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介绍
短 消 息
一人三心
讲座标新

科研成果

三军联合
合作开发
典型案例
心理测量
文字排郁
咨访沟通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欢迎您——让我们一起分享心理健康!


心理减压训练场


心理减压训练-6

六、社交减压

(一)“人际吸引理论”。

(二)相互吸引的因素。

(三)“情商”—“社会支持力”。

(四)一撇一捺的“人”字—“朋友”—“知音”。

(五)情绪影响决策—性格决定命运。

(六)协调好人际关系—扮演好人生角色。

(七)积极、成熟的心理减压方法

(八)中性或叫不成熟的心理减压方法。

(九)各种方法的针对性、灵活性、综合性及选择性运用。

(十)意志、毅力—相信自己—自我调适

(十一)心理减压师的“权威效应”。

(十二)寻求心理减压师援助

(参阅资料及问卷)

 

(一)“人际吸引理论”:

学会运用“人际吸引理论”,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人际吸引和处理人际关系是“情商”的重要内容。

包括——

1“平衡说”,即同与自己的意见相一致的人交友,会产生平衡感。

2“归因说”,因为“臭味相投”,所以“物以类聚”。

3、“社会交换说”,即互利互惠的原则。

人际关系处理好了,大家就可以在这个群体里,互不设防、心情舒畅地工作和生活。

(二)相互吸引的因素:

1“外貌效应”——即以貌取人。

2“时空关系”——同桌的容易产生友情。

3“熟悉效应”——熟人会很快拉近“心理距离”。

4“相似性”——指同龄、社会地位和阅历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相同。

5“互补性”——互通有无,需要从对方得到满足。

6“能力吸引”——有能力的人受人尊敬,人们想和他交友;但能力过强,人们也会敬而远之。

7“犯错误效应”——某个强者也有错误,原来他也是凡人,可以交友。

8、“对等性”——喜欢与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交友。

(三)“情商”—“社会支持力”:

1、现如今还有个新概念叫“情商”(EQ),更引起人们的重视。所谓“情商”,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指标,为“非智力”因素即智力之外的个性因素。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幸福的延迟能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等。“情商”主要是通过后天的经历、学习、修养、感悟而得来的。它是影响个人健康、情绪、人际关系等的重要因素。它为人们开辟了一条事业成功的新途径,它能使人们摆脱过去只讲“智商”所造成的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态度。

2、“社会支持力”也就是人际关系的好坏、朋友的多少,到了“关键时刻”能有多少人拥护、支持你甚至为你“两肋插刀”。也就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四)一撇一捺的“人”字—“朋友”—“知音”:

1、一撇一捺的“人”字——

引申和连联:

中农的万事不求人。

资本家的股份制。

现代企业的强强结合。

2、“朋友”——

酒肉朋友。

甘乐朋友。

患难朋友。

知心朋友。

3、“知音”——

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高山流水。

刘勰:“知实难逢。”

诸葛亮在敌楼抚琴:“我身边缺少个知音的人!”

周文雍和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

天涯海角觅知音。

(五)情绪影响决策—性格决定命运:

1情绪——

“情绪”,有时又叫“心情”,是维持生存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体验。正面如手舞足蹈,负面如暴跳如雷。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消极的情绪能消耗人的“生命能量”,甚至伤害心脏。“伤痛言语”用得过多,会杀死躯体许多细胞,谓之“自身中毒”。反之,情绪过度高涨、激昂,也会伤神到伤身。一个人没有情绪,那是“行尸走肉”;情绪过激,便是有了心理问题;最好是情绪平稳,当然这是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

我们说“情绪”,通常往往指“负性情绪”。其实“情绪”是个中性词,也有“良性情绪”,如热情、愉快、乐观、明朗、奋发向上等。

这里主要指“负性情绪”。

2决策——

大到对重大原则问题作出决定,小到生活问题的肯定或否定。

有些决策,就在于情绪的那么“一念”。“负性情绪”往往会导致“一念之差”,伤神、伤身又误事。

真的是情绪影响人的决策呀!

3性格——

习惯性的认知和言动。如识时务,不识时务,能屈能伸,宁折不弯,急流勇退,推波助澜,……

4命运——

命。先天遗传因素,父母编制的孩子出生后的寿命(生长期)、体质、气质、性格等的“软件”。不变。如说“命八尺”,是指编制的是八尺规模或类型的“软件”。

运。后天习得,根据先天编制的“软件”及其轨迹,后天在客观环境中运行或运做。可变但难变。如说“难求一丈”,是指可变的客观环境不断地影响着生长期、体质、气质、性格等因素,特别是性格这一因素,往往或经常会叫个体脱离轨道运行,这就会呈现出与八尺规模或类型的“软件”相背离或有出入的现实人生,这时,现实人生可能就是“一丈”抑或“六尺”。

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或环境里的不同运行或运做,不同的个体的不同运行或运做,就构成人世间形形色色、绚丽多彩的命运悲喜剧。

一个人在得志的时候往往相信“运”或叫“机遇”,或称自己是凭着“本事”才成功的;一个人在失意的时候往往相信“命”或“厄运”,怨天尤人,特别是怨自己的“命”不好,其实,想想看,“天”,就是自己的父母,“人”,就是自己难移的“秉性”即“性格”。

真的是性格决定人的命运哪!

(六)协调好人际关系—扮演好人生角色:

1人际关系——

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

在社会实践生活过程中,个体间相互满足需要的程度及相应代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上的亲疏远近距离,也是彼此之间参与对方的行为的一种双向的预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正式关系:根据任务和行政要求而形成;非正式关系:根据心理相容、志趣相投而形成的友伴关系。

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社会上由于角色的不同,所以产生了诸多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

在家庭:亲子关系、夫妻关系。

在学校: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在单位:同事关系、干群关系。

在社会:朋友关系、敌对关系。

2、不协调的人际关系——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有时会产生认知障碍和偏见,如以下几点:

①“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②“光晕效应”(对毛主席无限崇拜就是光晕或叫晕轮效应,以偏概全,一见钟情,一坏百坏,一俊遮百丑)。

③“定势效应”(刻板效应,如认为北方人豪爽,上海人精明,乡下人如何,城里人如何,不要相信河南人)。

④“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如:嫉妒-固执-挑剔-勤奋-聪明→他是个嫉妒之人;聪明-勤奋-挑剔-固执-嫉妒→他是个聪明之人)。

⑤“近因效应”(最后印象,如有的妻子对丈夫说:我现在才把你看透,想不到你早就骗我)。

⑥“角色固着”(个人的言行过于拘泥特定的角色,如有的老师回家对妻子、子女说话还是老师的腔调)。

等等。

至少是在这些障碍影响或作用下:

过去整人、被人整,现在骗人、被人骗,弄得人们互不信任

现在社会上的人际交往往往有这样的现象:自己把真心包装一百层,然后同别人交往,希望别人以“真”相待;而对方也心照不宣,以假求真,如此办理。结果,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就是碰撞不出“真”的火花,白社交一场

特别是前些年,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困难,人们都深刻体会到人际关系紧张不利于办事,人们甚至拿出75%的时间和精力想通过社交协调人际关系,包括“走后门”、拉关系、跑领导、请吃、送礼甚至跳交谊舞等等,但收效甚微,人际关系的紧张、脆弱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们都觉得社交很累、烦。换句话说:工作的本身并不累,累的是如何挣开工作以外但又与该工作有着千丝万绺的人际关系网!

谁人人前不说人,谁人人后不被说?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重复者卑劣,传播者别有用心。

人际关系要么紧张,要么脆弱。建立友谊、互相信任非常艰难;怀疑猜忌、关系破裂,则非常容易。

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尽管人们又总是祝愿友谊地久天长。

人们相处的关系有:交易,友谊,半是交易半是友谊。

人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叫“钱”闹的,一个是叫“权”闹的。

有的人吃请、受礼,就是不给办事;有的跳舞跳出“第三者”,反倒引出夫妻关系的紧张;有些人“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事情还是没办成。那根本的原因在哪儿,是什么?是在处理、协调人际关系过程中没有公平的“游戏规则”和对等的沟通行动。

3人际交往的调节——

人际交往具有保健功能,是心理上的需要。一方面谁也离不开谁,但一方面有时又受害于人际交往,——这就在于如何趋利避害。

⑴把握正确的交往原则。

⑵掌握“人际吸引理论”。

⑶运用好相互吸引的因素。

⑷提高“情商”,争取较多的社会支持。

改变人际交往的认知偏见。

⑹克服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做到:

①摆脱孤独,

②战胜自卑,

③抛弃嫉妒,

④避免猜忌,

⑤忌讳自我评价的过高或过低。

⑺培养交往的风度:

①饱满的精神状态,

②诚恳的待人态度,

③洒脱的仪表礼节,

④适宜的神态行为,

⑤高雅的言辞谈吐,

⑥学会耐心地倾听。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②诚信第一,善于沟通。

③乐于助人,不思回报。

人是群体存在的生灵。离开群体,个体便无法展现自己,无法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甚至无法存活下去。人只有借助别人来认识和发现自己,这个别人就是人生不同时期的不同伙伴群体。为此,做到——

⑼学会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助人自助,特别是与群体里的成员。

⑽学会与他人合作。

⑾善于选择知心朋友。

⑿克服自卑心理,大胆同群体的成员交往。

⒀认知:人际关系好,有助于工作;人际关系不好,不能影响工作。

4人生——

从婴幼儿期到老年后期,从生到死,人生经历8个阶段;“婚姻生命周期”是9个阶段。

5人生角色——

“角色”:“面具”、“制服”,是个体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的方式或区别于他人的标志。

人一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父母、员工、朋友、夫、妻、子女等。

人根据社会的要求、别人对自己怎么看待以及自己希望别人怎么看待,而表演。

如果角色被评价得过高甚至是个人崇拜,个体会疏远自身和忘记庇护自己,忘乎所以,也难以体验真实的情感,如当年的毛主席,如当今的什么“家”。如果角色被评价得过地,个体则会自卑,不去追求理想大志,不去自我实现,以至悲观厌世,甚至自杀。

6、社会化即人生角色在演戏——

早期社会化:主要指在幼儿园、学校学习。一边愉快地学习知识,一边健康地发展人格。

继续社会化:毕业后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建立新的家庭,生活独立,经济独立。

再社会化即“内化”:因自身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要扮演新的、诸多社会角色。直到退休或晚年。

终生社会化即“升华”:干到老,学到老。社会发展是持续的,个体发展是终生的,因此学习也是一辈子的。——我生有涯,真知无涯,学无涯,行无涯。所以是终生社会化。一方面在社会群体中,求自我生存、发展;一方面对社会作出奉献。——最终自我实现。

7、认认真真演戏,堂堂正正做人——

既要认认真真演戏,又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因为“过于完美”实际上是不存在或不会实现的。

既要堂堂正正做人,又不要过于老实;因为“过于老实”在复杂的人际社会里是“无用”的别名。

原则是做事先做人,做人是做一切的基础,有基础的成功是健康、平安、快乐的成功!贪官、“双规者”钱权交易的“成功”是不健康、不平安、不快乐的成功!

笔者过去就“过于老实”,后来似乎成熟了许多。过去曾“见人说人话,见鬼不说话”;后来发现人鬼难分,并且人有坏人、鬼有好鬼,所以就都说话,但“以不变应万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学会不直接回答一些棘手或敏感的问题即改变回答有关问题的角度或方式。

笔者的一位同学,现在是富人。他成为富人后,一次对笔者说:穷人和富人之间发生了矛盾,穷人应负主要责任。如同学聚会,富人主动买单吧,那穷人说你是有钱大老爷;不主动买单吧,他说你越有越抠;主张“AA制”吧,又说你小气、装穷;白吃了你,还要说你、奚落你甚至怀疑“你的钱是从正道上来的么”?

如果你能善于理解别人特别是别人的难处,你的内心就会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平衡,少一份烦恼。这样你就会多一些朋友,少一些对立面。

特别是亲友之间,好多事情其实都是因误会造成的;但对方一定要理解成是“故意”,你还解释不清楚,甚至越解释越不清楚。怎么办?有名言警句:“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处世随缘随分,做人尽力尽心”。如是而已!

有位社会专家研究发现人际信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呈这样的关系:信任度高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就高。我国目前的信任度较低,人们习惯在亲戚、朋友的小圈子里交往,这样就失去小圈子外面的人际关系的交往。信任的解放:冲破小圈子,凭契约关系与大多数人交往。认识并处理好“信任”与“设防”的辩证关系。

他还举例子解释“双盈”策略:一个是果汁厂家,一个是肥料厂家。这两家怎么合作并且“双盈”呢?果汁厂把两个苹果的果肉留下,把果瓤给了肥料厂;肥料厂又给了果汁厂一个苹果。这样果汁厂有两个苹果,肥料厂有一个苹果。如果患得患失或一心想算计对方,不与合作,则果汁厂只有一个苹果,肥料厂连半个苹果都没有。

马克思说: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

笔者说:就是“交易”,也需要按“游戏规则”办事呀!

友谊也罢,交易也罢,都是人际关系的表现,都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求生存、发展。得到两个苹果总比只有一个苹果好,更比连半个苹果都没有好!

(七)积极、成熟的心理减压方法:

利己,同时利人。

这里归纳出21种——

1、“吾日三省吾身”。

2、“积极定向应付”。

3、“积极转移”。

4、“幽默”。

5、“宽容”

6、“恻隐”。

7、“宣泄”。

8、“沉默”。

9、“利他”。

10、“补偿”。

11、“认同”。

12、“理智化”。

13、“换位思维”。

14、“隔离”。

15、“自慰”。

16、“笑颜效应”。

17、“自我暗示”。

18、“以直报怨”。

19、“升华”。

20、“激流勇退”。

21、善于清除“精神垃圾”(也叫“心理垃圾”)。

(八)中性或叫不成熟的心理减压方法:

利己,也不害人。

遇到一些紧张、焦虑,可适度采用一些中性或叫不成熟的心理减压方法,当场抗击不良或不适应的刺激源,但一定做到“过后不思量”。

这里归纳出37种——

1、“呼天抢地喊爹妈”。

2、“祈祷”。

3、“自言自语”。

4、“保持距离”。

5、“善意的谎言”。

6、“合理化效应”(即“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效应”)。

7、“失去—舍弃效应”。

8、“塞翁失马效应”。

9、“自欺”。

10、“自我陶醉”。

11、“自怜”。

12、“自责”。

13、“幻想”。

14、“赎罪”。

15、“发泄”。

16、“躯体化”。

17、“与权威认同”。

18、“但是、不是效应”。

19、“抑制”。

20、“潜抑”。

21、“后怕”。

22、“否认”。

23、“趋众”。

24、“无事忙”。

25、“美化过去”。

26、“原始理想化”。

27、“忏悔”。

28、“抵消”。

29、“倒退”。

30、“内射”(“仿同”)。

31、“缄默”。

32、“美人像效应”。

33、“不在于有没有,在于信不信”。

34、“有效无效,责任尽到”。

35、“移情”。

36、“祥林嫂效应”。

37、“阿Q精神”。

(九)各种方法的针对性、灵活性、综合性及选择性运用:

笔者归纳、整合四类上百种心理减压方法,其中属于消极、错误、病态的方法和有可能导致行为违法犯罪的方法不能用,因为这既不利于自己、也伤害社会。

对社交减压的方法,加上本次训练各个部分中采用的方法,累计约有70多种。

不是说,每个部分只能使用那几个方法;而是各种方法因人、因事而异,针对性、灵活性、综合性及选择性地运用。

也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按这几点及其顺序去做,而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从这几点中选择一种若干种去做。

以产生良好感觉、适应客观环境、心理轻松为标准。

(十)意志、毅力—相信自己—自我调适

谁也不信、三心二意、半途而废者,则不能进行训练。

所以要相信自己并自我调控

能不能坚持自我训练下去,与每个人的性格、人格有关。

所以要靠自信、意志和毅力。自己的自信、意志和毅力的打分在8090分,则会产生良好感觉、适应客观环境、心理轻松。

(十一)心理减压师的“权威效应”:

除了相信自己,你还需对心理减压师——笔者提出的应用理论、技术、方法及笔者的信度打分。若在80分以上,方可往下顺利进行,方可实现减压目标。

若给笔者打65分以下,则你需要求助于另外的心理减压师。

若给心理减压师打100分,则你的理想化减压目标无法实现。

心理减压师的“权威效应”,包括“权威性的谎言”。

心理减压师还要给你打分,若在65分以下,则无法辅导你减压。这在“导语”中有表述。

(十二)寻求心理减压师援助

如果个人的意志、毅力和自信不及格,可寻求心理援助,定期请心理减压师调适。但不能形成心理依赖。

如果你能按照以上说的来自我调适或训练,以后你能适应自己同时也适应环境,自我完善,实现身心健康、快乐人生,这是不成问题的。当然这需要一段时间或有个过程。

通过心理减压,实现“心理健康”—“心理卫生”。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笔者说:“如果通过减压训练,一个人的心灵能像海洋和天空那样宽阔了,那末,那人便是心理健康的人。”

他又说:“如果你心理减压有了成效,希望你能把这一招,与你的亲友一起分享!”

(十三)参阅资料及问卷:

1、参阅资料——

www.kmxinqiao.com公益网站“科研成果”栏目里《你认知自己的心理么?》一文。

2、问卷——

 

(姓名):        性别    年龄段:     文化:     职业:             电话:

社交减压》的“问卷”

——本“问卷”仅供本训练使用

一、你在社交中使用的是哪种“人际吸引理论”

1、“平衡说”,即同与自己的意见相一致的人交友,会产生平衡感。(  

2、“归因说”,因为“臭味相投”,所以“物以类聚”。(  

3、“社会交换说”,即互利互惠的原则。(  

4、其它。(                       

二、你与朋友相互吸引的因素是什么?

1、“外貌效应”——即以貌取人。(  

2、“时空关系”——同桌的容易产生友情。(  

3、“熟悉效应”——熟人会很快拉近“心理距离”。(  

4、“相似性”——指同龄、社会地位和阅历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相同。(  

5、“互补性”——互通有无,需要从对方得到满足。

6、“能力吸引”——有能力的人受人尊敬,人们想和他交友。(  

7、“犯错误效应”——某个强者也有错误,原来他也是凡人,可以交友。(  

8、“对等性”——喜欢与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交友。(  

三、你的各类朋友的比例——

1、酒肉朋友。     %)

2、甘乐朋友。     %)

3、患难朋友。     %)

4、知心朋友。     %)

5、其它朋友。     %)

四、你若有“知音”,那他是——

1、配偶。(  

2、孩子。(  

3、同事。(  

4、领导。(  

5、父母。(  

6、情人。(  

7、其他。(  

五、对“EQ”的自测及评估——

说明:本测量是指在人格基本形成以后。不假思索,拿来就填。信度、效度相对,只起参考作用。1分=从不,2分=偶尔,3分=经常。

1、性情不开朗,很少展现笑容。(  

2、不了解自己,是在生气、高兴、伤心或是嫉妒什么。(  

3、说不出自己,是在生气、高兴、伤心或是嫉妒什么。(  

4、表达情绪的方式,通常是骂人、忍耐或感到委屈。(  

5、情绪起伏很大,却不太了解为什么。(  

6、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活较紧张,不能轻松自在。(  

7、一次或同时想很多事情,因此显得什么都不专心。(  

8、做事拖拉,效率不高,比较被动。(  

9、对自己的事情也不能主动或负责任地去完成。(  

10、当被询问问题时,常会不知道、随便、不说话或顾左右而言他。(  

11、对学校或家庭的规则不遵守。(  

12、对已约好的事情不太注意去完成或草率完成。(  

13、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达不到标准时会哭闹或生气。(  

14、对自己的期待较低,觉得反正是达不到较高目标,就干脆放弃。(  

15、担心自己的意见不好、不对,而附和同伴的意见。(  

16、常耐不住性子,不愿意花时间等待。(  

17、如果合作者不同意自己的意见,会很生气,甚至想骂人或不愿意继续合作。(  

18、担心失败或犯错误,不愿意承担责任。(  

19、与同伴的意见不同时,会采取退让或生闷气等方式解决。(  

20、担心自己做不好,而不愿意尝试新事物,或放弃一些机会。(  

结果评定:

41分——受情绪左右,情绪起伏大,EQ低。

33—40分——情绪不稳定,EQ偏低。

29—32分——EQ中等。

26—28分——EQ较高。

25分——情绪稳定,自控能力强,EQ很高。

六、如果出现“应激源”,你都采用哪些心理防御方法?(可以选择多种)

1、“积极定向应付”(“问题定向应付”)(     ), 

2、“幽默”(     ),

3、“积极转移”(转置、转向)(      ),        

4、“宽容”(        ),

5、近因效应”(最后印象)(      ),           

6、“认同”(        ),

7、“理智化”(        ),                    

8、“隔离”(        ),

9、“定势效应”(“刻板效应”)(     ),       

10、“升华”(       ),

11、善意的谎言(      ),                  

12、幻想(          ),

13、“合理化效应”(“酸葡萄”或“甜柠檬”)(    ),

14、自欺(      ),

15、“赎罪”(“解除”、“消除”)(        ),  

16、发泄(         ),

17、“躯体化”(       ),                  

18、与权威认同(      ),

19、积极的自我“暗示”(       ),          

20、否认(           ),

21、“无事忙”(        ),                 

22、“美化过去”(       ),

23、忏悔(内疚感、自责)(         ),      

24、“补偿”(          ),

25、“倒退”(“退化”、“退行”)(      ),    

26、“抵消”(       ),

27、“祥林嫂效应”(       ),             

28、“移情”(      ),

29、“光晕效应”(“晕轮效应”)(      ),   

30、“自慰”(       ),

3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 

32、“宣泄”(       ),

33、逆反(反转)(      ),               

34、“投射”(       ),

35、“投射性认同”(      ),              

36、埋怨(       ),

37、“被动攻击”(        ),               

38、冷漠(      ),

39、“消极定向应付”(“反向作用”)(     ),

40、退缩(      ),

41、“有效无效,责任尽到”(      ),      

42、“固着”(无效重复)(     ),

43、“消极转移”(转置、转向)(   ),      

44、“迁怒”(        ),

45、“不在于有没有,在于信不信”(    ),  

46、自欺欺人(         ),

47、“阿Q精神”(“精神胜利法”)(    ),  

48、祈祷(          ),

49、“吾日三省吾身”(         ),        

50、“沉默”(           ),

51、“但是、不是效应”(           ),    

52、自我陶醉(            ),

53、随时清除“精神垃圾站”(        ),   

54、“抑制”(           ),

55、“过敏性推卸”(          ),          

56、呼天抢地喊爹妈(        ),

57、“自暴自弃”(         ),             

58、蛮干(攻击)(        ),

59、自杀自伤(         ),               

60、用冒险对抗恐惧(        ),

61、“歪曲”(    ),     

62、“潜抑”(   ),    

63、“内射”(    ),

64、“利他”(    ),     

65、自怜(   ),     

66、“趋众”(     )。

七、你认为还有哪些好的或比较好的防御方法值得提倡?

八、关于“社交”的话题,请你说一句经典性的话——

  

返回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