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介绍
重大活动
一人三心
讲座标新

科研成果

咨询师战略
合作开发
典型案例
心理测量
文字排郁
咨访沟通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欢迎您——让我们一起分享心理健康!

心桥心理案例


11.积累快乐与管控愤怒

积累快乐与管控愤怒

——团市委司法社工第6次进五华看守所开展“情绪管理”活动纪实

12355服务平台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钱锡安

 

为了心理援助失足少年,团市委司法社工办公室与昆明五华看守所签约,共同对看守所15~17岁的未成年学员开展“情绪管理”活动。2014-1-14,在云南省昆明市共青团12355服务平台负责人周小琴的带领下,一行4人,第6次进看守所,开展活动,12355服务平台心理咨询志愿者钱锡安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引导38名男学员积累人生的快乐事件与管控个体的愤怒情绪

1.宣讲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活动中,通过通俗、浅显的宣讲,使学员知道了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情;懂得了每个人都会产生包括良性或积极、中性或适度及负性或消极等3种情绪;认识到一个人在人格的发育、发展、成长、成熟过程中,当不断建立并经营让自己快乐的大本营,学会合理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

2.在多样形式的心理游戏中成长

这次活动的方式主要有:“一起拉火车”、“我演你猜”、“照镜子”等游戏以及交流与分享的讨论。

在做“一起拉火车”游戏中,除了起到热身的作用,还体验了团队调动积极情绪、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的真谛。

在互换角色的“我演你猜”中,学员们认识了情绪的种类及其对我们的影响,感悟到情绪是会传染、感染的。

在做“照镜子”的游戏中,出现“镜像现象”,学员们看到了“主体的自我”,通过与想象的照片或视频对照,看到了“客体的自我”,进而通过对主客体的整合,可以找到“完整的自我”。

3.有深刻意义的讨论环节

ABCDE情绪管理法:受到一个不愉快的刺激(A)—产生不合理的认知、非理性的信念和错误的归因(B)—暴露出负性的情绪以至愤怒(C)—指挥自己采取极端的方法,进攻对方(-D)—产生伤害他人、危及社会的后果,也毁了自己(-E);如果当事人自己能够改变认知、控制情绪或得到咨询师的辅导(+D)—则避免了伤人害己的不良后果或则会达到相安无事的良性效果(+E)。在讨论中,学员们回忆“进来前”因负性情绪失控导致发生的不愉快事例。这里,试用此方法剖析如下3个事例

学员A那次因考试不及格,回家父母打我(A1),我感到非常委屈,你们打我,我是不是你们生的(B1)?我打不过他们,愤怒之极,情绪失控(C1),我拿了攒下的压岁钱,离家出走,在网吧过夜(D1)。在网吧认识了几个伙伴,一连几天不回家,他们的钱花光了,我的也不多了,坚持不住了,怎么办(A2)?他们商议一起出去撬别人的单车,我也同意了(B2),心里想也许这很刺激,我考试不行可撬车行(C2),就这样撬了别人的单车(D2),我也就“进来”了(E2)。笔者问他,假定重新从(A 2)开始,你会怎样走下一步?他说,知道有今天这个地步,那肯定是拒绝伙伴的商量(B 3),向父母妥协吧(C3),夹着尾巴回家了(D3)。笔者说:说不定父母在张开双臂迎接你的归来,大家皆大欢喜(E3)?他低头不语,羞愧地笑了,表示认同。

学员B在“进来”之前,有一次,见两个熟人在打架,我上前去劝架。没想到双方都不买我的账。我感到没面子,非常愤怒,就出手打他们,这样就形成了滑稽的“三国战”。最后,我们3个人都被打趴下了。笔者问他:如果要你重新劝架,将怎样做?他说:他们不听劝,要么我走我的路,要么坐山观虎斗。笔者鼓励他:行啊,你看现在你有进步了!

学员C在我们那里有几个山头,我是一个山头的小弟弟,有一次因为一点小事我打了另一个山头的一个小弟弟,打得不轻,伤势较重。对方的老大带着10个弟兄来了,拦截我,把我围住。我没有退却,迎上来招架。结果被他们打趴下了,他们又一阵乱脚踢我。我装死躺下,他们撤了。我们老大知道了,要去摆平。我说,去可以,吓唬吓唬、劝一劝就行了。因为是我先打的他们的人,已经算摆平了。结果,我们老大带了一帮子人去震慑了对方一下,达到了效果。笔者夸他:这不“退一步海阔天空”吗?他笑笑:就是。问:那么多人围上来,你不退缩,请问你打架有章法吗?答:没有,乱拳吧。问:他们踢你,疼不疼?答:感觉到他们还是留着一手,下脚不重。我装死,他们见好就收了。赞赏他:这还算你控制了愤怒,是不是?他认同而谦虚:是控制了愤怒,否则我会拼命。

在讨论中,学员们讲述“进来前”和“进来后”的一些开心快乐的花絮

大部分的学员回忆“进来前”与家人在一起,很开心。

绝大部分的学员都回忆“进来前”与同学、好友包括女友在一起,很开心。

大部分的学员讲述“进来后”有父母来探望,很开心。

大部分的学员讲述“进来后”有新的学员做朋友,按规定抽烟,一起聊天、交心、看电视、嬉戏玩闹,很开心。

一位聋哑学员,因为自己能做出很漂亮的手工作品,感到很开心。

绝大部分的学员都讲述了“进来后”有老师们来和他们一起做活动,非常开心。

大家一一交流,共同分享,复制,建立让自己快乐的大本营。在大本营里,笔者见到刚进教室表现出目光惊恐、眉宇愤怒及脸上羞愧等情绪的学员,全都失去防御,释然地欢笑。

4.祝愿他们早日回归并适应社会

在讨论中,不少学员用台湾歌手杨培安演唱的《我相信》这首歌做激励,创造一个新的自己。他们甚至用谁最会唱《我相信》这首歌来竞选一个副班长,结果产生了两个副班长。他们表达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有唱歌、写作、打球、美术、手工、汽修、电脑修理等等,表示“在里面”好好学习,回归社会以后,尽量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找到一份工作糊口,下一步再准备养家,以及孝敬父母,做一个独立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有益的人

活动时间到了,下课了。他们似乎一下子心理成熟了许多。心理咨询志愿者表示,非常愿意早日在社会上等待着与他们的见面和交流。

他们报数,排着整齐的队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教室,老师们同他们挥手再见。师生之间传递着积极的情绪,露出爱抚与被爱抚的笑颜。

在离开了未成年的孩子们之前,给他们布置了《写给情绪不好时的自己的一封信》课外作业,作为师生下一次见面的由头。

离开了未成年的孩子们,笔者产生了一个想法:根据“未成年孩子得病监护人吃药”的规律以及“进来后”孩子想念父母、后悔惹父母生气的心情,建议在看守所里开展“亲子有效沟通”活动,请父母每月来4次看守所“体验生活”,与孩子“三同”,经心理咨询志愿者检测为有效果的活动,计时,可顶替孩子被羁留的时间。这对孩子早日回家、回归社会的尽快适应,将有很大的益处。估计这得在正式判刑后才有可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