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学心理学》——
“恋爱•婚姻•家庭”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11.家庭疗法是辅导问题婚姻治疗病态家庭的有效方法
家庭疗法是辅导问题婚姻
治疗病态家庭的有效方法
九、家庭治疗的技术及注意事项
这里是指操作层面上应掌握和注意的有关问题。这些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其实就是治疗过程的一些细化。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它们与家庭治疗的原则也有交叉的地方。有些时候,原则与策略、方法、技术、技巧,大约也是一码事,难以明确区分,因此也难免会表述重复。更何况,同一个技术,不同学派使用起来,也是各有特色,使其变样。
如同为了便于理解,把理论与疗法分开表述一样,这里把小于疗法但又是疗法或疗程中使用的一些方法,谓之技术或技巧。不能说哪种技术就是哪种理论或疗法所独有的,所以把它们集中在这里统一做个简单介绍。一些技术,在一些治疗方法里已经做过介绍如家谱图等等,这里也仍然集中罗列出来。“空椅子”技术是独列于疗法中的。
另外,在家庭治疗时,还要考虑主体文化所强调的人际关系与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环境所期待的家庭关系。
(一)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技术
系统派家庭治疗的3个策略或方式:
1.假设形成。
2.循环性。
3.中立。
已简介。
4.空椅子技术。
已介绍。
萨提亚的诸多方法:
5.家庭雕塑。
6.家庭图。
7.影响轮。
8.自我环。
9.一条绳索。
10.模拟家庭会谈。
11.家庭压力芭蕾舞。
12.个性部分舞会。
已简介。
米兰学派家庭治疗常常采用情境化、阳性赋义及悖论干预的技术。
简介散见于下面。
家庭治疗的一些原则,也是一些方法:
13.兼顾平衡。
14.保持中立。
15.软化症状。
16.积极性赋义。
已简介。
辅导或治疗过程中还有一些策略、技术、技巧:
17.消极性赋义
这是与积极性赋义相反的一种技术,其基本理论基础与积极赋义相同。治疗师只是在操作时,结合目前的家庭情境,找出或针对消极面,对其进行重新的赋义。
18.正向解读
是一种对家庭行为的重新框视。通过这种方式,治疗师暗示病症或负面的行为其背后的动机是好的。
19.角色互换
交换在家中的角色,最好具体到当前的事务中。比如,请喜欢挑剔的丈夫亲自下厨房做饭;请拖拉的儿子负责每天唤醒全家;请事无巨细皆要亲自干预的妻子过几天依赖或不管闲事的日子。
20.提问的若干技术
⑴循环性提问。
就是同一个问题,轮流请每一位参与治疗的家庭成员都回答。这种提问方式会在家庭内部制造差异,从而引发家庭成员对差异的比较和思考,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暗示性。可以运用于治疗初期对于家庭信息的收集阶段,也可以运用于后期的反思领悟阶段。
⑵假设性提问。
对没有发生的或一时没有检查出来的事提出假设。通过假设提问,治疗师能够为来访家庭展开另一扇门,提供思考问题的多重角度。一方面可以帮助治疗师理清家庭症状与成员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家庭成员换位思考。
⑶差异性提问。
向各位成员询问其家庭问题出现前后在时间、场合、人员等情境方面的差异,提醒他们看到问题积极的一面,即“寻找例外”。
⑷前馈性提问。
是一种未来取向的积极性假设的提问。通过刺激家庭来构想关于未来的人、事、行动计划等,引导家庭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模式来替代原有的病态家庭结构。很多时候,家庭成员对前馈提问的回答后来竟成为“自我应验的语言”。
21.布置游戏式的各种家庭作业
每次会谈结尾时,治疗师都要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成员们共同完成。
⑴单、双日作业。
父母对孩子的管教问题互不让步。治疗师可让他们在一个星期的奇数日,由爸爸负责孩子的行为,妈妈必须视而不见;在偶数日,由妈妈负责孩子的行为,而爸爸视而不见。或父母单日当病人,双日当正常人,做比较,以辨别自己的心理体验。
⑵定期写信或打电话。
在跟踪辅导期,或对居住外地不方便来继续访谈的家庭,须维持治疗关系和观察干预效应。这就要求家庭成员定期写信或打电话汇报其进步情况,尤其是以前没有过的新行为。写信的做法同下面的“记红帐”,在打电话汇报时,家庭要拿出记录好的作业本,当众宣读、互相确认。治疗师在读到或听到后,要及时鼓励并视情况布置新的作业。
⑶记秘密“红帐”。
有些家庭习惯于“翻旧帐”,即“记黑帐”、“说坏话”。治疗师要求家庭成员对“病人”的进步和良好表现进行秘密记录,并规定不准记录坏表现和症状,直到下次会谈时才由治疗师当众宣读。
⑷水枪射击或弹橡皮筋儿。
让家庭成员以善意、戏谑的方式,直接对犯规的行为或关系进行干预。准备好玩具水枪或橡皮筋儿,当有人出现犯规行为时,别人可以瞄准行为者的额头射击或弹击,即便是对权威的、不苟言笑的父亲母亲也须执行。
22.其它一些策略
⑴扰动。
在治疗中,面对的是家庭被称为“问题”的系统,治疗师作为“游戏破坏者”的角色,可以通过所谓的“循环提问”,各式各样的“症状处方”,与家庭成员共同玩“再加一把油”的游戏。
⑵情境化。
将“问题”细致化、还原为行为,并与具体的人物、事件、空间、时间相联系。
⑶悖论干预。
治疗师要求患者故意保持或“加重”其病态行为。如要求经常吵架的夫妻每周吵架两次,3次,而病人不愿去这样做,这样一来正好有利于终止症状。这是以毒攻毒,似非而是,反常干预,相反方法,激将法。
⑷正性暗示。
也叫正性关怀。治疗者给予症状行为一个良好的解释,来改变家庭其他成员对症状成员和症状本身的认知,进而改变其围绕症状行为的互动方式。
⑸仪式行为。
治疗者为家庭布置一系列任务即仪式行为,包括家庭应做什么、在什么地方做、何时做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做等等,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那些互动关系混乱的地方建立起明晰的行为或任务模式。
⑹提出困境。
治疗者指出任何一种选择的好处和可能带来的不好的地方。当家庭成员面对选择时,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家庭做出决策,引导向好的方向改变。
⑺划分界限。
协助家庭成员在自主性和相互依赖性之间找到弹性的节点,以维护家庭系统的完整性及系统内各部分的独立能力。
⑻运用症状。
家庭治疗原则上反对把重点放在“带症状者”身上的做法,但是,当症状相当危险而且给家人带来痛苦时,必须首先处理“症状问题”。
等等。
(二)治疗师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1.首先必须是有家庭成员主动来找治疗师要求帮助调整他们家庭成员关系的;要么,很可能是这个家庭并没有问题,要么只是一种他们自己认为是正常的模式。
2.要策略、技巧地了解这个家庭的一些特点和忌讳,避免全家成员都对咨询师的阻抗。应该说是所有的家庭都有自己的禁忌和文化差异。可先策略地问成员,在你们家中有哪些问题是不可谈的。——这“不可谈的”东西往往就是产生问题的根本或主要原因所在。经过几次访谈,该家庭的禁忌,也就露出水面。
3.掌握并运用好两个控制系统,即“第一控制系统”和“第二控制系统”。
4.需要全体成员的配合,共同参与,尽量没有缺席者。缺席成员可能是规则的制造者或核心成员,所以无法系统、完整治疗;但也可以缺席访谈以至治疗,如运用“空椅子”等。
5.接待的来访者最好是治疗师不认识的人。确保成员的隐私权,避免处理不好之间的角色进而没有了治疗师的权威性。
6.“学院派”主张治疗的地点要在诊室,而不是成员的家里,以体现治疗师的权威和价值。但也有的主张不排除到患者家中治疗,特别是有的成员是残疾人。
7.尤其要注意的是首次访谈的提问技巧,这会给成员产生“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会决定他信不信任你,进而决定找不找你治疗。
8.家庭治疗也可用于个别治疗,因为每一个人都与家庭有关系。
9.注意在治疗过程中,一个“很小但有意义”的改变,很可能是整个婚姻关系产生戏剧性转折的征兆。如一对夫妻长期争吵,一直感到不幸福,却在准备离婚的前夕寻求家庭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有一天早上,丈夫忽然吻了妻子一下。于是奇迹发生了。当一方做出了友好的姿态,另一方注意到了这个变化也做出某种友好的反应或表示,一方又进一步做出姿态,直到他们的关系像滚雪球一样,向积极的方向转动起来。
10.注重一些“例外”的事例,它们往往可以缩小矛盾,显示出一种夫妻和解的可能,提供解决矛盾的方法,增强化干戈为玉帛的信心,带来婚姻的好时光。如,妻子说:“我们之间根本无法沟通。”——这是绝话,似乎问题根本无法解决。说“有时候我们之间无法沟通。”——这样的陈述就为婚姻的前景带来希望。说“在我们外出吃饭并且不带孩子或者丈母娘不在场的时候,我丈夫会主动跟我交流,并且有情调。”——这句话很可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乐观的前景;这就可以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方案和可以达到的目标,即经常出去吃饭或散步、旅游,甚至到当年初恋的地方去杨柳依依、旧梦重温,创造孩子、丈母娘不在身边和不是在自己住所的环境或氛围。
11.辅导来访者改变固执、重复、无用、消极的吵架旧模式,否则,浪费治疗时间,还助长其气焰,治疗师的权威性也遭到挑战。
夫妻在长期的吵架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如果你仍然或一直按旧的行为模式去吵,对方也会习惯地预期到你对事情的做法。这样,吵架就会高度固定模式化。这是夫妻两个人长时间共同形成的。这种模式往往是消极的。所以要避免夫妻用重复过去消极的程式或无效的办法来挽救婚姻;因为越这样做,就越遭挫折,走向离婚就越快。
其实,回忆一下在夫妻情感好的时候或自己情绪好的时候,妻子发现,原来丈夫还是有好的方面和时候的:当丈夫下班回家晚了,如果妻子自己没有抱怨生气,会发现,丈夫对妻子的态度是好的,回来时本来是笑眯眯的,或者是带有歉意的。
判断自己是否在重复错误的做法,想一想你和你的配偶是不是逢事必吵,每吵总是走到“死胡同”里?如,每当谈到钱、性生活、子女的教养及事业或工作等,总要争论起来,而且总是跑题、没完没了。或者每当一方的亲朋好友来访过后,总会有不愉快。这都说明在重复错误,走到“怪圈”里了。
要进行家庭治疗,就得走出这个“怪圈”,打破旧的关系模式;这样,就不再引发配偶原来的惯性反应了。
这就要启发一些妻子变换角度思维或改变认知——最重要的不是夫妻的情感越浓越好,而是对对方宽容、善纳、少挑毛病、不指责、不苛求完美。
如,改用“沉默”、“忍让”、“宽容”、“幽默”等方式,来打破旧的关系模式。这次你突然改变做法,“缄默”了,对方就会感到十分意外,不得其解,就产生新的反应,必停下争吵,改变惯性,寻找究竟。这就是“不寻常”做法,它往往有效。只要你拿出足够的控制力,控制自己不去重复“老一套”的做法,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一定不同于往常的结果出现。
这时,这样,很可能就是家庭治疗有效果了。
12.注意帮助来访者制定具体和可操作的目标。
光打破旧的关系模式并采用新的交流或沟通方式还不够,还要确定目标并有措施促进目标的落地。有很多夫妻在十分辛苦地努力挽救自己的婚姻,但不知道应该具体做些什么,即目标不明确或不现实。也许有人会说:我当然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无非是“不再吵闹,相亲相爱,好好过日子”。但这种含混、不清晰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如一对夫妻经过长期争吵,彼此都很疲倦、痛苦,于是双方同意“休战”,表示今后要相亲相爱,不要老这么吵下去。可是几个月后,他们决定离婚,并且双方都指责是对方不遵守诺言。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因为他们各自对“相亲相爱”的定义和期待不相同。妻子认为“相亲相爱”就是丈夫和自己要经常甚至天天在一起,在一起的时候应该随时拥抱,即使是上班时间丈夫也要打个电话问候问候自己,上班分别和下班相见时都应该拥抱、接吻。而丈夫则认为,“相亲相爱”就是要多做爱。——所以,这就要制定具体目标。
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和可操作的:如,一方说话,如果另一方不同意,但并不中途打断,也不反驳对方的话,只是听,听完,可表示缄默,表示请给我点时间思考;具体做事情,如你做饭,我洗碗;你洗衣服,我晒衣服;你挑水,我浇园;男方在要求做爱前应当学会调情,女方在得到了男方的体贴温存后是不是也主动邀请对方一起做爱?
13.忌草率地对婚姻关系问题下诊断。不同的判断决定不同的解决方式,所以要同时考虑到几种可能性。忌讳:往往是选择其中消极的一个结论,并确信无疑;而且,当解决的办法无效后,不是重新思考前面的判断是否正确,而是更加顽固地重复前面的做法,以证明自己的诊断是正确的;其结果只能使情况更糟,最后终于把婚姻的生命力消耗殆尽。
14.心理咨询师不刻意劝“合”或劝“分”。婚姻辅导的目的是为了让来访者双方共同或分别幸福、快乐,为了让这个家庭的大多数成员都幸福、快乐。其目的一定不是刻意的合或分的问题(这是手段)。对要离婚的双方,不指责道德问题,但可以归在“习俗规则”里。因为,男女对人生、社会、生活和婚姻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如,男人往往喜欢公正,其婚姻的动机是为了性欲刺激,寻找安慰;而女人则往往喜欢关怀、感情用事,婚姻的动机是为了情感的专一,为了寻找依靠,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也往往如此。如果两人因欲望各不相同并各不相让,你一定要促“合”,那这能达到辅导或治疗的目的么?
等等。
【链接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