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从心理阴影里走出来的小AS》
从心理阴影里走出来的小AS
——昆明Xy小学五年级二班AS同学个案辅导分析报告
共青团12355心理咨询师志愿者
钱锡安
一、由头与结对
二、访谈及印象
三、咨询和辅导
四、结论及原因
五、深层次辅导
六、评价及跟踪
“AS同学,你好!我是心理辅导老师钱老师。”
“钱老师好!”
“你知道心理辅导老师是上什么课的老师吗?”
“知道,就是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的老师。”
“请问AS同学,你认为你自己有心理阴影吗?”
“我认为我没有心理阴影。”
“那班主任老师为什么安排你过来跟心理老师交流?”
“那我不知道。”
“既然你没有心理阴影,那我们能不能交流?”
“我不知道。”
“那钱老师告诉你:心理健康的同学,照样可以交流。通过交流,可以预防心理阴影的发生,保护心理健康。”
“那好,我愿意交流。”
这是笔者给小AS做心理辅导开场的一段对话。
2013-5-23~6-22,一个月的辅导期,经历6次共12个小时,笔者对昆明Xy小学五年级二班AS同学的个案辅导工作告一段落。现将AS同学从心理阴影里走出来的个案辅导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由头与结对
根据云南省昆明市共青团12355服务平台的安排,于2013-5-23星期四下午,心理健康辅导志愿者W一行,到昆明Xy小学,对全校同学做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筛选出在学习、情绪及行为等方面有障碍或疑似有障碍的同学,作为心理辅导的对象。志愿者与辅导对象结对子,开展活动。
笔者参加了这项活动,与该校五年级二班的AS同学结对。
在结对子的仪式上,12355服务台代表W、志愿者钱锡安、见证人Qy、昆明Xy小学五年级二班班主任H老师、AS同学的监护人父亲ASB,分别在《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服务协议书》及《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告知书》上签字。随即开展辅导工作。
二、访谈及印象
5月23日当天下午,笔者首先见到的是来自班主任H老师填写的一份AS同学《个案筛查评估表》,这算是对AS同学的“第一印象”吧。然后是监护人AS同学的爸爸,通过交流,主要是了解到AS同学一家的人口学资料。最后才是AS同学本人,才有了上面的一段精彩对话以及下面他给自己的一幅心理画像。
(一)筛查评估
从《个案筛查评估表》看AS同学:
1.学习:该生智力好,反应快,学习成绩中下。
2.行为:上课坐不住,爱讲小话,做操不认真,下课经常打架,骂脏话,经常惹祸。
3.情绪:比较倔强,个性强,易发脾气。
另外与班主任老师个别交流,介绍得知:
AS同学原先是在另一所学校读书,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打架,把别的同学打伤了、打哭了,打对方的肚子,虽然没有什么章法,但知道打要害的部位。因为打人,一年级下学期,班主任无奈劝其转学。二年级时,他爸爸托熟人介绍转学到昆明Xy小学五年级二班。已打人5年了。原学校怀疑他有“多动症”,现在昆明Xy小学的班主任老师也认为AS可能有“多动症”。班主任想通过心理老师对他的心理治疗,解决“多动”的问题,进而也就克服了上课爱讲小话、下课经常打架的问题。
(二)初次访谈
先与AS的爸爸交流,了解他们家庭三代人的一些基本情况,获得了如下的一般资料。
爷爷:广东人,一辈子务农,因为贫穷,所以期望儿子ASB(AS的爸爸)能通过做生意,改变命运。
爸爸:42岁,妈妈:44岁。爸妈都是广东人,农村户口,都是小学文化。爸爸遵照爷爷的遗愿,与妈妈一起来昆明做生意,爸爸进货,妈妈守铺子,做服装生意20多年,发了点小财,因为兄弟姐妹很多,所以显得经济并不富裕甚至拮据。
爸爸同爷爷的价值观不同,爸爸认为上大学才能摆脱贫穷。他重男轻女,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让AS做爸爸和儿子两个人的“大学梦”。
爸爸妈妈与AS同住一个房间,AS在上铺,爸妈在下铺。旁边是做生意的一些商品杂货。AS做作业是在客厅。客厅里一片乱糟糟,东西乱放,闲人走动。AS就在乱糟糟里、乱轰轰中做作业。
AS是独儿子,他有5个姐妹,加上他,兄弟姐妹共6人。
老大:姐姐,初中毕业,现年20岁,工作,已婚,离开了家庭。
老二:姐姐,初中毕业,19岁,现在帮助妈妈守铺子,但目前妈妈没给发工资。她下一步准备自谋生路。
老三:姐姐,初中毕业,18岁,现在在别处打工。
老四:姐姐,在广东老家读初二,14岁。有规定,初中要在户口所在地读书,准备在当地考高中。
老五:AS,男,12岁(2001年9月出生),小学五年级学生,目前在昆明Xy小学就读。
老六:妹妹,9岁,也在昆明Xy小学就读,三年级。
笔者问爸爸:“你认为AS有心理阴影吗?”
爸爸:“基本上是有的。过去,我用硬的办法,不听话就打。一共打了有20次,最后一次离现在有一年了。以后再也不打了,我感觉到再打要出大事。”
“什么大事?”
“我也说不清。”
(三)初步印象
再与AS同学交流,看他自己如何认识自己。
AS同学是背着书包、一路打着篮球跑过来的。一身的尘土,他喜欢打篮球哇!
跑到笔者的跟前,AS同学不拘束,抱着篮球,腼腆地、笑眯眯地打招呼:“钱老师好!”笔者除了面带笑意地回应,对他还使用了肢体语言——抚摸头部、耳朵,拍拍肩膀。
AS同学貌似弱小,个头在群体中很不起眼,但手劲儿很大。笔者与他试过掰腕子,发现手的比例较大,且指甲厚实。
据AS同学自己介绍,他打架有4种性质,4种性质及所占比例如下:
一是“自我防卫”,但“防卫过当”。先被打,被人欺负了,不服气,就还手,但还手过重。所占比例为2/10。
二是坚持正义,见义勇为,打抱不平,3/10。
三是主动打别人,欺负势均力敌者,出手过重,1/10。
四是先是闹着玩,玩着玩着,就当真了且出手过重,这占大部分,4/10。
没有章法,心中没底,出手过重,不顾后果,是他打人的特点。
打架10次有7次被老师发现,并告知家长。过去是老师一告,爸爸就打。但现在,回家后爸爸不再打他了。
打架,10次有8次他赢。
曾经有一次,为“正义”而战,同时打败一齐冲上来的8个对手,被传为“美谈”。
打架,都是在校内下课的时候,没有发生在放学的路上,更不是在课堂上。他从来不打女生,也不和弱小者计较。
但他同他大姐姐打过架,那是因为姐姐要帮他保管压岁钱遭拒绝姐姐恼羞成怒主动出手AS还击所致。AS打赢了,但脖子上至今还横着很明显伤疤。
除了脖子的伤疤,左胳膊肘处还有一道手术缝过留下的疤痕。据他说是自己摔伤的。
显而易见,AS的右眼睑处青紫肿胀,问其故,说是下课玩耍,同学的头部撞上去的,老师也没追问。
据AS同学介绍:昆明Xy小学五年级二班全班共有58名学生,20女生/38名男生。其中有5人和他们关系密切,全是男生;27人关系一般;6人是冤家对头。这6人其中之一是数学组长,“因为交作业他刁难我。”和女生关系都一般。(但笔者发现有女生过来逗他玩)
他说,上课坐不住、讲小话,现在还犯;做操不认真,是偶尔的事;我发脾气,是他们惹我;但下课打架、骂脏话等,那是以前的事;来到昆明Xy小学,我长大了,懂事了,现在改好多了,最近一个多月没有打架。
三、咨询和辅导
咨询和辅导分几次进行,对AS、爸爸、妈妈这3个人,有时分别进行,有时一起进行。
采用的方法、技术主要有:墨迹、画图投射,量表测量与问卷调查,询问与观察,做课外作业等。AS积极参与,特别是玩墨迹、画图游戏。其量表测量与问卷调查部分也安排爸妈做,是课外完成,他们也积极配合。
(一)墨迹、画图投射
“那你愿不愿意和钱老师交流呀?”
“愿意。”
“怎么交流呢?——你喜不喜欢做游戏?”
“喜欢。”
“那咱们在纸上做游戏好不好?”
“好。”
告诉了AS一点简单的游戏规则,然后叫他自由发挥,尽情地。
1.墨迹投射
见图:像一只小手掌。
故事:有一天,我来到小河边玩,看见一只小手掌在河里摸来摸去。我走过去问:“小手掌,小手掌,你在干什么?”小手掌说:“我在摸鱼。”“鱼在哪里?”“只要耐心寻找,就能摸到鱼。”
笔者点评:潜意识是打架,意识层面是学习。
潜意识里,爸爸你打我,我打不住你我去打别人,闯了祸爸爸你负责。意识层面显示出爸爸“大学梦”的教导:“只要你刻苦学习,就能有好成绩,就能考上大学。”
潜意识里一种用手打人或抓人的内心冲动浮出水面。
2.画图、写字
⑴画房树人。可见到他天真烂漫,渴望自由,要求独立;他不愿意受到爸爸管束,内心恐惧,有阴影。
⑵画树与鸟。家庭人丁旺盛,经济来源还可以,但可能经济基础不稳固。
⑶画喜欢的宠物或动物。小熊猫。他不抓人的时候,还是挺可爱的。
⑷自命题画画。一支笔。笔下生花。爸爸的“大学梦”给小学生造成很大压力,形成烙印于内心。
⑸自命题写字。写了自己的名字。个性强,自我意识强烈。
对点评的评价分4个位阶: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说不清。
AS对心理老师点评的评价:全都是“满意”。
(二)量表测量与问卷调查
要AS填写《少年儿童人际问卷》、《少年儿童行为问卷》、《少年儿童性格气质问卷》、《少年儿童意志问卷》及《心桥对EQ的测量及评估》等。
通过分析,总体呈现:EQ为7.8分(6分为及格),负面心理要素有心理阴影、莫名恐惧,有冲动性行为,有一点儿攻击性行为。
要AS对爸爸、妈妈的关爱给出评价。他给爸爸打7分,给妈妈打6分。
这与爸爸的估计有差异,爸爸还认为孩子会:给爸爸打8.5分,给妈妈打8分。
(三)询问与观察
关于做恶梦。AS同学有时候做恶梦,梦境:白天看鬼片、打斗片的动漫,有时夜里做梦,如梦见恐龙在追赶自己。
问AS最大的烦恼是什么?他说,我打人不是故意的,也没有仇人。既然不是故意的,那为什么经常打架?我自己也说不清楚,记不住,烦恼。
笔者要他做面部3个表情的游戏,观察了他的眉宇之间:当他笑的时候,眉宇间平展;当他严肃时,做皱眉状,眉宇间有浅浅的竖沟;要他做愤怒状,他眉宇间的竖沟,也不明显深,看出愤怒中有一点惊恐。
再问爸爸,小时候的AS头部有没有受过碰撞?爸爸回忆说,有过,当时也去了医院,没有检查出什么。
问爸爸关于家族史。爸爸笑笑说:我小时候就打人,AS的爷爷打我,我就去打别人。AS的现在,就是我少年时代的翻版。这是不是遗传?
又问妈妈关于怀孕期与哺乳期,有否“重大生活事件”?似乎妈妈就分工怀胎、围产、哺乳,背着孩子站柜台。后面的事,特别是孩子会走路以后,她都不管,不清楚。她一心忙在店铺上,连孩子小时曾摔破头的事情竟然也不知道。妈妈回忆说:“一切正常。”AS于3岁进幼儿园,到今天上小学,都一直是爸爸分管教育和做饭吃。爸爸经常打AS,有时候我看到了就说:有话好好说,不要打嘛!他听不进去,我也懒得说了。
(四)布置并检查课外作业
把心理老师的问变成AS同学的自问,自问自答,写在纸上。先是3个课外问答题——
1.问:既然不是故意的,那为什么连连打架,还说自己也说不清楚?
答:因为有时会忘记。
检查作业时,再问:为什么会记不住?
答:不知道。
2.问:如果再犯,怎么办?
答:打。
检查作业时,再问:爸爸打你,你怎么办?
答:跑。
3.问:如果因为再犯,又要转学,那怎么办?
答:不知道。
这3个问题的答案不能及格。
继续布置家庭作业,两个——
4.重新回答:如果再犯,怎么办?
答:我在要说小话、打架之前,先掐自己的耳朵!警告自己。
5.你说:来到昆明Xy小学,长大了,懂事了。“懂事了”,是什么意思?
答:我给爸爸添麻烦了。我要回老家上初中,在昆明就剩一年了,不能再转学。
检查作业:这次的答案有进步,及格了。
从答案的不及格到及格,但不是高分,说明: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源在爸爸身上。解决爸爸的问题,叫爸爸先及格、再得高分,才能治本。
四、结论及原因
考虑学校认为、爸爸认同AS有“多动症”但笔者没有检查出来有“多动症”,笔者建议,爸爸采纳。爸爸带着AS去昆明一家儿童医院检测,诊断结果显示:不构成“多动症”。参阅检验报告单。
冲动性行为等几个问题,发生在AS身上,但根源主要在爸爸身上。
(一)心理问题结论
1.有心理阴影,莫名恐惧。
2.有冲动性行为。
3.有一点儿攻击性行为。
4.不构成“多动症”。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主要来自爸爸的原因。
诚如爸爸所说:我小时候就打人,AS的爷爷打我,我就去打别人。AS的现在,就是我少年时代的翻版。
诚如AS所说:爸爸打我,我就去打别人,打招我惹我的同学。
“爸爸打AS,AS打别的小朋友”现象,在幼儿园没有发生,第一次是在小学一年级发生接着继续发生,至今。并且,爸爸打AS的导火索不是考试卷子上的低分,而是班主任老师的“告状”,基本上是、过去每每是“有状必打”。
也诚如笔者所分析:因为贫穷,因为AS的爸爸“不争气”,抑或还因为爷爷自己的什么原因,所以爷爷打爸爸;因为爸爸自己的生意做得不理想,没有实现爷爷的发财遗愿,转而又对AS“大学梦”的期望过高,担心甚至看到AS的学习“不争气”,所以打AS;因为AS在不良家庭环境里习得打架的不良习惯,因为挨打产生莫名的恐惧和愤怒,抑或还有爸爸、爷爷的遗传性,所以AS就去打别人,打“招我惹我”的同学。
通过爸爸的墨迹、画图,折射出——
⑴墨迹:像个香炉,就知道烧香拜佛求平安、发财、儿子学习成绩好。对AS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说关于“大学梦”的话题。祈祷成绩好,拼老命也要叫儿子上大学;最后,继承财产和养老送终都指望着儿子。
⑵房树人:家境外看旺盛,但根基弱小即经济状况一般,甚至支撑一个8口之家,有些吃力。
⑶宠物:近年可能性生活少了些,夫妻感情一般。
⑷自命题画树:小家庭,人多钱少根基浅。爸爸生意场不景气的焦虑,也迁怒在AS身上。
2.也有来自妈妈的原因。
⑴房树人:房间少,孩子多。人与树有距离。近年每月夫妻做爱0~1次,丈夫的身体不行,一门心思想生意上的事,做不做爱都一样。经济状况很一般。
⑵树与鸟:树头的上空飞下来一群(6只)小鸟——6个孩子,每天盼着6个孩子的归来。
⑶自己坐在柳树下的长条椅子上:在想生意不好做,怎么办?
3.来自AS自己的原因。
AS看鬼片、打斗片的动漫,有时分不清虚拟与现实,模仿打架动作。也受江湖上的见义勇为打抱不平影片的影响。
爸爸“大学梦”的教诲:“只要你刻苦学习,就能有好成绩,就能考上大学。”AS的潜意识:我连“小”字还没有搞清楚呢。“大”字?可怕!打架,是AS造成隐形心理压力的一种外泄。
AS向暴力者(爸爸)认同并仿效,再迁怒于别的小朋友。
五、深层次辅导
AS心理问题的原因找到了。
因为问题发生在AS身上,但根源主要在爸爸身上;所以,要标本兼治,除了矫正孩子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爸爸的认知和行为,即首先和重点解决产生问题的原因。
考虑深度辅导的方便性和有效性,最后两次不在嘈杂的校园,而安排在心桥工作室。
(一)深层次辅导
1.家庭环境方面。
环境疗法:主要是指小家庭整个的居住环境的重新整理。清理在居住房间里的货物,重新布置AS同学的卧室,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包括做作业、睡觉的空间。拟定在一个星期以内落实。
2.爸爸妈妈方面。
⑴认知改变疗法:解决爸爸把自己的“大学梦”让AS来圆以及“只有上大学才能发财”的认知问题。爸爸完全认同,积极配合笔者的认知改变辅导。
⑵心理剧疗法:亲子情感偿还。要AS同学向爸爸只提出一条要求或希望,AS的要求是“请爸爸今后不要再打我”。——“一条”,往往就是父母最欠孩子的!爸爸承认欠下孩子的人情债,当场向孩子赔礼道歉,下跪了,泣不成声。这使AS很受感动,答应原谅爸爸。妈妈与AS表演时,也泣不成声。父子、母子是分别表演的,并且笔者编导好了,在表演环节回避了,所以没有看到下跪道歉等情节。是事后AS单独交流时说的。笔者没有看到情境,怎么能知道表演的效果呢?按规定的表演时间,笔者回来,要他们父子两人,分别在小纸条上写下对对方的表演、对整个的表演的综合满意度是多少,他们不约而同,都写下“满意”的最高评价。母子亦然。
⑶行为改变疗法:既然认识到打孩子会产生不良后果,并决心改正,那就要在行动上得到见证。在此之前,爸爸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再打AS了;这次辅导之后,爸爸要有个作业本,如果打了孩子,要记账,跟踪辅导要检查该作业。包括现在辅导期,AS已经是两个多月没有打架了。但愿得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
⑷代币制方法的使用:过去,爸爸根据AS考试取得分数的多少,实行大奖、中奖和小奖,不及格没有奖,直接奖励现金。在此基础上,这次进行改革,一是取消现金奖励,改为代币;二是扩大奖励范围,除了学习成绩,还包括奖励良好行为表现、体育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家务等,插小红旗儿;三是对负面的行为表现,包括老师的“告状”,免去责打,改为贴黑圆点儿;四是日清月结,月底用小红旗儿抵消黑圆点儿,合计出奖励的代币数,再折算出现金,最后根据孩子的意愿,消费或分享现金;五是代币游戏一览表,挂在哪里,是客厅、厨房,还是自己的卧室,由孩子决定。
⑸情感疗法:主要是指爸爸妈妈与AS的亲情,建议妈妈也要出现,参与。现在二姐在给妈妈打工,妈妈也可腾出些时间来陪伴AS。周末若孩子有要求,全家人要一起游玩,体现学习以外的亲子关系及亲情交流。
3.AS本人方面。
⑴行为改变疗法:重点运用行为改变疗法解决AS“上课爱讲小话,下课经常打架”的行为问题。其实,“上课爱讲小话”是孩子们的共性问题,而“下课经常打架”(冲动性、攻击性行为)AS同学则要重点矫正。AS给自己做出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循序渐进的初步安排:上课减少做小动作,上课基本不同别人说小话,下课不打架。心理老师委托爸爸监督落实。——监督,是用心理老师的话提示并记录在作业本、代币游戏一览表上。
⑵运动替代疗法:替代疗法或兴趣爱好疗法。AS有跑步(以前曾获跑步一等奖)、打篮球、跳高及跆拳道等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据经验证明:用跑步、打篮球、跳高及跆拳道等项目的训练,来消耗过剩的精力和体力,来减少甚至避免冲动性、攻击性行为,那末,“下课经常打架”的行为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下一步AS同学要主动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兴趣小组,平日还可以约伴一起训练,也可自己一个人训练。
⑶代币制疗法:AS配合爸爸操作代币游戏。
⑷自我警示法:如掐自己的耳朵。掐耳朵是AS这次自己想出来的。说如果在上课时想说小话、下课打架,就先掐自己的耳朵。问是怎么想出的这个好办法?他说是在动漫小人书中看到的。
⑸安慰剂疗法:“服药”3个月,作为一个“疗程”。
⑹橡皮筋技术:配合掐耳朵。
此外,打电脑游戏等一些活动协议书的签订。
(二)辅导效果
爸爸在努力改正自己,为AS的改正提供客观、外在有利条件。
1.AS两个多月没有再打架。
2.没有再做恶梦。
3.“长大了”、“懂事了”的认知进步。
4.情绪等几个方面,最近都明显向改好的方向发展。
一个很有意思的“见证”,就是爸爸再没有见到老师“告状”。
六、评价及跟踪
对这次咨询辅导的评估,包括12355服务台负责人、班主任、家长及AS本人参与。事后,12355服务台、昆明Xy小学之间会有个对接并评估,笔者的任务是要递交个案辅导的分析报告书。所以这里介绍的是AS同学及爸爸、妈妈对笔者的评价。
再布置课外作业,指跟踪辅导期间的作业。由于心理老师不在现场,所以委托人要专设一个作业本,记录“大事记”,即要“记账”,以备跟踪辅导期间对该作业的检查。
跟踪辅导是检查并巩固辅导效果以及防止复发或无效辅导的主要手段,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笔者一般定为3个月的时间段。过了3个月,视为重新辅导或下一个咨程的辅导。
(一)AS与爸、妈给笔者评价
爸爸、妈妈都给笔者评价为“满意”。
AS同学先给笔者的评价是“100分”。后按统一规定,改为“满意”。
AS同学说:我有心理阴影,但是我觉得现在我走出来了!
(二)心理老师再布置课外作业
1.给爸爸的课外作业。
包括思考、阅读、实操和记录等方面的。
⑴阅读《亲子师生沟通》一书。
⑵跟踪辅导期间自己做不到怎么办?
⑶如何做好心理老师的委托人?
⑷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保健师?
⑸“告不告状”是老师的问题,打不打孩子是爸爸的问题,主动权在爸爸手上。教给爸爸如何巧对老师的“告状”事宜。
2.给AS同学的课外作业。
⑴巩固“长大了”、“懂事了”的认知进步。
⑵巩固情绪等几个方面的明显向改好的方向发展。
⑶巩固写家庭作业与开展体育兴趣活动等的协议规定。
3.给亲子3人的课外作业。
辅导结束后,让爸爸负责主动向班主任老师联系,并建立起合作关系。
在剩下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通过父母师生及心理老师5方的共同努力,争取实现如下的愿望或任务:AS同学如何实现在昆明Xy小学的顺利毕业?
⑴在昆明Xy小学读完六年级,小学毕业,拿到毕业证书。
⑵中途做到不转学。
⑶落实“上课减少做小动作,上课基本不同别人说小话,下课不打架”的问题。
⑷学习成绩稳中略微上升,现在不做“大学梦”。
⑸最后,愉快地回老家广东去读初中。
(三)共同关注AS同学的预后
前面给AS同学下的结论是:有“冲动性行为”和有一点儿“攻击性行为”。
如果AS能顺利地过来,那他就走出了心理阴影,排除了莫名恐惧,能够轻松乃至愉快地学习。
如果AS能基本过来,那就排解了“冲动性行为”,但可能仍存在一个情绪或性格问题。
如果AS过不来、过不好,那将来有可能发展为“攻击型人格障碍”。
能不能过来,主要在于爸爸。爸爸预感:“我感觉到再打要出大事。”但出什么事,“我也说不清。”——现在可以通过“预后”说清楚了:总之,制止将来“攻击型人格障碍”的可能发生,预防将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可能形成。
(四)跟踪辅导由爸爸电话反馈
跟爸爸有约:如果一切按正常情况发展,就不要电话联系;如果较长时间没有效果,或者问题反而又严重了,则来电话告知,检查问题出在哪个环节,立即补救。不联系视为正常。结果,6月22日至9月底,共3个月的时间,AS的爸爸没有来过电话,这可理解为AS没有再打架,爸爸也没有打AS,于是,跟踪辅导期结束。
一个很有意思的“旁证”,就是笔者再没有见到爸爸“反馈”。
(五)班主任期望与期望班主任
1.班主任期望。
克服上课爱讲小话、下课经常打架的问题,是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
昆明Xy小学五年级二班班主任H老师期望通过心理老师做辅导、治疗,解决“多动”的问题,进而也就克服了上课爱讲小话、下课经常打架的问题;另外,H老师还说班上这类同学有8个左右,若能全面解决问题,那更好。
这些期望,心理老师是可以理解的。
2.期望班主任。
孩子是在渐渐改正。所以,另一方面,作为心理老师,也期望班主任老师耐心观察AS同学的改正,考虑惯性,甚至允许出现一点反复。
AS的爸爸答应把结论、建议等转达给班主任老师,取得老师进一步的配合。
可怜天下爹心!AS的爸爸的“大学梦”及“高期望”、“恨铁不成钢”心态在当下很有代表性,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作为辅导,也是一个相对完整、比较成功的案例;故在跟踪辅导结束后整理出来,形成报告,递交12355青少年服务台。
2013-9-25定稿
参考文献:
[1]钱锡安·《亲子师生沟通》·晨光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6月(页数34、105);
[2]钱锡安·《心态心病心药》·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12月(页数25)。
帮助外籍小AS同学
从心理阴影里走出来
——昆明Xy小学五年级二班AS同学个案辅导分析报告
作者姓名
钱锡安
(单位
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
摘要:广东户籍的AS同学在昆明读书,因为“上课爱讲小话、下课经常打架”,被原来的学校视为患有“多动症”并劝其转学。他来到新的学校——昆明Xy小学五年级二班,仍然犯着原来的毛病,并被认为患有“多动症”。适逢云南省昆明市共青团12355服务平台志愿者到昆明Xy小学做心理健康普查工作,AS同学被筛查为接受心理辅导的对象之一,安排笔者与其结对子,开展心理辅导。班主任的期望是通过心理老师做辅导、治疗,解决“多动”的问题,进而也就克服了上课爱讲小话、下课经常打架的问题。通过咨询辅导,笔者找到了“经常打架”的原因,排除了“多动症”的存在,通过运用认知改变、行为改变及心理剧等疗法,帮助AS同学从心理阴影里走了出来,预后制止将来“攻击型人格障碍”的可能发生,预防将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可能形成。
关键词:帮助
外籍同学 走出
心理阴影
“AS同学,你好!我是心理辅导老师钱老师。”
“钱老师好!”
“你知道心理辅导老师是上什么课的老师吗?”
“知道,就是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的老师。”
“请问AS同学,你认为你自己有心理阴影吗?”
“我认为我没有心理阴影。”
“那班主任老师为什么安排你过来跟心理老师交流?”
“那我不知道。”
“既然你没有心理阴影,那我们能不能交流?”
“我不知道。”
“那钱老师告诉你:心理健康的同学,照样可以交流。通过交流,可以预防心理阴影的发生,保护心理健康。”
“那好,我愿意交流。”
这是笔者给小AS做心理辅导开场的一段对话。
2013-5-23~6-22,一个月的辅导期,经历6次共12个小时,笔者对昆明Xy小学五年级二班AS同学的个案辅导工作告一段落。现将AS同学从心理阴影里走出来的个案辅导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由头与结对
根据云南省昆明市共青团12355服务平台的安排,于2013-5-23星期四下午,心理健康辅导志愿者W一行,到昆明Xy小学,对全校同学做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筛选出在学习、情绪及行为等方面有障碍或疑似有障碍的同学,作为心理辅导的对象。志愿者们与辅导对象结对子,开展活动。
笔者参加了这项活动,与该校五年级二班的AS同学结对。
在结对子的仪式上,12355服务台代表W、志愿者钱锡安、见证人Qy、昆明Xy小学五年级二班班主任H老师、AS同学的监护人父亲ASB,分别在《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服务协议书》及《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告知书》上签字。随即开展辅导工作。
二、访谈及印象
5月23日当天下午,笔者首先见到的是来自班主任H老师填写的一份AS同学《个案筛查评估表》,这算是对AS同学的“第一印象”吧。然后是监护人AS同学的爸爸,通过交流,主要是了解到AS同学一家的人口学资料。最后才是AS同学本人,才有了上面的一段精彩对话以及下面他给自己的一幅心理画像。
(一)筛查评估
从《个案筛查评估表》看AS同学:
1.学习:该生智力好,反应快,学习成绩中下。
2.行为:上课坐不住,爱讲小话,做操不认真,下课经常打架,骂脏话,经常惹祸。
3.情绪:比较倔强,个性强,易发脾气。
另外与班主任老师个别交流,介绍得知:
AS同学原先是在另一所学校读书,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打架,把别的同学打伤了、打哭了,打对方的肚子,虽然没有什么章法,但知道打要害的部位。因为打人,一年级下学期,班主任无奈劝其转学。二年级时,他爸爸托熟人介绍转学到昆明Xy小学五年级二班。已打人5年了。原学校怀疑他有“多动症”,现在昆明Xy小学的班主任老师也认为AS可能有“多动症”。班主任想通过心理老师对他的心理治疗,解决“多动”的问题,进而也就克服了上课爱讲小话、下课经常打架的问题。
(二)初次访谈
先与AS的爸爸交流,了解他们家庭三代人的一些基本情况,获得了如下的一般资料。
爷爷:广东人,一辈子务农,因为贫穷,所以期望儿子ASB(AS的爸爸)能通过做生意,改变命运。
爸爸:42岁,妈妈:44岁。爸妈都是广东人,农村户口,都是小学文化。爸爸遵照爷爷的遗愿,与妈妈一起来昆明做生意,爸爸进货,妈妈守铺子,做服装生意20多年,发了点小财,因为兄弟姐妹很多,所以显得经济并不富裕甚至拮据。
爸爸同爷爷的价值观不同,爸爸认为上大学才能摆脱贫穷。他重男轻女,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让AS做爸爸和儿子两个人的“大学梦”。
爸爸妈妈与AS同住一个房间,AS在上铺,爸妈在下铺。旁边是做生意的一些商品杂货。AS做作业是在客厅。客厅里一片乱糟糟,东西乱放,闲人走动。AS就在乱糟糟里、乱轰轰中做作业。
AS是独儿子,他有5个姐妹,加上他,兄弟姐妹共6人。
老大:姐姐,初中毕业,现年20岁,工作,已婚,离开了家庭。
老二:姐姐,初中毕业,19岁,现在帮助妈妈守铺子,但目前妈妈没给发工资。她下一步准备自谋生路。
老三:姐姐,初中毕业,18岁,现在在别处打工。
老四:姐姐,在广东老家读初二,14岁。有规定,初中要在户口所在地读书,准备在当地考高中。
老五:AS,男,12岁(2001年9月出生),小学五年级学生,目前在昆明Xy小学就读。
老六:妹妹,9岁,也在昆明Xy小学就读,三年级。
笔者问爸爸:“你认为AS有心理阴影吗?”
爸爸:“基本上是有的。过去,我用硬的办法,不听话就打。一共打了有20次,最后一次离现在有一年了。以后再也不打了,我感觉到再打要出大事。”
“什么大事?”
“我也说不清。”
(三)初步印象
再与AS同学交流,看他自己如何认识自己。
AS同学是背着书包、一路打着篮球跑过来的。一身的尘土,他喜欢打篮球哇!
跑到笔者的跟前,AS同学不拘束,抱着篮球,腼腆地、笑眯眯地打招呼:“钱老师好!”笔者除了面带笑意地回应,对他还使用了肢体语言——抚摸头部、耳朵,拍拍肩膀。
AS同学貌似弱小,个头在群体中很不起眼,但手劲儿很大。笔者与他试过掰腕子,发现手的比例较大,且指甲厚实。
据AS同学自己介绍,他打架有4种性质,4种性质及所占比例如下:
一是“自我防卫”,但“防卫过当”。先被打,被人欺负了,不服气,就还手,但还手过重。所占比例为2/10。
二是坚持正义,见义勇为,打抱不平,3/10。
三是主动打别人,欺负势均力敌者,出手过重,1/10。
四是先是闹着玩,玩着玩着,就当真了且出手过重,这占大部分,4/10。
没有章法,心中没底,出手过重,不顾后果,是他打人的特点。
打架10次有7次被老师发现,并告知家长。过去是老师一告,爸爸就打。但现在,回家后爸爸不再打他了。
打架,10次有8次他赢。
曾经有一次,为“正义”而战,同时打败一齐冲上来的8个对手,被传为“美谈”。
打架,都是在校内下课的时候,没有发生在放学的路上,更不是在课堂上。他从来不打女生,也不和弱小者计较。
但他同他大姐姐打过架,那是因为姐姐要帮他保管压岁钱遭拒绝姐姐恼羞成怒主动出手AS还击所致。AS打赢了,但脖子上至今还横着很明显伤疤。
除了脖子的伤疤,左胳膊肘处还有一道手术缝过留下的疤痕。据他说是自己摔伤的。
显而易见,AS的右眼睑处青紫肿胀,问其故,说是下课玩耍,同学的头部撞上去的,老师也没追问。
据AS同学介绍:昆明Xy小学五年级二班全班共有58名学生,20女生/38名男生。其中有5人和他们关系密切,全是男生;27人关系一般;6人是冤家对头。这6人其中之一是数学组长,“因为交作业他刁难我。”和女生关系都一般。(但笔者发现有女生过来逗他玩)
他说,上课坐不住、讲小话,现在还犯;做操不认真,是偶尔的事;我发脾气,是他们惹我;但下课打架、骂脏话等,那是以前的事;来到昆明Xy小学,我长大了,懂事了,现在改好多了,最近一个多月没有打架。
三、咨询和辅导
咨询和辅导分几次进行,对AS、爸爸、妈妈这3个人,有时分别进行,有时一起进行。
采用的方法、技术主要有:墨迹、画图投射,量表测量与问卷调查,询问与观察,做课外作业等。AS积极参与,特别是玩墨迹、画图游戏。其量表测量与问卷调查部分也安排爸妈做,是课外完成,他们也积极配合。
(一)墨迹、画图投射
“那你愿不愿意和钱老师交流呀?”
“愿意。”
“怎么交流呢?——你喜不喜欢做游戏?”
“喜欢。”
“那咱们在纸上做游戏好不好?”
“好。”
告诉了AS一点简单的游戏规则,然后叫他自由发挥,尽情地。
1.墨迹投射
见图:像一只小手掌。
故事:有一天,我来到小河边玩,看见一只小手掌在河里摸来摸去。我走过去问:“小手掌,小手掌,你在干什么?”小手掌说:“我在摸鱼。”“鱼在哪里?”“只要耐心寻找,就能摸到鱼。”
笔者点评:潜意识是打架,意识层面是学习。
潜意识里,爸爸你打我,我打不住你我去打别人,闯了祸爸爸你负责。意识层面显示出爸爸“大学梦”的教导:“只要你刻苦学习,就能有好成绩,就能考上大学。”
潜意识里一种用手打人或抓人的内心冲动浮出水面。
2.画图、写字
⑴画房树人。可见到他天真烂漫,渴望自由,要求独立;他不愿意受到爸爸管束,内心恐惧,有阴影。
⑵画树与鸟。家庭人丁旺盛,经济来源还可以,但可能经济基础不稳固。
⑶画喜欢的宠物或动物。小熊猫。他不抓人的时候,还是挺可爱的。
⑷自命题画画。一支笔。笔下生花。爸爸的“大学梦”给小学生造成很大压力,形成烙印于内心。
⑸自命题写字。写了自己的名字。个性强,自我意识强烈。
对点评的评价分4个位阶: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说不清。
AS对心理老师点评的评价:全都是“满意”。
(二)量表测量与问卷调查
要AS填写《少年儿童人际问卷》、《少年儿童行为问卷》、《少年儿童性格气质问卷》、《少年儿童意志问卷》及《心桥对EQ的测量及评估》等。
通过分析,总体呈现:EQ为7.8分(6分为及格),负面心理要素有心理阴影、莫名恐惧,有冲动性行为,有一点儿攻击性行为。
要AS对爸爸、妈妈的关爱给出评价。他给爸爸打7分,给妈妈打6分。
这与爸爸的估计有差异,爸爸还认为孩子会:给爸爸打8.5分,给妈妈打8分。
(三)询问与观察
关于做恶梦。AS同学有时候做恶梦,梦境:白天看鬼片、打斗片的动漫,有时夜里做梦,如梦见恐龙在追赶自己。
问AS最大的烦恼是什么?他说,我打人不是故意的,也没有仇人。既然不是故意的,那为什么经常打架?我自己也说不清楚,记不住,烦恼。
笔者要他做面部3个表情的游戏,观察了他的眉宇之间:当他笑的时候,眉宇间平展;当他严肃时,做皱眉状,眉宇间有浅浅的竖沟;要他做愤怒状,他眉宇间的竖沟,也不明显深,看出愤怒中有一点惊恐。
再问爸爸,小时候的AS头部有没有受过碰撞?爸爸回忆说,有过,当时也去了医院,没有检查出什么。
问爸爸关于家族史。爸爸笑笑说:我小时候就打人,AS的爷爷打我,我就去打别人。AS的现在,就是我少年时代的翻版。这是不是遗传?
又问妈妈关于怀孕期与哺乳期,有否“重大生活事件”?似乎妈妈就分工怀胎、围产、哺乳,背着孩子站柜台。后面的事,特别是孩子会走路以后,她都不管,不清楚。她一心忙在店铺上,连孩子小时曾摔破头的事情竟然也不知道。妈妈回忆说:“一切正常。”AS于3岁进幼儿园,到今天上小学,都一直是爸爸分管教育和做饭吃。爸爸经常打AS,有时候我看到了就说:有话好好说,不要打嘛!他听不进去,我也懒得说了。
(四)布置并检查课外作业
把心理老师的问变成AS同学的自问,自问自答,写在纸上。先是3个课外问答题——
1.问:既然不是故意的,那为什么连连打架,还说自己也说不清楚?
答:因为有时会忘记。
检查作业时,再问:为什么会记不住?
答:不知道。
2.问:如果再犯,怎么办?
答:打。
检查作业时,再问:爸爸打你,你怎么办?
答:跑。
3.问:如果因为再犯,又要转学,那怎么办?
答:不知道。
这3个问题的答案不能及格。
继续布置家庭作业,两个——
4.重新回答:如果再犯,怎么办?
答:我在要说小话、打架之前,先掐自己的耳朵!警告自己。
5.你说:来到昆明Xy小学,长大了,懂事了。“懂事了”,是什么意思?
答:我给爸爸添麻烦了。我要回老家上初中,在昆明就剩一年了,不能再转学。
检查作业:这次的答案有进步,及格了。
从答案的不及格到及格,但不是高分,说明: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源在爸爸身上。解决爸爸的问题,叫爸爸先及格、再得高分,才能治本。
四、结论及原因
考虑学校认为、爸爸认同AS有“多动症”但笔者没有检查出来有“多动症”,笔者建议,爸爸采纳。爸爸带着AS去昆明一家儿童医院检测,诊断结果显示:不构成“多动症”。参阅检验报告单。
冲动性行为等几个问题,发生在AS身上,但根源主要在爸爸身上。
(一)心理问题结论
1.有心理阴影,莫名恐惧。
2.有冲动性行为。
3.有一点儿攻击性行为。
4.不构成“多动症”。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主要来自爸爸的原因。
诚如爸爸所说:我小时候就打人,AS的爷爷打我,我就去打别人。AS的现在,就是我少年时代的翻版。
诚如AS所说:爸爸打我,我就去打别人,打招我惹我的同学。
“爸爸打AS,AS打别的小朋友”现象,在幼儿园没有发生,第一次是在小学一年级发生接着继续发生,至今。并且,爸爸打AS的导火索不是考试卷子上的低分,而是班主任老师的“告状”,基本上是、过去每每是“有状必打”。
也诚如笔者所分析:因为贫穷,因为AS的爸爸“不争气”,抑或还因为爷爷自己的什么原因,所以爷爷打爸爸;因为爸爸自己的生意做得不理想,没有实现爷爷的发财遗愿,转而又对AS“大学梦”的期望过高,担心甚至看到AS的学习“不争气”,所以打AS;因为AS在不良家庭环境里习得打架的不良习惯,因为挨打产生莫名的恐惧和愤怒,抑或还有爸爸、爷爷的遗传性,所以AS就去打别人,打“招我惹我”的同学。
通过爸爸的墨迹、画图,折射出——
⑴墨迹:像个香炉,就知道烧香拜佛求平安、发财、儿子学习成绩好。对AS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说关于“大学梦”的话题。祈祷成绩好,拼老命也要叫儿子上大学;最后,继承财产和养老送终都指望着儿子。
⑵房树人:家境外看旺盛,但根基弱小即经济状况一般,甚至支撑一个8口之家,有些吃力。
⑶宠物:近年可能性生活少了些,夫妻感情一般。
⑷自命题画树:小家庭,人多钱少根基浅。爸爸生意场不景气的焦虑,也迁怒在AS身上。
2.也有来自妈妈的原因。
⑴房树人:房间少,孩子多。人与树有距离。近年每月夫妻做爱0~1次,丈夫的身体不行,一门心思想生意上的事,做不做爱都一样。经济状况很一般。
⑵树与鸟:树头的上空飞下来一群(6只)小鸟——6个孩子,每天盼着6个孩子的归来。
⑶自己坐在柳树下的长条椅子上:在想生意不好做,怎么办?
3.来自AS自己的原因。
AS看鬼片、打斗片的动漫,有时分不清虚拟与现实,模仿打架动作。也受江湖上的见义勇为打抱不平影片的影响。
爸爸“大学梦”的教诲:“只要你刻苦学习,就能有好成绩,就能考上大学。”AS的潜意识:我连“小”字还没有搞清楚呢。“大”字?可怕!打架,是AS造成隐形心理压力的一种外泄。
AS向暴力者(爸爸)认同并仿效,再迁怒于别的小朋友。
五、深层次辅导
AS心理问题的原因找到了。
因为问题发生在AS身上,但根源主要在爸爸身上;所以,要标本兼治,除了矫正孩子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爸爸的认知和行为,即首先和重点解决产生问题的原因。
考虑深度辅导的方便性和有效性,最后两次不在嘈杂的校园,而安排在心桥工作室。
(一)深层次辅导
1.家庭环境方面。
环境疗法:主要是指小家庭整个的居住环境的重新整理。清理在居住房间里的货物,重新布置AS同学的卧室,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包括做作业、睡觉的空间。拟定在一个星期以内落实。
2.爸爸妈妈方面。
⑴认知改变疗法:解决爸爸把自己的“大学梦”让AS来圆以及“只有上大学才能发财”的认知问题。爸爸完全认同,积极配合笔者的认知改变辅导。
⑵心理剧疗法:亲子情感偿还。要AS同学向爸爸只提出一条要求或希望,AS的要求是“请爸爸今后不要再打我”。——“一条”,往往就是父母最欠孩子的!爸爸承认欠下孩子的人情债,当场向孩子赔礼道歉,下跪了,泣不成声。这使AS很受感动,答应原谅爸爸。妈妈与AS表演时,也泣不成声。父子、母子是分别表演的,并且笔者编导好了,在表演环节回避了,所以没有看到下跪道歉等情节。是事后AS单独交流时说的。笔者没有看到情境,怎么能知道表演的效果呢?按规定的表演时间,笔者回来,要他们父子两人,分别在小纸条上写下对对方的表演、对整个的表演的综合满意度是多少,他们不约而同,都写下“满意”的最高评价。母子亦然。
⑶行为改变疗法:既然认识到打孩子会产生不良后果,并决心改正,那就要在行动上得到见证。在此之前,爸爸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再打AS了;这次辅导之后,爸爸要有个作业本,如果打了孩子,要记账,跟踪辅导要检查该作业。包括现在辅导期,AS已经是两个多月没有打架了。但愿得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
⑷代币制方法的使用:过去,爸爸根据AS考试取得分数的多少,实行大奖、中奖和小奖,不及格没有奖,直接奖励现金。在此基础上,这次进行改革,一是取消现金奖励,改为代币;二是扩大奖励范围,除了学习成绩,还包括奖励良好行为表现、体育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家务等,插小红旗儿;三是对负面的行为表现,包括老师的“告状”,免去责打,改为贴黑圆点儿;四是日清月结,月底用小红旗儿抵消黑圆点儿,合计出奖励的代币数,再折算出现金,最后根据孩子的意愿,消费或分享现金;五是代币游戏一览表,挂在哪里,是客厅、厨房,还是自己的卧室,由孩子决定。
⑸情感疗法:主要是指爸爸妈妈与AS的亲情,建议妈妈也要出现,参与。现在二姐在给妈妈打工,妈妈也可腾出些时间来陪伴AS。周末若孩子有要求,全家人要一起游玩,体现学习以外的亲子关系及亲情交流。
3.AS本人方面。
⑴行为改变疗法:重点运用行为改变疗法解决AS“上课爱讲小话,下课经常打架”的行为问题。其实,“上课爱讲小话”是孩子们的共性问题,而“下课经常打架”(冲动性、攻击性行为)AS同学则要重点矫正。AS给自己做出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循序渐进的初步安排:上课减少做小动作,上课基本不同别人说小话,下课不打架。心理老师委托爸爸监督落实。——监督,是用心理老师的话提示并记录在作业本、代币游戏一览表上。
⑵运动替代疗法:替代疗法或兴趣爱好疗法。AS有跑步(以前曾获跑步一等奖)、打篮球、跳高及跆拳道等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据经验证明:用跑步、打篮球、跳高及跆拳道等项目的训练,来消耗过剩的精力和体力,来减少甚至避免冲动性、攻击性行为,那末,“下课经常打架”的行为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下一步AS同学要主动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兴趣小组,平日还可以约伴一起训练,也可自己一个人训练。
⑶代币制疗法:AS配合爸爸操作代币游戏。
⑷自我警示法:如掐自己的耳朵。掐耳朵是AS这次自己想出来的。说如果在上课时想说小话、下课打架,就先掐自己的耳朵。问是怎么想出的这个好办法?他说是在动漫小人书中看到的。
⑸安慰剂疗法:“服药”3个月,作为一个“疗程”。
⑹橡皮筋技术:配合掐耳朵。
此外,打电脑游戏等一些活动协议书的签订。
(二)辅导效果
爸爸在努力改正自己,为AS的改正提供客观、外在有利条件。
1.AS两个多月没有再打架。
2.没有再做恶梦。
3.“长大了”、“懂事了”的认知进步。
4.情绪等几个方面,最近都明显向改好的方向发展。
一个很有意思的“见证”,就是爸爸再没有见到老师“告状”。
六、评价及跟踪
对这次咨询辅导的评估,包括12355服务台负责人、班主任、家长及AS本人参与。事后,12355服务台、昆明Xy小学之间会有个对接并评估,笔者的任务是要递交个案辅导的分析报告书。所以这里介绍的是AS同学及爸爸、妈妈对笔者的评价。
再布置课外作业,指跟踪辅导期间的作业。由于心理老师不在现场,所以委托人要专设一个作业本,记录“大事记”,即要“记账”,以备跟踪辅导期间对该作业的检查。
跟踪辅导是检查并巩固辅导效果以及防止复发或无效辅导的主要手段,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笔者一般定为3个月的时间段。过了3个月,视为重新辅导或下一个咨程的辅导。
(一)AS与爸、妈给笔者评价
爸爸、妈妈都给笔者评价为“满意”。
AS同学先给笔者的评价是“100分”。后按统一规定,改为“满意”。
AS同学说:我有心理阴影,但是我觉得现在我走出来了!
(二)心理老师再布置课外作业
1.给爸爸的课外作业。
包括思考、阅读、实操和记录等方面的。
⑴阅读《亲子师生沟通》一书。
⑵跟踪辅导期间自己做不到怎么办?
⑶如何做好心理老师的委托人?
⑷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保健师?
⑸“告不告状”是老师的问题,打不打孩子是爸爸的问题,主动权在爸爸手上。教给爸爸如何巧对老师的“告状”事宜。
2.给AS同学的课外作业。
⑴巩固“长大了”、“懂事了”的认知进步。
⑵巩固情绪等几个方面的明显向改好的方向发展。
⑶巩固写家庭作业与开展体育兴趣活动等的协议规定。
3.给亲子3人的课外作业。
辅导结束后,让爸爸负责主动向班主任老师联系,并建立起合作关系。
在剩下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通过父母师生及心理老师5方的共同努力,争取实现如下的愿望或任务:AS同学如何实现在昆明Xy小学的顺利毕业?
⑴在昆明Xy小学读完六年级,小学毕业,拿到毕业证书。
⑵中途做到不转学。
⑶落实“上课减少做小动作,上课基本不同别人说小话,下课不打架”的问题。
⑷学习成绩稳中略微上升,现在不做“大学梦”。
⑸最后,愉快地回老家广东去读初中。
(三)共同关注AS同学的预后
前面给AS同学下的结论是:有“冲动性行为”和有一点儿“攻击性行为”。
如果AS能顺利地过来,那他就走出了心理阴影,排除了莫名恐惧,能够轻松乃至愉快地学习。
如果AS能基本过来,那就排解了“冲动性行为”,但可能仍存在一个情绪或性格问题。
如果AS过不来、过不好,那将来有可能发展为“攻击型人格障碍”。
能不能过来,主要在于爸爸。爸爸预感:“我感觉到再打要出大事。”但出什么事,“我也说不清。”——现在可以通过“预后”说清楚了:总之,制止将来“攻击型人格障碍”的可能发生,预防将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可能形成。
(四)跟踪辅导由爸爸电话反馈
跟爸爸有约:如果一切按正常情况发展,就不要电话联系;如果较长时间没有效果,或者问题反而又严重了,则来电话告知,检查问题出在哪个环节,立即补救。不联系视为正常。结果,6月22日至9月底,共3个月的时间,AS的爸爸没有来过电话,这可理解为AS没有再打架,爸爸也没有打AS,于是,跟踪辅导期结束。
一个很有意思的“旁证”,就是笔者再没有见到爸爸“反馈”。
(五)班主任期望与期望班主任
1.班主任期望。
克服上课爱讲小话、下课经常打架的问题,是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
昆明Xy小学五年级二班班主任H老师期望通过心理老师做辅导、治疗,解决“多动”的问题,进而也就克服了上课爱讲小话、下课经常打架的问题;另外,H老师还说班上这类同学有8个左右,若能全面解决问题,那更好。
这些期望,心理老师是可以理解的。
2.期望班主任。
孩子是在渐渐改正。所以,另一方面,作为心理老师,也期望班主任老师耐心观察AS同学的改正,考虑惯性,甚至允许出现一点反复。
AS的爸爸答应把结论、建议等转达给班主任老师,取得老师进一步的配合。
(六)请全社会都来关注一个问题
从以上心理咨询和辅导可以看到AS同学目前有“冲动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也有一点儿“攻击型人格障碍”,还有个预防将来有可能发生“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问题。那末,这三者分别是怎么一回事,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应当怎样面对它们以及患有它们的青少年他们呢?
1.“冲动型人格障碍”(又叫“爆发性”)
以情绪和行为具有明显的冲动性、爆发性、失控性为主要特点。发作一般没有先兆;发作时不考虑后果,意志薄弱,不能自控,稍不如意就火冒三丈,好争吵,尤其是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指责时,因此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伤己,以至伤人;发作之后能认识自己不对,感到懊悔;间歇期表现正常。易导致“攻击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攻击型人格障碍”
指主动攻击型。该型患者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或驱力,情绪急躁易怒,性格鲁莽,盲动,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呈现较为持久的攻击言动。其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也可以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之后感到欣快、满足或放松。有的可能会感到后悔、自责,但这并不能防止再发。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倾向。这种人酗酒,经常变换职业。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介于“冲动型”和“反社会型”之间,有过渡的性质。
该型人格形成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有报告指出,小脑成熟延迟,中脑电波有异常,可能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另外,攻击行为还与人体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二是心理原因。如对男子汉角色的错误认同,自尊心受挫而形成“挫折攻击”甚至迁怒,对自卑的加倍或歪曲补偿等。三是家庭原因。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环境或教育方式有较大关系。无论是溺爱型还是专制型的家庭,长期郁结就要发泄积怨,受到限制容易选择“还击”的行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还会模仿恶劣家长的攻击行为。四是社会原因。武打、凶杀的小说和电影使缺乏分析的青少年容易产生模仿和认同;另外,社会上流行的“老实人吃亏”价值观也易使年轻人产生攻击性行为。
其治疗方法,注重开展青春期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鼓励青春期的孩子独立反省,完善自我;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艺、体育活动,让青春期孩子体内的能量寻找一个正常的释放渠道;培养各种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从而使其健康成长。另外,对求治者可运用行为治疗的技术系统进行脱敏。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叫“悖德型”、“社会病态”、“精神病态人格”、“品行障碍”)
冷酷,粗暴,撒谎,逆反,任性,欺骗,易激惹,自我控制和“幸福延迟力”很差。有着严重的情绪爆发性和行为冲动性,仇恨他人他事,明知故犯,挑起事端,不顾社会公德,妨碍公众利益,危害性很大。即使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到内疚,缺乏羞愧和责任感,虽屡受惩罚,但屡教不改,不能吸取教训。这些人中以男性较为多见,不少的还在婚前虐待小动物(但不虐待尊重他的弱者),婚后虐待妻子和孩子。该人格障碍一般是出现在少儿—青年期。如少年时期出现偷窃、逃学、离家出走、反抗权威;青春期过早有性行为,常破坏公物,不遵守规章制度等;成年后工作表现差,常旷工,酗酒,对家庭不负责任,在外欠款不还,常犯规违法;30岁以后,大约有30%~40%的患者有缓解或明显的改善。
据研究,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父丧母,或双亲离异,或是养子,或先天体质异常,或处于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还有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没有较好地形成“自我同一性”,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据调查研究,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肯定违德违纪,常常导致违法,有可能导致犯罪;但犯罪率并不很高,因为他们当中许多人虽没有道德水准但有法律意识;即使犯罪,也是突然进发,而不是在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下进行的。
目前,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尚无十分有效的方法。如使用“心境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且疗效不明显;而心理治疗对那些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导致反社会型人格的患者也没有什么明显作用。但在实践中发现,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环境疗法”、“情感疗法”及“认知改变疗法”以至“厌恶疗法”、“电击疗法”有一定疗效。到了严重违法、犯罪时,那就是少年工读学校和成人劳动教养范畴的事情了,而环境疗法及情感疗法则成为辅助疗法。
冲动型、攻击型和反社会型三者有交叉之处且为递进关系。
笔者感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并不少见,但他们一般却集中在少管所、劳教所或看守所!大都是在触犯法律以后,在受到法律制裁时,精神科医生才会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心鉴定他们;而却不是事先在心理科或精神科更不是在学校辅导、治疗他们!——而云南省昆明市共青团12355服务平台和昆明Xy小学就是在做着一件防患未然的工作,这难能可贵!
2013-9-25
参考文献:
[1]钱锡安·《亲子师生沟通》·晨光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6月(页数34、105);
[2]钱锡安·《心态心病心药》·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12月(页数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