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制·职工心态·股份制势在必行!
钱锡安
导言
一、对股份制的一些术语的通俗、粗浅解释及对股史的简述
二、农业合作化,农民入社,土地入股,不久分红的规定夭折
三、公私合营,“赎买”民族资本家,但其股息在文革中一风吹
四、国企改制,厂长享受“购买”政策,控股成为无本万利者
五、笔者提出,国企职工人人享有折股本企业生产资料的权利
六、笔者思考,社区居民包括退休职工可参股辖区的实体经济
七、可以实现,村社农民土地入股并可参股本地各类经济组织
八、理想构建,全民持股于国企或其“三产”,这想不爱国都难!
尾声
五、笔者提出,国企职工人人享有折股本企业生产资料的权利
(一)当今,股份制在我国的一些阐释
1.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发话说股份制也可以“姓社”
2.皇甫平连续发表文章,呼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3.我国经济学一些专家学者争相对实行股份制论道
(1)《邓小平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2010年)
(2)《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前世今生》(2018年)
(3)《论社会主义对股份制企业的兼容性》(2001年)
(4)《于思想解放中认识股份制对私有制的扬弃》(2018年)
(5)《论股份制可以成为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004~2006~2015)
(6)《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经济》(2004年)
(7)《论股份制》(2006年)
4.其中,云南省赵俊臣有《股份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⑴《股份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的主要思想内容
①该书,由18章或部分组成:
②笔者认为,其中如下几点表述尤为深刻和具有战略意义:
③其“后记”诉说了中国对股份制改革知与行的艰难:
⑵同道对《股份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有评介
⑶若干年后,对自己的股份制研究又做了回顾
4.其中,云南省赵俊臣有《股份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在对我国实行股份制论道的一些专家学者中,包括笔者的同学赵俊臣。
赵俊臣,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他长期关注股份制改革等问题。他是改革初期,全国最早一批、云南最早一位提出股份制的经济学专家。
他在1989年著有《股份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1992~1993年期间,他创办《云南证券报》,担任主编。笔者被聘为责任编辑。
⑴《股份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的主要思想内容
①该书,由18章或部分组成:
“马克思的股份资本理论和我国企业的股份化”、“我国现阶段发行股票”、“从资本金的运动看股份企业的性质”、“(联合)股份经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正确认识全民所有制企业股份化”、“国有企业股份化可能出現的问題”、“股票投机”、“按资本金分配”、“股份制与政企分开”、“承包制、股份制与价格改革”、“承包制租赁制向股份制过渡的必然性和条件”、“承包制向股份制过渡的形式和步骤”、“国家股”、“企业股”、“劳动股”、“当前试行股份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近、现代史上的股份公司”及“中国社会主义股份经济参考条例”。
②笔者认为,其中如下几点表述尤为深刻和具有战略意义:
一是“马克思的股份资本理论和我国企业的股份化”。预测“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共产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形式”,在我国也可能会这样。这是我国当前将大中型国营企业改造成联合股份经济的基本理论依据。——笔者说:所以,姓资、姓社最终可能是“一家人”。
二是“正确认识全民所有制企业股份化”。指出“劳动者依靠股息红利不会变成食利者”。——笔者说:现在的问题首先是劳动者就没有股权。何况,广大职工都成为“食利者”岂不更好吗?
三是“国有企业股份化可能出現的问題”。问题之一是有人担心“企业股份化后是否会产生食利者阶层的问题”。——笔者说:今天看来,那些“出事”的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就是出现了“食利者阶层”的佐证,这恰恰说明是这些人没有搞规范的股份制;而担心广大“合同工”身份的员工会成为“食利者阶层”,则无从谈起。
四是“股份制与政企分开”。——笔者说:本来股份制能够有效地克服政企不分,或者说必须政企分开;但是,至今许多国企仍然政企不分。
五是“国家股”、“企业股”、“劳动股”。提出三股分肥。设置劳动股的意义在于,使企业全体职工真正处于主人翁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职工自己的股份制企业。——笔者提出“四马分肥”,还列出“厂长股”。
六是“当前试行股份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一些企业在试行中,不同程度地背离了股份制的宗旨,不能体现股票作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笔者说:现在看来,存在的重大问题是不能准确地评估国有企业资产,产权不清晰,进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并且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③其“后记”诉说了中国对股份制改革知与行的艰难:
股份制是近、现代商品经济发展中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却把它等同于资本主义,不准在实践中采用,也不准理论界研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从1983年起,一些乡镇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在国家紧缩银根的情况下,首先试行入股集资,成为我国当代第一批股份企业;由于大见成效,一些横向联合的国有企业也纷纷仿效,终于冲开了社会主义股份制这一理论和实践的禁区。
同其它改革实践一样,股份制也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这本来是不奇怪的。问题在于,理论界出现了许多责难股份制的理论观点,以至影响到决策部门。为此,我(指作者赵俊臣)于1984 年开始着手研究社会主义股份制问题。
为了理论上的争鸣和对实践的支持,写好后的大部分章节都曾分别在报刊上发表过。这次成书统编时虽然作了一些修订,仍然可以看出当时辩论的痕迹、宣传的色彩和某些观点的重复。
党的十三大(1987年)终于明确肯定了股份制,“是社会主义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方式,可以继续试行”。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又提出“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要认真研究,逐步推行”。这是对近几年关于股份制争鸣的总结和对其实践的肯定。
⑵同道对《股份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有评介
①云南教育学院资深教授彭体全评介说:《股份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系赵俊臣所著,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股份资本理论为指导,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在我国发展股份经济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一部紧密配合改革开放、认真总结经验、进行大胆探索的研究性著作。
②云南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齐康评介说: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很长时期一直是禁区。股份制企业开始出现在我国经济领域,也仅仅是近几年的事。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赵俊臣同志新著的《股份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为在我国进一步拓展股份经济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⑶若干年后,对自己的股份制研究又做了回顾
2018年。近30年过去了,赵俊臣对自己股份制的研究做了回顾——关于《我所经历的改革开放初期的股份制改革研究》。
作者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进入城市企业改革,围绕着能不能、要不要以及怎样搞股份制的问题,先后经历了数场大讨论,最终改革派取得了艰难性的胜利。时至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混改阶段,但是进展缓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回顾改革开放初期股份制改革研究的历程,汲取经验教训,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
作者回顾并赞赏了中国首先提出股份制改革的同道,批驳了左倾思潮、“主流经济学家”反对股份制太幼稚的理由,在辩论中运用了马克思的股份资本理论这一最重量级的武器,指出了股份制能够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以及从承包制、租赁制过渡到股份制的必然性,强调了职工劳动股的伟大意义,看到了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没有阻力的大好局面,最后回顾了自己这些年来“既建言,更要行”的事例。
而最感人并值得一提的是,他建言的“管理层工作折股和职工劳动折股”、“企业使用国有土地作价后留作企业离退休人员保障”及“党对股份制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等观点,至今仍没有过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