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管理心理”专题讲座
11.提前做好有关准备,以平稳的心态迎接退休
提前做好有关准备,
以平稳的心态迎接退休
钱锡安
一、何谓“退休”?
二、何谓“退休前”?
三、退休前都应做好哪些准备?
四、何谓“平稳的心态”?
五、以何种仪式或方式告别工作单位?
六、去迎接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吧!
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还在为工作中的一件事情跟别人争论不休、还想调换一个新的工作甚至还想再晋升一级的时候,一不留神,忽然人事部门通知你下个月初来办理退休手续!
退休?!
一、何谓“退休”?
按照法律规定,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达到规定年龄或因公致残而退出工作岗位休养,并按期领取生活费用,这样的过程和结果就叫做退休。
简略地说,早先的规定年龄,男女干部身份的分别为60周岁和55周岁;男女工人身份的分别为55周岁和周50岁。谓之“年老”。
近年,年龄规定有一点儿调整或改变,下一步可能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
退休人员的生活来源受到国家的保障。
退休有4个限制性的心理暗示或认知——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及法律的。
生理的:到了老年期,人的身体构造及其机能开始走下坡,病找人,干活力不从心。
心理的:职场摸爬滚打,乱哄哄地,年复一年、单调、重复的劳动已经使人心理倦怠、麻木,彻底需要环境、角色的切换。
社会的:人满18岁后,必须工作;60岁,工作必须让给别人干。都60岁了,让给年轻人一个就业的机会吧。
法律的:不管你愿不愿意、适应或不适应,国家权衡大局情况,作出统一规定,人人都必须遵守。这才公平合理。
当今中国特色的退休,包括内退、离休和退休。离休是有特殊待遇的退休;内退,是没到“年老”的岁数就被退出工作岗位,等到了规定年龄再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二、何谓“退休前”?
“退休前”是指59岁(几个“年老”岁数,分别都减去1岁。如60-1=59)。但这里的重点是要引出“59岁现象”。
那何谓“59岁现象”?
有的职工,长期以来一直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除了为家庭积累了经济收入,也为单位创造出很大的经济或精神的财富,自己也引以为豪,这是一种收获或自我实现。但是,突然知道自己明年要退休了!除了感到自己还有一些工作没有最后完成,让后来人接替着干,感到又不甘心,就产生了焦虑,想走捷径提前或按时完成;还有,有人,特别是手中有一定权力的人,开始以权谋私,甚至看到、听到别的人在退休前,已经捞了很多的油水,自己却一直警示自己不能走这条路,可是,现在想想,再不捞点儿,就没有机会了,真的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于是,仓促之间,做了贪腐的事情。结果因为太过粗疏,就露出马脚,东窗事发,被举报。本来一百步都走得很好,就最后一步走歪了,前功尽弃,身败名裂。墙上挂着的那么多的奖状,也只好知趣地悄然摘掉。
——这就是“59岁现象”!
要规避这种现象,就要有定力,把控住、把握好自己:权衡“贪腐成本”,为了后半生的美好,退休前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
所以,单位的人事部门要引起重视,提前开“吹风会”,提醒“退休前”的人做好相关准备,特别是心理准备,避免意外的事情特别是“今天退休,明天被抓”的事情发生。
但是,没有附加条件地、不违反原则地,能帮一把“人好命苦”的老同学、老战友,力所能及地改变一下他们的苦难命运,也许是退休前应该做的一件善事。——笔者的一位老同学退休后在同学聚会的时候,竟然触景伤情,后悔、忏悔自己退休前没做这样的事情。
三、退休前都应做好哪些准备?
包括经济的、行动的、心理的一些准备,但主要是做好心理准备。
经济的:对退休金的粗略安排,可拆分成几份。——首先设定,你已于在职期间完成了原始积累。
如去逛菜市场及购买生活用品的费用,拿出一小点钱传统地存储在银行里,用很小的数额“冒险投资”体验赢输的刺激,对亲友迎来送往的费用,去回报社会做公益善事需要的费用,不小比例的精神领域里消费享受的费用等。
——注意:计划花的钱,一定要花出去。
行动的:做个退休后的人生轨迹计划,是老年初期的行动计划。——老年中期、后期的计划等正式退休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再说。
如大概地说,在近郊、省内、国内的一些旅游、考察,国外的旅游、游学、考察,进行环境和角色切换,以此休整;
如笼统地说,上个夜大、培训班或老年大学,返老还童,回味学生生涯的片段;
如大略地说,去圆一个因忙于职场而顾不过来做的青春期曾经的梦;
如模糊地说,“从心所欲不逾矩”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偶尔去放浪形骸,去自我陶醉,彻底放松,不受别人支配,不怕别人管理,就在这段时空,做个自然人、自由人及不担任任何社会角色的人,回归一下童真。
——笔者退休的这些年来,这些项目,几乎都去尝试或体验了。
心理的:去养生,通过养生分享乐趣。——这可以从安度晚年,提升到乐度后半生。
一是,上面计划的那些做法或行为,若付诸实施,并随机变通或完善,都能提炼并升华到心理愉悦的境界。如果老米钱处理好了,则会产生幸福感;彻底放松,会解除身心的疲劳;环境和角色切换,能使自己不会迷失。
二是,广义地说,可以说,一切有利于身心的物质及精神的享受,都是养生。如果说工作期间是在谋生,那末,退休后的一些活动包括劳动,则是养生。养生中注重养心。心,不是心脏,而是心理,是心理健康,是健康长寿的另一半。通过养心,对心理做调适,进而颐养天年。
三是,做“心检”。如果有了心理问题,包括在工作时候形成的心理障碍,都可以在退休后去接受心理咨询以至心理治疗。恢复或保持自己心理的健康或基本健康,继续天天快乐积极向上。
——打个预防针:特别注意,避免“退休综合症”的发生!
退休前,把手上的事情干完,期间不再接受新的周期较长的任务。好好想一想,还有哪些是工作角色的事情没有办、没有办完,抓紧时间办妥。把办公室或工作间的东西分清楚,哪是公家的,哪是个人的。个人的东西,不用了的,陆续带走。要审计的,要移交的,要留下的,都理清楚。准备好传帮带接班人。届时,以平稳的心态,拍拍屁股,轻松愉快地走人。——前面,明天,已经有了新的征程,在迎接着自己!
四、何谓“平稳的心态”?
这里假定把心态平不平稳情况大约分为三类:一类是,几乎,一开始,人人都会“否认”——什么?退休?!但是很快,甚至快到几分钟,就明白了。于是,脑海的翻腾也就渐渐地风平浪静了。大多数理智的人都会这样。二类,开始也想不通。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明白这是规律、规定及法律的事情,“敬酒不吃吃罚酒”就被动了,还是表现出愉快的心情,顺利地办理手续。三类,但是,都办理手续了,还是想不通。先是跟单位过不去,之后,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前两者属于平稳的心态,第三类者就是不平稳的心态。
术语“否认”的解释:一种中性、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方法,又叫否定。事先无心理准备,事到临头,特别是对不幸的消息,下意识或有意识地不相信、不承认,借以减轻焦虑和痛苦。似乎引起焦虑和痛苦的事件根本就没有发生。这是简单、幼稚而原始的方法。从否认到承认(从不平稳到平稳)的心理过程是——什么,什么?→不可能是我!→真的是我么?→能不能不是我?→就算是我吧。→唉,原来真的就是我!
不平稳的心态:
一些人甚至大多数人感到突然,一时间不敢、不愿相信“退休”竟然落在自己的头上——有权、肥缺者,感到还没有捞够;事业型者,认为自己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大事、大志没有完成,功不成名未就;还有就是一种长期形成了习惯的,即使再怎么职业倦怠了,一旦要改变这种习惯,反而感到不习惯。——所以,他们一旦再见了工作,告别了职场,却依依不舍。
如果退休后一直不习惯,超过3个月,还适应不了,那可能会患退休综合症。患此症的老年朋友,也是大有其人的。
笔者认识及了解的3个中层干部,竟然是这样的境遇——
最严重的是一个“昨天退休今天自杀”的案例。G男士,退休的前几天,逢人就问“我退休以后做什么呢,怎么度日?”终于因为没有找到答案,于退休后不几天,就自缢而死。
处长交椅坐惯了、迟迟不腾出办公室给新处长的退休者,也不是个别现象。如Y男士,一直不腾办公室给接替的新领导。厅级领导只好安排他出国考察。考察回来,发现自己手上的钥匙打不开办公室的门了——发生“宫廷政变”了!原来,趁他不在,处里就把他的办公桌及一些物品给搬到会议室的一个角落里了。他这才骂骂咧咧地去人事部门办理手续。
非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可的L女士。新领导都已经坐在她的办公室了。她,赖着不走,继续工作。除了事业型的理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一朝权不在手,被人秋后算账”。最后,组织部门来人强行令她办理手续;紧接着,纪检监察部门来人把她带走。——是一个“昨天退休今天双规”的案例。
——这是典型的不平稳的心态表现。
平稳的心态:
但是,也有很多人特别是干体力活儿的工人早就想不干了,因为多次经历或体验了工作厌倦的周期,现在年纪也大了,力不从心了,正好。还有一部分人想退了再去干自己的另外的事情!——喜欢干的事情,有没有经济收入不是第一重要。总之,“平稳着陆”,退休后大多数人都能积极面对新的生活,甚至把这理解成享受自己的“第二春”。因为这属于正常、平凡的现象,是应该的,大家都表现得差不多,所以就没有什么具体的典型事例可举。——随着规律发展呗!
五、以何种仪式或方式告别工作单位?
比如单位人事部门交谈,处室或班组全体同事举办欢送会,对单位个别同事单独告别,以及个人在岗位面前留念。
单位人事部门交谈:
人事部门给当事人办理退休手续之前,至少同当事人有一次交谈,若当年有N个当事人,则可集中召开小型交谈会,谈法律规定,谈当事人对单位的贡献或奉献,谈单位永远是退休人员的家,祝愿退休后个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美满,承诺年终必举办团拜会。
处室或班组全体同事举办欢送会:
退休人喝下大家的“敬酒”,感谢这些年来大家一起风雨同舟,苦乐共享。大家感谢说:是你腾出了岗位,让新人有了工作,让老同事有了提升的机会。
在欢送会上,有的退休人员特别是负点责任的同志,还向同事们敬酒并说出这样的酒辞:“这些年,有对不起大家的地方,这里一并道歉!”
对单位个别同事单独告别:
告知并告别有关的人,对友好的人诉衷肠,友谊长存。
个人在岗位面前留念:
一个人,去跟工作过的岗位喃喃自语,做一段从就业到退休情境的美好回顾,告诉这里的桌椅橱柜,说自己已经处理好离开单位的一切事情,再排个照,留个影,并将永远铭记这段美好抑或是苦辣酸甜,以及作为以后的回味,就像想当初告别自己母校教室里的桌椅和宿舍里的床位一样。
六、去迎接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吧!
离开工作岗位,脱下制服,及时切换人生角色,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张处长”了,还自己“老张”或“张某”的本来面目。去迎接新的、另一种的活法:慢节奏地生活,轻松愉快地做事情。
生活,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生活,上面的“计划”已有描述。这里说做事情。——做什么事情?
先列举两位领导干部退休后所做的事情——
前领导甲:
某男处长刚退休,无所事事,习惯性地拿着笔,在本子上划来划去,一会儿又撕下所划乱的那页纸。在书房踱来踱去,一副焦躁不安的样子。老伴儿见状,知道老头子的心思,于是,跟他商量:我每天买菜、做饭等事情,之前都以纸面的形式,打报告,请示“老处长”审批。批准后我再去抓落实。如何?“老处长”喜出望外,即刻命老伴儿——“老部下”打报告。老伴儿连放个屁都要请示,就这样天天哄着老头子玩。老头子“事事准奏”,还真的稳定了他的情绪。这给原单位和家庭都减少或避免了一些有可能发生的麻烦。
这个事例是坊间流传的。
——这样哄着退休老人玩,也无可厚非。
前领导乙:
一张姓老人,退休前是一位掌握实权的厅级干部。现在80多岁了,常犯糊涂,吼人骂人,态度粗暴,不按时吃药,也不肯去养老院。女儿想尽各种主意,愣是拿他没办法。后来心生一计,和某养老院商定,以“聘老人为副院长”让他发挥余热帮助管理为由,将老人骗进该养老院。老人很乐意,从此享受被人尊称为张“副院长”的荣誉。院方还为他专门设了一间“副院长”办公室。当然,老张也兢兢业业,认真地履行他“副院长”的职责,做些填写表格、整理文件、通知开会之类的工作。现在的张“副院长”积极遵守院里规定,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按时吃药打针,经常锻炼身体,因此受到院长的肯定和表扬。过了一段时间,女儿去养老院看他,差点都认不出来了,老父亲同以前比完全判若两人!女儿感叹:每月花1000元为老父亲买了个“副院长”的官位,再叫养老院代发“聘用”老父亲“副院长”的工资1000元,共花2000元。值!
这个事例是自媒体上编贴的一则故事,其题目是《权力让人留恋,工作包治百病》。
——有读者感慨:权力让人留恋,工作包治百病,心态使人年轻。从“工作疗法”这个角度看待这件事,也成立,是件好事;因为它有利于“副院长”父亲的健康快乐,同时也没有伤害他人、危及社会,何况还体现了“公仆”的“为人民服务”。
其实,有很多老人退休后去职场干自己喜欢干的或适合自己特长的事情,开辟自己的“第二春”。这都非常可贵。
国外,有的国家的退休老人继续找份工作做,主要是闲不住,不窝在家里混吃等死;有的是继续当老板经营大公司,施展自己的能力;有的是竞选国家总统,从政治理国家。这更是精神可嘉。
最后介绍一下笔者所倡导并践行的“工作”:
笔者在前面做花钱“计划”的地方说到“去回报社会做公益善事”。老年朋友退休后通过“工作”,可以方便他人,回报社会,快乐自己。
何谓退休后的“工作”?
我退休后转入“第二春”,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多为公益活动。其中,在2006~2007~2017年期间,出版《亲子师生沟通》一书10万册,捐赠给社会。在“关于捐赠”一文中说——
心理学里有个专用词叫“利他”。“利他”,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也是一种健康、成熟的心理防御方法。该行为或防御方法,属于心理学范畴,却又源于道德规范,不仅能满足个人的欲望或冲动,同时又可以帮助他人,有利于他人,受到社会赞同或认可。我不敢自诩是受到道德的驱使,这一举动半是出于潜意识半是出于意识的(说“关爱社会与他人”是公德、美德,其实,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或潜意识),但作为对社会的一种回报或还愿却是我的初衷。我在少儿期曾得到社会的救助。现在为社会赠书,就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是实践青年初期以来的一件夙愿,也是将步入老年初期的一点“自我实现”。
心理学里还有个“助人自助”的提法。特别提出人退休后或步入老年期,“助人”是一种非常高尚的乐趣,是人生特别是到了老年期的最大精神收获,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义务地多做些诸如教育、医疗、慈善等方面的事情,这十分有利于身心健康;“自助”,则有利于平稳心态、健康长寿和乐度晚年。
“乐度晚年”,是我的一个提法。认为,“工作”是老年人的“救生圈”。退休后的“工作”,不是在职在岗时的性质,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一种“志趣”,一种“利他”活动。以此充实老年期的精神生活,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本人现已退休,愿意通过自己的专长和余热做这样的助人自助、利己利他和乐度后半生的事。
——这就是笔者退休后通过“工作”所追求的自我实现。
社会自由撰稿人演讲人
钱锡安(13908856911)
2006~2007~2017年
◆关于《以平稳的心态迎接退休》的问卷
本“问卷”仅供本讲座使用(下同)
姓名(可填可不填):
性别:
年龄段: 文化:
职业:
电话: (下同)
指导语:不必刻意考虑,拿过来就填写,在有选择答案后面的括弧里打钩(√);有的题可以有两个以上的答案;“其它”后面的括弧里及没有选择答案的问号后面等情况下,请填写具体内容。(下同)
如果你是退休前后人群中的一位,或者是任何身份的成人,并且愿意填写如下情况——
一、如果你是一位退休人员,那是怎样的一种类别?
1.内退的
( )
2.离休的
( )
3.退休的
( )
4.退休前的
( )
5.无可奉告
(
)
6.其它
(
)
二、在此之前,你听说过“59岁现象”吗?
1.听说过
( )
2.没听说
( )
3.不懂
( )
4.不认同
( )
5.无可奉告
(
)
6.其它
(
)
三、你在退休前都做了哪些准备?
1.经济的(
)
2.行动的
(
)
3.心理的
(
)
4.不需要准备
( )
5.无可奉告
(
)
6.其它
(
)
四、当得知退休的消息,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1.我早就知道了
(
)
2.否认
(
)
3.不知所措
(
)
4.思想抵触
( )
5.随着规律发展呗
(
)
6.无可奉告
(
)
7.其它
(
)
五、在此之前,你听说过“退休综合症”吗?
1.听说过
( )
2.没听说
( )
3.不懂
( )
4.瞎编的病症
( )
5.无可奉告
(
)
6.其它
(
)
六、你退休的时候,单位举行告别仪式了没有?
1.举行了
( )
2.没有举行
( )
3.没来得及举行
( )
4.我拒绝参加
( )
5.无可奉告
(
)
6.其它
(
)
七、你退休后给自己安排“工作”了没有?
1.安排了
( )
2.没有安排
( )
3.得过且过
(
)
4.还没想好
( )
5.无可奉告
(
)
6.其它
(
)
八、你对“工作是老年人的救生圈”的看法是?
1.认同
( )
2.基本认同
( )
3.不认同
( )
4.没有那么夸张
( )
5.无可奉告
(
)
6.其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