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介绍
重大活动
一人三心
讲座标新

科研成果

三军联合
合作开发
典型案例
心理测量
文字排郁
咨访沟通
  昆明市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欢迎您——让我们一起分享心理健康!

心桥心理报告



该书书样


心桥心理报告——

1.9岁儿子自杀真相

2.百万富婆为女征父

3.原来,“早恋”的原因是对学习压力的一种调节

4.10岁男生情人节时给同桌女同学送鲜花

5.“就势疗法”的创立与应用

6.4岁半的女儿为什么突然哀求不上幼儿园?

7.原来患强迫症的原因是因为曾经失恋

8.昆明市某幼儿园中一班QX小朋友个案观察记

9.从心理阴影里走出来的小AS

10.生活中的“小怒疗法”与咨询里的“四情”掌控

11.积累快乐与管控愤怒

12.会不会又是一次“哄然而起、倏然而止”?

13.告别过去,迎接明天!

14.孩子按户口所在地就近升初中愿望的达成

15.某些心理疾病可与之长期做伴

16.

9.关于《》的问卷

附图:

10.跋文

作者简介

关于捐赠

社会反馈


    心理健康系列丛书之六 个案篇

《 心桥心理报告

自序(初稿)

关于案例剖析

心理老师把人的本我隐私翻来覆去。

而咨询工作应遵循的原则首要的一条是“保密性”。

根据“保密原则”,心理老师尊重来访者、求助者的人权特别是隐私权。

但保密也有局限性。一是对有自杀倾向的求助者,治疗师有责任将这样的情况隐秘地报告给有关人比如其家人。二是对有犯罪行为的咨客,其情况复杂,业内观点不一,要不要报告给有关部门,需慎重对待。三是媒体报道是公开的,当然这也要隐去真实姓名。四是讲座和出书等情况下需要列举案例,这不但要隐去真实姓名,还要进行一定的整合或加工,甚至要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并且最好免收咨询费用。

笔者这里说讲座和出书等情况下的列举案例。

一方面,案例公开是丢撒来访者的“心理垃圾”,把人家的隐私当作话料,把人家的伤痛再度撕开,这可能会使当事人受到伤害;另一方面没有案例则会使课件、文章枯燥,没有感染力,所以没有又不行。

鉴于隐私与讲课、出书的矛盾,除了通常的一些技术处理,笔者不愿用、很少用“一对一”个案的东西,而多是采用了媒体委托笔者剖析的例子。这些例子是在媒体上公开发表了的,是求助者愿意的,就不存在隐私的问题了,何况,笔者也不收其咨询费用。

客观地说,大多的案例都没有辅导得完整进而达到“上策”效果(治本)的水平。求助者倒是勇敢地来了,但往往没有善终,其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费用高或对心理师不信任,而是求助者本人没有改变现状的意志力或毅力,以及对方(如丈夫)不积极配合!当然,还有心理辅导本身的局限性,它不能改变那些恶性的应激源。至于媒体的跟踪报道,其“一跟到底”也是有局限性的,它没法“到底”,何况还有个什么叫“到底”的问题。因此,几乎每篇的后面都有个“后来的说明”,主要说明跟踪辅导没有达到“上策”的原因和情况,以及该案例应该如何处理,就很可能会达到或基本达到“上策”的效果。

我们不能把咨客的痛苦隐私绘声绘色地兜落出来,以免别人看笑话,这不尊重咨客。但典型的案例对指导心理健康工作又具有意义和作用。

所以应当注意:

1.案例,既然是例子,就不是故事,所以情节当简要叙述。为的是尽量保护来访者的隐私。

2.咨询交流的经过当从略或从简记叙,但一定要给出结论。为的是对症下药,体现咨询的权威性。

3.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一定要找到、找准和表达详细,以便杜绝今后,抑或可警示世人。

4.辅导或治疗过程从略或从简记叙,治疗方法也简要记叙,但效果一定要交代。为的是鼓励当事人,指导同类型的人。

5.其它的技术处理问题,那是基本常识或基本注意事项,就不多赘述。

具体的案例将陆续编传。没有时间先后的顺序,也没有划分类型,而是整理出哪篇就编传哪篇。待到一定篇数或出书前夕,再考虑分类事宜。

 

                                      

                                                           2013-3-31

 

 

内容提要(暂为《亲子》者)

该书揭示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形成和带来的一些不良刺激,导致一些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一些孩子产生适应不良,进而产生心理困惑甚至是心理疾病。

该书从应用心理学角度,提出了一系列辅导、咨询和治疗孩子的心理问题、疾病的技术、技巧和方法;从社会学和教育学角度,提出了给孩子创造和谐环境的合理化建议,让孩子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特别指出,消灭或排除这些外在环境因素的恶性刺激,是防患未然、保障孩子心理健康或基本健康工程的根本举措。

该书的主要读者层是:四十左右岁的家长、青春期的孩子和中小学的老师。

该书对目前教育界在中小学实施“心理教育”,将起到积极的辅佐作用,是《心理教育》教材的本土化的辅导资料或叫自助读本,并会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相得益彰,也是学校专职心理咨询老师的活生生的参考书。

该书作者“学海无涯苦作舟”以及“应试教育”、“考试焦虑症”提法的基础上,提出“应试教育并发症”、“考试预后”以及“学海无涯‘乐’作舟境界”的新观点,丰富了“求知心理学”或《教育心理学》。

                2006-1-29~2006-6-1


目录

1.毕业生求职过程的紧张焦虑及其排解

2.对“政工”,是抛弃还是“扬弃”?

3.对员工的心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4.构建团队,增强凝聚,共同完成企业效益指标

5.“下岗职工”扬满“再就业”的风帆

6.企业改制·职工心态·股份制势在必行!

7.职场减压训练

8.EAP服务——对职场员工心理辅导和援助的有效操作

9.关于《职场心理援助》的问卷

附图:

10.跋文  

作者简介

关于捐赠

社会反馈

11.省内吸烟者对玉烟的心理评价