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介绍
短 消 息
一人三心
讲座标新

科研成果

三军联合
合作开发
典型案例
心理测量
文字排郁
咨访沟通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欢迎您——让我们一起分享心理健康!


成 果 展 示


   

“在‘心桥’上沟通”专题讲座

   1.昆明地区心理疾病现状调研及开展咨治工程可行性思考

 

昆明地区心理疾病现状调研

及开展咨治工程可行性思考

——兼做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习结业的作业

 

导语

一、多年特别是近些年来对心理疾病状况的观察与调研

(一)“健康”的提法,渐趋客观、实在

(二)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相对分类

(三)昆明地区社会各群体心理健康与疾病现状

(四)产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和主要原因

二、昆明地区开展心理咨治工程的可行性思考与建议

(一)更新观念,加强宣传,提高各群体成员对“新健康”观念的科学认知

(二)深化改革,政府部门当为百姓构建完善的社会体制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普及《心理学》教育,各级普校各类职校,都要把它作为一门基础课程

(四)心理咨治工程要做到社区布局、科学分工、联网管理、横向联系、有机结合

(五)心理咨询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和应掌握的一些基本的咨询形式、治疗方法

(六)社会群体的每个成员,都要学会自助和助人

尾声余韵

 

 

导语

30多年来,笔者在“阶级斗争”和“改革开放”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先后从事过宣传、思想政治、教学、新闻、企业管理和行政执法诸方面的工作。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一直留心对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现象的观察、调查及其资料的积累。通过接触社会各群体不同类型的个体,发现、认为,心理疾病在昆明地区以至云南全省各城乡中,都不同程度、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发生着,并向严重化趋势蔓延、发散着。

2001~2005年间,笔者有机会先后参加了由昆明五华培训学校、云南科技教育学校分别同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心理医生专业委员会联袂举办的首届中、高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学习,参加了北京医科大学云南通过省卫生厅人才培训中心举办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班的学习。在专业老师的辅导下,较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了《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医学心理、咨询治疗的各门课程。

这时再联系起以往的观察、调查和积累,对昆明地区目前和下一步心理咨询治疗工作,就有了初步的、粗浅的认知,也形成了几点可行性的思考与建议。

一、多年特别是近些年来对心理疾病状况的观察与调研

健康对于人类,是一种较难追求得到的境界;疾病对于人类,是一种难以调顺的恩怨。健康人患了疾病,就成了病人;经过治疗,病人的病好了,又恢复了健康。有的人患了一般的躯体疾病,不去治疗,自然地好了,这叫锻炼了意志、增强了自身抵抗力;患有严重躯体疾病,久不治或久治不愈,就有可能夺走这人的生命。一种致命的疾病被人类征服了;新的一种致命疾病又被人类自己制造了出来。健康是相对的,疾病是动态的;健康与疾病之间就没有截然分界。对生理疾病如此,对心理疾病包括心身疾病也如此。许多躯体疾病常常伴有不佳的精神状态(如感冒了,不想起床,故意叫家人伺候),一些躯体疾病痊愈了但却产生了心理障碍以至心理危机(如脸上的严重烧伤是治好了,但又为毁容破相而烦恼),有些心理障碍又往往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紧张、焦虑、惊恐引起胃不适),而据临床发现许多躯体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等等。可见,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也是复杂地搅在一起。所以,其标准与区别都不是绝对的。

(一)“健康”的提法,渐趋客观、实在

人们都知道要健康,但对健康的理解却不一样。过去和现在有出入,现在的你和我有差别。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医学模式也在演变。

1.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生物论”医学模式。绝大多数人还认为,健康主要是指人的躯体良好,健康就是生理健康。

2.50年代以后,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的形式: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体型、神经类型、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等特征。

社会诸文化因素。包括各种环境影响、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以及由社会文化因素导致的严重心理效应等。

心理因素。包括主观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和人生经验积累等。

人们开始逐步接受,还有个心理健康的问题。有个心理健康的标准,通俗易懂:一是正常的智力,二是完整的人格,三是愉快的情绪,四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五是正确的自我意识,六是心理特点适合年龄特征。——各个个体自相对照,心理健康程度便可测出。

3.到了60~70年代,人们又发现和认为,心理与生理都健康,才是一个人完全的健康,也叫“身心健康”。一个人达到了这种认知,那他身心若感到不适,就会首先到心理咨询门诊去做心理咨询或检查,然后视具体情况考虑去不去医院诊治。心身健康也有个描述型定义,说是“新健康”标准也行,叫“五快三好”:吃得快,走得快,说得快,睡得快,便得快;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身心健康描述型的标准很多,提法不一,但目的、宗旨、原则是一样的。

“健康是自己的!”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自己的心身健康了。重视自己而不损害他人和群体,这不是件坏事。人人重视进而形成群体重视,人人都健康进而形成群体健康,这比不懂、不重视,要文明一大步。如果真正认知了人,尊重人的个性,重视融洽人际关系并消灭恶性“应激源”,人类实现了身心需求的平衡且与所生存的社会、自然环境和谐相处,那才是高层境界的健康。这恐怕是最大、最根本的健康长寿之道。

个体在生理、心理上与社会三者,如果能保持着相对的、动态的平衡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身心健康;高层境界的健康,那是中长期战略的事;不懂得、不重视心理健康,是我们眼下健康的大障碍。而我们现在心理咨询治疗工程的重点就是纠正偏执认知,改变朦胧状态,树立群体心理健康卫生的意识,实现相对的、动态的、身与生存环境的平衡。

4.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20~1945年,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对精神疾病的预防;二是1945~1969年,从关心个体身心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卫生的影响;三是1970年至今,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类的心理素质。

(二)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相对分类

心理疾病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活动的时候,大脑发生生物、生化功能失调,出现障碍,行为与人格偏离,对客观现实产生了歪曲的反映。如果这种歪曲的反映已导致人的行为紊乱并破坏了适应社会生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且又不能简单地用一般常人的方法加以纠正,这时这人便是患了心理疾病。当发展到整个心理机能瓦解的地步,便是精神病。

分类是手段,是为了便于对症诊治。分法是相对的,常见各类心理疾病如下:

1.“人格障碍”——“偏执型”、“分裂型”、“强迫型”、“癔病型”、“反社会型”、“依赖型”、“情感型”、“冲动型”等。

2.“神经症”——“神经衰弱”、“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歇斯底里症”(癔病)等。

3.“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包括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偏执型,“情感性精神症”包括躁狂型、抑郁型、躁狂抑郁型,“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还有“精神发育迟滞症”包括先天性痴呆、后天性痴呆等。

4.“性心理疾病”(偏移、畸形)——性变态包括“性倒错”、“窥淫癖”、“露阴癖”、“摩擦癖”、“异装癖”、“易性癖”、“恋物癖”、“恋童恋老癖”、“恋兽癖”、“恋尸癖”、“施虐和受虐狂”、“性窒息”、“自恋癖”等,性功能障碍包括“阳痿”、“早泄”、“亢进”、“阴道痉挛”、“性冷淡”、“性交恐怖”、“性快乐缺乏”等。

5.身心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病”、“神经性咳嗽”、“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特发性耳聋病”、“美尼尔氏综合征”、“帕金森病”、“神经性皮炎”、“糖尿病”、“癌症”、“更年期综合征”、“离退休综合征”、“老年性痴呆症”、“青光眼病”、“偏头痛”与“肌紧张性头痛”等。

从以上罗列出的心理疾病表现来看,种类不少于、程度不轻于生理疾病,其存在非常普遍。

(三)昆明地区社会各群体心理健康与疾病现状

1.就整体而言,社会各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心理疾病不同程度、比较普遍地存在,并在向严重化趋势蔓延、发散。

如在“阶级斗争”的时候,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中的个体,都被触及灵魂,心理创伤累累。由于“应激”的情况不同,被整的人中,有的自杀,有的得了“情感性抑郁精神症”;整人的人有的也得了“情感性躁狂精神症”;两类人中都有得“精神分裂症”的;而人们普遍得了各种类型“神经症”或“人格障碍”。这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科研所中尤为严重,就连人民公社里的农民也不能幸免。那些年,人们只全神贯注于阶级斗争,不知道这种斗争正是导致心理疾病的“应激源”;不敢去宣泄,也没有谁敢来安慰你,得了心理疾病还不能进行心理治疗。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人们的心理之弦,并没有松弛下来。只是由阶级斗争的紧张,转变为经济竞争的焦虑。

人们,有的在“下海”,有的在投机倒把,有的在赌,有的在思考。许多人被金钱弄得晕头转向,就连思考者思考的也是“社会分工、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为什么这么严重?”都在想不通。有人似乎想通了:“只要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于是去偷,去抢,去坑蒙拐骗,去贪污受贿。可偷抢坑骗的被抓,贪污受贿的被捕。再想不通,就得了心理疾病。尚未东窗事发的一些贪污受贿者,一听到警笛响,就吓得心惊肉跳,他已患了“恐怖症”。

有的民工没发着财,夜里把街上的行道树折断一片,暴露出他“反社会型”的病态人格。

昨天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今天两口子又双双“下岗”。过去依赖集体惯了,现在又一时不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停留在怨天尤人的觉悟水平。他们轻者有了“强迫型”病态人格,较严重者患有“强迫症”的心理疾病,再逼大了就会是“抑郁型”或“偏执型”精神病。

45~55岁的一些干部,按过去说是处于“黄金时代”,经验丰富,可今天就不提拔了,要实行分流、内退,于是有的同时患上“更年期综合征”和“离退休综合征”。这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是冠心病、高血压病、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癌症等身心疾病。

有些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是浮在上面的弄潮儿,但社会节奏加快、无序竞争加剧,人心浮躁,心理也产生很大的不平衡。这些人轻者是“情绪高涨型”、“情绪低落型”、“偏执型”、“分裂型”的病态人格;中者患有“神经衰弱症”、“焦虑症”、“抑郁症”、“歇斯底里”等神经症;有人在无序竞争中不是真正按市场规则而取得成功,他因取胜而成为强者,成为王,成王便发狂,发病,这是“躁狂型”精神病。

至于败者,败者为寇,心理更不服、想不通,积郁成疾,也不做心理咨询治疗,发展成为“抑郁型”精神病。

还有一些人,不是凭“德才勤绩”而爬上了领导或管理者的宝座,高处不胜寒。内部经营管理千疮百孔,他的水平不见长,脾气倒见长得快。像个暴君秦始皇。他得的是“紧张型”或“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不妨再看看自己。假定自己都不是以上所描述的类型,没有那些人的病因和所得的病症。作为撑不死也饿不着工薪层的一员,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一晃23年了!相当于两个“文化大革命”还多的时间,比“解放十七年”还多6年。在这漫长而短暂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为了拿文凭、评职称、提干、长工资、分房、医药费报销、子女升学就业等等问题,无时不担忧、焦虑、烦恼、不安和奔波。到头来,动机实现了,目的达到了,需求满足了,可人的心力也衰竭了。这些东西,直线、正路、前门本可以、本应该得到,因种种社会不良因素,有人就去攀捷径、走后门,对领导又跑又送,“曲线救国”……所以,“气”能顺么?你对领导的“气”不顺,可别人又对你“气”不顺。——“气”一不顺,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就亮出了“黄牌”。

总之,现在的人们是不愁吃喝不愁穿戴,就是心累,烦着呢!这就是“心病”——“心理疾病”。

2.较之生理健康,人们的心理健康日益欠佳,且对心理卫生知识了解肤浅,还不敢直面心理咨询治疗。

笔者发现云南一家大医院,从早到晚门庭若市,像是20世纪60~70年代排长队购物的样子。初不理解,问友人:“这些人是有病、有钱、有闲?”友人回答:原因很多。不排除云大医院临床经验丰富,也不排除“公费医疗”(有钱)和“泡病号”(有闲);但确实现如今大家的“觉悟”提高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命是自己的,健康第一。”

许多人开始关爱自己,但主要还是局限于躯体的健康。现在的“医患关系”并不理想。你来看病?那好。挂号,开单,交钱,拿药,走人。那医生戴着个大口罩,说不定还没认出你是什么模样,就更谈不上透过你心灵的窗口,看看你这病,有否心理因素。而实际情况是:有75的躯体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而90以上的病人,却首先去医院进行躯体检查或治疗。

现在,医院对身心疾病已经引起注意,但还是倾向于肌体治疗、药物治疗。而对心理疾病,一些大医院是设立精神病科、神经内科,近年陆续在设立心理咨询治疗科。但相比复杂的病源、病因,面对庞大的患者群,目前医院的功能是承担不了的。怪谁?怪医院?现在的医学模式和医患关系就是这样。怪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恐怕有些部门目前尚未弄明白,何谓“心理卫生”?这到底是不是疾病?这类疾病要不要吃药打针?怪世俗偏见?现在,你在单位要是跟领导说:“我心理不舒服,想去看看心理医生。”领导会先一愣,缓过劲儿来会回答:“神经病!”——这是俏皮话。

这说明,目前,从上级主管部门到医院,到社会,到单位,对心理疾病的认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见以至偏执。

的确,有世俗偏见,把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视为“疯子”或“中邪了”,另眼相看,从感情上踢出群体的圈子。在极左的时候,一些被扭曲了的思想政治工作,狂风暴雨般地批判有“活思想”和“思想包袱”的人,使他们心里有话“不敢对党说”。而你“不向党交心”,就又说你是“对党不满,怀恨在心”,云云。

现在,大多患有心理疾病的个体,也还是不敢承认、不肯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生怕一旦暴露了,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个“神经病”或是“疯子”,进而怕周围的人从心目中把他送到“疯人院”,于是就压抑在心里。或易激惹”,与他人争辩,表明自己和大家一样,都是正常的人。至于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心理疾病,那更好,就咽在肚子里吧,结果,形成心结,心病加重。

残疾人在民政部门有统计数字;躯体疾病的人大都有个病历本,在医院可以到这样的统计数字;就是心理疾病目前尚无人统计,也统计不出来。尽管没有统计数字,但观察与调研结果可以形成这样的观点倾向:患心理疾病有“三性”,即普遍性、严重性、否认性。心理疾病在昆明地区以至云南全省各地,都不同程度、比较普遍地存在并在向严重方向发展。

生理与心理疾病复杂地统一于个体之中,不能说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只是现在,心理疾病的重要性未被认知和不被重视。

(四)产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和主要原因

从刚才对心理疾病表现的描述,基本可以看出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但大部分的疾病至今病因不明,所以是说主要的、基本的、一般的、已被验证了的原因。主要是5个方面:

1.社会“应激源”。

是指社会文化诸因素,对个体实施了紧张的刺激,使得个体的心身处于紧张状态,并伴有躯体机能及心理活动的改变。这种实施紧张刺激的因素,就是“应激源”。

阶级斗争时候的“破四旧”和“斗批改”,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群体的应激源。改革开放时候,一些尚未理顺的分工不合理、分配不公平和一边是下岗失业、一边是贪污腐败的现象,对各个群体和每个个体来说,都是应激源。

这些应激源,都会使个体,一是生理发生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二是心理发生变化,如感知觉过敏、易激惹”。这是在唤起和调动全身的机制同有害刺激作斗争。这个过程叫“应激”。当“应激”不足以战胜实施特别强烈、持续时间长久的应激源时,有机体的这种力量就衰竭了,肌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了,精神崩溃了,一些心理疾病也就发生了。

2.来自自然界不可抗力、社会意外飞来横祸和非正常死亡的打击。

这主要指地震、水灾、火灾、车祸、亲人非正常死亡等。当事人死了,却给家人的心理留下重大创伤。人一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一个人只要摊上其中一种,心灵上的创伤,一辈子也抹不掉。

3.个体如果胎儿发育不全,就有可能发生先天性痴呆症;如果后天脑受损,就有可能发生后天性痴呆症。这些脑器质受损引起个体患有精神病,对这样的个体是一种无奈。这是最值得同情、最应该关爱的弱者。

4.有些个体的心理素质不高,不善自我调节,不会积极“应对”来自外界和体内的各种紧张刺激,不能调动自己的潜能积极消除应激源进而走出困境。

有些个体对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有些个体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束手无策,或过于依赖;有的则自暴自弃、消极对待,尤其还有的只凭个性需求、不顾客观是否允许地处理问题。

有些人来自“体内的一些刺激”其实就是“自寻烦恼”——“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显然这些应激、应对、应付,都不会有效消除或摆脱应激源,不会产生良好结果、实现动机、达到需求,甚至适得其反。

5.另外,每个人在生理特征上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来自体内的应激源。对这些应激源处理得妥当,就能较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否则,就会出现一些心理疾病,干扰自己正常的工作和谐的生活,如“更年期综合征”。

若此,笔者便有一种思考:昆明地区的心理咨询师及其主管部门就当率先、示范地走出“以社区为基础,合理布局,首先注重社会效益,有序地开展心理咨询治疗工程”的一步。

二、昆明地区开展心理咨治工程的可行性思考与建议

“心理咨询”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全社会各群体都来学习心理卫生知识,预防心理疾病发生,排解心理障碍,治疗身心疾病,从而达到人类普遍身心健康和基本健康目的,这样的一系列活动。狭义是指心理咨询师与“咨客”一对一地真诚互动,咨询师启发、指导、帮助、促进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挖掘和调动求助者自身的潜能,使该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有所变化,解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心理困惑,从而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恢复身心健康和保持人格协调发展,这样的一个过程。有个提法叫“心理按摩”,是“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机结合对心理咨询治疗的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联想到对个体躯体各部位的穴位进行按摩,就可知对个体心灵部位的穴位进行按摩的异曲同工之妙了。

(一)更新观念,加强宣传,提高各群体成员对“新健康”观念的科学认知

时代到了21世纪,人们已经开始认知健康是自己的,健康第一重要,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这对开展心理健康工程奠定了思想认识的基础。近十多年来,昆明地区已有有识之士在奔走呐喊,在开创心理咨询治疗事业,虽然效果不怎么明显,但起到了率先的作用。

许多人现在开始有了自己的保健医生,权且叫私人医生(当然这种关系不是固定型、紧密型、专一型),这是私人生理医生。为什么不可以有私人心理医生?现在也有了私人律师。同理,为什么不可以有私人心理咨询师?个体舍得花钱治疗躯体疾病而维护躯体健康,这才对了一半;同时还应舍得花钱对心理疾病进行咨询治疗,从而实现身心全面或完整的健康。其实,心理健康的人也需要心理咨询,对心理状况定期进行检查,起到防患未然的作用——权且叫“心检”。心理是大脑机能对客观的反映。人人都要有心理活动,有心理活动不可避免就会发生心理故障。排除心理故障,让个体的心理需求,去支配躯体的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心理咨询治疗是一项伟大而高尚的工程。

这需要我们政府的有关部门和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在这一方面的宣传力度。宣传身心健康的新概念、新观点,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卫生部门要经常做心理健康普查,以量表等形式,对群体的成员做心理测试,努力培养每一位社会成员达到“自我实现”境界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也就是新健康指标。指标有15项:

1.全面、准确、客观地认知,相信命运就在自己手中;

2.欣赏自己,适应外部环境,善于协调自我,个性相对稳定,接纳他人,包括接纳他人的缺点,对不可改变的外在因素,顺其自然;

3.对人坦率、真诚;

4.以问题为中心,具有献身精神;

5.具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要;

6.具有自主性,以自己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人生,不受外界干扰;

7.具有难以形容的达到高峰的体验;

8.具有不衰退的欣赏力和好奇心;

9.对他人充满爱心,愿与他人共甘苦;

10.具有深厚的友情,与他人友好相处;

11.具有民主精神,对人谦虚,尊重别人的个性,不以世俗的眼光看人;

12.区分手段和目的,认为目的很重要;

13.富于创造性和对经验的开放性;

14.处事幽默、风趣;

15.不盲目尊从,不被传统所束缚。

这是提法的一种。达到这些指标,不是可以成为一个“完人”,而是可以成为一个身心相对健康的人。

(二)深化改革,政府部门当为百姓构建完善的社会体制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实,个体产生了心理障碍,主要是因为他与外部环境发生了不和谐,失衡了。从社会环境来说,当前现行的一些政治经济体制还没有改革得好,一些腐败分子打着改革的幌子,背叛党和人民,贪污、受贿巨款。这与企业亏损、职工下岗形成强烈反差,这就是应激源。面对这样的应激源,作为下岗职工个体,是无奈的,他们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受到严重创伤,他们的机体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去战胜、排除这种应激源。这种应激源就像瘟疫在发散,在伤害着老百姓的心灵。

再拿自然环境来说。滇池曾被喻为“翡翠”。可现在它成为“一泡脓”。人们不敢直接喝滇池里的水,就是经过水厂过滤,城镇居民也是在忧心忡忡地喝;再加上有些单位的人喝的是桶装“纯净水”,——连阳光、空气、水分都要把人分成等级,那忧心忡忡的人在还没有受到滇池水污染之前,就先被“纯净水”污染了心灵。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福利事业,需要政府部门先去取之于民,再来还之于民。而对于社会的个体来说,他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前些年昆明市选举市长。有市民说:谁能治理好滇池,就选他当市长!还有的说:关闭滇池沿边所有的污染源企业,把治理滇池的14个亿资金,用来给这些企业的现有职工发工资,一辈子的都够了!捞水葫芦的水平低了点。——滇池污染,是昆明全体市民极大的应激源,一些市民发出这样的呼吁和感慨,是不无深刻道理、深远意义的!

由此可见,个体与社会的平衡、与自然的和谐,需要依靠政府通过完善体制,运用经济杠杆,消除明显的社会分工、分配不合理现象,克服以权谋私、以职谋私的腐败现象,为全体社会成员界定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起跑线”;需要全社会上下共同努力,呼唤良知,提高素质,保护自然、生态,合理开发天然资源。社会成员与社会环境平衡了,与自然环境统一了,再加上人际关系和谐了,也学会了自我进行心理调适;那时,个体也就心身健康了,人人也就心身健康了。

(三)普及《心理学》教育,各级普校各类职校,都要把它作为一门基础课程

心理活动是公开的秘密,心理疾病不是什么“禁区”,《心理学》也不是伪科学。

阶级斗争时代的“活思想”其实就是心理活动的表现;抓“活思想”、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心理咨询治疗工程的一种方式;把“政治”去掉,“思想”就是“思维”,就是“认知”,就是“心理活动”。只是因为极左,曲解以至强奸了心理咨询治疗工程,把其误导、错演成许多悲剧。就某种意义上说,它比19世纪以前的“愚蠢心理学”时代把人患有心理疾病视为“魔鬼附体”、精神病人在“私通鬼神”,还要悲哀。因为,20世纪50~60年代早已是文明人类的时代了。

蒙昧和极左的时代都过去了。可现在,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许多人首先不是缺钱咨询治疗心理疾病,而是对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认知还处于偏执、朦胧状态。所以,这就要求从小学到大学都要抓对《心理学》的启蒙、普及和基础教育。——如果课程多、紧,怎么办?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去掉那些阶级、路线斗争的内容;增加生理、心理和家政的知识。

这还不够。普通心理学可以发散到家庭、社会、劳动、体育、医学、艺术、军事、司法、管理、商业等各个领域并有分支学科。截至目前,在我国,“家学心理学”也许尚未形成或创立;“企业管理心理学”就很不被一些所谓的企业家所重视,特别是“下岗”这一社会群体,竟被一些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所遗忘。

可见,心理学的普及教育,应该属于大教育。

大教育包括怀孕妇女的胎前教育、托儿所教育、普通教育和在职或再上岗岗位培训教育,也包括离退休后的永远不毕业的老年大学教育。让社会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顺利、安全、圆满地度好人生发展的9个阶段——“胎儿期”、“婴儿期”、“前儿童期”、“后儿童期”、“青春期”、“青年期”、“壮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顺利通过这9个阶段,实现人生“生存—安全—博爱—自尊—认知—审美—自我实现”的需求和升华。

(四)心理咨治工程要做到社区布局、科学分工、联网管理、横向联系、有机结合

从昆明地区来看,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治疗工作正式始于20世纪80年代。先是在五脏俱全的大医院里开设心理咨询门诊,逐渐设科,与精神病科并列,并且是设置在不显眼的地方。一些有识之士想单独开设门诊,一来那几年没有获得“心理咨询师”的资格,二来在奔走呐喊、做些发动开创工作时,曾被视为“神经病”。我们的一些主管部门对此或认识不清、或分工不明、或无暇顾及此事,再加上心理咨询师们也没有凝聚,而是“各自为政、村自为战”,致使昆明地区的心理咨询治疗工作迟迟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

鉴于时代的要求,个体心身健康实际的需求,笔者建议如下:

1.卫生、科委等有关部门可分别以医学和社会学为侧重点,成立心理咨询研究学会或协会,把来自医学界和社会学界已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人员以团体的形式统一管理起来。使这些人员有个“家”的归属,以便在学术上进行研究,在业务操作方面进行切磋。

2.有关职业学校要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根据心理咨询治疗工程的需求,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咨询师的业务系统培训。必须修完全部规定的课程并及格,才能发给结业证书或职资证书。

3.民政或工商部门,要慎重登记和发照。许多获得咨询师资格的人员,都将要从事这方面的职业或工作,无论是事业性质还是企业性质,都需要企业管理。昆明地区的社区已见雏形,一些服务部门包括社区医院或卫生所正在配套。这时新建的心理咨询门诊或服务中心之类的经营部门,就由卫生、科委、民政、工商等管理部门按社区总体服务功能设置来合理布局,无资格证者,不给发营业执照。

这样,归纳起来,除了个人聘请私人心理咨询师,就有三类心理咨询治疗的部门或单位:一是医疗卫生部门开设的精神病专科门诊;二是医院、社会个体心理咨询师开设的心理咨询治疗专科门诊、服务中心、沙龙;三是由民政部门设立的精神病疗养院、康复中心,收容社区里久治不愈、病情严重、流落街头的精神病人。前者是事业单位事业式运作,中者是事业性质企业式管理或企业式经营、管理,后者应由财政拨款开办。但不管以何种形式运作,都必须以“人道主义”挂帅。

从业和开业之后,各有关管理部门都要通过互联网,对这些人员和所从事的工作进行户籍管理。作到管理就是服务,大力支持和服务于这些从业人员在昆明地区全面、有序地开展这项工作。

从事医学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咨询的人员不要搞“独立王国”和“各自为政,村自为战”。要与管理部门加强纵向联系。这些人员之间,也要横向联系,对不同类型咨客分类咨询治疗,不要“包治百病”。如,对于无药物处方权的社会心理咨询师,绝对不得开药物处方,应当通过联网或其它联系方式,向医学心理医生推介;医学心理医生面对要进行普通心理指标测量的咨客,也最好把他们推介到社会心理咨询师的服务中心,进行测试。做到科学分工、有机结合,首先追求社会效益,以排解咨客的心理障碍为第一要务。

(五)心理咨询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和应掌握的一些基本的咨询形式、治疗方法

除以上强调要做到的,咨询师还必须具备如下的一些基本功:

1.职业道德和从业条件

品德好,为人正直,性格最好是外向;要有敬业心和奉献精神;本人心理要相对健康,接受心理解剖和分析;要有医学知识、哲学的知识和修养、较丰富的社会知识、较高的文学修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要有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遵守保密原则,尊重来访者的权利和隐私等。

2.咨询的形式

门诊心理咨询、书信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专栏心理咨询、现场心理咨询、电话预约双方商定以及自助小组等形式。门诊咨询通常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一对一,现场咨询多为对特殊或专门的群体。

3.治疗的方法

“精神分析法”包括“自由联想法”、“梦境分析法”、“疏泄疗法”、“支持性心理疗法”、“领悟疗法”、“直接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

“行为疗法”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暴露疗法”、“代币制疗法”、“行为塑造疗法”、“松弛反应训练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刺激控制疗法”、“发泄疗法”、“体育疗法”、“书画疗法”、“阅读疗法”、“舞蹈疗法”、“作业疗法”等;

“人本主义”包括“咨客中心疗法”、“患者中心疗法”、“交朋友小组疗法”、“存在分析疗法”、“完形疗法”等;

“认知疗法”包括“理性情绪疗法”、“自我指导训练疗法”、“应对技巧训练疗法”、“认知改变疗法”、“钟氏领悟疗法”、“疏导疗法”、“悟践疗法”等;

“森田疗法”包括“经典森田疗法”、“新森田疗法”、“内观疗法”、“积极生存疗法”等;

“团体咨治”包括“家庭疗法”、“游戏疗法”、“心理剧疗法”、“社会影响疗法”、“演讲并答释疗法”等;

还有其它常用的疗法包括“暗示疗法”、“催眠疗法”、“气功疗法”、“音乐疗法”、“色彩疗法”、“漂浮疗法”、“沙盘疗法”,另外还有中医“意疗”、道家“认知疗法”、佛家“顿悟”以及“整合心理疗法”、“文字排郁疗法”等等。

这些疗法或综合、或交替、或单独运用,或辅助药物,皆因人而异,因具体心理、心身疾病而定。

(六)社会群体的每个成员,都要学会自助和助人

作为社会群体的每个成员都应懂得,救生存环境就是救人类自己,作到共同自觉保护社会公共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普及人类心身健康的大环境的良好的氛围。

作为每一个成员还要懂得,助人就是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每一个成员都应对群体中其他成员给以关爱。正常人和来访者之间都可以在咨询师的指导下,组成自助、互助小组,经常沟通,做到互相疏泄、关心、鼓励。同时,每一个社会群体的成员都应该在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咨询理论的指导下,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净化心理环境,实现人人都是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实现了以上六点,这就形成了从群体到个体、从咨询师到来访者、从政府到全社会都来参与心理咨询治疗这一工程的大好局面。

尾声余韵

社会化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化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据有人预测,21世纪是一个易患“偏执型人格障碍”和“焦虑症”、“抑郁症”的时代。据笔者长期观察和局部调查,全社会成员在快节奏、无序竞争、人际关系紧张的高压力应激下,70的人不同程度产生了心理障碍以至心理疾病。21世纪又是“整合模式”的时代,其中包括对心理咨询治疗理论和疗法的整合。21世纪也是心理咨询治疗工程迅猛发展的时代。昆明地区心理咨询治疗工程本来起步较早(20年前已有人发轫),但基本可以说是属于“中途夭折”,对比上海、深圳、北京、武汉、重庆等地来说,是“先来者居后”,所以今天可以说是“起步较晚”(2001年才有外省市的人来昆明地区“开荒”)。总体上,我省心理咨询师队伍人员缺乏、水平不高。昆明地区的心理咨询治疗工程也是“三性”,即紧迫性、艰巨性和长远性。目前,尤其是在教育、司法、医疗战线或领域,急需配置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急需在社区重点开展心理卫生的宣传普及工作,还有“灾后重建”的心理援助问题,等等。这些是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和部署的工作,当然也需要全社会上下共同努力开展这一工程,跟上迅猛发展时代步伐,满足社会广大个体“心理饥渴”的需求。

而作为心理咨询师的笔者,除了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不断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打算在这项工程中不以赢利为目的地重点做如下三件事情

一是与某家有意、有缘的传媒合作,开辟《在“心桥”上沟通》——心理辅导专栏,发表有心理咨询理论作指导的心理咨询个案分析的漫谈或散文性的文章,以启迪对心理健康和疾病的认知还处于朦胧状态的人们。

二是建立公益网络黄页网站,编传在心理健康领域的科研成果,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

三是把这些科研成果整理成云南心理健康系列丛书出版,捐赠给社会,宣传普及心理健康。

这个设想的“心理辅导专栏”应该逐步发展成为全省心理咨询师与广大来访者进行心理沟通、真情互动的一个活动天地。不久将来,《“心桥”与新健康医学模式》之类的学术书刊,也当应运问世,客观宣传、科学引导心理咨询治疗工程。现在我省的刊物种类繁多,但笔者没发现有本土化“心理咨询指南”一类的,届时也请报刊发行的职能管理部门,为这一类刊物的问世开绿灯,给以支持和服务。

心理咨询治疗工程一旦被社会认可并得以普及,那时,在有了社区心理咨询门诊、工作站、服务中心、沙龙的基础上,一座心理咨询治疗大厦(比如昆明心理健康综合大厦”),恐怕也会在昆明地区应时而起。不论有否心理障碍、疾病的人,都可以进来,或做心理治疗“按摩”,或做心理保健“按摩”。如果心理咨询治疗大厦也门庭若市,也许,那时才算是平衡和正常了。

本思考与建议以至设想,仅为一家之言,谨供有关部门参考,愿与心理学理论界、心理咨询师同行商榷。另外,心理学是门边缘科学,它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又广取诸学科之长。作为心理咨询工作,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要与宗教、命相、气功、神学等相遇,所以应当注意尊重人家,不争论,不干涉,走自己的路。

 

 

 

(作者现为社会自由撰稿人演讲人 钱锡安,电话0871-286114513908856911

                                         2001101~200210~20039~20057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