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岁男生情人节时给同桌女同学送鲜花》
10岁男生情人节时
给同桌女同学送鲜花
昆明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心理师
钱锡安
涉及人物:小学四年级一男生M、M的同桌女同学、M的妈妈。
心理老师:钱锡安。
咨询对象:小学四年级10岁男生M的妈妈。
咨询形式:电话咨询。
案例评价:这是个案咨询比较成功的一个正面案例,但主要不是笔者的功力体现,而是该家长在无意识之中充当了一名合格的家庭心理保健师,从而使这次辅导达到无痕迹的境界。
2006年情人节的前一天,昆明某小学四年级一男生M,问妈妈要5元钱,说是要买花送给同桌女同学。M跟妈妈要钱时主动说出用途,并且没有羞赧之色。这是晚饭后M的妈妈在电话里咨询时笔者知道的。
笔者:“你给孩子钱了么?”
妈妈:“还没有。”
“那你准备给不给?”
“想听听心理老师你的意见。”
“你在给我来电话之前是怎么答复孩子的?”
“我没露声色。我说,妈妈现在手上没有零钱,等明天早上再说。我就是想留给我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
“很好!——我想听听你对‘情人’的看法。”
“我听说西方欧美国家的‘情人’不像中国人理解的那样狭义、狭隘,是个广义的概念。异性亲朋好友都是‘情人’。”
“这么说男女同学之间也可以模仿一下成人过情人节送束鲜花的交流方式了?”
“不敢这么想,可实际上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其实就是同学之间的一份友情嘛!不过是放在情人节这天表达了罢了。”
“非常好!——你现在已经敢这么想了,那实际上你打算怎么做?”
“钱老师,那你说呢?”
“你是孩子的监护人。”
“这么说,还是应该给孩子钱?”
“非常棒!——那你在明天早上给孩子钱的时候,还想有什么说教或训词吗?”
“……我想什么也不要说。说了反而把正常的事情弄成不正常了。”
“很好!聪明的母亲!——明天晚上孩子放学回来,你打算怎么问孩子这件事?”
“就当作他买学习用具或是零食了,什么也不问。”
“很好!很好!多么聪明的母亲!——平日,孩子放学回家,你们母子见面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内容?”
“孩子说:妈妈,妈妈,我回来了!我说:唉,乖孩子。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说给妈妈听听好吗?”
“M同学的妈妈,你真是孩子的合格心理保健师!”
“谢谢钱老师的夸奖!可你还没有告诉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聪明的母亲,你看,你已经自己告诉自己怎么办了。我的话是多余的了。”
情人节也就是第二天的晚饭后,M同学的妈妈又打来电话,告诉笔者说:“孩子很平淡地告诉我,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把买来的一朵玫瑰花送给了同桌女生。那女生高兴地收下玫瑰,说谢谢同桌哥哥!”
笔者:“你认为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平淡或平常?”
“我想可能是‘两小无猜’吧。我夸奖孩子说,同桌、邻居和单位的人,之间互相送花什么的,是增进友谊,很好。”
“你想得很对,说得很好!两小都无猜,那大人还有必要对孩子胡猜吗?——作为心理健康工作者,我代表未成年人谢谢你!”
2013-2-14定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