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锡安
笔者认为,京剧既没有死也不会死,提倡普及是幼稚了点,说“抢救”是惨了点,它是阳春白雪和者寡,对专业者是传承,对业余爱好者来说倒不如把京剧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调适方法。
一、有观点说传统京剧只是“幽灵”
在喊了十多年的“抢救京剧”后的今天,有观点说传统京剧只是“幽灵”。
该观点说,中国传统的戏剧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下的社会产物。那时的阳光比现在恬淡,悠闲的人们看看戏,一天就这样打发过去了。可对现代人而言,时间就是生命、金钱。人们被一种莫名的焦虑感所追逐着,快节奏地、不停地竞争、占有、攀比。就算是什么事都不做的有钱人,他的心也未必是闲着的。他那颗躁动不安的心无法适应慢节奏的京剧唱腔;他需要发泄、释放和刺激。
该观点认为,一代有一代的艺术。传统的中国京剧确实已经死了,只能作为标本陈列在博物馆的橱窗里,供现代人发“怀古”之幽情。谁也没有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往后转,重新回到田园牧歌的小农时代。而“对戏剧进行解构、重构到再塑”,恐怕最后所制造出来的只是现代人认为的一个“戏剧怪物”,并不是传统戏剧本身。故讨论“传统戏剧路在何方”,是没有意义的,这等于是勉强让一个死人从坟墓里爬出来开步走一样。
二、关于普及、抢救、振兴、弘扬京剧
“文化大革命”后、提出“抢救京剧”之前,笔者曾建议通过做普及工作,繁荣京剧。其中说,重新出版发行京剧的脚本,供广大京剧爱好者自学使用。有那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半小时》-“空中信箱”节目播放我的文稿为证。
后来发现,普及京剧很难成为现实。近些年来,尽管国家通过“音配像”工程来抢救京剧,还有“打擂台”、“过把瘾”、“跟我学”、“空中剧院”、“九州大戏台”等京剧的电视栏目的播出,但终也未呈现出普及之势。
于是冷静一想:原来实际上难以普及。这因为京剧是阳春白雪,对这种博大精深的艺术,不能用“属而和者”的多少来论英雄;同样,也不能按票房价值的大小来证明或判断京剧生命力的强弱。目前京剧改革,有的地方把它推向市场,用管理、经营企业的方式来运做京剧,这不可思议。
“无价”有两种含义:一是“用金钱是买不到的”,二是“分文不值”。京剧的“无价”是前者。
还是按它本身的规律来行进吧。所以笔者今天说:提倡“普及”是幼稚了点,说“抢救”是惨了点,说“振兴”苦涩了点,也许“弘扬”的提法客观一些。它应该从有这方面的特殊能力的少儿抓起,它必须由专业者(无论他们是为了生计、职业还是为了追求事业)来传承,它也需要一些以中老年人为主的票友、爱好者来支撑和辅助。
一般说来,除了“有这方面的艺术细胞”、“喜爱”和“勤学苦练”等,非专业演唱京戏的人还得具备两个条件——“有钱”和“有闲”。这些,都是无法普及的理由。否则,对演唱者来说“难唱”,对欣赏者来说“难听”。
我们可以把非专业演唱京戏的人分为三种,他们对自己可以有不同的要求:①戏迷票友——可按专业的水平要求自己,登台演出;②爱好者——按业余水平,有时候参加一些业余演出活动,基本上能演唱下来,观众也不会“喝倒彩”;③娱乐者——无所谓能不能唱下来,随时随地哼几句、吼几声。而这三者其中的共同动机或目的都是寻求快乐、过把瘾。这就引出“把京剧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调适方法”的话题。
三、把京剧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调适方法
“戏剧疗法”是“音乐疗法”中的一种,“音乐疗法”是“娱乐疗法”中的一种。
娱乐疗法,是指通过各种娱乐活动(如听音乐、歌咏、戏剧表演、舞蹈、游戏、下棋、打牌、游园等),来陶冶性情、增进身心健康,这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遵循“自愿参加、因人而异、和谐自然及潜移默化”的原则,使治疗融合在娱乐之中。
娱乐疗法有十大好处:①增强肺的呼吸功能,②清洁呼吸道,③使肌肉放松,④有助于发散多余的精力(以上4点属于生理功能),⑤有益于抒发健康的情感,⑥消除神经紧张,⑦帮助驱散愁闷,⑧减轻“社会束缚感”,⑨有助于克服羞怯的情绪,⑩有助于乐观地对待现实(以上6点属于心理功能)。
俗话说:“男愁唱女愁哭。”其实,女的愁了也唱。这说明人往往需要通过唱来排解心中的愁苦。何况,格调高雅、意境悠远、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往往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激发起健康向上的思想情绪,达到心理保健和治疗疾病的效果。我国古时“以戏代药”的说法,就是“音乐疗法”——“乐疗”。
雨果说:“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
笔者的京剧辅导老师说:“唱京戏的人不用上医院。”说法有些偏激,但“演唱京戏有利于身心健康”,这是有道理的;他说的“不用上医院”,就是指的“以戏代药”、“乐疗”。
现代医学科学认为,乐疗主要是通过人类自身的心理效应而达到养生、疗疾的作用。因为悦耳的乐音、舒缓的节奏、优美的意境,可唤起人的情感,使人心平气和,欣赏中进而在脑海形成图像即心理图像,在感受中又产生新的联想和意境,使情绪受到感染、心灵受到陶冶。
音乐中不同的节奏、旋律、音调和音色作用于人体,会产生有益的共振,使各部器官协调一致或对一些器官产生兴奋、抑制,从而起到降压、镇痛或催眠等作用。
和谐的声波,能潜入大脑皮层,对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刺激,促使人体分泌有益健康的“激素”(即“荷尔蒙”,由“内分泌腺”分泌而出。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它的分泌物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调节作用),提高活性,调节血流量,使胃的蠕动有规律,唾液和胰岛素增多,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乐疗,对神经性头痛、心悸、失眠、烦躁、情绪波动、思虑过度、精神忧郁等症状,有明显的调适效果;对慢性身心疾病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对具有一定音乐水平的患者,更能取得出人意料之外的疗效。
维也纳音乐会就是最好的“乐疗”。我国近年电视上的“京剧戏迷票友大赛”和“京剧戏迷票友俱乐部”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乐疗”享受。云南京剧院有位专业人员说得好:“我不赞成‘唱了一辈子的戏,唱腻味了。现在好不容易退休了,还唱它做什么’的说法。看到戏迷们的开心,我有了启发——上班的时候是传承,退休后,现成的本事,为什么不可以当作自己度后半生的一种乐子?”
笔者的自我心理保健方法主要是施用音乐疗法包括戏剧疗法。其“乐疗”享受形式,又主要是京剧的演唱和伴奏——花脸、青衣、小生演唱和京二胡伴奏。
2005-2-3
昆明京剧爱好者
钱锡安(13908856911)
让“音乐疗法”陪伴人的一生
音乐爱好者 钱锡安
由头
海燕老师说:我们天天忙着给人家排忧,倒忘记自己娱乐了。据观察者发现:心理师很忙,甚至工作、学习狂,乃至培训狂,无暇休息、娱乐或放松。笔者说:原来,本来,心理师也是可以通过娱乐来放松、解闷的,比如唱歌。
导语
人的一生,人生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音乐。工作、生活和学习,乃至婚恋、社交,也需要音乐。仔细一想、一看,不但处处都有音乐,而且时时都离不开音乐。人刚出生,除了哭,接着就是哼歌,很快就是“儿歌”。生时是“摇篮曲”,死时是“送葬曲”。总之,从生到死,红白喜事,皆有曲子。
一、音乐的简单分类
二、“音乐疗法”之简介
三、“戏剧疗法”≤“音乐疗法”
四、古琴、古筝、琵琶三曲是天籁之音
五、“音乐疗法”渗透到方方面面
六、让“音乐疗法”陪伴人的一生
七、“药引子”、“忌口”同疗效的关系
一、音乐的简单分类
(一)器乐
(二)声乐
(三)另有一种分类
二、“音乐疗法”之简介
(一)“音乐疗法”的一种描述型定义
(二)狭义、广义的“音乐疗法”
1.中国古代所说的“乐疗”。
2.主要是舶来品的、中医心理学的狭义音乐治疗。
3.关于狭义“音乐疗法”的深层细化。
4.用于配合饮食、运动、精神等方面养生。
5.执着者或爱好者的俱乐和自我展示。
6.任何人都可以在愁烦的时候唱上两段儿。
7.笔者甚至以感悟、品味、研究音乐为乐趣。
(三)广义“音乐疗法”的效果或好处
三、“戏剧疗法”≤“音乐疗法”
(一)有观点说传统京剧只是“幽灵”
(二)关于普及、抢救、振兴、弘扬京剧
(三)把京剧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调适方法
(四)笔者串唱京剧的五个行当以自娱
四、古琴、古筝、琵琶三曲是天籁之音
(一)三种器乐发音悦耳、爽心,似乎没有噪音
(二)什么是天籁之音?
(三)天、琴(音)、人三者的关系
五、“音乐疗法”渗透到方方面面
(一)工作方面
(二)生活方面
(三)学习方面
(四)婚恋、交友等方面
(五)宗教、外交、政治、战争、商战等方面
(六)乞讨中的乞丐
六、让“音乐疗法”陪伴人的一生
(一)国际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二)国内央视的音乐栏目、戏曲节目
(三)通过卡拉OK普及唱歌,适合国情
(四)笔者在人生不同时期喜欢唱的一些歌曲
(五)用音乐语言交流,让音乐伴随人的一生
七、“药引子”、“忌口”同疗效的关系
(一)“药引子”
(二)“忌口”
(三)心桥双馨梨园的“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分别在3、4、5个人中的作用
一、音乐的简单分类
音乐,是由声乐和器乐所构成的反映人类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能给人带来听觉的享受,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心灵,树立崇高理想。
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
东方音乐。
西方音乐。
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
七声音阶:1、2、3、4、5、6、7。
可见分类也各不相同。这里是简单易懂地分析一下声乐和器乐。
(一)器乐
管弦簧键。打击乐。
古琴,钢琴。琴之王?
笔者的大正琴、口琴、二胡。
唱歌的人有的是,可是伴奏的人却不多。所以乐队、器乐吃香。
这里主要谈声乐。
(二)声乐
什么叫唱歌?
美声、通俗、民族等唱法。
流行歌曲与经典歌曲的关系。
革命歌曲大家唱。
经典老歌。
唱“红歌”。
唱“绿歌”。
可分两种:
1.自己唱。求得别人的共鸣。
2.听人家唱。做别人的粉丝。
(三)另有一种分类
无论器乐还是声乐,或单独、或共同完成的音乐:
1.高雅之音。可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如伯牙、孔子他们弹奏的那些曲子。
2.健康之音。欢快,催人积极向上。如《我们走在大路上》等。
3.悲壮之音。宣泄愤怒,展示悲剧,同情失败了的正义,歌颂在艰苦岁月坚持奋斗的人。如《国际歌》等,“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再如雕塑“艰苦岁月”——红军长征,小战士听老战士吹笛子。
4.靡靡之音。过去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的东西。现在看,则是轻松愉快的东西。如《军港之夜》等。
5.郑卫之音或亡国之音。指郑国、卫国的音乐,曾被斥为“淫靡之音”、“乱世之音”,后多指俗乐,据说能让人革命意志衰退,进而亡国。
6.恐怖之音。听后,让人害怕,对人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如《黑色星期天》、《黑色星期五》等。
7.噪音。在音乐里,无限重复一个小节、音调唱得或奏得不准、音量过大等,让人听了,感到刺耳。
二、“音乐疗法”之简介
1/406疗法。
所谓“疗法”,主要不是狭义的治疗,通俗理解是疗养、养生、助兴、解闷、减压、欣赏、交流、找乐子、过把瘾等。
(一)“音乐疗法”的一种描述型定义
用音乐来治疗身心疾病特别是心理疾病,称之为音乐疗法。它既是一种艺术,也是各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的一种辅助性手段,如辅助催眠、舞蹈疗法等。
(二)狭义、广义的“音乐疗法”
1.中国古代所说的“乐疗”。
为什么“男愁唱”?因为“丈夫有泪不轻弹”。
俗话说:“男愁唱女愁哭。”其实,女的愁了也唱。这说明人往往需要通过唱来排解心中的愁苦。何况,格调高雅、意境悠远、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往往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激发起健康向上的思想情绪,达到心理保健甚至治疗疾病的效果。
我国古时“以戏代药”的说法,就是“音乐疗法”——“乐疗”。
用乐(yuè)如用药。说,古代有的医生耽迷(dān
mí)于戏曲,每逢出诊,必携优伶去演唱戏曲。医生不先忙着望、闻、问、切,而让演员演唱,借此给病人带来好心情,病人也常因此而痊愈。称作“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当然,这有调侃之嫌,似乎也没有多大深度,但确实属于“乐疗”的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中有“五音疗疾”的理论,是严肃认真的;其它一些医书甚至史书也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并且还说,古代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就是用音乐来舒神静性、颐养身心。中国古典音乐,曲调平和,音色温柔,旋律优美,歌声悦耳,能使人忘却烦恼,从而开阔胸襟,陶冶心灵,促进身心健康。
2.主要是舶来品的、中医心理学的狭义音乐治疗。
现代医学科学认为,“乐疗”主要是通过音乐的波动、节奏,与人类自身的生理、心理发生效应,而达到养生、疗疾的作用。音乐是一种波动,人体也有波动,如脑电波、肠胃蠕动、心跳的声音等;音乐又是一种节奏,人体的运动有节奏,如呼吸、心跳等。如人的心脏搏动频率是70~90次/分,所以人在通常情况下最感适宜的音乐节奏就是70~90拍/分。
音乐中不同的节奏、旋律、音调和音色作用于人体,音乐和人体之间会产生有益的共振、谐振,使各部器官协调一致或对一些器官产生兴奋、抑制,人就会觉得神清气爽,从而起到降压、镇痛或催眠等作用。
和谐的声波,能潜入大脑皮层,对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刺激,促使人体分泌有益健康的“激素”(即“荷尔蒙”),提高活性,调节血流量,使胃的蠕动有规律,唾液和胰岛素增多,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乐疗”,对神经性头痛、心悸、失眠、烦躁、情绪波动、思虑过度、精神忧郁等症状,都有明显的调适效果;对慢性身心疾病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对具有一定音乐水平的患者,更能取得出人意料的疗效。
当然,具体治疗的操作,要因人而异,即选曲时要根据年龄、性格、经历和音乐修养等因素而定,做到辨病选曲、随曲入境。
采用音乐治疗心理疾病或躯体疾病,其施治环境应清雅静谧、舒适美观、光线柔和、空气新鲜,必要时可搁置盆景以及焚香,以使人心旷神怡,渐入“乐境”,速见疗效。
一些治疗,跟踪辅导期还配有进口的或国内制造的各种治疗的碟片。
3.关于狭义“音乐疗法”的深层细化。
⑴音乐中不同的节奏、旋律、响度、音调和音色作用于人体,会产生共振,使一些器官产生兴奋或抑制,进而产生不同的机体效应和情感效应。例如:
悦耳的乐音、舒缓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具有止痛、镇静、降压及稳定情绪的作用,可唤起人的情感,使人心平气和,欣赏中进而在脑海形成心理图像,在感受中又产生新的联想和意境,使情绪受到感染、心灵受到陶冶。
欢乐的音色、明快的节奏,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具有兴奋作用,使人精神振奋、焕发,消除躯体和精神上的疲劳,增强注意力,增加生活情趣,有利于患者心身疾病的康复。
轻松、和谐的声波,能潜入大脑皮层,对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刺激,促使人体分泌有益健康的“激素”(即“荷尔蒙”,由“内分泌腺”分泌而出。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它的分泌物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调节作用),提高活性,调节血流量以及气的运行,使肠胃的蠕动有规律,唾液和胰岛素增多,进而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⑵音乐的治疗作用,我国古代就已十分重视,音乐作为抒发情感、排解郁结的一种方式,很早就在医学上运用了。认为“五音”(宫、商、角、徵、羽)通过“五行”(金、木、水、火、土)可以调节人的功能和情志,其调节作用是经过“心神”和直接影响“五脏”(心、肝、脾、肺、肾)并之间发生共鸣来实现的。其中有一种说法是:
闻其宫声,悠扬谐和,使人温良而宽容,可增进食欲;
闻其商声,铿锵刚劲,使人豪爽而正直,可荡涤心灵;
闻其角声,畅快平和,使人恻隐而仁爱,可舒肝解郁;
闻其徵(zhǐ)声,抑扬咏怀,使人乐善而好施,可振奋人心;
闻其羽声,轻灵剔透,使人恭俭而礼让,可放飞心灵。
《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易水壮别时,有这样的记载:“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这段文字表明:单独一个音符或音阶,不能明显地表达一种心境,需要在整个的曲子里体现。这段表述中说的“变徵之声”和“复为羽声”是出现在整个曲子里的,这才能使士“垂泪涕泣”或“发尽上指冠”。
司马迁的闻其变徵使人悲哀或悲壮,闻其羽声使人慷慨或愤怒,也算是乐疗或音乐效应的一家之言。
⑶也有人认为,自然界中的天然音响有益于身心健康,具有治疗和康复作用,可以享用。例如:
雨声催人睡眠。
蛙声能够遣怀。
雷声使人振奋。
鸟鸣可以解忧。
⑷有人对“辨病选曲”进行了归类。例如:
产妇,宜聆听轻松、幽雅、抒情、舒缓、优美、悦耳、爽心的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和轻音乐,这有助于解除产前的紧张焦虑情绪,能松弛心情、充满信心、减轻疼痛,有利于顺产。
抑郁症患者,宜听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情调欢乐一类的曲子。
焦虑症患者,宜听旋律清丽、节奏舒缓、情调悠然,风格典雅一类的乐曲。
爆发型人格障碍患者,宜听旋律优美、节奏委婉、乐音悦耳、意境恬静一类的乐曲。
失眠症患者,宜听节奏少变、旋律缓慢、音色轻悠、响度朦胧一类的乐曲。
便秘症患者,宜听优美悦耳、轻悠爽心一类的乐曲。
在精神病医院,一些乐曲可作为治疗抑郁、躁狂、假性痴呆等疾病的辅助手段以及促进精神康复的方法。
在普通医院的病房里,播放合适的轻音乐,可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悲观、压抑、紧张等不良情绪。
⑸有人甚至对“辨病选曲”都具体化了。例如——
a.治疗失眠及神经衰弱:外国的《小夜曲》、《摇篮曲》、《催眠曲》、《幻想曲》、《圣母颂》、《G大调托利奥》、《卡门》、《仲夏夜之梦》、《梦》等;中国的《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军港之夜》、《渔光曲》、《良宵》等。
b.治疗头痛:外国的《A大调抒情小乐曲》等;中国的《三潭印月》、《彩云追月》、《平湖秋月》等。
c.治疗高血压:外国的《小提琴协奏曲》等;中国的《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姑苏行》等。
d.治疗便秘:外国的《小步舞曲》等;中国的《渔舟唱晚》等。
e.治疗癔病:外国的《田园交响曲》、《仲夏夜之梦》等;中国的《病中吟》、《让我们荡起双桨》、《青年圆舞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f.调理肠胃功能紊乱:外国的《钢琴第七号奏鸣曲》等;中国的《平湖秋月》、《马兰花开》等。
g.排解忧愁:外国的《悲怆圆舞曲》、《B小调第14交响曲》、《蓝色狂想曲》等;中国的《百鸟朝凤》、《草原晨曲》、《春天来了》、《采茶扑蝶》、《喜洋洋》、《八月桂花遍地开》等。
h.解除抑郁:外国的《匈牙利狂想曲》、《苏格兰C小调》、《B小调第14交响曲》、《B小调第40交响曲》、《A大调意大利协奏曲》、《蓝色多瑙河》、《蓝色狂想曲》、《忧郁圆舞曲》等;中国的《梅花三弄》、《高山》、《步步高》、《良宵》、《空山鸟语》、《百鸟朝凤》、《夜深沉》、《光明行》、《丰收锣鼓》、《金蛇狂舞》、《喜洋洋》、《喜相逢》、《旱天雷》等。
i.缓解焦躁、制止易怒:外国的《第六交响曲》、《第八交响乐》、《A小调奏鸣曲》、《D小调交响曲》、《F大调四重奏》、《蓝色多瑙河》、《康塔塔》、《月光奏鸣曲》、《田园交响曲》等;中国的《彩云追月》、《汉宫秋月》、《二泉映月》、《流水》、《马兰花开》等。
j.安定情绪、充实心灵:外国的《命运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A小调四重奏》、《A大调第六奏鸣曲》、《A大调意大利协奏曲》、《蓝色多瑙河》、《拉网小调》、《花之圆舞曲》等;中国的《春江花月夜》、《雁落平沙》、《塞上曲》、《春风得意》、《姑苏行》等。
k.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外国的《餐桌音乐》、《图画展览会》等;中国的《欢乐舞曲》、《快乐的啰嗦》、《花好月圆》等。
l.消除疲劳:外国的《假日沙滩》、《水上音乐》、《大海》等;中国的《彩云追月》、《喜洋洋》、《云南民歌·猜调》等。
m.调适思乡:外国的《思乡曲》、《回家》等;中国的《马思聪思乡曲》、《月之故乡》、《春到沂河》等。
n.排遣失恋:外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国的《梁祝》、《草原之夜》等。
o.临终关爱:外国的《安息圣日歌》、《天上欢乐歌》、《平安夜歌》、《赞美歌》,《秋日的私语》、《梦幻》、《回家》、《安魂曲》、《葬礼进行曲》等;中国的《牧歌》、《祝你平安》、《道教万年欢》等。
其实,治疗的对象可简单地分为两种:躁狂与抑郁。
同理,不良、不健康特别是邪恶、淫秽的音乐会引发疾病,古人说甚至还会乱世、亡国呢。
恐怖的旋律、怪诞的音调、刺耳的和声、疯狂的节奏,会对人体神经系统形成紧张、强烈、恶劣的刺激,这能破坏心脏血管的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头昏脑涨及血压升高等,会诱发心脑血管的疾病。其实现代有些流行音乐就是一种高分贝的噪音,对人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关于杀人乐曲《黑色星期天》—《黑色星期五》对人的心理的负面影响。
国外曾有心理学家对不同交响乐队的队员进行对照测试。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大都心情平稳、愉快、健康;而以演奏现代乐曲为主的队员70%的神经过敏,60%的容易烦躁、动怒,22%的情绪消沉,还有一些人经常失眠、头痛甚至还患其它身心疾病。
另有人对音乐爱好者做过调查,发现在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相处得比较融洽、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都比较开朗、思想活跃;而热衷于嘈杂的现代派音乐的家庭里,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断,有的甚至躁狂。
一般来说,镇静、催眠性的音乐应在临睡前听,有助于睡眠或放松、休息;兴奋性的音乐宜在早上或上午听,使人精力充沛、意气风发;解忧、排郁性的音乐可在任何时间听,让人坚定信念、充满自信。
也许以上的分法有机械之嫌,因为一个曲子不只是治疗一种病症。也许称“音乐保健”、“音乐减压”比“音乐治病”要准确一些,因为它主要的功能是让人放松、挤掉烦恼、排解焦虑和疲劳、加快患者康复等。
⑹笔者经历了坎坷的人生,从青年期,陆续搜集、综合了如下的一些乐曲,在不同的时候或根据不同的心情,选择它们,或吹拉弹唱,或在放松的情况下对他人演奏、演唱的这些乐曲进行现场或音像鉴赏。它们是:
《春到沂河》、《高山流水》、《姑苏行》、《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彩云追月》、《渔舟唱晚》、《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步步高》、《光明行》、《欢乐颂》、《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小河淌水》、《草原之夜》、《空山鸟语》、《夜深沉》、《献给爱丽丝》、《二泉映月》、《小狗圆舞曲》、《友谊地久天长》、《良宵》、《病中吟》、《紫竹调》、《流浪者之歌》、《苏武牧羊》、《赞歌》、《渔樵问答》、《月光下的凤尾竹》、《月之故乡》、《橄榄树》、《阳春白雪》、《冰山上的雪莲》、《喜洋洋》、《秋日的私语》、《牧歌》、《祝你平安》、《梦幻》、《回家》、《道教万年欢》等。
以上这些乐曲,笔者还编辑在“心桥心理健康”公益网站的诸多栏目里。
还有《少女的祈祷》、《青年圆舞曲》、《百鸟朝凤》、《思乡曲》、《送别》、《豪门恩怨小号曲》、《马兰花开》、《让我们荡起双桨》、《洗衣歌》、《月儿高》、《新疆好》、《咱们新疆好地方》、《西藏舞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骑兵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渴望》等,也将陆续编辑在“心桥”网站里,与大家一起欣赏和分享。
说明:以上对狭义乐疗的整理,其中对古代“五音”及“辨病选曲”部分的外国乐曲绝大多数者的医疗作用,笔者未经验证,仅供参考。但敢肯定的是,轻松愉快、健康向上的乐曲不会起什么副作用,之间也不会相克。以上介绍的诸多乐曲,约有1/4的,笔者曾用口琴和二胡等乐器演奏过,就叫做“主动式音乐疗法”吧,个中自我欣赏以至陶醉的美好感觉和体验,不可名状。
4.用于配合饮食、运动、精神等方面养生。
歌宴,是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酒当歌,歌以咏志。在歌曲的节奏中行进或跳舞。通过“琴棋书画”养生,琴排第一位,也说明音乐在修身养性方面的分量和位置。
5.执着者或爱好者的俱乐和自我展示。
喜欢音乐可分为这样的档次:一般—喜欢—爱好—执着—痴迷。
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就不说了。比如学校的音乐兴趣小组,厂矿企业里工会的业余文艺宣传队,还有老年大学里的音乐专业课包括京剧班,成为那些音乐业余爱好者的广阔天地,因而,音乐也成为他们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
比如,笔者对心理学的态度是执着,而对音乐是爱好,——京剧爱好者。
比如,有一位票友,对京剧达到痴迷水平。除了工作、吃饭、睡觉,剩下的业余时间,基本都用在京剧活动上了。甚至,工作期间,也动辄清唱一段;更有甚者,中午到食堂吃饭,一进餐厅,就目中无人地大声唱起来,弄得别人认为他是不是个疯子。
6.任何人都可以在愁烦的时候唱上两段儿。
有的人在烦闷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或不经意地哼上几句。
有的人特别是有的女人,在悲恸的时候,甚至会哭、说、唱为一体,以排解郁结。
哼歌,以代替哭泣。
唱歌,以代替悲哀。
吼歌,以代替愤怒。
7.笔者甚至以感悟、品味、研究音乐为乐趣。
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经历中,有可能会对同一首一般节奏、情感的歌曲,分别唱成悲歌、哀歌、凯歌、颂歌或欢歌。高兴时,悲歌也能唱得欢快;伤心时,快节奏的歌曲也会唱得缓慢。
一个人第一首、最喜欢、最爱唱、久存脑海不忘的歌,往往就是这个人的心结所在或情结所寄托。
一个人在大难时,情不自禁地哼唱的那支歌曲,可能就是排解心结的一副好药。
一个人在青春期时代会唱的歌曲,可能会在记忆中存活一辈子。
一个时代、一位歌手的首唱歌曲,其味儿、感情、意境,后人、他人,永远也达不到其原水平或原高度。
一首歌中,通常必有一个难点,这里既有唱技,又有意境,也最能抒发情感,最终“过把瘾”。
一部电影中主题插曲的魅力,往往胜过剧中的情节,如《冰山上的来客》里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唱腔。
在高速路上开车、在卧室床上睡觉,分别是播放什么节奏的音乐?
诗言志,歌咏情——
体验:《大雪飘》,扑人面,身临其境。《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思念:家乡门前有一棵石榴花。我不是不爱你呀亲爱的故乡。
时代的烙印:《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歌罢,每每感到躯体内产生生化物质,甚至浑身起鸡皮疙瘩,或者热血沸腾,鼻子一酸,催人眼泪悄(qiǎo)然、倏(shū)然、潸(shān)然而下。这时,也达到了抒发情怀、排解毒素、身心轻松的效果。
另外,说说《小河淌水》。依稀发现《小河淌水》的几个场景以及对其产生的几个联想——
歌词与唱腔:
唉,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象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唉,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望见月亮想起我阿哥。一阵轻风吹上坡,吹上坡,哥啊!哥啊!哥!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唉,阿哥……
1.一个人如果心情好,就会听到小河淌水是在歌唱。
2.一对情侣正在野外卿卿我我的场景。
3.在狩猎的季节,独守空房的女人对狩猎几天不归的男人的思念和依恋。
4.大约在母系社会末期,女子责怨阿哥狩猎的迟归。
女人们就想尽办法以唠叨和挑剔的方式来影响、支配男人们。比如,男人狩猎疲惫地回来,听不到《小河淌水》的歌唱,却有女人的唠叨和挑剔,说:“怎么猎物这么少哇,出去的时间这么久哇?是不是把一部分猎物送给那边的女人啦?”因为那时是女尊男卑,男人是“从妇居”。这给男人们种下了要“夺权”的种子,实现“从夫居”的梦想。
5.该歌曲属于天籁之音,记得好像是美国的一次卫星上天,其中就载着这首歌曲,在太空中播放,拜谒过“牛郎织女”。
(三)广义“音乐疗法”的效果或好处
狭义“音乐疗法”的疗效,在“深层细化”里有交代。
广义的“音乐疗法”有十大好处:
一是增强肺的呼吸功能,学会腹式呼吸法。
二是清洁呼吸道。
三是使肌肉放松。
四是有助于发散多余的精力(以上4点属于生理功能)。
五是有益于抒发健康的情怀。
六是消除神经紧张。
七是帮助驱散愁闷。
八是减轻“社会束缚感”。
九是有助于克服羞怯的情绪。
十是有助于乐观地对待现实(以上6点属于心理功能)。
总之,通过启动不同的旋律,产生生理、心理效应,放松身心,排解哀怒,增添欢乐,促进健康。
三、“戏剧疗法”≤“音乐疗法”
“娱乐疗法”≥“音乐疗法”≥“戏剧疗法”。除了京剧,我国的地方戏种很多。每一个戏种,都是“戏剧疗法”的一个分支。特别是,你原籍的地方戏,就更是有信度、有效度的药方。比方,笔者,山东,吕剧,思乡,思青春期。在《思乡吟》中说:梦乡梦出“单思病”,常哼“吕剧”稳心浪。
而京剧,则是国标、国粹式的药方。
(一)有观点说传统京剧只是“幽灵”
京剧是国粹、瑰宝,票房价值却可怜。
于是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下,京剧只能进博物馆。
京剧“无价”,“无价”有的含义是“用金钱是买不到的”。
笔者认为,京剧既没有死也不会死,它是阳春白雪和者寡,对专业者当坚定地传承。
说到传承、革新,从传统戏,到革命现代戏,再到京歌,再到李玉刚的唱腔。通过《大唐贵妃·梨花颂》及《新贵妃醉酒》等,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爱好京剧。
(二)关于普及、抢救、振兴、弘扬京剧
所以笔者今天说:提倡“普及”是幼稚了点,说“抢救”是惨了点,说“振兴”苦涩了点,也许“弘扬”的提法客观一些。它应该从有这方面的特殊能力的少儿抓起,它必须由专业者(无论他们是为了生计、职业还是为了追求事业)来传承,它也需要一些以中老年人为主的票友、爱好者来支撑和辅助。
(三)把京剧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调适方法
我们可以把非专业演唱京戏的人分为三种,他们对自己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1.戏迷票友——可按专业的水平要求自己,登台演出。
2.爱好者——按业余水平要求,有时候参加一些业余演出活动,基本上能演唱下来,观众也不会“喝倒彩”。笔者的名言:“即使唱错了,也是可爱的。”
3.娱乐者——无所谓能不能唱下来,随时随地哼几句、吼几声。但注意避免“扰民”。
而这三者其中的共同动机或目的都是寻求快乐、过把瘾。这就引出“倒不如把京剧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调适方法”的话题。
(四)笔者串唱京剧的五个行当以自娱
笔者有一个京剧小组,叫“心桥双馨梨园”,以此为平台。
1.青衣,如《女起解》等。
2.花脸,如《包龙图》等。
3.小生,如《那一日在虎牢》等。
4.老生,如《大雪飘》等。
5.老旦,如《打鱼的人》等。
6.此外,京二胡伴奏。
四、古琴、古筝、琵琶三曲是天籁之音
中华民族的乐器众多。一些失传了,一些则存活了下来。虽然对于票房价值、浮躁人群来说,不受青睐,但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它们是无价之宝,是人生的好伙伴。
(一)三种器乐发音悦耳、爽心,似乎没有噪音
古琴、古筝、琵琶这三件乐器,非常古老,简直都成了精,很有灵性,很通人性,特别是对其主人。比如古筝,其音色柔美得即使音阶弹得不怎么准,都不会有噪声的感觉。似乎怎么弹,都好听。
(二)什么是天籁之音?
就是天上或大自然传来的声音,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其声音十分动听,悦耳爽心。古琴模仿或象征的声音,成为天籁之音、神圣之音。
(三)天、琴(音)、人三者的关系
达到“神圣之音”的境界,那时,天、琴(音)、人三者融为一体。
焚香,端坐,抚琴或听琴,甚至跪着听琴,在《高山流水》中去《渔樵问答》,陶醉在《春江花月夜》中,欢乐在《渔舟唱晚》里。
笔者拟到了老年中期,开始欣赏中国古琴曲,通过天籁之声,寻觅知音,探索灵魂,与古代的真人、至人、圣人接近—接触—交流—共鸣。
正是:
沐浴席地接天籁,
焚香煮茶迎仙人,
渔樵问答探人生,
高山流水有知音。
五、“音乐疗法”渗透到方方面面
让“音乐疗法”渗透到方方面面,是说音乐无处不在,就是人生处处与音乐做伴。
(一)工作方面
企业文化中的“厂歌”。
工作累了,或工间、或下班后,通过唱歌,解乏。工间歌:《小苹果》。“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歌之舞之,或操之。
也包括工作期间在音乐背景下劳动,比如繁重、单调的体力劳动,特别是跋涉、行进性的劳动,用音乐做鼓动,提神、加劲。如《打夯歌》、《拉纤歌》。
(二)生活方面
家居厨房、客厅,播放朦胧效果的音乐,让家庭成员感到温馨。也可音乐伴餐,以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如《餐桌音乐》、《花好月圆》等。
(三)学习方面
同企业文化中的“厂歌”之理,学校学生学业太重,课间可唱“校歌”以励志。
成人脑力劳动累了,播放一曲轻松的音乐,在活动四肢、腰肩的同时,让大脑也得到休整,以消除疲劳。如《水上音乐》、《彩云追月》、《喜洋洋》、《云南民歌·猜调》等。
(四)婚恋、交友等方面
用“对歌”谈恋爱。《芦笙恋歌》。
恋爱期间两人喜欢唱的歌,婚后可作为“家歌”。
关于夫唱妇随的双关意义。
婚姻到了“七年之痒”,当逗嘴—拌嘴—吵嘴,有了吵架的趋势时,可共同听音乐,特别是恋爱时两人最喜欢的音乐,即“家歌”,以代替双方的唠叨。
还可以通过唱歌,寻觅知音、结交朋友。
(五)宗教、外交、政治、战争、商战等方面
宗教:唱诗班里所唱的歌曲。如《平安夜歌》、《天上欢乐歌》、《赞美歌》等。
外交:接见外国首相,礼仪之一是奏“国歌”。
政治:唱“红歌”,让唱歌为政治服务。
战争:“军歌”。奏《义勇军进行曲》,鼓励战士冒死战斗。战胜方,高唱“凯歌”还。《易水歌》催人视死如归,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商战:举办宴请,通过演唱“靡靡之音”,把商业的合作伙伴、政府分管的官员,拉下水,达成生意。
(六)乞讨中的乞丐
关于“乞丐”职业。
通过唱歌,付出劳动,算不算乞讨?
当你听到乞丐在吹奏《东方红》曲子,……
六、让“音乐疗法”陪伴人的一生
让“音乐疗法”陪伴人的一生,是说音乐无时不在,就是人生时时与音乐做伴。
(一)国际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是最好的“乐疗”。
(二)国内央视的音乐栏目、戏曲节目
比如,中国也有“青歌赛”、京剧戏迷“过把瘾”等诸多电视节目,定时播出观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乐疗”。
(三)通过卡拉OK普及唱歌,适合国情
在家唱,扰民。时不时到卡拉OK厅唱,可肆意、纵情,怎么唱,谁都能“成为歌手”。以某歌唱家的粉丝为自豪,一时认为自己也是歌唱家呢。还不用乐队,价格很便宜。即使唱到半夜,也不会被人说是“夜半鬼歌声”。
(四)笔者在人生不同时期喜欢唱的一些歌曲
笔者的自我心理保健方法主要是施用“音乐疗法”包括“戏剧疗法”。其京剧学唱,在上面有交代。这里,回忆一下其它一些歌曲、曲牌。
凭记忆,小时候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印象比较深;青年时期唱《流浪者之歌》以自慰;中年时期忙着去《彩云追月》;老年初期在追求《友谊地久天长》;拟将到耄耋后,聆听《赞美歌》、《平安夜》、《天上欢乐》等;抑或在期颐(jī
yí)之年,《喜洋洋》地,唱着《光明行》曲谱,跟随《道教万年欢》曲牌,驾鹤西去。
现在,沉淀、保留了9首歌曲,主要在卡拉OK厅里分享:
1.《谁不说俺家乡好》。思乡也。
2.《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思乡也。
3.《橄榄树》。别离故乡而伤感也。
4.《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从《谁不说俺家乡好》到《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闻铓锣声声,知自己已在异国他乡也。但发现,原来南国很美。
5.《小河淌水》。进一步发现,南国的确很美,是生活的好地方。
6.《祈祷》。“祈祷疗法”也。
7.《国际歌》。肃立高歌,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也。
8.《在希望的田野上》。自我实现也。
9.《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享受人生也。
有的取其标题的寓意;有的对歌词、唱腔产生联想;抑或发现其象征意,产生意境;抑或感到其旋律、节拍同自己的生理、心理特别是心跳的频率在碰撞、振动、共鸣。
(五)用音乐语言交流,让音乐伴随人的一生
记得小时候过“六·一”,有歌曰:“……也和国际的小朋友,一起快乐的歌唱。说的话儿不同,唱的歌儿一样。……”——看来,音乐没有国界,国际通唱。
用音乐语言与人交流,也与己交流。
音乐艺术的享受,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现实中难以能实现的事情,可以在音乐艺术中得到满足。如《国际歌》。
现实中已经实现了的事情,可以通过音乐艺术进行庆贺。如《祝酒歌》。
曲终,当从歌曲的旋律、场景、意境中,走出来。带着轻松的身心去面对现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七、“药引子”、“忌口”同疗效的关系
(一)“药引子”
(二)“忌口”
(三)心桥双馨梨园的“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分别在3、4、5个人中的作用。
我的音乐综合水平,从业余角度看,可能在中等。但可抛砖引玉。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