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28、关于《家长负性心态》的问卷
(本“问卷”仅供本讲座使用)
指导语:根据各自具体情况,有的不需要填或可以不填,填就请真实地填。
一、如果你是家长,你对家长方面六个70%以上的百分数的态度:
一是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75%的与家庭环境有关。
二是未成年人患有心理疾病80%的是由于父母心理错位的原因而引发的。
三是90%的这样的父母与患童互为因果地自己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四是父母认为孩子有病,而85%的实际上孩子无病,是父母他们自己有病。
五是孩子有没有心理问题甚至疾病,75%的父母是以考试分数排序为依据。
六是70%的单亲家庭中特别是母亲,离异的怨恨与关爱孩子的比例为6:4。
1、完全赞同。(
)
2、赞同。(
)
3、基本赞同。(
)
4、不赞同。(
)
5、完全不赞同。(
)
6、其它。(
)
二、你对下面的一段话:
早些时候,大学录取率为20-25%,扩招后上升到70-75%。我们假定参加高考的100个高中生,个个都考满分如600分,但还得有25-30%的满分的同学落榜。几年后,那70—75个毕业生也不能都找到“好工作”,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分配率或就业率很不好统计,假定为70%,“好工作”的位子为整个编制的30%,这里面还有15%的“黑箱”操作,这样下来,就业者为75×70/100≈53人,这样,前后就有75×30+25≈47人得去“扫大街”,尽管当初他们也是满分、高分;而凭满分、高分找到“好工作”的为53×15/100≈8人,加上“黑箱”操作找到“好工作”的为8×2≈15人。这样以来,“成龙”或是“精英”、“佼佼者”,就占8-15%。
所以,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大学的招生名额和用人单位的员工编制问题,也是社会人才或人力资源的合理布局或配备的问题。
1、完全赞同。(
)
2、赞同。(
)
3、基本赞同。(
)
4、不赞同。(
)
5、完全不赞同。(
)
6、其它。(
)
三、孩子有时考试没有考好的原因,十条父母就占了4—5条。你——
⑴遗传因素。
⑵智商不高。
⑶不感兴趣。
⑷考前生病。
⑸考前受到较大心理创伤。
⑹一时失去信心或意志。
⑺有考试焦虑症状。
⑻有“考前紧张综合症”。
⑼因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值太高造成心理压力。
⑽脑器质有损。
1、完全赞同。(
)
2、赞同。(
)
3、基本赞同。(
)
4、不赞同。(
)
5、完全不赞同。(
)
6、其它。(
)
四、许多父母偷看“青春期”孩子的日记,你——
1、一贯。(
)
2、有过。(
)
3、没有。(
)
4、从来没有。(
)
5、绝对没有。(
)
6、其它。(
)
五、对ABCDEF现象:
来自父母方面负性的刺激(A)—→孩子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感到烦恼和困惑(B)—→对“扭蛋玩偶”倾诉,上网寻找知音,在虚拟的世界里进行发泄或宣泄(C)—→影响了学习,考试分数不理想或下降(D)。
其一,父母方面只看到D并为之着急,进一步对孩子施加A;这种思路的结果可能使双方关系紧张、离心,控制与反抗,孩子离家出走(E),抑或可能由心理困惑上升到心理疾病(F)。
其二,孩子在父母仍不理解的情况下,只注重或进一步注重C;否则心理困惑会淤积成心理疾病(F)。
其三,而心理老师则顺着孩子的B,打开孩子的心门,看到不愿同父母交流的真正原因,证实来自父母方面的刺激确是负性刺激,找到孩子烦恼和困惑的根本或主要原因,进而辅导或治疗。通过辅导或治疗,消灭或排解了A,这样孩子就缓解或消除了B,避免了E或F,进而孩子就不必一定去C,最终D的局面也就得到扭转。
1、你对孩子的情绪与行为表示理解(
)、不理解( )、其它(
)。
2、你对父母的情绪与行为表示理解(
)、不理解( )、其它(
)。
3、你对心理咨询师的辅导表示正确(
)、不正确( )、其它(
)。
六、一些父母教养、监护的动机是企图要取得对孩子的“控制”,你——
1、是。(
)
2、不是。(
)
3、其它。(
)
七、“心灵虐待”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你如果有,则是——
1、强迫型。(
)
2、冷漠型。(
)
3、贬低型。(
)
4、抹煞型。(
)
5、严厉型。(
)
6、其它型。(
)
八、经常挨责打的孩子会出现一些“心理偏差”。你如果有,孩子则是——
1、说谎。(
)
2、懦弱。(
)
3、孤独。(
)
4、固执。(
)
5、粗暴。(
)
6、怪僻。(
)
7、喜怒无常。(
)
8、焦虑不安。(
)
9、紧张。(
)
10、自卑。(
)
11、逃学。(
)
12、“逃夜”。(
)
13、离家出走。(
)
14、自杀自伤。(
)
15、违法犯罪。(
)
16、其它。(
)
九、有这样的三个等式,你的总体看法或认为——
“青春期”=困惑—烦恼;
“更年期综合症状”+“青春期的反叛”=烦恼—麻烦;
“离异的怨恨”+“更年期综合症状”+“青春期的反叛”=麻烦—灾难!
1、完全赞同。(
)
2、赞同。(
)
3、基本赞同。(
)
4、不赞同。(
)
5、完全不赞同。(
)
6、其它。(
)
十、更年期父母当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第二反抗期的几点做法,你赞成与否及补充:
1、让孩子有所选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
2、巧搭梯子,让孩子自然下台阶。(
)
3、因势利导,疏而不堵。(
)
4、对优点:积极强化,表扬。(
)
5、对缺点、弱点:鼓励,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
6、对错误:淡化,沉默。对一些“问题”,可先只关注,可以“表示担心”。(
)
7、当孩子感到学习痛苦时,不要讲大道理,可表示关心、同情。(
)
8、不论孩子的实际情况如何,都要坚信并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
9、
10、
11、
十一、什么人容易逃学离家出走有一组调查数据。你的总体看法或认为——
85%的出走的孩子是在“青春期”。
90%的出走的孩子是处于单亲家庭并由母亲方抚养。
70%的出走的孩子是所谓的“差生”。
后两者往往有相关关系。
1、完全赞同。(
)
2、赞同。(
)
3、基本赞同。(
)
4、不赞同。(
)
5、完全不赞同。(
)
6、其它。(
)
十二、孩子到底是谁的,笔者有如下的观点。你的总体看法或认为——
是父母的:孩子在18岁以前,父母有抚养、监护的责任和义务。
是上帝的:上帝把孩子委托给你抚养、监护,满18岁或学业有成之后,当还给上帝。
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人,孩子成人后,当还给社会。上帝和社会可以理解成一码事。
是自己的:父母同独立后的孩子是亲戚、朋友关系,不能一辈子在一起。虽然“血缘关系”永远不变,但孩子是属于孩子自己的。
1、完全赞同。(
)
2、赞同。(
)
3、基本赞同。(
)
4、不赞同。(
)
5、完全不赞同。(
)
6、其它。(
)
十三、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假定让你在第2、3条中选一条,你选哪一条?
1、成功的健康人。
成功,指健康、安全、快乐、心安理得的成功。健康,是身心的健康。
2、不成功的健康人。(
)
3、成功的有病人。(
)
4、不成功的有病人。
十四、孩子到了学前、学后期,“父母必做”,你赞成与否及补充:
1、父母要向孩子学习,并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
)
2、对孩子说话要幽默、精练、“含金量”高,使孩子佩服或心悦诚服。(
)
3、父母的成功社会形象是孩子的榜样,这是真正的以身作则。(
)
4、“爱护孩子的天性,发现孩子的特性,促进孩子的个性”,是父母的天职。(
)
5、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
6、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鼓励孩子张扬个性。(
)
7、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
)
8、对孩子要注意扬长避短。(
)
9、不要贬低孩子。(
)
10、“兴趣”是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是孩子最好、最有用的老师。(
)
11、不要对孩子滥贴“标签”,如“捣乱分之”、“神童”等。(
)
12、切忌对孩子使用“迁怒”的心理防御机制。(
)
13、不要因为父母自身的原因,使学龄前儿童产生心理障碍。(
)
14、要注意疏导、转移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
15、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
)
16、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
17、
18、
19、
20、
十五、注意较为含混、热焦点或有争议的几点问题,你赞成与否:
1、抚育、教养孩子,“严格”与“严厉”有区别。(
)
2、爱抚与“溺爱”不一样。(
)
3、充分爱抚与逐步培养独立性,两者并不矛盾。(
)
4、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与遗弃孩子,有本质上的区别。(
)
5、这期间,爸爸妈妈爱抚与爷爷奶奶爱抚也是有区别的。(
)
6、父母两人的教育方法不一致,也是不卫生或残缺、扭曲的爱。(
)
7、语言的熏陶和训练不等于是刻意地背诵唐诗宋词。(
)
8、也不要急于叫婴儿认字、写字。(
)
9、留心孩子对“母爱”的本能“测试”。(
)
10、警惕:保姆—潜移默化—婴儿。(
)
11、学龄期后,可以让孩子接受适度的“应激源”,以培养意志。(
)
12、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
13、“体罚”与“心罚”。(
)
14、“早期教育”不能揠苗助长。(
)
15、教养、监护的动机一定要不是取得对孩子的“控制权”。(
)
16、不要随意对孩子的“好动”定论为“儿童多动症”。(
)
17、要注意独生子女易出现的几种“心理偏异”。( )
十六、父母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过程的忌讳,你赞成与否:
1、过度溺爱,会使孩子对人无爱;(
)
2、过度纵容,会使孩子对人无情;(
)
3、过度保护,会使孩子做事无胆;(
)
4、过度替代,会使孩子做事无能;(
)
5、过度强制,会使孩子被动无志;(
)
6、过度挑剔,会使孩子无路可走;(
)
7、过度加压,会使孩子精神崩溃。(
)
十七、在此之前,你知道“罗森塔尔效应”么?
1、知道。(
)
2、不知道。(
)
3、其它。(
)
十八、亲子“代沟”了,就需要沟通。你对笔者的观点赞成与否:
是“填沟”还是“架桥”?“填沟”则使母子又连成一个整体,这是一种倒退,也不可能成为现实;“架桥”是让两个独立的整体之间产生一定的联系,这是现实的,切实可行的,并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地发展。所以要学会在“代沟”之间架一座桥,作为父母应该首先走到桥上,耐心期待。不妨星期天来个亲子关系的角色切换:让孩子当一天老子。两代人在“并列关系”的近距离的观察中才会发现:原来双方各有各的难处,都累。孩子在桥上找个机会向父母倾诉自己内心常常出现的无名烦恼,父母这时最好只是注视孩子,主要使用“肢体语言”或“非语言”,学会倾听,耐心倾听,善于倾听!对孩子的偶尔失礼言行加以谅解。这种交流往往比言语特别是训斥的言语更有效用。
1、完全赞同。(
)
2、赞同。(
)
3、基本赞同。(
)
4、不赞同。(
)
5、完全不赞同。(
)
6、其它。(
)
十九、你感到还有哪些话想对心理咨询师说?
27、关于《我想有个“家”》的问卷
(本“问卷”仅供本讲座使用)
一、同学或学友你,是带着什么动机来参加“心理学”学习的?
1、要借此机会较系统地掌握“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的基本知识。(
)
2、想通过学习首先调理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
3、想在有余的时间和精力下,从心理健康角度,为社会做些公益事情。(
)
4、通过学习,获得资格证书以后,想开办第二职业。(
)
5、想开创第一职业。(
)
6、想举办民间非企业性质的心理健康研究机构,对心理咨治工程有所研究。(
)
7、其它。(
)
二、如果你还在“十字路口”徘徊,其原因?
1、要把心理咨询作为第二职业做,担心单位上不能允许。(
)
2、想开创“心理咨询中心”,但因投资、租场地等,感到力不从心。(
)
3、“心理咨询中心”是开起来了,但不敢登场表演。(
)
4、牌子是挂起来了,“患者”一直没有主动上门。(
)
5、想干但尚未干,在观望等待。(
)
6、其它。(
)
三、你在心底里有否“我想有个家!”这句话?
1、有。( )
2、没有。( )
3、不知道,说不清。( )
4、其它。(
)
四、你认为我省或昆明地区目前的心理咨询师是——
1、一盘“珍珠”。( )
2、一堆“散沙”。( )
3、不知道。( )
4、其它。(
)
五、目前心理学界实际上已存在三大流派或三支队伍,你是——
1、有医疗背景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
2、有从事教学、科研背景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老师。(
)
3、以社会经历为背景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健康工作者。(
)
4、其它。(
)
六、云南心理咨询业要告别“单兵作战”,你认为还需要多少或多长时间?
七、“家”基本没有进行或没人来活动,你认为是些哪样的原因?
26、关于《唤回失群“小鹿”》讲座的问卷
(本“问卷”仅供本讲座使用)
一、你现在的身份是:
1、学生(
),
2、家长(
),
3、老师(
),
4、教育教学的负责人(
),
5、其他人(
)。
二、你如果是:
1、学生,在几年级(
),
2、家长,你的孩子在几年级(
),
3、老师,所教学生是几年级(
),
4、教育教学负责人,所负责的对象是几年级学生(
),
5、其他人,监护的孩子在几年级(
)。
三、你对什么人容易逃学和离家出走的一组调查数据,持赞成(
)、基本赞成(
)、不赞成( )的态度。
①85%的出走的孩子是在“青春期”。
②90%的出走的孩子是处于单亲家庭并由母亲抚养。
③70%的出走的孩子是所谓的“差生”。
并且后两者往往有相关关系。
四、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你喜欢哪一种或几种?
①“武断式”(
)。
②“放任式”(
)。
③“民主式”(
)。
④“爱式”(
)。
⑤其它(
)。
五、对“对孩子管得太松,可能会把孩子送进监狱;管得太紧,可能会送到精神病院”的说法,你持的态度:
1、赞成(
),
2、基本赞成(
),
3、不赞成(
)。
六、下面几种教育模式,你喜欢哪一种或几种?
⑴“义务教育”( )。
⑵“基础教育”( )。
⑶“素质教育”( )。
⑷“兴趣教育”( )。
⑸“特长教育”( )。
⑹“政治教育”(文化大革命时)(
)。
⑺“升学教育”(
)。
⑻“应试教育”—“魔鬼训练”,“魔鬼训练”是为了考上大学以至是名牌大学(
)。
⑼“择业教育”,上大学以至是名牌大学是为了毕业后找个“好”工作(
)。
七、我们要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假定让你在2、3条中选一条,那你选哪一条呢?
1、成功(指健康、安全、快乐、心安理得的成功)的健康人。
2、不成功的健康人(
)。
3、成功的有病人(
)。
4、不成功的有病人。
八、对“应试教育在操作过程中违反《劳动法》”之说,你持的态度:
1、赞成(
),
2、基本赞成(
),
3、不赞成(
),
4、其它(
)。
九、假定《义务教育法》要改革,你对下列的提法,分别持赞成、基本赞成、不赞成的态度:
①教育经费国家全部报销(
)。
②年限由9年增为12年( )。
③增加条款明令取消“重点中学”的提法(
)。
十、学生有时或偶尔考试没有发挥好,你认为原因是:
⑴遗传因素( ),
⑵智商不高( ),
⑶不感兴趣( ),
⑷考前生病( ),
⑸考前受到较大心理创伤(
),
⑹一时失去信心或意志( ),
⑺有考试焦虑症状( ),
⑻有考前紧张综合症( ),
⑼因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值太高造成心理压力(
),
⑽脑器质有损( ),
⑾其它(
)。
十一、对“没有不合格的孩子或学生,只有不称职的家长和老师;没有不好的孩子或学生,只有监护方法不当的家长和教育方法不当的老师”的提法,你——
1、赞成(
),
2、基本赞成(
),
3、不赞成(
),
4、其它(
)。
十二、你对“目前心理教育实际上成为应试教育旁边的一根软骨”的提法所持的态度:
1、赞成(
),
2、基本赞成(
),
3、不赞成(
),
4、其它(
)。
十三、在此之前,你听说过“罗森塔尔效应”了么?
1、听说过(
),
2、没听说过(
),
3、其它(
)。
十四、请说出你对“心理教育”的高见:
25、关于《“亲子关系”对立统一》讲座的问卷
(本“问卷”仅供本讲座使用)
一、“亲子关系”可归类四种情况,你目前是哪种情况?
1、“包含关系”( )。
2、“重叠关系”( )。
3、“交叉关系”( )。
4、“并列关系”( )。
二、不同人生阶段,人的心理发展是不同的。你对下列观点同意(A)或不同意(B):
1、“婴儿期”(出生—1.5岁)——“基本信赖”对“基本不信赖”(
)。
2、“幼儿前期”(1.5—3岁)——“自律”、“自主”对“害羞与怀疑”(
)。
3、“幼儿后期”(3—6岁)——“创新”、“自发性”对“罪恶”、“内疚”(
)。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
)。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
三、从心理成长的角度看,人生有三个“逆反期”。你赞成(A)或不赞成(B):
一是3—4岁时的“第一反抗期”(
)。
二是12—18岁阶段的“第二反抗期”(
)。
三是41岁以后母亲的“更年期”(
)。
四、孩子产生反抗心理的原因如下。你的孩子是:
⑴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
)。
⑵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
⑶要求独立的意识过于迫切(
)。
⑷其它(
)。
五、“青春期”的孩子,“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并存。你的孩子的表现是:
⑴“反抗性”与“依赖性”共存(
)。
⑵“闭锁性”与“开放性”即“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
⑶“勇敢”与“怯懦”共存(
)。
⑷“高傲”与“自卑”共存(
)。
⑸“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共存(
)。
⑹“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
⑺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
⑻其它(
)。
六、“青春期”的孩子,容易产生如下的心理行为偏差。你的孩子的表现是:
⑴心理生物性紊乱(
)。
⑵有自杀的倾向及行为(
)。
⑶可能产生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焦虑症”、“抑郁症”和“神经厌食症”等(
)。
⑷可能产生“代沟”(
)。
⑸其它(
)。
七、“代沟”了,就需要沟通。你的观点:
1、“填沟”( )。
2、“架桥”( )。
3、其它(
)。
八、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第二反抗期”有如下几招,你的方法是:
1、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所选择(
)。
2、巧搭梯子,让孩子自然下台(
)。
3、因势利导,疏而不堵(
)。
4、对优点:积极强化,表扬(
)。
5、对缺点、弱点:鼓励,指出今后努力方向(
)。
6、对错误:淡化,沉默(
)。
7、当孩子感到学习痛苦时,不要讲大道理,可表示关心、同情(
)。
8、不论孩子的实际情况如何,都要坚信并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
9、其它(
)。
九、母亲在“更年期”迁怒“青春期”的孩子。你——
1、有( )。
2、没有( )。
3、说不清( )。
4、其它(
)。
十、母亲千万不要偷看“青春期”孩子的日记!你——
1、有( )。
2、没有( )。
3、无可奉告( )。
4、其它(
)。
十一、“控制”孩子,是母亲的一种“远祖潜意识”。你——
1、有( )。
2、没有( )。
3、说不清( )。
4、其它(
)。
十二、孩子到底是谁的?
1、是父母的(
)。
2、是上帝的(
)。
3、是社会的(
)。
4、是孩子自己的(
)。
24、《毕业生求职过程的紧张焦虑及其排解》的“问卷”
(本“问卷”仅供本讲座使用)
一、大学生择业的认知情况有如下5种,你的情况是:
1择业意识普遍增强(
)。
2择业期望呈现多种矛盾(
)。
3自我评价偏高(
)。
4缺乏全面了解职业的渠道和信息(
)。
5对职业的了解存在着较多的想象成份(
)。
二、你的“价值取向”情况是:
1强调个人取向(
)。
2注重经济效益(
)。
3向往经济发达地区(
)。
4行业或工作,把经济利益、社会地位、优越的工作条件等作为重要因素(
)。
三、大学生择业的“定向走势”有如下一些,你的情况是:
A表——
⑴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和专业专长者(
)。
⑵有利于体现自我价值者(
)。
⑶追求高收入者(
)。
⑷个人能力特别是特殊能力能得到施展者(
)。
⑸只要工作轻松者(
)。
⑹是工作选择我者(
)。
⑺父母的意愿或包办者(
)。
B表——
⑴经贸人员(
)。
⑵政府公务员(
)。
⑶工程技术人员(
)。
⑷新闻工作者(
)。
⑸经济管理人员(
)。
⑹医务人员(
)。
⑺法律从业人员(
)。
⑻演艺人员(
)。
⑼大学教师(
)。
⑽个体工商者(
)。
⑾社科研究人员(
)。
⑿中小学教师(
)。
四、大学生的一些不良择业观,你有否?
1消极等待观(
)。
2职业绝对稳定观(
)。
3专业狭义对口观(
)。
4“毕业既失业”的求职观(
)。
5盲目择业观(
)。
6“职业自我”与“生活自我”同一性的择业观(
)。
7知识与能力、素质等同观(
)。
五、大学生求职择业在心理上的百态,你是哪种?
1功利心理(
)。
2安全心理(
)。
3名牌心理(
)。
4竞争心理(
)。
5求闲心理(
)。
6求便心理(
)。
7奉献心理(
)。
8从众心理(
)。
9依赖心理(
)。
10面试怯场(
)。
11高傲心理(
)。
12“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脱节(
)。
13求职心切,想一步到位(
)。
14对招聘单位的内幕不掌握,产生神秘感,迷茫、莫测、惧怕(
)。
15“好工作”的内涵与自己的实际能力脱节(
)。
16哀叹“生不逢时”(
)。
17期望值过高,同用人单位不相容(
)。
18怕苦心理(
)。
19嫉妒心理(
)。
20犹豫心理(
)。
21攀比心理(
)。
22自卑感(
)。
23紧张焦虑(
)。
六、你若产生紧张焦虑,是哪种原因?
1“择业难”的社会“暗示”(
)。
2第一次,没有经验(
)。
3期望值没能在当年或一次性实现(
)。
4理想化与现实的差距过大(
)。
5社会有“口袋卖猫”、择业竞争不合理事实的刺激(
)。
6心理承受挫败的能力过低(
)。
七、对总结求职一些的经验,你赞成——
1先不露声色到人才交流市场去观察,剥去老板的神秘面具,消除自己的恐惧感(
)。
2不要被用人单位的“高标准,严要求”吓倒(
)。
3告诉自己这次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肯定
” (
)。
4谈报酬时,要委婉,要有一个幅度(
)。
5不卑不亢(
)。
6多参加些含金量高的现场招聘会(
)。
7把挫败当成经验和借鉴(
)。
8既抓紧,也不要急于求成(
)。
9如果不是生活所逼,就不要草草找个工作(
)。
10两个极端都不宜走:一是草草找个工作,二是过于理想化(
)。
11若有“双趋”的机会,应该当机立断,先抓住一个(
)。
八、你对“支边”政策的制定表示:
1赞成(
),
2不赞成(
),
3持怀疑(
),
4无所谓(
)。
23、关于《学生考试的紧张焦虑》的问卷
(本“问卷”仅供本讲座使用)
一、你对考试会紧张、焦虑吗?
1、会(
)。
2、不会(
)。
3、不知道(
)。
二、如果会,你在考试紧张、焦虑时,都有哪些表现或反应?(在该词上面打钩)
1、表现出对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过度担心和过分忧虑,感到疲劳、虚弱,烦躁不安,头昏晕、恶心,过敏,易激怒,注意力不易集中,肌肉紧张,手足痉挛,心悸,胸痛,血压升高或下降,心慌气短、呼吸困难、有窒息感,出虚汗如手出汗,背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睡眠也成问题。
2、心情紧张、恐惧、提心吊胆,会面色潮红,全身出汗,手指震颤,无法工整地书写,心悸胸闷,头晕头胀,注意涣散,思维迟钝,视物模糊,运动不安,口渴,有的考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疼腹泻、尿频尿急(应考性尿频),严重者可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头脑轰鸣、眼冒金星,血压下降,甚至虚脱、昏厥,女同学还会发生痛经、月经紊乱、情绪化甚至发生精神变态,不能自主,等等。
三、你的焦虑是来自“考试情景”(即考试本身)还是“考试预后”(即学生自己或老师、家长对考试的期望值要求过高,学生担心考不好老师处罚、家长责打)?
1、“考试情景”( )。
2、“考试预后”( )。
3、两者都是(
)。
4、说不清(
)。
5、其它(
)。
四、你采取哪些办法缓解或排解考试紧张、焦虑?
1、接受任务(
)。
2、适应环境(
)。
3、调动能力(
)。
4、有张有弛(
)。
5、适度紧张(
)。
6、准确审题(
)。
7、顽强作答(
)。
8、冷静复查(
)。
9、心态坦荡(
)。
10、彻底放松(
)。
五、你对考试的态度:
1、不怕考试(
)。
2、喜欢考试(
)。
3、接受考试(
)。
4、实战演习意志磨练(
)。
5、反对考试(
)。
6、想消灭考试(
)。
7、其它(
)。
六、你对“平日努力了,考场尽力了,分数如何,于心无愧”的态度:
1、非常赞同(
)。
2、赞同(
)。
3、基本赞同(
)。
4、不赞同(
)。
5、其它(
)。
七、考完试,通常你是怎样彻底放松的?
1、大睡一场(
)。
2、玩球,游泳(
)。
3、跳舞,唱歌,听音乐(
)。
4、喊山,哭叫(
)。
5、互相拍打肩背(
)。
6、松弛训练(
)。
7、保健按摩(
)。
8、观光旅游(
)。
9、其它(
)。
八、你赞成或喜欢哪一种教育?
1、素质教育(
)。
2、应试教育(
)。
3、基础教育(
)。
4、义务教育(
)。
5、政治教育(
)。
6、兴趣教育(
)。
7、升学教育(
)。
8、其它教育(
)。
九、你能说出哪种教育方式适合你?
1、爱式(
)。
2、武断式(
)。
3、讨论式(
)。
4、放任式(
)。
5、其它(
)。
十、很多情况不是学生有“学习障碍”,而是老师有“教学障碍”。你对此话——
1、非常赞同(
)。
2、赞同(
)。
3、基本赞同(
)。
4、不赞同(
)。
5、说不清(
)。
6、其它(
)。
十一、你喜欢考第一名吗?
1、非常喜欢(
)。
2、喜欢(
)。
3、基本喜欢(
)。
4、不喜欢(
)。
5、说不清(
)。
6、其它(
)。
十二、简谈你对考试的看法或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