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介绍
短 消 息
一人三心
讲座标新

科研成果

三军联合
合作开发
典型案例
心理测量
文字排郁
咨访沟通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欢迎您——让我们一起分享心理健康!


成 果 展 示


   “恋爱·婚姻·家庭”,是一个古老、新鲜而永恒的话题。从宏观、整体上说,它们是一码事;从近观和分解来看,则是三件事,恋爱是其中的三分之一。三者的关系,一般说来,恋爱是婚姻的“向导”、“纽带”和“桥梁”,婚姻是家庭形成的“前提”,家庭是婚姻缔结的“结果”,而恋爱对于家庭来说则是一种“手段”。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夫妻和谐、家庭稳定,是人们在生活范畴所向往和追求的“高境界”。
 

  “恋爱婚姻家庭”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1.恋爱是手段还是目的?

 

恋爱是手段还是目的?

钱锡安

 

导语

一、“爱情心理学”的定义

二、何谓“恋爱”?

三、“手段”与“目的”的辩证关系

四、端正严肃的恋爱观,保持正经的爱慕行为

五、恋期的结束与爱情的收割

六、“失恋”以及对“失恋”的心理辅导

七、建议恋期(婚前)做心理检测

余韵

 

 

导语

一、“爱情心理学”的定义

(一)“爱”为何物?

(二)“爱情心理学”的定义

(三)“爱情”的几种形态

二、何谓“恋爱”?

(一)原始社会的“恋爱”“群爱”“乱爱”

(二)进入文明社会,在奴隶、封建时代基本没有恋爱

(三)到了文明社会的今天,主要是传统型—现代型的恋爱

(四)恋爱的几个环节或阶段

(五)关于“早恋”与“初恋”

(六)关于“暗恋”、“单恋

(七)关于“三角恋”、“多边恋”及“婚外恋

(八)关于“网恋”

(九)关于“爱情”及“恋爱”的比喻

三、“手段”与“目的”的辩证关系

(一)“手段”和“目的”的概念

异性间复杂关系的机械分解

当代一些人的“新潮型恋爱”

)若亵渎恋爱,就会破坏“恋爱—婚姻—家庭”的整体和谐

)就婚姻与家庭来说,恋爱是最重要的手段

四、端正严肃的恋爱观,保持正经的爱慕行为

(一)在恋期犯了错误虽然可以原谅,但永远也不可挽回

(二)如果不自尊自重,将会给以后的婚姻和家庭带来“阴影”

(三)关于恋期“同居”及“试婚”

(四)在文明社会里,还是要有“羞耻感”和“贞操观”

(五)激情燃烧的情爱与严肃理智的责任

五、恋期的结束与爱情的收割

(一)恋爱是一对异性互相了解、熟悉、碰撞、磨合、接纳、融和的过程

(二)恋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便可步入婚礼的殿堂

六、“失恋”以及对“失恋”的心理辅导

(一)何谓失恋

(二)适当宣泄,排解悲伤

(三)端正认识,稳定情绪

(四)积极转移,重新物色

七、建议恋期(婚前)做心理检测

(一)门当户对

(二)认识论、价值观

(三)性格(≈习惯)、气质

(四)情感、性欲

(五)权利责任

(六)能力情商

(七)情趣、志向

(八)直觉、缘

(九)家庭成员排序

余韵

 

 

导语

“恋爱·婚姻·家庭”,是一个古老、新鲜而永恒的话题,它简直就是人类一个永远都无法完全揭开的谜,而我们往往就在谜面上,却很难看清、看透谜底。从宏观、整体上说,它们是一码事;从近观和分解来看,则是3件事,恋爱是其中的三分之一。三者的关系,一般说来,恋爱是缔结婚姻的“手段”、“向导”、“桥梁”和“纽带”,婚姻是组建家庭的“前提”、“保障”,家庭是婚姻缔结的“结果”。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夫妻和谐、家庭稳定,是人们在生活范畴所向往和追求的“高境界”。

本篇讲的是“恋爱”,是恋爱中的失恋”以及对“失恋”的心理辅导,是提出关于恋期(婚前)做心理检测的建议。讲“恋爱”,是试图指点符合心理卫生的异性交往之路;辅导“失恋”,是为了告别失败,继续恋爱,直到成功;做婚前“心检”,是为了维护婚后夫妻情感生活的较高质量

一、“爱情心理学”的定义

“爱情”和“心理学”这两个词都有了固定或稳定的概念,但严格地讲,“爱情心理学”是门新的学科,在我国目前尚未有成熟的定义。

(一)“爱”为何物?

这里指狭义的同龄成年异性之间高级的爱。

中国女娲与伏羲的爱。西方夏娃与亚当的爱。

“君子好逑”、“女曰鸡鸣”,“举案齐眉”、“作赋当垆”,《芦笙恋歌》、“神秘旅伴”,“刑场婚礼”、“战火青春”,《断蓝桥》、《鸳梦重温》,中西“梁祝”,“双双小传”,“感动中国·罗映珍”……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

有人认为:“爱情”二字的意义不过是“淫色”二字的代名词。爱情限于男女,无非性欲冲动就是“淫”,年轻美貌就是“色”。

笔者认为:爱是在寻找人生旅途自己的另一半!

学术性的答案——

据生物学家说:对植物来说,一般都是“异花授粉”,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也有同一植株不同花间的受精即“自花受粉”。对动物来说,一般都是雌雄异体“异体受精”;但也有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还有雌雄同体在必要时也能“自体受精”的;更有一种情况叫“性逆转”,如有的鱼一生中要经过雌雄两个阶段,即成熟了的雌鱼产卵后不久又反转变成雄鱼。

生命的祖先原本是“单性繁殖”的。大自然为了使生命形式更为绚丽多彩,生命由“单性繁殖”进化为“有性繁殖”,出现了异性异体,在人类表现为分化成男和女。但是性别的分化,使生命的每个个体不再完整及饱和,而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异性之间的差异与不稳定性就演变为一种巨大的引力,这种力量是推动生命回复到那种饱和稳态的驱动力,它是生命追求完整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爱”。

“有性生殖”的过程就是个体将原有的一半染色体“故意”丢失,留下空缺与异性的另一半相结合。但要想找回原来丢失的那一半已不可能,只能找一个近似的、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另一半,这是“有性生殖”的必然结果,也是大自然生物包括人类得以进化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毕竟个体利益必须服从同类的整体利益,还要兼顾对方的利益,最终有利于使生物包括人类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得以繁衍生存。生存竞争太严厉、残酷了,所以高级生物尤其人类必须“有性生殖”!

人类,生命的完整性需要异性两个个体有机结合,在各自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与另一半合二为一。

但因为:

其一,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才能完全认同,可有时候自己的今天还不满意自己的昨天呢。

其二,你无法真正、完全、绝对找回自己曾经丢失的另一半。

其三,与你结合的那一半也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和有自己独立的与你不一样的思想、人格。

所以,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这种结合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是一种暂时、有限、相对的稳态——可变的夫妻关系。

唯一可以使二者永久、真正合二为一的方式,就是我出一半(染色体),你出一半(染色体),组成另一个生命个体即子女——不变的亲子关系。所以子女是父母两个个体结合的生命形式,是一种“爱”的体现。父母对子女的爱才是真正的、无条件的爱,只有奉献没有索取。

这在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子女也只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而不是全部,从“包含关系”(胎儿)变成“交叉关系”(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和“并列关系”(子女成家立业)后,父母还难免要对孩子控制和迁怒,而同时孩子也在反控制和反迁怒。

因此,从夫妻关系到亲子关系,绝对不掺水分或没有杂质的爱,是不存在的;进而,“爱的最高境界”,从夫妻关系到亲子关系也就都难能实现,当然它一定是奋斗的理想、方向和目标。现实同理想一定是有差距的,问题在于差距不能太离谱!

(二)“爱情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男女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中,互相吸引、爱慕、碰撞、磨合、容纳、融和,一起走过人生旅途,这样的心理现象包括性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便是“爱情心理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情起始于恋期,贯穿于婚期和以后的家庭生活全过程。

本文主要讲的是在恋期的爱情。

(三)“爱情”的几种形态

爱情爱情,爱情就是男女相爱的感情。

时代变化了,世界精彩了,社会复杂了,思想解放了,所以爱情发展到今天,也丰富多彩甚至五花八门了。

可以分出如下几种模式:

1.友谊型。

2.情欲型。

3.游戏型。

4.现实型。

5.精神型。

6.交易型。

7.依附型。

8.吝啬型。

9.索取型。

10.自恋型。

11.奉献型。

12.自我实现型。

二、何谓“恋爱”?

通过进行情感(名词)的交流或互动,产生爱情(名词),这样的过程就是“恋爱”(动词)。情感、爱情和恋爱三词相关联。

“恋爱”,按传统、现代的解释,是指未婚男女双方互相爱慕的心理活动和行动表现。就婚姻与家庭来说,“恋爱”是最重要的“手段”。

但不同的时代或历史时期,人们对“恋爱”有着不尽相同的观念和表现形式、内容。现从如下几个方面剖析。

(一)原始社会的“恋爱”“群爱”“乱爱”

所谓“群爱”、“乱爱”,是指从原始社会最早的“乱婚”“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族外群婚”以及再到后来的“对偶婚”过程中,发生的情爱和性行为。这是我们今人来看他们而给他们下的结论。当时他们自己认为他们的群体杂乱性交关系和行为是一种允许,或者说后来的习俗规例在那时还不存在,因此是有序的,也并不看作是怎样特别害羞或可怕的事情,据说有着几个妻子的男人还愿意让其中一个妻子去跟自己的客人过夜。“乱婚”和“群婚”,就是我们今天所认为的“共妻”、“多妻”。“共妻”、“多妻”的时候没有性嫉妒和贞操意识,一直到了“对偶婚”、“单偶婚”特别是“私有制”下的“一夫一妻制”的时候,才产生性嫉妒和贞操观。

原始社会的“恋爱”,是把婚姻与家庭、情爱和性爱搅和在一起了的“群爱”、“乱爱”,呈“混沌”状态,所以无所谓手段、目的。

(二)进入文明社会,在奴隶、封建时代基本没有恋爱

奴隶时代是夫权,女人没有了经济大权,又不是主要的劳动力,其地位低下,甚至被视为奴隶,往好里说是给男人生儿育女,往俗里说是做男人的泄欲工具。“妻子”有很大的“奴婢”成分。不平等的主仆关系,还谈什么爱情?

封建时代,因为“男女授受不亲”,男女走路至少要保持3尺的距离,所以一般没有恋爱的机会;结婚前也就没有恋爱的阶段;而是直接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武断地把异性两个人用“红线”捆在一起,盖着脸,蒙住眼,认都不认识,见都没见过面,被胡乱塞进“洞房”,让“生米煮成熟饭”,然后于第二天天亮起床见面,从此两人就在一起过日子。

在“三拜”的时候,你看那女的蒙着“红盖头”,男的走在前面,用一条“红绸子”扯着女的,进入“洞房”——当然现在是“椒房”。你知道它原来是什么意思?那是“抢婚”的再现和表演:“红盖头”是当时套在头上的麻袋;“红绸子”是绑人的绳子;在绑前是要把女方打晕的,打晕的工具就是掀起“红盖头”的小木棒。古代的“抢婚”大多是痛苦的,当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社会之后,男人们就不愿意再“出嫁”到女方氏族那里去了,他们就可能会用一种强制性的手段改变原来的习俗,将准备与之结为伴侣的女子“抢”到自己的家中来。现在,在我国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娶亲中的一种“抢婚”仪式,但演变到今天成了一种“甜蜜”。

还有那结婚时诸如戒指之类的“定情物”。男人给女人戴“项链”、“戒指”是什么意思?是给女方戴上“枷锁”和“手铐”啊,婚后好严加看管,不准“红杏出墙”!出现这些野蛮的程序和现象,都是因为婚前没有“恋爱”阶段或没有采取“恋爱”手段。

另外,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一些老干部的婚姻是“组织安排”的(如最近的影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它是族长决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这些是“先结婚,后恋爱”。

“先结婚,后恋爱”现象,在我国解放前后也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别是贫穷落后的地区,权且叫它“封建型恋爱”,如李准的《李双双小传》小说中描述的。

(三)到了文明社会的今天,主要是传统型—现代型的恋爱

文明社会的今天,是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以自由恋爱为主,以朋友介绍、父母推荐为辅,没有了职业性的“媒婆”。记得“文化大革命”期间我的两位异性未婚工友的一段恋情:如今是天天打麻将,那时是夜夜学“毛选”。一个冬天的夜里,集体学完“毛选”后,我的这两位工友穿着大衣,戴着口罩,保持着一尺半的距离,“鱼贯”地往海边急急走去。尽管戴着个大口罩,还是被骑自行车回家的车间指导员认出了。第二天消息轰动全厂。两人只好请老师傅“做媒”,然后公开承认这一事实。——连“自由恋爱”都不敢承认,还要说是“媒人介绍”!可见自由中还有传统道德的约束。

如上面所述,既然恋爱是双方互相爱慕;那末,爱慕就会调动“情感”,产生“情爱”。两人用情爱来浇灌、呵护共同栽下的“爱情小树”,这就是恋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阿哥、阿妹”地呼唤,卿卿我我,春意无限。这棵“小树”也浇活了,逐渐护大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恋爱问题上,经历了“封建残余”、“传统”、“现代”、“当代”和“新潮”等几个阶段或模式、类型。但交替和转换很快,如形象地描述一对恋人的“恋爱场景”,偷拍如下:(20世纪)50年代是“鱼贯走”,60年代“一虎口”,70年代“手拉手”,80年代“把腰搂”,90年代“口咬口”。过去的人是心里偷着爱,隐秘而含蓄;后来的人是洋溢出情爱;当今的人多为公开和赤裸地“情爱”甚至加“性爱”。

(四)恋爱的几个环节或阶段

可以这么机械地分解:

1.相逢—相识—吸引—喜欢—想念—爱慕—友谊—爱情(注意“同情”与“爱情”有区别)—情爱—性爱(最好不要作爱)。

从“吸引”到“情爱”乃至“性爱”,有个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在通常情况下,“吸引”首先是通过视觉看到对方的外表形象。

在两性交往中,个体的外表形象是引起异性好感并可能产生爱情的第一要素,因为外表形象最易被人感知。外表形象不仅会使人体验到生理上的快感,同时让人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悦目而爽心哪!难怪动物的雌性往往是色彩艳丽的,雄性是健美的;人类的女性往往要打扮得艳丽,男性要打扮得帅气。外表形象能体现出“三美”——“外在美”、“气质美”和“性感美”。女性就是以这“三美”来吸引男性的;而男性接纳这“三美”,除了共性特征,还有因人而异的个性模式。

或者:

2.取样并评估(了解情况,思考权衡,做出选择)—互惠(投桃报李)—承诺(忠贞与责任)—制度化(订婚,结婚)。

3.准备—形成—发展—成熟—收割。

强调:一定是互相!

(五)关于“早恋”与“初恋”

1.“早恋”

首先,这个词就没有个科学的定义,在权威的工具书里没有这个词条;然后,现实中主要是指老师和家长,对这个词普遍理解偏激。

笔者在《亲子师生沟通》一书中说:

从“少年期”到“青春期”到“青年期”,青少年性心理的变化有“三部曲”:第一乐章——疏远异性阶段,在课桌的中间有“三八线”,下课了,女的一群唧唧喳喳,男的一簇嬉戏打闹;第二乐章——接近异性阶段,但不限于特定的目标,多是群体的异性交往;第三乐章——迷茫的爱慕异性阶段,开始有了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偶像。

“早婚”这个词容易界定,是指未到生理和法定结婚年龄而结婚。可这人与人(这里指异性)的爱慕之情,能用年龄来界定么?谁能说出个具体数字?

从心理学角度说,男女在儿童期是不忌性别、两小无猜;到了少年期,会有一段时间的“异性相斥”,这是一种“错觉”和“假象”;到了青春期,就回复到“异性相吸”的“真相”上来。所谓的“早恋”,就是青少年从“假象”走到“真相”初步的“相吸”行为。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相吸”不能叫“恋爱”,只是一种异性间本能的性吸引的暂时表现,性意识的萌动,盲目、好奇、懵懂、朦胧的“游戏”而已,是在幼稚地对成人进行“模仿”罢了,但对婚姻与家庭,他们还没有考虑到,甚至这到底是什么性质的行为,感到迷茫,连自己都不知道或说不清楚,没有真正恋爱的能力、明确的意向和严肃的责任感。

当青春期“异性相吸”的时候,提醒注意:少男当有责任心,少女当有自我保护意识!

至多,可以把“早恋”作为一种“预习”、“演习”。

没有“早恋”,但是有“初恋”。

2.“初恋”

第一次、与第一个的恋爱,刚恋爱不久。

“初恋”,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其印象都是深刻的,都会给以后的爱情带来很大的影响,有的会影响婚后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失恋”后的分手。

(六)关于“暗恋”、“单恋

1.“暗恋”

双方互相或一方对另一方,在内心深处偷偷地爱恋着,但是不明显或公开地表露出来。若干年过去了,甚至两人都各自有了配偶,一次偶然的机会,或双方谈起,或有当初的知情者并无恶意地点破,另一方这才恍然大悟:哦?!怪不得当初……

2.“单恋

一方对另一方,或在内心深处偷偷地爱恋着但另一方并不知道,或公开示爱但另一方并没有反应。单相思。

(七)关于“三角恋”、“多边恋”及“婚外恋

1.“三角恋”

面对两个异性,态度暧昧,掂量着感到都爱不释手,就叫“三角恋”,通俗地说叫“一只脚跨两只船”。其实这是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作出选择或抉择,结果是要么只剩下“一只船”,即筛选出其中“最优秀”的那一个;要么一只也没有了,因为这“两只船”可能会认为这“跨船人”这样做是不优秀的。“跨船人”岂不知一旦你踩了“两只船”,这“两只船”必会发生碰撞,碰撞的结果都会受伤,受伤的结果都会对你产生怨恨。

比如“情敌”二男决斗,女方归胜者;比如二女情杀,不进洞房进班房。以后女方的你会暗暗悼念那个败者、死者的他;得到你的那个胜者的他也是遍体鳞伤,以后他也会加恨于你。这对下一步婚姻缔结和以后的家庭生活都会形成阴影,夫妻吵架这都是“炮弹”。

所以,恋爱应当是纵向的,即使不能唯一,也要一个一个地来。

2.“多边恋

现在的情感影视剧很难编,接近生活真实吧,收视率低;为了票房价值,作品“高于生活”高得“出乎意料之中,远在情理之外”。“三角恋”那算什么?于是“多边恋”铺天盖地,似乎“天下就没有一个好男好女”!——“多边恋”还能叫恋爱吗?至多是一“游戏型”。看客别当真,也就罢了。

3.“婚外恋

指与配偶以外的异性发生恋情。属于传统道德的范畴,涉及到“情人”的问题。情人之间情与性的交流属于偷窃行为,即“偷情”。偷情是一把三刃剑、四棱锏,一边因偷情而倍感刺激风情万种,一边也在互相伤害对方及对方的配偶。大多的婚外恋不过是个“过程”。

(八)关于“网恋”

网恋”是指通过网络虚拟平台进行恋爱。在通常情况下,网恋”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恋爱形式。这种恋爱形式多为“假恋”即游戏而已,少有“真恋”即为了下一步的结婚。真恋者在虚拟到一定程度,就会进一步约定实地进行现实的恋爱。

此外,“姐弟恋”和“忘年恋”等。

(九)关于“爱情”及“恋爱”的比喻

上面谈到“爱情”的定义、模式以及“恋爱”的观念、环节、过程、表现等,可看出,“爱情”及“恋爱”,由不同的人品尝,个中滋味,各不相同。

对于生动、形象的事物和行为,人们总是愿用比喻表达。有人对“爱情”及“恋爱”就整合出N个比喻。

1.恋爱就像吃辣椒,你未吃的时候它总是奇香无比,但真正吃的时候却辣得你受不了,然而辣劲刚过,又对它朝思暮想,令人永远在思念与后悔之间游走。

2.恋爱就像等公交车,你等的那一趟总是不来,你不等的那几路车却总是接二连三地开来。

3.恋爱就像在闷热天旅行,经过长时间苦等或跋涉,当你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时,你会听到列车广播传来“本次列车现已到达终点站”的消息。

4.恋爱就像俩人对表,你总是无法说清,到底哪个的时间是对的。

5.恋爱就像看电视,手握遥控器,充满期待地搜寻好节目,最后精疲力竭、失望地倒头睡去,然而第二天你还是忍不住重复这样的期待。

6.恋爱就像玩电脑,永远都有毛病等待修理,等你修好这个毛病后却发现等待修理的新毛病又出现了。

7.恋爱就像打喷嚏,总是在不经意间打出来,刻意要打却总是打不出来。

8.恋爱就像选演员,导演打出的旗号总是艺术至上,其实往往都是以貌取人。

9.恋爱就像追逐猎物,猎取得太容易了,可能显得猎物的身价有点贱;太艰难了,即使猎物到手,也会带有几分怨恨。

10.恋爱就像是一场战争似的,男人和女人你死我活的,说起来是爱,其实是互相残杀,爱过一次,人就好像是死里逃生一回。

11.爱情就像钢琴,高雅的东西往往摆在不高雅人的家里,真正的高雅者却享受不起。

12.爱情就像VCD,盗版总是比正版流行。

13.爱情就像“春晚”,一年比一年办得热闹,却一年比一年办得俗气。

14.爱情不断在变化,恋爱似乎永远也不能成熟,就像处于童年期的她,撒娇发嗲;处于青春期的她,躁动不安;更年期的她,喜怒无常;老年期的她,耳聋眼花。

这些比喻,五味俱全,且多为苦涩,很是现实。

三、“手段”与“目的”的辩证关系

“手段”与“目的”既是辩证的统一体、又是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在概念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当中,有的“手段”同时也是“目的”,有的“目的”同时又是另外一件事情的“手段”,更何况有人在实践中经常有意无意把“手段”当作“目的”,况且“目的”也还有个小、大、眼前、长远、权宜、根本的程度和性质之分,所以一时很难区分开来(如玩与乐的关系,又如民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恋爱中的“手段”和“目的”,也是这样。

(一)“手段”和“目的”的概念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称之为“手段”。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通过手段去实现谓之“目的”。想要达到某种目的—采取有关方法—得到一定结果,这是从心理到行为的过程和现象。可见,在理论上不难区分。

“恋爱”过程中的手段、目的,在理论上也好理解:为达到婚姻目的而采取的表示爱慕的一些手段、方法,以及通过缔结婚姻进而达到组建家庭、享受生活这样的目的或结果。

异性间复杂关系的机械分解

一般指同龄的异性

异性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即使不复杂,旁观者也能看出复杂。

从上面说到恋爱的几个环节或阶段中可以分解、辨别出4种关系:

1.吸引

这是男女的本能,就像阴电和阳电相吸引那样,仅仅是阴阳的相吸引而已。

2.

异性间通过接触、交往,互相喜欢、仰慕对方进而产生感情,互相帮助对方解决困难,并互相分享对方的快乐,但性别的色彩较淡或者不是摆在第一位。

3.同情

在异性友谊的基础上,视对方为弱者,对对方的困难特别是不幸,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过多地帮助解决和分担。这使对方很是感到过意不去,感激万分,甚至产生错觉——这是不是爱情?

4.爱情

产生情感,当情感发生激烈碰撞并产生火花,达到激情燃烧的程度,这时便可能是爱情。

这样,通过理智鉴别,对复杂的关系分解并分数化,就可以客观地指导自己避免陷进人为复杂或一厢情愿的泥潭里。比如,吸引::同情:爱情=3:4:2:110,那末,就告诉自己不要“烧火棍一头热”。

如果你担心自己这样大而化之得不出清楚、准确的结果,则可以请专业的心理测量师,运用“喜欢量表”和“爱情量表”进行测量。

当代一些人的“新潮型恋爱”

正因为在恋爱阶段无法排除性爱,所以当代一些“新潮”的人,有把“恋爱”只当作“目的”的。他们把恋爱的时间拖得很长或把恋爱的对象换得较频,他们之间只是互相玩弄、利用,也就是“光恋爱,不结婚”。他们没领或不领结婚证,但实际上已经在一起过以性生活为主的“夫妻生活”了。“同居”和“试婚”的,也属于这种情况。他们试而不婚,他们提倡“不在乎长久,只在于曾经拥有”。“新潮”,实际上是在恋爱期间,性爱冲破了传统的道德、一个人的“本我”打败了“自我”而形成的一种现象或行为,或叫“性游戏”、“性娱乐”、“性交易”。

如果“口咬口”、“情爱加性爱”称之为“当代型恋爱”,因为下一步就去领《结婚证》;那末,“光恋而不婚、不成家”或“无婚而成家”,实际上已经在一起过性生活,甚至有“金钱关系”的色彩和成分,这便是“新潮型恋爱”,因此也无所谓是不是“恋爱”了,也谈不上什么“家庭”了。

)若亵渎恋爱,就会破坏“恋爱—婚姻—家庭”的整体和谐

前面说过,原始社会的恋爱无所谓手段、目的,那是因为它“混沌”。奴隶、封建时代基本没有采取恋爱手段,那是因为它野蛮。我们说,传统、现代的婚姻和家庭,很注重恋爱这一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结婚和进一步组建家庭的结果。人们希望能有由爱情而结合的婚姻家庭,一般百姓都是在过着“一夫一妻制”的生活,“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锅碗瓢盆,柴米油盐,比较忠诚、纯朴、平淡、实在。——这是绝大多数人追求并维护的境界。

从传统、现代恋爱观的角度说,“以性生活为重要形式和内容”的生活是组建家庭后的事情,这是恋爱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所以大家都很重视以至珍惜它。但如果在恋爱阶段就过那不严肃的性生活甚至就不想缔结婚姻和组建家庭,特别是把异性频频换来换去,以至产生“金钱关系”(这大多是特权者和土财主们干的事情),这是把恋爱本身当成目的;那以后“鱼水和谐”便无从谈起,家庭和睦、稳定也无从谈起。如果到了这种地步和性质,那便是亵渎了爱情,这时“恋爱”已失去它的本来含义,这种“恋爱”不是本文要探讨的。

)就婚姻与家庭来说,恋爱是最重要的手段

恋爱是最重要的手段,是针对传统和现代型婚姻与家庭而言;恋爱是最重要的手段,是因为对于缔结婚姻、组建家庭,恋爱不是唯一手段,除了恋爱,还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组织安排”、“朋友介绍”、“媒体征婚”、“婚介”、“父母替(大龄)子女相亲”以及“先结婚后恋爱”等恋爱是最重要的手段,是因为在恋爱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不是缔结婚姻的唯一“纽带”、“桥梁”,也不是组建家庭的“基础”

“男女缔结婚姻,除了相互的爱慕再也没有别的动机”这种“最高境界”,是很难实现的。这是因为促成婚姻的因素除了爱情,还有残存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有婚介的炒作,还有恋的、爱的不是情感而是贪图钱财或“攀政治高枝”的,抑或出于某种威胁或压力,或出于某种交易、利用,或对权威一时愚忠、盲目崇拜,还有宗教的,还有其他信仰的,等等;何况爱情也不是只含一种形态或成分,总是有些杂质。

有人认为,“专一的情感”是组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第一基础甚至是唯一基础。理由是,情感可以冲破一切,因为感情好才结婚。

情感是婚姻的起点和要件。笔者认为,一夫一妻制不以自然条件(主要指情爱、性爱)为基础,即使到了今天,它也不全是个体情爱、性爱的结果。如果以情感为基础,那婚姻的地基会因为常闹“地震”而老晃动。地基老晃动,那上面的“家”就没法安生。

这里,我们可以把血缘、法律、经济、情感等四大要素作以简单分析:

“血缘”是固定不变的。

“法律”是相对稳定的,包括结婚登记及收养公证

“经济”在通常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

“情感”则是波动、变化、很不稳定、很难测量的因素。在婚姻的缔结中和在家庭的生活里,情感既是促成夫妻关系融洽的“润滑剂”、“黏合剂”,又是双方关系破裂的原因或导火索。

不能如此推理:情感一变坏就离婚,一变好又复婚!不能我今天和甲有了感情就同甲结婚,明天又和乙产生了感情就又同乙结婚!正因为不能如此随情,所以我们的政府就在你们两个人情感好的时候,用《婚姻法》这一“绳索”来把你们“捆住”;所以如果你要贪恋钱财或攀政治高枝的话,那也会愿意同没有情感的异性结婚,即使你同你无情感的妻子以外的女人再怎样心心相印,也只能对她——不是妻子的那个女人,望洋兴叹。

另外,还有一种与“情感专一”相反的“高境界”,那便是“乌托邦”理想国里的恋爱、婚姻和家庭构架:说是一个女人可以同她所爱慕的任何一个男人发生情爱和性爱,反之男人亦然;但又严格规定,必须是两个漂亮、健康、聪明的异性才可以受孕、生孩子(似乎只有“遗传”而没有“变异”);还规定“男女同栖不得逾一年,届期须易人”;妇女有身(孕)者入胎教院,生下的孩子是理想国的,由育婴院负责抚养,由蒙养院负责养育,由各级学校负责教育。——这实际上是“共妻”。“共妻”现象有可能发生,但“共妻制”是决不会实现的,只要经济是私有或多种成分的!

总之,“情感”是促成婚姻的一种纽带或桥梁,是缔结婚姻的要件;是婚后夫妻生活和谐的“润滑剂”;是家庭和睦和稳固的“黏合剂”。家庭的基础是“法律”、“血缘”和“经济”;而“情感”则与它们共同构成家庭的四大要件。——难怪“情感”要贯穿在婚恋和家庭的全过程中,伴随夫妻两人一生

四、端正严肃的恋爱观,保持正经的爱慕行为

我们现在弄清楚“恋爱”的概念,弄明白了对于婚姻、家庭来说恋爱是手段,知道了“高质量的情感生活”是夫妻生活所追求的目的;那末,对于将要过现代家庭生活的男女来说,就应该正确地理解“爱慕”,正经地产生并释放“情感”,认真、严肃地通过“恋爱”这一关,把这棵“爱情小树”浇活、护大。

(一)在恋期犯了错误虽然可以原谅,但永远也不可挽回

所谓“错误”,是用传统—现代的观念来说的,主要是指婚前有关“失身”之事,还有其它一些会带来不好名声的行为

作为“恋爱”来说,谁也没有现成的经验拿来照办;即使有前人的经验,也是见仁见智,无法生搬硬套。年轻人的“情感”往往压倒了“理智”,所以做出一些“错事”也在所难免。但后悔的“药”,自古以来就没有。《诗经·卫风》中的《氓》篇里说的就是恋爱、婚姻和家庭的事。有一段诗句翻译成今天的话说是:那桑树在茂盛的时候,它的叶儿是那么柔嫩。那斑鸠鸟儿啊,见着桑葚一定小心别贪嘴吃醉。哎,那青春少女啊,可千万别和男人过于沉溺。男人胡缠女人,说把女人甩了就甩了。可女人受骗上当,“哑巴吃黄连”有苦对谁言?现如今,未婚先孕的现象,也是常有的。好在现在女的被男的甩了还可以堕胎。不堪设想,腆着个大肚子或抱着个小娃娃的少女,怎么再同另一个男人谈恋爱?如果硬要把娃娃生下来,不再求爱择偶,带着娃娃过“单亲”生活,那酿成苦难,也并不受法律保护。即使法律保护你,要那个男人月月给孩子提供生活费,可你一个人拉扯孩子,又影不影响“求知”和“求职”,今后的日子又怎么过?就是刮掉孩子再来一次恋爱,那在婚后的夫妻生活中,也很难愈合过去的心灵创伤。

(二)如果不自尊自重,将会给以后的婚姻和家庭带来“阴影”

如果按性别剖析男女的心理特征,可以发现:男人喜欢猎奇,重视实际,情感来得快,容易冲动,主动进攻,甚至会发生粗鲁的行为且不顾后果。而女人则是:喜欢展示,多浪漫、理想化,好听甜言,情感来得慢,保持矜持,习惯防御又半推半就,行为被动;但如果情感的“闸门”一旦打开,便会如同“黄河决堤”且一发而不可收拾,何况现如今好多女性的激情往往比男性来得还快、大胆、主动和猛烈。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如果没有“羞耻感”和“贞操观”,不从心理的防线保守住自己,不在道德的范畴约束住自己,就有可能在恋爱过程中“失身”。不是说恋爱只准一次、一个;而是说,如果发生两次以上的恋爱,后面的男方可能就会怀疑女方已经“失身”。这对于最后的一次恋爱和最后的一个恋人来说,女方同别的男人发生过性关系,在恋爱期间也许可以忽略不计,可等到结婚成家以后,一旦有了口角,先前“失身”之事,很可能就成了一种“把柄”,且被男方一直抓住不放;男方甚至会联想和怀疑自己的妻子婚前能在别的男人面前轻易“失身”,婚后也就有可能发生同样的行为。如果先前的那个男人就在他们夫妻生活圈子的附近,对于丈夫来说,便会感到“阴魂不散”,总要时时刻刻提防“他们俩”会不会“幽会”。于是夫妻之间就形成了一道“阴影”,这道“阴影”很可能伴着他们的一生,这无疑给家庭情感生活的质量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说到这里,奉劝单身女子在第二次恋爱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体现对第二个男人的真情,而把自己第一次恋爱的内情或详情告诉他,特别是有关“失身”之事。而作为第二个男人不应该、也没有那个必要过问这方面的事,——在人的潜意识里,不问吧,心里感到奇怪或不放心,一旦问出来了,则感到别扭,恋期知道了可能(在意识层面)“无所谓”,但婚后往往会(在内心深处)“有所谓”。

此外,恋爱期间的不自尊自重,还有“一只脚跨两只船”、一个姑娘答应给十八家以及贪图对方钱财、“攀高枝”等。这样,不管成与不成或同哪个成,婚后的名声都不会好;名声不好,也同样会给家庭情感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关于恋期“同居”及“试婚”

本文的“同居”是指与性有关的一起居住。

老年人的“同居”这里从略。

一些夫妻离婚后仍然住在一起当然包括过性生活,但没有办理复婚手续或有意不办理复婚手续,这样的“同居”这里也从略。

说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同居”。

“同居”,即“非婚同居”,指男女双方没有领或不领结婚证而共同生活在一起特指过性生活的行为或现象。

“同居”在改革开放以前,那可不得了!那叫“非法同居”,不但是“道德败坏”的问题,还是“违法犯罪”的“通奸”行为,会“身败名裂”。现在可大不相同了,司空见惯、见怪不怪,“道德败坏”问题谈不上了;法律闯不进闩着门的屋子所以也拿他们无可奈何,于是只好说“法律不与保护”。

“同居”在理论上好定义,但在现实中一旦涉及民事纠纷或法律关系就很难界定。

“同居”是一把“双刃剑”!

“同居”的一个作用是“试婚”。“同居”“试婚”。

“试婚”,下面所谈及的“试婚”,不包括古今一些少数民族和民俗中公开进行的那种。

“试婚”,从字面或本意上讲,指当今一些人在恋期或结婚前,与恋爱对象在一起居住共同生活并特指过性生活的行为或现象。“试婚”的方式与时间不尽相同。

“试婚”不是婚姻,它不过是停留在恋期的一种性行为!

有应用型理论冠冕堂皇地说这是在正式结婚前的尝试、实验、演练或把关。

在恋期,人们可以对性格、习惯、志趣、情感等进行检查乃至考验,有时一闪念也希望对性欲或性能力能进行检验。一闪念地想想倒也罢了,理论似乎也可以成立,但一旦要动真个的,那怎么检验?……

“试婚”同样也会有“同居”那样的负面影响,所以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期间,法律关系肯定没有,血缘关系应该说也没有,经济关系说不清楚。

“同居”和“试婚”,是当代一些人“新潮型”的婚恋观和行为。有人认为,当今婚姻开始进入“同居时代”。笔者认为,恐怕还不能这么为时尚早地下结论,婚姻的主流还是“传统—现代型”。但说“同居”和“试婚”在当今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以至一股潮流却能成立,所以,堵是堵不住了。——然而,如何疏导或引导?是不是也是一种不可逾越的现象,还要折腾若干年然后又成熟地回归到“传统—现代型”的恋爱抑或成为“非主流婚姻”的一种?这真是“摸着石头过河”啊!在“同居”和“试婚”的面前,传统道德苍白无力,婚姻法规迷茫不知所措,婚姻制度受到冲击,诸多“信男信女”付出巨大代价,清官难断,婚姻辅导师又算老几……

对于“试婚”,见仁见智,难以言明,莫衷一是。笔者将在《对婚姻的“期望值”应该定位多高?》中还有另类的整理

(四)在文明社会里,还是要有“羞耻感”和“贞操观”

“羞耻感”和“贞操观”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才产生的;所以,现代人同“古人”、(太古的)“新人”是有区别的,同动物就更是有区别了。在男女关系问题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结婚以前要有羞耻感和贞操观。羞耻感和贞操意识是心理现象,也是道德范畴,只有确立合法的性爱关系即男女双方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当然同时也是制约)后,妻子在丈夫的面前,才可以不顾“羞耻”,才没有了“贞操”;而在别的男人面前一定不可以。反之丈夫亦然。尽管时代变了,传统的道德在不断受到挑战,甚至提出“道德底线”,但是异性间再怎么开放,性行为还是要慎重和隐蔽的,最好不要“恋期”与“婚期”不分,不要腆着个大肚子或抱着孩子举行婚礼。

(五)激情燃烧的情爱与严肃理智的责任

当爱情在激情燃烧的时候,会产生“脑疯”,潜意识往往忘记或不顾了一切,这时候最好呼唤自己的意识,让理智告知潜意识要对超过“度”或“底线”的行为负责。既然爱情与责任这两者同时存在、对立统一,是把“双刃剑”,要想结婚顺利、婚后夫妻和谐并家庭稳定,那在恋期双方都要把握好自己。

所以,不但在青春期“异性相吸”的时候,就是青年期正式“谈恋爱”的时候,仍然要提醒注意:少男当有责任心,少女当有自我保护意识!双方都要做到尊重自己同时尊重对方!

所以,在恋期,无论这棵“爱情小树”能不能浇活、护大,你都要为现在的自己负责,也要为将来的自己负责;都要为现在的对方负责,也要为将来的对方负责;还要为将来爱情的“结晶”负责;抑或为后来的再恋爱的另一个对象负责。

五、恋期的结束与爱情的收割

谈恋爱就像种庄稼一样,庄稼不可能老在地里长着,恋期到了适当的时候,爱情就会成熟进而收割。——光恋爱不结婚,那是在恋爱吗?

(一)恋爱是一对异性互相了解、熟悉、碰撞、磨合、接纳、融和的过程

正因为恋爱是手段,所以为了达到婚后家庭生活美满和谐的目的,在恋爱过程中,男女双方应走中庸、现实之路,面对择偶,留心、抓紧、寻机、随缘。如果说,“留心”不等于心急,“抓紧”不等于去抢;那末,“寻机”也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遇上“电光石火”就去捕捉,“随缘”也不是被动无奈地听天由命而是通过主观努力后能否成功就看“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中庸”,一是指择偶的动机不要偏执,二是指择偶的心态不要浮躁,三是指择偶的条件不要十全,四是指择偶的方式不要武断,五是指择偶的行动不要急就。

所谓“现实”,是指择偶具体条件要提倡男女“门当户对”即双方总体条件要基本对等。在综合条件基本平等基础上,一方有长有短,另一方有短有长,则两人可“优势互补”;双方条件绝对一样,事实上并不存在;如果反差太大,则会因而失衡,若女方图钱财或“攀高枝”,婚后很容易成为奴婢或“花瓶”。

说到择偶条件,这里不妨再小议一下“我爱的人”同“爱我的人”的辩证关系。“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同时、同等来到,是一种理想境界,很难实现,这是“双方条件绝对一样”的另一种解释。而大量的则是或“我爱的人”为主,或“爱我的人”偏重。以女方为例,“我爱的人”一旦实现,在婚后的实际生活中,不敢保证会十全十美。因为还会有别的女人把你的“白马王子”也视为她心目中“我爱的人”。这就可能会对你造成一种“威胁”。如果你爱的那个他,他并不怎么爱你,那他很可能就会对你“三心二意”,再把“七心八意”施给其他那些爱他的女人的身上。这样,你就会感到很苦涩、劳累,这苦累会大于甜美。而“爱我的人”则会是另一种境界:他会专一、执着地追求、爱恋着你,你会感到虽“甜美不足”但“放心有余”,婚后的生活很可能会是轻松而淡美。也许,这种境界会比较长久,比“苦累大甜美小”要现实许多。——如果让你在“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这两者中选其一,则选择前者还是后者?

正因为恋爱是手段,所以为了达到婚后家庭生活美满和谐的目的,在恋爱过程中,男女双方除了“阿哥、阿妹”地呼唤,卿卿我我,春意无限,则之间还需要互相了解、熟悉、发现、碰撞、培养、磨合、接纳、融和。

这异性间的爱情,需要靠寻觅,因为寻觅了才有可能发现;需要靠碰撞,因为碰撞了才能出现火花;需要靠培养,因为培养了才能发芽;需要靠磨合,因为磨合了才能和谐;需要宽容、接纳,因为宽容、接纳了才能和合。

正因为恋爱是手段,所以为了让条件成熟,恋爱过程就需要一个时间。“速成”,可能要吃“夹生饭”;“夜长”,可能会“梦多”。

有个成语叫“走马观花”,说的是一个瘸腿男人和一个塌鼻子女人相亲的故事。双方各有残疾,但对方都不知道。相亲的那天,那个瘸腿男子骑着一匹高头白马来到那塌鼻子女子的面前;而她也早准备好一朵牡丹鲜花,用它半遮着嘴脸迎接对方的到来。在一定的社交距离下,男子在马上看那女子美如牡丹,女子见那男子就是心目中的“白马”。两人一见钟情,当即定亲,翌日成婚。在“生米煮成熟饭”后,两人才发现吃的是“夹生饭”。——这是“速成”的例子。

“夜长梦多”的“梦多”,包括一方可能被另一方的“马拉松”拖得不耐烦,或渐渐地失去对对方的“神秘感”,或中途插进“新欢”等。这里就不多说了。

男的说:“爱我就给我!”女的说:“爱我就等我……

那末,究竟要等多长时间?恋期以多长时间为宜?这里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如果一定要说出个时间段,参考的时间段则是2~3年为目前我国国人的“惯例”。用两三年的时间,双方的优缺点都会暴露出来,也会碰撞、磨合得协调、相容了。

还有个恋爱的“程度”问题。

恋爱有几个同义词——

谈恋爱:“谈”字很文雅,是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

找对象:“找”字很现实,难找啊!天涯海角地找,踏破铁鞋地找。

搞对象:“搞”字难听,有点俗气,但总是要有行为或动作嘛。

择偶:书面语言,看起来是在机缘中、在N个中、N次中,选择其一。

追女人(以男人为例):这“追”字,使人联想到原始人的狩猎。狩猎的过程包括侦察—等待—出击—获得。对于猎人来说,如果猎取得太容易了,可能显得猎物的身价有点贱;如果太艰难痛苦了,几经周折,精疲力竭,即使猎物到手,也会带有几分怨恨,难度多大怨恨也就多大,带回家中,扔到地上,一时不再理会她,并且婚后在吵架的时候也会发泄出来,虽然她本来是那么娇小可爱。你看那电影画面:女的假惺惺在前面跑啊跑啊地跑,男人痴情在后面追呀追呀地追。跑和追了一阵子,诚心当“猎物”的女人,也不矜持了,也不半推半就了,停下来,回过头,对男人气喘吁吁地说:“我也不跑了,你也别追了!我投降,甘愿做你的俘虏……”——这样适度或适当的考验,小有挫折、烦恼和痛苦,会使双方都感到爱情来之不易,分外甜蜜,值得珍惜。

笔者在下面将要提到“婚前心检”。“婚前心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婚姻辅导师辅导下的“他人心检”;二是男女双方“自我心检”,也就是两人在恋期的互相了解、熟悉、碰撞、磨合、相容的过程。因此,以上属于“自我心检”。

(二)恋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便可步入婚礼的殿堂

其实,仔细想想,许多人的择偶和婚姻不过是一种“交代”,对自己本能的欲求、对父母的责任、对世俗的传宗接代、对社会的兴旺、对民族的繁衍等的一种“交代”。

正因为是一种“交代”,在恋爱期间,也就不要刻意地去寻觅没有现实基础的浪漫以及实难存在的绝对圣洁、坚贞的爱情。

在恋爱期间,综合考虑“门当户对”、“长短(或差异)互补”的问题,既要充分考虑经济基础、社会阅历、身份地位,也要认真考虑人生观、价值观、信仰、道德修养、人格发展、志趣爱好、习惯取向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双方性格的基本一致性、相容性和可磨合性,则往往是非常重要的条件,这一条件需要在恋爱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培植,这才便可“水到渠成”

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借主人公的嘴说:啊!这是吵吵闹闹的相爱、亲亲热热的怨恨、光明的烟雾、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以及永远觉醒的睡眠等等相反相成的苦乐交融之情。——哦,原来要“瓜熟蒂落”了

通过在恋爱期间不断碰撞、磨合,两人步入“爱河”,堕入“情网”,最后达到“杨柳依依”、“魂断蓝桥”的地步和“我爱的人”、“爱我的人”基本双双来到的境界,这时,为了实现恋爱的目的,你们就稳步、大胆地踏上红地毯,走进婚礼的殿堂吧!

六、“失恋”以及对“失恋”的心理辅导

在恋期,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碰撞、磨合,觉得两人总是不能协调、不能相容,感到或认为对方并不是自己苦苦寻找的那另一半,这时可能要“失恋”。失恋会使双方至少一方痛苦、受伤,这时需要接受辅导。辅导方式是一对一的个案咨询,而且需要一定的疗程包括心理康复期。

(一)何谓失恋

没有结婚而中途分手,谓之失恋。如果是一方停止接受对方的爱并且不再爱对方,则往往是被动的一方视为失恋;虽然男女双方都感到或认为对方就是自己在寻找的那另一半,但因外力坚决阻拦,使其不能终成眷属,这样分手则双方都认为是失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

当恋爱成功,则往往是甜美的。若失恋,则每每是苦涩的,甚至感到是一种伤害,这至少需要告别,最好是接受辅导,进行调适。下面谈对失恋”的辅导。

(二)适当宣泄,排解悲伤

爱情在情场上产生和消耗以至毁灭。情场在某些方面如同战场,场上的双方互相碰撞、厮打,就有可能失败、失恋,失败了的人躯体可能要受伤,失恋了的人心理可能会受伤害。心理受伤害的人会因为憋屈、痛苦而痛哭、哀号,这是在“发泄”。心理受伤需要“发泄”,“发泄”还可能有其它一些过激的言行。这是受伤初期不可避免的现象,否则,有可能会在心底产生郁结。但时间不要太久,如果太久并过于“发泄”,不但会加重自己的痛苦,也会使别人痛苦。最好是一个星期后转入“宣泄”,即在婚姻辅导师或理论的指导下,有序地“疏泄”、疗伤,以此排解因失恋产生的悲伤,这才是上策。宣泄、疗伤到康复大约需3~6个月的时间。

通常的疗法和技术有:倾诉疗法、哭泣疗法、原始狂叫法、毁物疗法、沙袋象征宣泄法、精神支持疗法、意志疗法、反移情、系统脱敏疗法、放松疗法、漂浮疗法、自我调整法、自信训练法、体育疗法、书画疗法、阅读疗法、舞蹈疗法、音乐疗法、空椅子技术、理性情绪疗法、认知重建法、现实疗法、生活意义疗法、心态归零法、顺其自然疗法、心理剧疗法、告别(信物)法、塞翁失马效应、自慰、积极转移法、升华立志、购物疗法、交友小组、单身俱乐部、环境切换疗法、文字排郁疗法等。

(三)端正认识,稳定情绪

在经历了N次恋爱或失恋受伤后,当避免接受消极的教训以及避免产生偏执的认知和偏激的行为。如感到爱情像甘蔗,越嚼越没味;认为兔子跑了都是大的,恋人总是旧的好;在面对新的一轮恋爱时,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扬言异性没有一个好东西;新的恋爱行为,使爱情泛滥成灾,却仍然滴水不留。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提高年轻人的受挫能力。

不是所有的做事或行为都是一次性成功,恋爱也是这样。正因为恋爱是手段,所以不是说恋爱只能一次、一个,不是说恋爱只准成、不准吹。为了婚后不失败,宁可恋爱失败。失恋可做为一次未成功的演习或实验。恋爱是两厢情愿的事,既然不两厢情愿了那就要失恋。在因失恋而分手的时候,可以中性地问问对方“是怎么回事”,当然对方也可以“无可奉告”。但最好不要这么问:“我是这么地爱你!你为什么不爱我了?”因为对方的回答是:“不能因为你这么地爱我我就必须那么地爱你!”也不要这么问:“请你告诉我,我究竟做错了什么?”因为:爱是谈感觉,不是讲对错,是谈感情,不是讲道理。时过境迁、事过境迁,感觉没有了,感情不存在了,问对错又能挽回什么?

因此,既然失恋了,那一方对另一方也不必痴情或伤心得寻死觅活的,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必“一条道上走到黑”,更忌讳采取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心理防御方法。即使是两人以外的原因,建议两人也不要轻易“梁祝化蝶”。不能成亲,也不必成仇;不成亲,可成友嘛。在现代和当代型的恋爱中,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这可能是不难做到的。——须知:情绪影响决策,所以要稳定情绪!

(四)积极转移,重新物色

应当把失恋看成是一个暂时的过程,而不要当作最终的结果。

不管是处于玩世不恭还是胸怀宽广,有个世故的人劝导失恋者说:“恭喜你失恋!因为你失去了一个,却又有N个机会在等待你的选择。天下处处是芳草哇!”

无论如何,积极的态度应该是:自己擦干眼泪,抚慰好心灵的创伤,爬起来,继续按照“留心、抓紧、寻机、随缘”的指导,以理智的头脑再去“天涯海角觅知音”。

说到理智,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在“告别过去”的时候,建议也做一次反思,反思自己过去在与异性交往、碰撞的过程中,在态度和方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笔者在辅导失恋的个案中发现,一些女性习惯用同一种使男性无法接受的态度和方法纵向地对待N男性。因为不成功,所以这在今后的择偶中,就一定要注意改善自己的态度和方法了!

另外,换位思维,可站在对方的角度问问自己,为什么人家开始躲着你进而怕见到你?这也是笔者在辅导失恋的个案中发现的,一些女性在恋爱期间,对男方盯得太紧,就像是“克格勃”、“睡在身边的定时炸弹”,紧得使男方感到有些窒息。是啊,盯得太松可能会失去,但盯得太紧也可能会失去!松紧适度是技巧。

除了情感,“告别过去”还包括处理信物以及对较大经济来往的退还等,不留下什么“后遗症”。

告别过去,迎接未来!告别过去非常重要,告别过去是为了迎接未来。不能义无返顾地告别过去就无法痛快顺利地迎接未来!

七、建议恋期(婚前)做心理检测

前面说到“试婚”,“试婚”的本意是想在婚前对性欲、性能力或性和谐进行检验。目前,又有人提出“性匹配”的理论。笔者认为,尽管夫妻间性生活是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如果“性”需要匹配,那还有性欲以外的诸如性格、气质、情感、情趣、志向等,它们要不要匹配?怎么匹配?

于是,笔者提出“恋期(婚前)做心理检测”的设想或建议,简称“婚前心检”。“婚前心检”包括一对恋人自己在恋期的互相了解、熟悉、碰撞、磨合、容纳——“自检”;但主要指在婚姻辅导师或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心理检测包括性心理检测。

两个前提:在生理方面婚检的基础上,排除遗传和家族史的因素。

“婚前心检”主要检测918项心理指标

(一)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有典故,这里从略。门当、户对有古义、今义 ,有本义、引申义。

机械、简单、通俗地理解,并举例子:

门当,如两家政治门第相当,有地位、名望,官二代。

户对,如两家都是经济大户,有房产、投资,富二代。

任何时代,婚姻都会注重“门当户对”,只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赋予“门当户对”的内涵不同而已。“旧社会”从略;解放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强调的是“阶级成分”;现阶段强调的是“经济地位”;而任何历史时期,永恒或基本永恒的内容,则男的是经济地位,女的是体态容貌,总体为“郎财女貌”。在总体或综合条件下,可实行“强强结合,长短(或差异)互补”。

这里说的,是指文化了的、当事人已认同甚至内化了的门当户对。

1.门当。□+□+□÷3=□

2.户对。□+□+□÷3=□

(二)认识论、价值观

黄瓜菜是横着切还是顺着切对?都对!就看你怎么看。

“情无价”,无价是多少钱?可以是千金难买或用钱是买不到的,也可以是分文不值白给我都不要!就看当时在你心目中的分量。

两个人吵架的时候,一个人说“我不跟你说了,我们没有共同语言”,就是指的认识论、价值观明显不一致。

如果两个人的认识论、价值观一致或基本一致,会千言万语说不完,这可以理解为心灵上的门当户对。

3.认识论。□+□+□÷3=□

4.价值观。□+□+□÷3=□

(三)性格(≈习惯)、气质

据说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肯定地说,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但是相貌,更主要的是性格。性格(包括习惯)的不相同,可以磨合、互补、相容,但很难作到改变对方的脾气(即性格习惯),虽然不良习惯一定要改正。——其实,很多的“感情破裂”不是感情问题,而是性格问题,是“性格不合”。

不良习惯自己一定要改正!因为它会使与你交往的人反感、讨厌甚至说:“请你离我远点儿!”

气质就更难改变了。它不存在好坏对错,却存在着一个互相欣赏对方美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人虽然并不漂亮,但看着顺眼?这就是“气质美”。由气质体现出的美,包括洋溢在外的和蕴涵在内的,前面说到气质的外在美,这里说的主要是气质的内在美。如有的女士并不具有性感吸引力,但却有男士深深爱着她。这是因为,随着交往的深入,她的内在美诸如聪慧、纯真、理想远大、人格健康等优秀品质被相恋的男方认同。这时,内在美弥补了外表形象的不足,平平的相貌也可以使人觉得很美,即“情人眼里出西施”。如果你看一个人不顺眼,那他的自然相貌再漂亮也不被认同漂亮,甚至会对漂亮下的瑕疵不能容忍。总之,“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漂亮短暂,可“气质美”长久

5.性格。□+□+□÷3=□

6.习惯。□+□+□÷3=□

7.气质。□+□+□÷3=□

(四)情感、性欲

情感与性欲本来是有机的一个整体,但人们总是习惯分开,说男人注重性欲、女人注重情感,男人要狂风暴雨、女人要甜言蜜语。于是笔者也机械地把情感与性欲进行分解,为的是便于理解。机械分解之后还要有机统一。

情感因对方的存在并与对方进行交流而产生和消耗,在总体上,索取与给予是差不多的,这样会保持双方情感的相对平衡进而促进性欲的基本和谐。

性欲是个体本身具有的,因与对方进行激情交流而激活、膨胀,它同样也需要索取和给予。通过索取而使自己满足,通过给予而使对方满足,这就存在着一个性欲或性能力的大小问题。比方,如果饭量大和饭量小的两个人在一起吃饭就别扭,当然一个吃得快一个吃得慢也别扭,一个吃得粗鲁一个吃得文雅也别扭,双方性欲或性能力的反差应该是较小的。——可能这就是所谓“性匹配”理论的现实依据吧?

情感与性欲的索取与给予是互相协调、和谐的,婚姻天平的两端,质与量要基本相等,否则天平会失衡,若反差很大,“感情确已破裂”,“性生活不美满”,婚姻将面临危机。

8.情感。□+□+□÷3=□

9.性欲。□+□+□÷3=□

(五)权利责任

权利欲,指夫妻社会角色对对方的支配欲望乃至有婚姻法平等夫妻力的法律因素,如男方的夫权、大丈夫主义、家长作风,女方争取女权、严管丈夫使其成为“妻管严”。在潜意识里,支配欲望通过支配型性格的方式表露。

责任感,权利责任是辩证的统一体,有接纳就要有付出,只要权利不履行责任和义务,那夫妻是不能平等的,也是不公平的,更是不能长久存在的。有很多的责任与情感难以区分,交织在一起,但又是两个东西。如对恋人或配偶的担心或不放心,是出于责任还是情感?恐怕两者都有。

权利可以放弃,可是人们每每不愿无条件放弃;责任必须履行,虽然有些人往往不愿负责

10.权利欲。□+□+□÷3=□

11.责任感。□+□+□÷3=□

(六)能力情商

智力智能心智能力才能智慧

说智力通常是对儿童,成人一般叫能力,往好里说叫才能,若与情商结合并处理好问题则是智慧

情商是人的情绪的商数,为“非智力”因素即智力之外的个性因素,是测定和描述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小的一种指标。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幸福的延迟能力、环境的适应能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等。情商主要是通过后天的经历、学习、修养、感悟而得来的。

能力固然重要,但成人走上社会,无论工作或结婚,无论与同事交往还是与配偶交流,重要玩的是情商,而不是智商。当然智商低了,两人也玩不起来。

12.能力。□+□+□÷3=□

13.情商。□+□+□÷3=□

(七)情趣、志向

夫妻之间婚后不但有情感与性欲的交流、性格习惯的磨合及相容,还有情趣、志向的相投,甚至包括“气味相投”,因为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也是需要方方面面搭配的,这些,也是提高婚姻和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想象,情趣、志向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能有缘走到一起,即使走到一起了又怎么能相投地走到底。

“道不同不相为谋”哇!

14.情趣。□+□+□÷3=□

15.志向。□+□+□÷3=□

(八)直觉、缘分

“直觉”,是一种先天的、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体验能力,是既知道又不知道、既说得清又说不清的感知觉。

“缘分”,是人与事或人与人之间由命中注定巧合的某种机缘。这是工具书里的解释,“”(fen)在这里主要充当名词。

也有人这样诠释“缘分”:“缘在天定,分乃人为。”也就是说,“缘分”相当于人生的“命运”在婚姻中的体现。“分”(fen)为动词,“分配”、“分派”的意思,相当于“运”,是后天对婚恋的操作、运作。难怪现实中有失恋者说:“我们二人有缘无分!”“无分”是上帝或月老最终没有把他们二人分配或分派在一起。

直觉与缘分虽然无法得到传统实验、检验和测量方法的实证,但它们的确存在。如我与你有缘来相会,你与他无缘而分手,《白蛇转》中许仙没有处理好与白素贞的爱情婚姻关系使“良缘”变成“孽缘”。再如有人找对象,带着拟定好的标准或条件,天涯海角地寻觅,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又如也有人在某时某地邂逅相遇一异性,却有似曾相识之感,一见钟情,相见恨晚,而原来“意识层面”拟定的标准或条件全都用不上。

拟定的标准或条件用不上,这不等于没有或不用标准、条件,这是因为在“潜意识里”早就有了标准、条件。原来,潜意识在择偶中起着重大作用!人类从“性蕾期”(3~6岁)乃至从“口欲期”(0~1岁)起,通过触觉、听觉和视觉,就开始接触和认知异性,被异性吸引并产生好感,进而把好感的某些异性形象深藏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形成“偶像”,而“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的集中形成是在“青春期”。在青春期,随着性心理的发育、发展,在周围性环境或社会性文化的刺激、输入、渗透下,逐渐产生性欲进而愈加强烈。于是,潜意识里的“性驱力”,会把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做梦以及影视、书画中所接触、认识—认可的零散、多样的异性形象进行综合、再加工,形成一个朦胧、模糊但基本完整的“形象”,作为性想象的“对象”,压抑在潜意识里。这“形象”或“对象”它飘忽不定、说不清楚,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正是在内心深处潜藏着由各种因素揉合而成的异性“偶像”(“梦中情人”),才使你在青年期以后,在茫茫人海中竟找到或选择他(她)而不是别人。这是因为他(她)的“形象”突然唤醒你潜意识中的那个“偶像”,它俩因频率相同而产生共鸣,这就是上面说的有“似曾相识、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之感的本原。这就叫“对缘”吧,这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哪!——可见,“姻缘”归根结底还得“有缘”,还要“投缘”,还是“随缘”,“强扭下的瓜不甜”!

当然,因为直觉、缘分它们不好被具体实验、检验和测量出来,所以还是作为辅助指标出现,分数是凭感觉得出的,作为参考。

16.直觉。□+□+□÷3=□

17.缘分。□+□+□÷3=□

(九)家庭成员排序

家庭成员包括大小家庭,乃至远亲、近邻;是指“如果婚后”的双方家庭。根据情感、关系、责任等的远近大小,给相关成员包括自己排序。本意用于婚前(准家庭成员),婚后也适用,离婚前夕也可以。

相关成员如下:爷爷、奶奶、姥姥、外公、自己的父亲、自己的母亲、对方的父亲、对方的母亲、叔伯、姑姑、姨娘、舅舅、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恋人、兄弟姐妹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配偶、自己、同事、好友、老同学、老战友、近邻、远亲、其他人。

根据排序情况,可以看出该家庭的成员角色是否有序及家庭疆界是否混乱,如果无序或混乱,则家庭很可能有病。

18.家庭成员排序。□+□+□÷3=□

心理指标918项综合测试的操作——

婚前(上策)操作:男女双方各执一份测试表;取恋期的初期a、中期b和后期c3个时间段,对每一项心理指标(心理测验学称“自变量”),作出3个评分;把每一项的3个评分(abc÷3d,这样,产生18单项平均数d;(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d14d15d16d17d18÷18D,这是一方平均数;同步或相继出现两方平均数DD,再看两个人的分数基点是多高,看两个人的分数差距有多大,要有分析;(DD÷2D,这是数学或理论最终平均数;为了符合客观,避免虚假或误差,要分解阶段进行,并且这个数要通过一些手段做调整,这时,出现一个标准或接近客观最终平均数D最后用这个标准或接近客观最终平均数D,对照下面的文字结论。

婚后(中策)操作:取恋期a、蜜期b和近期c3个时间段。其它操作同上。

离婚前(下策)操作:取恋期a、婚姻初期b、婚姻中期c和婚姻后期d4个时间段,平均数为eE。其它操作同上。

保健养生上上策操作:婚恋家庭的全过程取N个时间段、18项或其以上的心理指标,做常规性、阶段性、随机性以及事件突发后的测试。其它操作同上。

根据不同的各对男女,18项心理指标及所取时间段还可以再展开、细分,特别是用于离婚前的时候。如时间段d、心理指标d19、最终平均数E

还可用其它问卷和量表做辅助测试。

0………60………100分。0分是分文不值,有偏执之嫌;100分是脱离现实,理想化,是另一个极端。

60分以下:不及格,在一般情况下,建议干脆就不要结合。

60~65分:刚及格,最好不要急于结婚,可再延长一下恋期,看看情况有否好的变化或发展。因为婚后不久就会有的是架吵,甚至会今天结明天离。说得直白甚至俗气一点,心检就是为了降低离婚率。

65~75分:基本合格,需要先接受婚前心理辅导。

75~80分:婚后基本幸福美满。

80~90分:婚后幸福美满。

90~95分:接近理想化,很难实现。需苦心经营,但会很累,并且可能会因此又产生另外方面的“心结”或身心疾病。

95~100分:测试不准确。理想化,无法实现。婚后可能会因为无法实现而很快离异或者以其中一方为代价,牺牲自我,没有自主,失去自由,“夫唱妇随”,进而压抑—抑郁—成疾。

“婚前心检”的治本时效在婚前(指领取结婚证前),是婚恋方面的“治未病”——防患未然,这是主动的举措;治标时效在婚后,婚后产生问题婚姻或病态家庭,夫妻发生情感危机,也可以按照这些指标进行检测和辅导、治疗,虽然这有些被动;作为下策或离婚前夕的检测,也有一定的参考或指导作用;而作为保健养生,是把心理检测贯穿在婚恋家庭的全过程中,这可能是心检工程成熟后的事情。这些年来,笔者多用于中策和下策的检测。

婚前心检的合格,意味着爱情的成熟,进而准备对恋期成熟爱情的收割。

先婚检合格,再上民政局,然后举行婚礼,随后踏红地毯,再后是入洞房!

这样,新的医学模式婚前医学检查是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

生理方面的婚检——体检:由妇幼保健机构实施。应该恢复,但应该保密、策略、有方和人性化。

心理方面的婚检——心检:建议由心理健康机构实施,由不成熟到成熟。成熟时则形成《婚前心理指标检测量表》。

连同自检、体检和心检,婚前检查的渠道或方式有如下一些——

自检:由男女二恋人在恋期实操。这是本讲座的主要内容。

体检:其实,现在的体检也增加了“心检”意义或新医学模式意义的内容。

心检:男女二恋人接受检测,可与体检同步或相继进行。这是本讲座的重大内容。

试婚:由男女二恋人实操。笔者有评论。

性匹配:怎么操作,情况不明。笔者有看法。

看星座:从西方舶来。“70后”、“80版”喜欢自测。笔者没有研究。

有个旧俗叫“合婚”:订婚之前男女双方交换“庚贴”,一般通过算命先生推算生辰八字是否相合,进而预测婚后情感生活质量。这里列出,笔者表示尊重,不敢妄加评论。

另外,有医学方面的人士说,血型和生物生化物质也可能成为检测是否可成为一对夫妻或婚后夫妻生活是否和谐的一种途径。如果可行,这可能归类在体检范畴。

余韵

性是男女间的一种吸引,通过吸引而好奇,如果由好奇引起好感,进而会产生爱慕、友爱、关爱,再发生情爱,以至暴发出性爱,终于对行为意向与情感依附做出承诺,于是促成婚姻;婚姻不是恋爱的终结,但就组建家庭而言,婚姻又是前提、保障,而情爱还要贯穿在婚姻和家庭的全过程;成为了“亲爱”,组建了家庭,过和谐的生活特别是“高质量的情感生活”,这才是夫妻或人生“恋爱—婚姻—家庭”的最大、最终目的。

还是古人说得好:“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笔者说得也好:“愿天下有缘人终成眷属!或,愿你与寻找到了的自己的另一半终成眷属!”

另外,“同性恋”或“同性爱”是不是恋爱?本文不加论述,另有《关于“同性恋”现象的宣传教育提纲》专文表述。

 

以上演讲为一家之言,仅供对此课题表示关注和感兴趣者参考,愿与心理学理论界、婚姻心理辅导师同行商榷。

 

 

 

社会自由撰稿人演讲人 钱锡安 13908856911

                      2003-1-28~2009-12-31

 

 

 

 

◆关于《恋爱是手段还是目的?》的问卷

本“问卷”仅供本讲座使用(下同)

姓名(可填可不填)   性别:   年龄段:   文化:   职业:     电话:  (下同)

指导语:不必刻意考虑,拿过来就填写;有的题可以有两个以上的答案;“其它”的括弧中及“为什么”后面需要填写具体内容。(下同)

 

一、根据自己的理解或体验,“爱”为何物?

二、根据自己的理解或体验,何谓“恋爱”?

三、对于“恋爱”环节来说,截止目前,你

1.尚未恋爱(    

2.正在恋爱着(    

3.已经恋爱过(    

4.经过恋爱阶段并已结婚(        年)

5.其它(                         

四、如果你已经恋爱过,你的“恋爱模式”是

1.封建残余(    

2.传统—现代(    

3.当代(    

4.新潮(    

5.其它(                         

五、如果你已经恋爱过,你的“恋爱场景”是

1.“鱼贯走”(    

2.“一虎口”(    

3.“手拉手”(    

4.“把腰搂”(    

5.“口咬口”(    

6.上床(    

7.其它(                         

六、你的“爱情”是哪一种形态?

1.友谊型(    

2.情欲型(    

3.游戏型(    

4.现实型(    

5.精神型    

6.交易型(    

7.依附型(    

8.吝啬型(    

9.索取型(    

10.自恋型    

11.奉献型(    

12.自我实现型(    

13.其它(                          

七、对于婚姻和家庭来说,你认为恋爱是

1.手段、纽带、桥梁(    

2.目的(    

3.基础(    

4.前提(    

5.黏合剂、润滑剂(    

6.其它(                         

八、在恋期要有“羞耻感”和“贞操意识”,你的态度和观点

1.同意    

2.不同意    

3.无所谓    

4.无可奉告    

5.其它(                         

九、择偶条件,你赞成或提倡

1.“门当户对”    

2.“优势互补”    

3. 双方条件绝对一样    

4.贪图钱财“攀高枝”    

5.其它                         

十、说“结婚,除了相互爱慕再也没有别的动机”,你认为这种境界

1.较难实现    

2.不可能实现    

3.能够实现    

4.其它(                         

十一、促成你婚姻的主要方式或因素是

1.自由恋爱(    

2.父母之命(    

3.媒妁之言(    

4.“婚界”炒作(    

5.恋钱财或“攀政治高枝”(    

6.处于某种威胁或压力(    

7.对权威一时的愚忠、崇拜(    

8.宗教的(    

9.信仰的(    

10.其它                         

十二、你对婚姻不过是一种“交代”这一观点的看法

1.同意    

2.不同意    

3.说不清楚    

4.其它(                           

十三、你认为恋期是否需要“试婚”?为什么?

1.需要     ) 因为

2.不需要     )因为

3.说不清    

4.无可奉告    

5.其它(                         

十四、你在婚前“试婚”了么?    

十五、你心目中的“早恋”是什么?

十六、如果你已婚,你的“初恋”是现在的配偶么?    

十七、说“恋期的山盟海誓不能算数”,你认同么?

1.认同    

2.不认同    

3.不清楚    

4.无可奉告     

5.其它(                         

十八、恋爱有几种提法或俗称,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切合你的实际?

1.谈恋爱(    

2.找对象(    

3.搞对象(    

4.择偶(    

5.以男人为例,追女人    

6.其它(                         

十九、“我爱的人”与“爱我的人”,你是哪一种情况?

1.我爱的人    

2.爱我的人    

3.既是我爱的人又是爱我的人    

4.其它(                          

二十、你认为“恋期”多长时间为宜?

二十一、婚姻家庭的基础都是什么?

1.血缘(    

2.法律(    

3.经济(    

4.情感(    

5.其它(                         

二十二、“建议恋期(婚前)做心理检测”,你的看法或态度?

二十三、“心检”有如下18项心理指标,你有哪些修改和补充?

1.门当(    

2.户对(    

3.认识论(    

4.价值观(    

5.性格(     

6.习惯(    

7.气质(    

8.情感(    

9.性欲(    

10.权利欲    

11.责任感    

12.能力    

13.情商    

14.情趣    

15.志向    

16.直觉    

17.缘分    

18.家庭成员排序    

19.

20.

二十四、婚前检查的渠道或方式有如下一些,你选择哪一种?

1.自检    

2.体检    

3.心检    

4.试婚    

5.性匹配    

6.看星座    

7.“合婚”即交换“庚贴”    

8.血型和生物生化物质    

9.其它(                         

二十五、你相信“缘分”吗?(     )为什么?

二十六、你相信哪种情况能终成眷属?

1.“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2.“愿天下有缘人终成眷属!”    

3.“愿你与找到了的另一半终成眷属!”    

4.其它                         

二十七、可就“恋爱是目的还是手段”的话题,提出一个问题以便答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