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介绍
短 消 息
一人三心
讲座提纲

科研成果

三军联合
合作开发
典型案例
心理测量
文字排郁
咨访沟通
 


空 中 信 箱


 

 

 

 

播音:虹云、傅成励

 

“空中信箱”

 

(请关闭或最小化“戏剧表演疗法”页

 

返回戏剧表演疗法”页

         图为云南会泽江西会馆戏台

 

京剧是“幽灵”

普及、抢救、弘扬京剧

把京剧作为一种心理调适方法

笔者认为,京剧既没有死也不会死,提倡普及是幼稚了点,说“抢救”是惨了点,它是阳春白雪和者寡,对专业者是传承,对一部分人来说倒不如把京剧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调适方法。

一、有观点说传统京剧只是“幽灵”

在喊了十多年的“抢救京剧”后的今天,有观点说传统京剧只是“幽灵”。

该观点说,中国传统的戏剧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下的社会产物。那时的阳光比现在恬淡,悠闲的人们看看戏,一天就这样打发过去了。可对现代人而言,时间就是生命、金钱。人们被一种莫名的焦虑感所追逐着,快节奏地、不停地竞争、占有、攀比。就算是什么事都不做的有钱人,他的心也未必是闲着的。他那颗躁动不安的心无法适应慢节奏的京剧唱腔;他需要发泄、释放和刺激。

该观点认为,一代有一代的艺术。传统的中国京剧确实已经死了,只能作为标本陈列在博物馆的橱窗里,供现代人发“怀古”之幽情。谁也没有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往后转,重新回到田园牧歌的小农时代。而“对戏剧进行解构、重构到再塑”,恐怕最后所制造出来的只是现代人认为的一个“戏剧怪物”,并不是传统戏剧本身。故讨论“传统戏剧路在何方”,是没有意义的,这等于是勉强一个死人从坟墓里爬出来,让他开步走一样。

二、关于普及或抢救京剧

“文化大革命”后、提出“抢救京剧”之前,笔者曾建议通过做普及工作,繁荣京剧。其中说:重新出版发行京剧的脚本,供广大京剧爱好者自学使用。有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半小时》-“空中信箱”节目播放我的文稿为证。

来发现,普及京剧很难成为现实。近些年来,尽管国家通过“音配像”工程来抢救京剧,还有“打擂台”、“过把瘾”、“跟我学”、“空中剧院”、“九州大戏台”等京剧的电视栏目的播出,但终也未呈现出普及之势

于是冷静一想:原来实际上难以普及。这因为京剧是阳春白雪,对这种博大精深的艺术,不能用“属而和者”的多少来论英雄;同样,也不能按票房价值的大小来证明或判断京剧生命力的强弱。目前京剧改革,有的地方把它推向市场,用管理、经营企业的方式来运做京剧,这不可思议。

“无价”有两种含义:一是“用金钱是买不到的”,二是“分文不值”。京剧的“无价”是前者。

还是按它本身的规律来行进吧。所以笔者今天说:提倡“普及”是幼稚了点,说“抢救”是惨了点,也许“弘扬”的提法客观一些。它应该从有这方面的特殊能力的少儿抓起,它必须由专业者(无论他们是为了生计、职业还是为了追求事业)来传承,它也需要一些以中老年人为主的票友、爱好者来支撑和辅助。

一般说来,除了“有这方面的艺术细胞”、“喜爱”和“勤学苦练”等,非专业演唱京戏的人还得具备两个条件——“有钱”和“有闲”。这些,都是无法普及的理由。否则,对演唱者来说“难唱”,对欣赏者来说“难听”。

我们可以把非专业演唱京戏的人分为三种,他们对自己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戏迷票友——可按专业的水平要求自己,登台演出;②爱好者——按业余水平,有时候参加一些业余演出活动,基本上能演唱下来,观众也不会“喝倒彩”;③娱乐者——无所谓能不能唱下来,随时随地哼几句、吼几声。而这三者其中的共同动机或目的都是寻求快乐、过把瘾。这就引出“把京剧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调适方法”的话题。

三、把京剧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调适方法

“音乐疗法”是“娱乐疗法”中主要的一种,也是“环境疗法”的一种

娱乐疗法,是指通过各种娱乐活动(如听音乐、歌咏、戏剧表演、舞蹈、游戏、下棋、打牌、游园等),来陶冶性情、增进身心健康,这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遵循“自愿参加、因人而异、和谐自然及潜移默化”的原则,使治疗融合在娱乐之中。

娱乐疗法有十大好处:增强肺的呼吸功能,清洁呼吸道,使肌肉放松,有助于发散多余的精力(以上4点属于生理功能),有益于抒发健康的情感,消除神经紧张,帮助驱散愁闷,减轻“社会束缚感”,有助于克服羞怯的情绪,有助于乐观地对待现实(以上6点属于心理功能)。

俗话说:“男愁唱女愁哭。”其实,女的愁了也唱。这说明人往往需要通过唱来排解心中的愁苦。何况,格调高雅、意境悠远、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往往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激发起健康向上的思想情绪,达到心理保健和治疗疾病的效果。我国古时“以戏代药”的说法,就是“音乐疗法”。

雨果说:“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

笔者的京剧辅导老师说:“唱京戏的人不用上医院。”说法有些偏激,但“演唱京戏有利于身心健康”,这是有道理的;他说的“不用上医院”,就是指的“以戏代药”、“乐疗”。

现代医学科学认为,乐疗主要是通过人类自身的心理效应而达到养生、疗疾的作用。因为悦耳的乐音、舒缓的节奏、优美的意境,可唤起人的情感,使人心平气和,欣赏中进而在脑海形成图像即心理图像,在感受中又产生新的联想和意境,使情绪受到感染、心灵受到陶冶。

音乐中不同的节奏、旋律、音调和音色作用于人体,会产生有益的共振,使各部器官协调一致或对一些器官产生兴奋、抑制,从而起到降压、镇痛或催眠等作用。

和谐的声波,能潜入大脑皮层,对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刺激,促使人体分泌有益健康的“激素”(即“荷尔蒙”,由“内分泌腺”分泌而出。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它的分泌物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调节作用),提高活性,调节血流量,使胃的蠕动有规律,唾液和胰岛素增多,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乐疗,对神经性头痛、心悸、失眠、烦躁、情绪波动、思虑过度、精神忧郁等症状,有明显的调适效果;对慢性身心疾病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对具有一定音乐水平的患者,更能取得出人意外的疗效。

维也纳音乐会就是最好的“乐疗”。我国近年电视上的“京剧戏迷票友大赛”和“京剧戏迷票友俱乐部”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乐疗”享受。云南京剧院有位专业人员说得好:“我不赞成‘唱了一辈子的戏,唱腻味了。现在好不容易退休了,还唱它做什么’的说法。看到戏迷们的开心,我有了启发——上班的时候是传承,退休后,现成的本事,为什么不可以当作自己度后半生的一种乐子?”

笔者的自我心理保健方法主要是施用音乐疗法包括戏剧疗法。其乐疗享受形式,又主要是对京剧的演唱和演奏——花脸、青衣演唱和京二胡演奏。

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