不好
□□□□
5.我吃得跟平常一样多(*)
□□□□
6.我与异性密切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
□□□□
7.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
8.我有便秘的苦恼
□□□□
9.我心跳比平常快
□□□□
10.我无缘无故地感到疲乏
□□□□
11.我的头脑跟平常一样清楚(*)
□□□□
12.我做事情象平时一样并不感到困难(*)
□□□□
13.我坐卧不安,难以保持平静
□□□□
14.我对将来抱有希望(*)
□□□□
15.我比平常更容易激怒
□□□□
16.我觉得作出决定是容易的(*)
□□□□
17.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
18.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
□□□□
19.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更好些
□□□□
20.我仍旧喜爱自己平时喜爱的东西(*)
□□□□
◆附件-4:对“EQ”的测量及评估
“情商”(“EQ”),即“情绪(情感)商数”,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指标,为“非智力”因素即智力之外的个性因素。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幸福的延迟能力、环境的适应能力、自我的了解程度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程度等。“情商”主要是通过后天的经历、学习、修养、感悟而得来的。它是影响个人健康、情绪、人际关系等的重要因素。它为人们开辟了一条事业成功的新途径,它能使人们摆脱只讲“智商”所造成的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态度。
笔者整合出7项如下——
0~6~10分。0分说明偏激,10分说明理想化,6分及格。
给自己评分:
1.情绪的自控能力
( )
2.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 )
3.挫折的承受能力
( )
4.幸福的延迟能力
( )
5.环境的适应能力
( )
6.自我的了解程度
( )
7.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程度
( )
说明:本测量是在人格基本形成以后。不假思索,拿来就填。信度、效度相对,只起参考作用。1分=从不,2分=偶尔,3分=经常。
1.性情不开朗,很少展现笑容
□□□
2.生气、高兴、伤心或嫉妒,但不知道原因是什么
□□□
3.生气、高兴、伤心或嫉妒,虽知原因,但不愿说出来
□□□
4.表达情绪的方式,通常是骂人、忍耐或感到委屈
□□□
5.情绪起伏很大,却不太了解为什么
□□□
6.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活较紧张,不能轻松自在
□□□
7.一次或同时想很多事情,因此显得什么都不专心
□□□
8.做事拖拉,效率不高,比较被动
□□□
9.对已与别人约好的事情不太守信用去完成或草率完成
□□□
10.对自己的事情也不能主动或负责任地去完成
□□□
11.当被人询问时,常会说“不知道”、“随便”,或不说话、顾左右而言他
□□□
12.对公司及家庭的规则不遵守
□□□
13.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达不到标准时会哭闹或生气
□□□
14.对自己的期待较低,觉得反正是达不到较高目标,就干脆放弃
□□□
15.做什么事都很急,常耐不住性子,不愿意花时间等待
□□□
16.与人合作时,如果别人不同意自己的意见就要骂人,或者是逃避
□□□
17.担心自己的意见不好、不对,而附和同事的意见
□□□
18.担心失败或犯错误,不愿意承担责任,或不敢担任新的职务
□□□
19.与上司的意见不一致时,会采取退让或生闷气等方式解决
□□□
20.担心自己做不好而不愿意尝试新事物或经验,或放弃一些机会
□□□
本测量比较简单,在没有心理测量师指导的情况下,读者可以当作是一次、一种小游戏,自己进行测量及评估。
首先逐条记分,然后累计分数,最后再做结果评定——
≥41分:受情绪左右,情绪起伏大,EQ低。
33~40分:情绪不稳定,EQ偏低。
29~32分:EQ中等。
26~28分:EQ较高。
≤25分:情绪稳定,自控能力强,EQ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