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既是山人求知的地方,也是山人求职的地方,也是山人求爱的地方,又是山人尚未进入仕途就饱尝仕途虎狼之险的地方,还是山人南下云南出发的地方。青年时代突然离去,未了情却仍在故乡。因此,1978年离开故乡,13年后,从1991年开始回故乡,至2012年已回去12次。这12次故乡行既是环境切换,又是专门的情感交流,鉴于它情之切切,故设本专栏。
12.今世未了一个情
那么多的旧人、旧情、旧地、旧事、旧物,怎么办?总是感到对他们和它们没有了断。潜意识催逼山人时不时回故乡寻觅、对接、重温、交流、分享、告别、补偿。
⑴异性伙伴异性友谊的美好回味。
这次,山人分别与曾在生产队的、大队副业队的及教师队伍的女伙伴聚会。那Ymai本来是安排在教师队伍一拨的,她却提前来了,参加了在生产队一拨的,且一来就说起当年老三婆开玩笑地给山人提媒说亲一事。几十年没有见面了,变得不敢认识了,变得开朗大方了。
咳,她太直白了!还用明说吗?请来的意思就在其中了嘛。
咳,山人在“炼狱”期间,居然有诸多异性伙伴的同情、友情和恩情,抑或还有一点点模糊、朦胧的爱情,直到山人离开家乡后,传来消息——有人在暗暗地傻等了你好几年,你竟然没有感觉,对不起人家呀!
咳,看来山人是还不清这些情债了。当时,山人是发誓铁心不找对象,因为经济基础不允许,并且在努力地要“出山”。这可能会对不起故乡的有些姐妹。
山人暗暗警示自己:永远欠她们的!
⑵长辈相继驾鹤西去,朋辈模样老如父兄。
记得山人第一次故乡行,跑到年轻人堆里寻找旧友。发现不对了,原来那是旧友的下一代。
后来发现旧友的父辈相继去世了,父母却把自己的面孔留给了他们的孩子即山人的旧友。真怪,人到老了,模样竟然像自己的父母的那张脸。
①挚友Bxu,前面说了他计划80岁以后出画册。他的徒弟或学生已是美术“大师”了,他却至今没有公开发表作品。他大概是在中年后期肺部出了问题,呼吸有些不正常,哮喘。30多年前是一孤傲的小青年,现在是一孤傲的小老头,他现在那张脸,活脱脱的已去世他爹第二。
②京剧Sh俊老师有些自卑。他现在拉琴不如前几年了,节奏和速度明显有问题,指法有点乱,让唱者不好开口。自己也感觉到力不从心了。山人鼓励他多做艺术顾问的事。
③小舅Y秀(三弦,老生、花脸行当)相约山人,下次回来单独见面叙旧。
④义弟远政看上去腿脚有点儿不便,但手臂没有问题,书法、操琴还自如,且精神很好。
远政于《故乡的京韵琴情》演唱会后“答山人”:
赤子胶东故乡行,
心驰神往为了情。
乡亲父老话今昔,
同窗票友展才能。
山东求知渡苦海,
云南创业扬春风。
留得世间真心在,
桑梓千载好名声。
⑤仁兄厚圻的《书法集》中有他为自己写好的墓志铭。
魂归雀石:
阳寿善终阴间行,
回首往事梦已成。
人生在世几春秋?
千古未了一个情!
注:雀石,止马滩海角的一尊礁石。
——诗,言情志、吟心声也!
厚圻“千古未了一个情”句点燃了山人的灵感,山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出了这“十二句”怎么也表不完的情。
处于年龄和传统观念等的原因,人生经过一个花甲后,总会回想过去很多的事情,对明天也会想得很多很多甚至伤感。从厚圻仁兄来信的字里行间发现如此,山人有时何尝不是如此?故读信生情,情不自禁,又作新体或打油诗一首,“与仁兄共勉”:
七三八四成过去,
八四九五为当今。
偶发伤感可解忧,
直守情志能定神。
沧海桑田真琥珀,
才盈财缺乃至君。
君活百岁不是梦,
携心共度期颐春。
(2012-7-21,锡安读厚圻兄来信有感)
⑥本家小叔。前面说了,家族的长辈越来越少,现在家族的长辈主要是他了。
一晃,他过了“古稀”之年,今年他73岁,精神头不如以前了,应酬一概拒绝。“七十三、八十四”可能成了他的一点心理负担。山人给他也讲“八十四、九十五”的提法并有新诗句安慰、夸赞他:
七三八四成过去,
八四九五为当今。
偶发伤感可解忧,
直守情志能定神。
满腹经纶大才子,
德高望重新乡绅。
人活百岁不是梦,
叔侄共度期颐春。
唉,计划吧,这是山人最后的一次故乡行。山人34岁来的云南,来云南又是34年。还能有一个34年吗?山人也有些伤感。这次回来,见到大家明显的都老了,很多人又是在坟地里拜见的。
⑶一年以后的青岛行。
来个时空切换——于2013-4-16~21,清明过后,山人青岛行。
在青岛,有山人的大姐李本川。山人与本川大姐家是义亲,这是出于本川大姐的父母对当初遭难山人的同情、照顾和有恩,也因为性格的相似、做人的类同。山人称呼两位老人为大伯大母——差一点的干爹干妈。如今两位老人早已去世,但山人对他们的情意永远铭心。这也是一个重大的情,今世未了。
本川大姐是解放后我们县第一个女大学生。那时她才华横溢、踌躇满志、争强好胜、刚直倔强。她曾赠山人一本中学用的《俄语最低量词汇》,在扉页有赠言——
锡安同学:
外语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希望你努力学习,熟练地掌握和利用它。
李本川1963-1-6,于青岛。
岁月不饶人,不觉本川大姐年事已高,有病在身,没有了当年的风华,但气质尚在。现状有点像毛泽东的女儿李讷。此次青岛行,山人与她的后代、山人的义外甥女小梅后续友谊。
不敢说写诗,此次青岛行,灵感一来,留下一首顺口溜儿:
大珠山顶绽杜鹃,
崂山九水十八潭,
八水崖上崂山饮,
珠山脚下琅琊宴,
墨鱼饺子海蜇拌,
饽饽火烧黄花煎,
小梅伴我游青岛,
青岛昆明一线天。
虽为顺口溜儿,但还是要注释,并附有图片。
大珠山顶绽杜鹃,(杜鹃花,映山红也)
崂山九水十八潭,(道家意境也)
八水崖上崂山饮,(在第八水的山崖上顶凉风喝热茶——本地产的“崂山绿”也)
珠山脚下琅琊宴,(在琅琊台附近吃海鲜、下“琅琊台”酒也)
墨鱼饺子海蜇拌,(墨鱼饺子,两个含义:一是墨鱼与饺子,二是用墨鱼的墨汁和面擀皮儿包的饺子,为了对仗,这里可取第一义也)
饽饽火烧黄花煎,(火烧,烙饼也;黄花,黄花鱼也)
小梅伴我游青岛,(小梅,山人永远的本川大姐的女儿也)
青岛昆明一线天。(山人与本川大姐后代继续友谊,心相近也)
——时空再切换回来。
⑷家乡有家父等诸多人的“冤忠魂”。
跪拜我永远的父亲……
尊重父亲的战友们。
敬重本土一贫如洗、惨淡晚年、含冤而死的“右派、反革命”等有识之士。
他们将另有专述。
⑸家乡有山人的“根”。
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
那里有老宅的旧址、新迁的祖坟、曾经属于我们家的土地……
⑹老之将至,对“落叶归根”纠结起来。
唐朝诗人贺知章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诗句。
山人前天是“少小离家”,昨天是“老大回”,今天是纠结“落叶归根”归不归。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比喻之一是返回本源。那末,身心尸魂,是什么、哪一部分返回本源?
身,山人现在是身在南国,也多次回故乡。
心,山人现在是心在南国,也经常想故土。
尸,山人这次故乡行,主题或重点是修坟。望着爷婆及父亲紧密相连的、修饬得大方庄重的两尊坟,不禁感慨万千、浮想联翩,似乎看到山人将来的归宿就在他们之间。现在,每每想起一旦离开人世间,问自己,“后事”的骨灰盒到底要不要送回来安葬?
魂,山人在心理学的文章里表述:当个体的思维完全停止,心理学范畴的东西就结束了。紧接着的是神学范畴的东西,这时,灵魂离开个体的躯壳,以某一种形态,飘飞到祂应该去或奉命去的地方。山人想:到那时,坚决挺住,不喝孟婆给的“糊涂汤”,这样可以以比较清醒的头脑或判断,寻找或服从新的归宿的安排。这样还可以找机会回到永远的故乡游览,当然也包括曾经的第二故乡南国。
⑺与周山姑父、小叔等一起续编《钱氏谱书》。
2000年之前,山人到浙江考察,寻根朔源,其中到了临安、黄岩和温岭、泽国镇。临安,是先先祖吴越王钱镏的出生地和坟冢之处;黄岩县和温岭县,是钱镏后代战斗过的地方;泽国镇,是先祖钱英生活过的地方。在临安,山人拜谒了先先祖的陵墓;在黄岩县和温岭县,山人请教了县志办公室的人士;在泽国镇,走访了钱氏人家。
周山姑父是钱氏家族钱吉位爷家的上门女婿,吉位爷长期在石岛镇行医,所以家中主要由其女婿照料。周山姑父家中有一《钱氏谱书》手抄本,是已故吉位爷和后常住东北安东的钱继深爷二人共同撰写的。周山姑父家中还有先祖留下的一把宝剑。另外,先祖战备期间的一尊石头雕凿的大马槽,原来闲置在一家钱氏的街门口,前几年被埋在村里钢丝绳厂的院子里了。
在续编《钱氏谱书》期间,山人与安东的继深爷有电话联系,虽未见面,但很亲切,皆因家族血缘所致。
小叔回忆、口授,juanzi妹记录然后挨家走访核实。
最后,于2000年,山人整理、编辑、打印成册,带回来,家族每家一册。
⑻钱氏家庙可能要重新修缮。
传说(大都是小叔说的)钱氏的先先先祖为彭祖,他的后人被封为管钱粮的官,所以从此姓钱。1000多年前,钱氏的先先祖是吴越王钱镏。600多年前,我们这一支是明朝朱元璋部下的升至总旗(百户长)的先祖钱英被封侯吃俸禄在此繁衍的。这位祖上的子嗣,分布在我们宁津所、东钱家、西钱家、徐家还有西面的斥山、人和诸村镇,繁衍生息至今。其家庙在东、西钱家两村之间的一块空地处。山人前来拜谒,仍可见到建盖时的精细及当今年久失修的破败。在早些时候家庙是西钱家生产大队队部,后来和现在成为小卖部了。东、西钱家几位老前辈找到小叔,是否串联一下各地的钱氏支脉,商议重新修缮钱氏家庙事宜。山人听罢,未加思索,马上表态说:有山人的份子,届时可能还回来参加庆典活动。
⑼为家乡捐赠著作,回报社会。
前面说到县教育局原局长张Byong向现任局长介绍近些年来山人从心理学方面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一事。除了讲学,就是向家乡捐赠《亲子师生沟通》一书。
在书中有一篇《关于捐赠》是捐赠动机,其中有一段说:“……作为对社会的一种回报或还愿却是我的初衷。我在少儿期曾得到社会的救助。现在为社会赠书,就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是实践青年初期以来的一件夙愿,也是将步入老年初期的一点‘自我实现’。”
以母校宁津所小学、荣成九中和荣成二中为主,还有山东省各级城市的妇联、总工会、卫生厅局、教育厅局、社科院、图书馆,以及部分大学的图书馆、中小学校的阅览室,还有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还有山东省诸多记不住、数不清的个人受赠对象,大约累计在1.5万册。
⑽千行万行寻不尽,拟用《生涯》做见证。
就走的那前一天,山人来村北烈士陵园瞻仰,到村南巡视小叔家的麦田,去东岗遥望小港,去西山口子登甲子山。
这次的遗憾是没有能够亲自参加农田劳动,和juanzi妹一起种玉米和花生。因为刚下过大雨,地太湿了。juanzi妹说大概在五一期间,由她自己种上,秋天,收成的花生米走邮局到昆明——吃吧,哥呀!
4月28日,走的当天一大早上,山人再次上坟,告别先人,再面东看日出,然后下山,转道,背着晨曦—朝阳,向西驶去,乘坐家族送行的专车,中午到达烟台机场宾馆。住在机场宾馆,晚上,想到明天早上就要从烟台乘飞机回昆明,感觉自己现在是挂在了空挡上。一方面是归南国之心似箭,另一方面是故土难离依依不舍……。地球太小,第二天,4个小时,飞机落地昆明。
《生涯》,是山人准备撰写的心理学题材的一部长篇。以上的内容、几处及几次注明“将另有专述”以及没有表述的一些故事或情结,将在《生涯》中叙述。著书立说的念头始于青春期,构思《生涯》是在青年期,中年期虽忙于生计或职业,但一直在完善其框架,到了今天,基本成型:三卷十篇百章千回。
十篇目录:
上卷——
①问世篇
②求知篇
③炼狱篇
④涉仕篇
中卷——
⑤南下篇
⑥大梦篇
⑦求索篇
下卷——
⑧彷徨篇
⑨奋蹄篇
⑩弥留篇
2013-8-20深夜。嘘——
解释十二句的洋洋10万字,到此结束。
山人想去喝杯咖啡,那是“云南怒江流域海拔1140米老品种铁毕卡”,烘焙日期:2013-8-14。
……
2014-1-30,大年三十儿。上午给家乡小叔等一些亲友电话拜年,如上所叙,小叔介绍了村里分年货等福利情况;远政放下电话旋即以诗拜年,他在QQ里发来“昨夜尚恋花甲趣,今朝已登古稀程”的《寄情》给予山人;厚圻说他又给山人写了几幅字,留着等待山人再回故乡。下午,山人请下先人的牌位祭奠在书房专设的神龛里,山人与先人说话,实则喃喃自语,陪伴直到下半夜,就叫“守岁”吧。山人凝视那点燃着的香、烛和冥币,浮想联翩……这时,我“离开了山寨。我手上的火把果像一盏灯笼,随车摇曳。在摇曳颠簸中,我朦胧地感觉,车子像要开到遥远的北方,开到农历的腊月三十除夕夜……”
2012-4-29腹稿~2013-8-20初稿~2014-1-30除夕夜定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